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致敬

作品:《英伦文豪

    法兰西学院。


    马车缓缓在门前停下。


    陆时最先跳下来,伸个懒腰:


    “呵……”


    十一月,相比起斯德哥尔摩,巴黎的气候要宜人得多,


    平均气温在6°C到10°C之间,天空像被细腻的灰蓝色绒布覆盖,透出一种沉静而优雅的美,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陆时环顾一圈,


    “没什么变化啊……”


    凡尔纳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也不是没有。”


    说着,他朝学院中央的花园广场点点头。


    双目所及的范围,百草凋敝、百花枯萎,只有一个个庄重的名人半身像矗立在那儿。


    陆时不免好奇,


    “这段时间,法兰西学院的席位有增补吗?”


    凡尔纳摇头,


    “距离你上次来才半年时间。没有增补。不过,我们法国人是懂变通的,那些雕像并非全是学院成员。”


    说完,他一马当先,


    “走,我带你过去看看。”


    庞加莱和罗兰也跟着附和:“对,陆教授过去看看吧。”


    总感觉他们的态度透着莫名的热切。


    陆时挠头,


    “好吧。”


    几人一齐走过去。


    进入花园后,陆时看到了许多法国名人的半身像,


    没多久,他就找到了庞加莱。


    雕像面部神态坚毅而深邃,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他的发现与贡献。


    其基座是花岗岩石碑,上面刻着庞加莱的名言:


    “对于人们来说,怀疑一切和全盘信任是同样轻松的事,因为两者都不需要反思。”


    字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啧……”


    陆时咋舌,


    “庞加莱先生,你的名言警句很有前瞻性嘛~”


    “是吗?”


    庞加莱嘴角勾起,


    “其实,我当时想让他们刻另一句,‘数学家不是造就的,是天生的’。但是被否决了,说我过于傲慢。”


    陆时不由得哈哈大笑,


    “法国人嘛~傲慢也正常。更何况是数学家咯~”


    庞加莱瞪他一眼,


    “伱这话,一黑黑了两个身份——法国人和数学家。”


    四人继续往前。


    陆时左右看,不解道:“话说回来,这里和我上次造访时到底有什么……唔……”


    他顿住了,目光有些呆滞,


    “那是……那特么是什么啊喂!?”


    在花园的最东侧,竖立着一个半身像,


    它是崭新的,尚未受到风雨洗礼,黑色的石面光洁如初。


    而雕像的主角,正是陆时。


    罗兰“嘿嘿”一笑,


    “陆教授,你虽然不是学院成员,但凡尔纳先生刚才怎么说的来着?咱们法国人,最懂变通。”


    陆时无语。


    他急步走过去,看到了石碑的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到这儿已经很不正常了,


    其一,这不是陆时的名言,而是至圣先师孔子的;


    其二,石碑上的拓印,用的是陆时之前的题字,七弯八拐、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


    但下面还有更不正常的,


    在孔圣的名言后,是一篇法文的小诗:


    ——


    你的眼睛会欺骗你;


    你的感觉会欺骗你;


    你的经验会欺骗你;


    但数学不会,


    不会,就是不会!


    ——


    Fxxk!


    一万匹草泥马在陆时心中狂奔。


    要知道,未来会有很多中国伟人来法国留学,


    他们看到这句话会作何反应?


    “嘶……”


    陆时倒抽一口凉气。


    庞加莱看他这样,便赔着小心说道:“陆教授,这尊雕像可是莫奈先生自告奋勇设计的,耗尽心血。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学院这边,都很满意。”


    陆时叹气,


    “唉……那个……这句话是孔圣人说的。”


    庞加莱点头,


    “我们当然知道。”


    陆时彻底懵了,问道:“那怎么还……”


    庞加莱有些神秘地眨眨眼,


    “陆教授,你自己说过,翻译要注重信、达、雅,将那首关于数学的小诗翻成孔圣人的名言,我觉得就很雅~”


    陆时:“……”


    雅倒是不算错,


    信和达呢?


