第263章 他们发生了吗?

作品:《英伦文豪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已经顾不得坦普尔的身份了。


    她们议论纷纷,


    “为什么要在这种莫名其妙的事上说谎?”


    “想不通。”


    “是啊!明显会被拆穿啊!”


    ……


    与刚才形成鲜明对比,教室里乱哄哄一片。


    韦斯特嬷嬷皱眉,


    “都给我安静!”


    然而,她刚刚威风凛凛地发号施令完,坦普尔就说道:“姐妹,没关系的,让她们讨论下又没什么不好。”


    嬷嬷顿时露出笑容,


    “你说的对。”


    这个态度变化,学生们看得直咋舌。


    过了一阵,坦普尔抬手,


    “好,大家安静。我来讲一讲具体的情况。”


    他从怀中摸出一张纸,眯眼看了好一阵,随后无奈地叹气,嘀咕道:“我这眼也不知是怎么了,看远清晰得很,看近却是一塌糊涂。”


    韦斯特嬷嬷凑上前,


    “大主教,让我……我可以帮你。”


    坦普尔悄悄后退了半步,对陆时说道:“陆爵士,劳驾。”


    陆时遂在韦斯特嫉妒的眼光中走上讲台,


    他接过纸张,


    “要不我把表格誊在黑板上?”


    坦普尔点点头,


    “那当然再好不过。”


    陆时回头,开始在黑板上写写画画,


    粉笔与黑板之间的摩擦声细微而尖锐,就像是低低的耳语,悄然在教室里扩散。


    学生们都被吸引了注意力,


    只见陆时写道:


    ——


    能清楚说出受伤原因,4%;


    跟风“受伤”,86%;


    感到疼痛,27%;


    ……


    认为自己没有受伤,9%


    ——


    坦普尔低声道:“一百个孩子里面,只有9个如实地说出自己没有受伤。我想,这跟大家的想象不同吧?”


    学生们还是无法相信,


    有人举起手,


    “大主教,这里提到‘跟风’,指的是那种……‘啊!我也受伤了!’,但是却说不出受伤细节的情况吗?”


    坦普尔点点头,


    “是的。”


    学生又问:“说不出受伤细节,他们还是会坚持说自己受伤了吗?”


    坦普尔嘴角勾起弧度,


    笑容相当于回答。


    学生们不由得面面相觑,实在无法理解。


    终于,有人反驳道:“大主教,那可是赈济会的儿童教养院,孩子们日日祷告,为什么会说谎呢?”


    陆时在旁边差点儿笑出声,


    学生们果然没受过社会毒打,还以为安立甘宗和道德底线正相关呢~


    而事实上,两者的关系没那么大,


    神职人员中有圣人;


    当然也有人渣。


    就比如西林教案里的马赖神父,


    放到罪犯群体中,穷凶极恶他排不上号,道德洼地却是实打实的。


    坦普尔叹气,


    “孩子,你不妨想一想自己的童年,尤其是关于谎言的部分。”


    提问的学生瞬间愣住,似是沉溺于回忆之中。


    又有人站起来,


    “大主教,我认为实验有些不公平。用撒谎的方式来鉴别撒谎的人,到底是谁撒了谎?”


    这个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但陆时总觉得有种“抛开事实不谈”的味道。


    坦普尔摊手,


    “首先第一点,谎言是什么?”


    学生立即回答道:“谎言就是假话。”


    坦普尔笑了笑,说道:“当伱的同学穿了一件你认为很丑的衣服,她询问你的意见,你会如实相告吗?”


    “啊这……”


    学生沉吟,


    “这应该不是撒谎,而是交朋友时一些必要的牺牲。”


    坦普尔笑道:“你看吧,同样是说假话,有些时候就是撒谎,而有些时候则是社交技巧。”


    学生无言以对。


    没想到,又有人站了起来,


    “


    ‘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他所喜悦。’


    ”


    这不是观点表达,而是直接背《圣经》。


    坦普尔虽然被反驳,依然喜上眉梢,


    “好!”


    他转头对韦斯特嬷嬷说道:“亲爱的姐妹,你教得不错。她们都是好孩子。”


    嬷嬷激动得无以言表,


    “!@*#¥%……”


    说都不会话了。


    没想到,那个以《圣经》反驳的学生说:“这是母亲教我的。她一直教育我要做不说谎的孩子。”


    韦斯特的表情僵住了,


    尴尬萦绕。


    那个学生却没察觉到气氛有异,继续一本正经道:“如果我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被无缘无故绑了纱布,我绝不会说自己受伤。”


    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话相当于直接将坦普尔的军了。


    只可惜,用《圣经》是驳不倒坦普尔的,


    坎特伯雷圣座,最擅长的就是搞政治和辩经,


    后者只比前者弱一点点。


    坦普尔笑道:“《创世纪》中,约瑟在初见哥哥们时所说的话都是假的。然而,读过约瑟一生事迹的人应该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谎言是为了试验哥哥们是否对以前所犯的罪抱有悔意,是否仍旧对小兄弟心怀嫉妒。再比如《撒母耳记》,撒母耳去耶西家的目的是膏立新王,嘴上却说是献祭,这不是‘说谎’又是什么?而且,还是神亲自教人‘说谎’。”


    说到这儿,坦普尔默默画了个十字,


    “求主赦免我这样说话。”


    他知道,神绝不至于说谎!


    就像猎巫行动,


    不是教会的政策有问题,而是下面的神父执行坏了。


    学生们也开始讨论,


    “《圣经》里,这种例子好像蛮多的。”


    “收生婆应对埃及王也算。”


    “还有约书亚第二次攻打艾城时,神亲自教授约书亚在城后设伏兵、诈败的战术。”


    “哈哈哈哈,那不算‘谎言’,应该是‘阴谋’。”


    ……


    坦普尔赞许地对韦斯特嬷嬷点点头,


    同时,他又在疯狂画十字,


    童言无忌,


    学生们虽然信教,但《圣经》讨论得多了,难免有不敬之语。


    过了一分钟,坦普尔清清嗓子,


    “咳咳……”


    教室内再一次安静。


    他说:“所以,谎言不只是假话,还要有目的性,并且具有主观意识,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在说谎;另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的谎言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们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她们想通了。


    在教养院的实验中,孩子们受到暗示,不自觉地接受某种观点、信念或态度,


    换位思考,


    自己在不到五岁的时候,当睁开双眼看到身上、手上,甚至别人脸上被缠了纱布,还被问到“你怎么受伤了”,自己还会思考吗?


    恐怕会不过脑子地说出一个过往自己经历过或者看到过的受伤场景,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


    描述得绘声绘色。


    坦普尔继续道:“还有一种情况。”


    他环视一圈,


    “我刚才听到有人说‘收生婆应对埃及王’,是哪一位?”


    顿时,几个学生的视线看向一个女生,


    那个女生满头黑线,


     ̄□ ̄||


    以后上课再也不随便讲话了。


    她无奈地站起身,说道:“在《出埃及记》中,埃及王决意要收生婆杀害神的选民——以民所有刚出生的男婴。收生婆没有从命,巧妙地编织了一个情境用以回避王对她们的质问。”


    (收生婆是以旧法接生为业的妇女。)


    说完,女生赶紧坐下。


    坦普尔很满意,


    “是的,收生婆说谎的原因有三,其一、敬畏真正的神,而不是所谓的‘神王’埃及王;其二、爱护生命;其三、自保。对于自保的谎言,神亦认可。”


    学生们陷入沉思,不懂坦普尔为什么说这个。


    坦普尔轻笑,


    “在教养院的那些孩子们,说谎也有出于‘自保’的原因。当前一个孩子被问为什么受伤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焦虑,从而产生‘神父接下来问到我了,我说什么?’、“我不能说不知道吧?’、‘说不知道是不是更不好意思?”这种想法。”


    有人不解,


    “为什么会焦虑啊?”