    但事已至此,实在无法再说。


    他又看了眼自己的雕像,心里要多别扭有多别扭,索性眼不见为净,挪开了视线,


    “走吧。”


    凡尔纳点点头,


    “好,那我直接带你去宿舍好了,还是上次的那个别墅。”


    陆时摆摆手,说道:“不用。还有半天时间,我不准备休息。直接去审阅这次儒勒·凡尔纳奖投递的稿件吧,早点儿搞定,我好尽快赶回伦敦。”


    和派克兄弟合作的事尚未办完,


    而且,来年元旦陆时就要接受爱德华七世的授勋,


    这么多事赶在一起,时间太紧迫了。


    凡尔纳从善如流,


    “那好,我们现在过去。另一位评审威尔斯先生已经开始工作了。”


    几人遂前往学院主楼,


    进入小会议室,屋内大量纸张木浆的清香、以及淡淡的松香气味扑面而来。


    稿件散落在会议桌、地板、甚至是窗台上,


    陆时的脚边便放着一整摞,最上面的稿件第一页画着图表和数据,不像科幻,反而像论文或者报告。


    在会议桌旁,坐着一个头发稀疏的男人,


    他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右手食指和拇指间夹着一颗未点燃的烟卷,烟瘾犯了,便将之夹在人中处嗅一口,解解馋。


    此人正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他创作的科幻影响深远,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入侵”、“反乌托邦”等,都是20世纪科幻中的主流话题。


    听到开门声,他头也不抬,


    “餐食就放在门外吧。我暂时还不饿。”


    凡尔纳听得笑出了声,


    “你当然不饿,现在才不到下午两点钟。”


    威尔斯的目光恋恋不舍地从手中文稿收回,缓缓抬头,说道:“凡尔纳先生,你可算是……唔……陆教授!?你是陆教授吧!?太好了,终于让我给逮到了。”


    他站起身,冲过来与陆时握手,


    因为过于热情,甚至踢倒了陆时脚边的那摞投稿,


    “陆教授,我太喜欢你的作品了。之前在读《乡村教师》的时候我便惊为天人,最近的《朝闻道》更是令人震撼。”


    由于受到科学家们的追捧,《朝闻道》的影响力迅速蔓延,


    巴黎、伦敦、柏林……


    通过电报,欧洲的主要城市都已经传播开了。


    陆时看向地上的稿件,


    上面被踩了鞋印。


    他说:“那个……没关系吗?”


    威尔斯摆手,


    “没关系。这些稿件,有几篇的内容确实新颖、值得一看。但作者投错了地方,明明投给期刊会更好,却偏偏要参加奖。”


    说着,用脚将稿件拨到一边,


    “别管它们。”


    他遂将目光锁在陆时身上,


    盯——


    眼神温柔而深邃,如同温暖的阳光洒下,就像看着梦中情人。


    陆时不动声色地后退两步,


    “威尔斯先生?”


    威尔斯这才回过神,


    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表现有些过,赶紧解释:“陆教授,之前,我多次请求乔治将你引见给我,但你一直很忙,又是怀特岛、又是美国、又是斯德哥尔摩……”


    陆时诧异,


    “你认识萧先生?”


    威尔斯点头,


    “乔治一直想将我带入费边社。”


    陆时这才想起确实有这么一段历史,


    1903年,威尔斯成为费边社社员,


    但对于费边社温和的、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仍然认为过于激进,最终和萧伯纳等前辈产生分歧,最后退出组织。


    陆时说道:“我们坐下聊。”


    几人互相打过了招呼,各自落座。


    威尔斯继续刚才的话题,


    “我之所以想见你,就是希望能和你聊聊科幻的创作。”


    威尔斯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科学、文学、历史、社会及政治等各个领域,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对他来说,创作即是延续生命。


    也难怪他会如此狂热。


    陆时问:“威尔斯先生有什么想法吗?”


    他刚一问完,威尔斯就出人意料地从怀中摸出一张纸,


    上面是很小的字体,


    密密麻麻,一共有二十多个问题。


    “啊这……”


    陆时人都懵了。


    威尔斯却是不耻下问,


    “第一个问题,在《朝闻道》中,你塑造了排险者这个外星人。你为什么会将之描绘成,‘他的五官太端正了,端正得有些不现实,像某些公共标志上表示人类的一个图符’?”


    陆时愕然,


    “这是……这个问题怎么理解?”


    威尔斯解释:“陆教授,我只是好奇,你心目中的外星人为什么会那样?”


    这叫什么问题!?


    恐怕拿它问电工大刘,大刘都得斟酌个一分钟才能给出答案。


    一旁的凡尔纳笑了,


    “陆,你没读过赫伯特的作品?”


    陆时恍然。


    威尔斯在许多中对“大脑袋”的外星人的描述,一直是后世科幻中对外星人的“标准形象”,


    甚至,可以说是“刻板形象”。


    陆时摇摇头,


    “说实话,关于外星人的形象问题,我没有多想。不过,仔细想想,远高于人类智能的外星人,为了兼容人类的理解力,将自己的形象变得‘平易近人’一些,并非不能理解。”


    威尔斯应和道:“嗯嗯……原来如此……”


    陆时看过去,


    没想到,对方正埋头记笔记。


    他不由得满头黑线,


     ̄□ ̄||


    自己最近遇到类似的事实在太多了。


    威尔斯记完了,继续提问:“第二个问题,在《乡村教师》……”


    陆时打断:“等等!”


    他指指桌上的那些投稿,


    “我们一边看稿、一边聊吧?”


    威尔斯这才想起自己不是来求学的,而是来当评委的,不由得有些尴尬。


    他转入正题,


    “此次的投稿,有几篇还算不错。”


    说着,拿起一摞,


    “例如这个叫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伙子……额……好吧,我就比他大五岁,叫人家‘小伙子’好像不合适。总之,他的这篇……陆教授,你怎么了?”


    威尔斯看到陆时正在发呆,不免诧异。


    陆时“啊?”了一声,


    “没有。没怎么。”


    他确认道:“你刚才说,作者的名字是……”


    威尔斯重复:


    “马塞尔·普鲁斯特。”


    陆时:“……”


    未来的诺奖获得者、意识流的开山鼻祖、《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


    马塞尔·普鲁斯特。


    这样的人物,竟然投稿科幻奖。


    陆时接过稿件,快速浏览。


    出乎意料地,普鲁斯特明显是在模仿《乡村教师》。


    书名叫《典狱长》,


    讲的是一个监狱的典狱长,因为有变态嗜好,强制要求所有犯人每三个月必须读透一本教科书,然后进行考试,考不过的犯人将承受极严酷的惩罚……


    “啧……”


    陆时咋舌,


    后面故事的构思,甚至能猜个大概。


    一旁的凡尔纳也在读,


    他忍不住笑,


    “陆,看来有人在致敬你哦~你不介意吧?”


    陆时自己就是文抄公,怎么可能介意?


    他摇了摇头,


    “当然不。”


    凡尔纳“嗯”了一声,


    “文学创作应该是开放的,题材、结构相近完全没关系,只要别在情节上嵌套就可以了。”


    这老哥模仿《基督山伯爵》写出了《桑道夫伯爵》,当然会这么说。


    另一边的威尔斯继续道:


    “这里还有致敬作。的作者叫路易……”


    陆时抬手,


    “别说名字了,容易影响作为评委的判断。”


    “啊这……”


    威尔斯一脸懵,


    过了几秒钟,他才问道:“刚才那个马塞尔·普鲁斯特,你认识?”