    坦普尔反问道:“你幼时受伤,会不会被父母批评,诸如‘怎么这么不小心?’、‘不要和坏孩子玩耍’……”


    “嘶……”


    学生们倒吸一口凉气,


    应该是想到了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去。


    坦普尔摊手,


    “当然,这并不是真的自保。但因为这个理由而下意识地说谎,好像也不是不能宽恕。”


    学生们感同身受,没人再反驳。


    坦普尔不由得得意,


    看来自己还挺适合当老师的。


    他说道:“那,下面该让陆爵士讲一讲文学方面的事了。”


    说完,对陆时颔首示意。


    学生们一齐鼓掌,


    就连陆时也忍不住跟着鼓起了掌,心悦诚服,


    不愧是大忽悠……大主教,如此生动形象、引经据典,讲课也是一把好手。


    韦斯特嬷嬷冲上讲台,


    “大主教,我扶你。”


    坦普尔摆手,


    “我自己可以。”


    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成功的授课比做十次弥撒还要让人有成就感,


    讲完课后,自己仿佛年轻了十岁。


    陆时和坦普尔交换,


    他看了看下面的女生,低声道:“我也不绕圈子,干脆明说算了。我这次来,就是帮戴尔小姐站台。你们看,我甚至连大主教都请来了。”


    此言一出,教室内一派安静,


    “……”


    “……”


    “……”


    所有人都懵了。


    陆时继续道:“所以,你们可要小心了。要是让我听说谁欺负戴尔小姐,小心我让大主教革除她的教籍。”


    坦普尔:???


    “陆教授,你别瞎说啊!我个人可没有革除教籍的权力!”


    学生们视线交流,


    忽然,有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一带动,所有人都跟着大笑起来,甚至包括坦普尔。


    他伸手点了点陆时,


    “这种玩笑,也就你这个无信者敢开了。”


    革除教籍是教会制裁的一种形式,是神职人员和教徒所受的重大处分,


    意即,将某人从信徒团契中排除出去,不许他参加教会的圣礼,剥夺他作为教会成员的权利。


    陆时双手虚握着下压,


    “好了,玩笑开过,我们继续今天的特别授课。”


    学生们顿时抑制住了笑声,


    这种打直球的反而没那么讨厌,因为不做作,比遮遮掩掩要好。


    陆时说道:“你们中应该有不少人看了昨天在皇家歌剧院上演的《狩猎》吧?对于克拉拉撒谎的行为,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有点儿懵,


    陆时说的是“撒谎”,一上来就给克拉拉的行为定性,


    大主教刚才的话岂不是白说了?


    没人吭声。


    陆时用手指轻轻点着下巴,


    “没人说一说吗?”


    这时,泽娜的小闺蜜芭儿举起了手。


    陆时说:“直接讲。”


    芭儿回答道:“首先必须承认,克拉拉撒谎的行为怀有恶意。因为她对卢卡斯表白不成,所以,她想要惩罚卢卡斯。她隐约间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卢卡斯。”


    陆时点头,


    “说得非常正确。单凭‘恶意’这一点,任何试图为克拉拉辩护的言语都会显得苍白且虚伪。但这不是克拉拉的全部动机。”


    芭儿低头沉思,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


    其余人又开始了讨论,


    “我觉得是恼羞成怒吧?女孩表白失败,肯定会感到羞耻。”


    “怎么,你表白过?”


    “没有没有~我才……唔……韦斯特小姐看过来了。”


    ……


    陆时继续道:“其实,刚才大主教谈起过。”


    一语点醒梦中人。


    芭儿说:“克拉拉也是在‘保护’自己?”


    陆时顺着对方的话继续,


    “一个幼稚的女孩,还不懂得怎么处理‘失恋’这件事。所以,她将卢卡斯的拒绝视为一种攻击。既然如此,她就必须进行回击以求自保,否则该如何自处呢?”


    得不到就毁掉……


    这是一个极其自私的行为。


    但仔细想想,好像又非常合理。


    陆时说:“我在书中写,‘我们一向以为,孩子们不会撒谎,但可惜,他们经常撒谎’。你们有没有觉得,年纪越大,说谎的几率反而更小?”


    他一边说,一边回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词:


    后果;


    道德。


    旁边的坦普尔轻咳一声,


    “还有宗教引导。”


    陆时:“……”


    “当然当然,这一点在欧洲国家尤其重要。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和戏剧里面的塑造,所以就先不聊了。”


    坦普尔“嗯”了一声,


    “你继续。”


    陆时用粉笔在“后果”这个词下划了几条线,说道:“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逐渐清楚说谎会带来后果,所以会非常谨慎,至少,不会说那种很容易被戳破的谎言。”


    有学生问:“成年人不喜欢说谎吗?”