    陆时:“……”


    不知该怎么回答。


    反倒是旁边的罗兰一拍额头,说道:“这么说来,这位普鲁斯特先生好像确实是作家,他出版过……出版过……”


    罗兰沉思,


    但死活就是想不起来。


    陆时道:“《欢乐与时光》,是一部纪事、随笔、故事汇编而成的作品。”


    其实,他只读过其中几个短篇,


    对普鲁斯特的了解,主要还是那部鸿篇巨制——


    《追忆似水年华》。


    威尔斯懵逼,


    “陆教授,这么冷门的作品你都知道?”


    结果,陆时还没说话,旁边的庞加莱就开始替他吹牛皮了:“那可不!?陆教授博闻强识,我甚至怀疑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威尔斯下意识地反复打量陆时,


    那模样,就像看到了外星人。


    陆时摆摆手,


    “只是恰好读到过罢了。”


    威尔斯不再纠结,


    “你说的对,评委确实不宜知道这些投稿者的真实身份。”


    说着,他将稿件递了过来,


    “这部也还不错,叫《新法国》。”


    庞加莱诧异,


    “书名听着像是政治。”


    凡尔纳说:“亨利,这话你可说对了,政治和科幻本就是有重叠的。例如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讲的是一位波斯尼亚青年在沉睡了113年之后,终于在2000年醒过来,发现理想的社会主义已经建立。与之相似的,还有威尔斯……额……”


    凡尔纳看向威尔斯,不知当讲不当讲,


    毕竟,“致敬”这个词,有时候也能作“抄袭”讲。


    威尔斯神色如常,


    “是的,还有《当睡者醒来时》,我在1899年发表的,异星球上的主人公在冬眠了200年后醒来,发现未来世界的大都市比过去的时代更为糟糕。”


    庞加莱沉吟,


    “和《回顾》正好反过来了。一个是理想世界、一个是更加邪恶的人类社会。”


    正是这个原因,《当睡者醒来时》才被认为是“反乌托邦”鼻祖,


    亚米扎京的《我们》、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


    如此之多的作品,都能看到《当睡者醒来时》的影子,


    而《回顾》则成了历史的眼泪。


    庞加莱问道:“对于这类‘致敬’,你们怎么看?”


    文抄公陆时当然无所谓,


    “我觉得,写得好就可以了。”


    而另外两位评委,威尔斯和萧伯纳本身也干过“致敬”的事,自然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我也认可。”×2


    庞加莱问:“既如此,这一部《新法国》怎么样?”


    陆时正在阅读。


    里,作者将未来的法国塑造成了庞然大物,


    脚踢美洲、拳打欧亚,


    政治、经济、文化,全面领先。


    国民极度自信,对很多事情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甚至允许一个娶了比自己年长二十四岁的女子为妻的人当首相,而且,这个女子还曾经是首相的高中老师。


    陆时被整无语了,


    这本名叫《新法国》的属实牛X,


    在大方向上,一点儿都没预言对,


    反倒是关于首相私生活的细枝末节,准确得离谱。


    也亏着就对了这一点,


    否则,陆时都得以为作者也是穿越者了。


    他摇摇头,


    “我觉得一般。”


    威尔斯附和:“嗯,写得还行,但也仅仅是‘还行’罢了。”


    一旁的凡尔纳说:“我怎么觉得挺不错的?在未来,法国脚踢美洲、拳打欧亚,怎么想怎么合理。”


    陆时:“……”


    威尔斯:“……”


    两人无言地看着凡尔纳。


    就连庞加莱都忍不住吐槽:“儒勒,骗哥们可以,别把你自己也骗了就行,哥们被你骗了真无所谓,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凡尔纳嘀咕:“好吧~好吧~”


    他摊手道:“站在的角度,这部《新法国》确实一般般。”


    三名评委达成一致。


    威尔斯继续道:“后面还有……也没几部了。感觉今、明两天就能审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