    陆时耸耸肩,


    “对于一些人来说,说谎无所谓喜欢还是不喜欢,只看收益和风险。”


    那个学生又问:“陆教授,按照你的说法,克拉拉本人是不知道说谎会带来什么后果的?这可能吗?”


    陆时用手指点点对方,


    “你没认真看书,也没认真看戏剧。”


    “啊这……”


    学生很无辜,


    “陆爵士,书是你写的,所以由得你怎么说咯~”


    陆时摇了摇头,


    “作品在出版后,就不完全属于作者自己了。的阅读体验,需要作者和读者一同构筑。这也是文学批评在文学中占重要地位的原因。”


    说得很坦诚。


    那个学生被说服了,


    “抱歉,我确实没注意到。”


    陆时笑道:“没有关系,那是很细节的地方。在故事最后,卢卡斯参加西奥家的家庭聚会,克拉拉在与他聊过后,两人相视一笑。你们觉得,克拉拉的那种轻松自在、毫无负罪感是装出来的吗?”


    所有人都明白了,


    克拉拉或许知道说谎会带来后果,但是不清楚严重程度,


    她能表现得轻描淡写,说明她只是单纯地认为一件糟糕的事结束了。


    陆时回身,又在“道德”一词下画了几条线,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自觉,确实是很容易说谎的。而幼年时期正是形成道德自觉的时期,所以很麻烦。”


    芭儿举手道:“以此为题材创作,会被人质疑的吧?”


    陆时倒是无所谓,


    “这才哪到哪?《狩猎》的道德风险并不高。你们看,不是能轻轻松松地出版吗?”


    话音刚落,学生们便发出了咋舌声,


    “啧……”


    《狩猎》能出版,陆时的名气绝对是重要因素。


    陆时挑眉。


    要说道德风险,还得是《洛丽塔》,


    他说道:“据说,一个成年男人爱上了房东之女,遂与房东结婚,结为夫妻。之后,男人妻子去世,便对女孩……总之,最后没能得逞。谁曾想,第二天清晨,女孩主动接近男人,之后两人开始旅行……”


    话音未落,


    忽然有一个女生提问:“他们发生了什么?”


    陆时:!!!


    “你们的关注点在这儿吗?!”


    又有人说道:“对!我们的关注点就在这!他们到底有没有?”


    陆时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女孩确实早熟。


    他摆摆手,


    “我怎么会知道?都说了是‘据说’了,道听途说来的故事,我也不好随便编排。”


    谁曾想,这次带头反对的是泽娜。


    小丫头站起来,说:“陆教授,继父和继女这么私密的事你都能‘据说’?谁会跟你讲呢?这明明是你的故事构思嘛!所以,你下本书准备写这个吗?”


    其余学生立即跟着起哄,


    “真的要写这么刺激的内容?”


    “哇!我想看!”


    “嘿嘿……谁不想呢?”


    ……


    陆时:“……”


    “好了,我们将话题绕回去。”


    他强行推进课程。


    之后的时间,再没有任何发散内容,就连最后的自由提问环节也是应付了事。


    就这样捱到了中午,


    特别授课结束。


    孩子们要吃午餐,陆时便和坦普尔一齐离开。


    走在去大门的路上,坦普尔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陆时说道:“大主教,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坦普尔如蒙大赦,


    “那我就问了。先说好,你不能生气。”


    陆时:???


    “那你还是别问了。”


    一句话把坦普尔给怼了回去。


    只可惜,这个沉默术的效果没能持续太久,坦普尔最终还是没忍住,


    他左右看看,确定没人在附近,随后凑到陆时身边,


    “他们发生了吗?”


    陆时一懵,


    “什么发生……唔……大主教!怎么连你也这样?”


    坦普尔嘿嘿一笑,


    “我也是关心你下本书的道德风险嘛~要是写出来真的出版不了,那岂不是白费功夫?”


    陆时都快被整无语了,


    “谁说我要写了?”


    坦普尔却一副“我懂你”的表情,拍拍陆时的肩,


    那眼神,就像在看闷骚男。


    他鼓励道:“陆爵士,我期待你的新作。另外,他们到底发生了吗?”


    陆时:“我特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