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副食品商店

作品:《四合院:拒绝洗脑,带妹妹奔小康

    商店的售货员十分有时代特色,对顾客是爱答不理,有人进来跟没看见似的,自顾自地扎堆聊天。


    见是一个半成人的小青年带着个小丫头,还特意提前告诫:“不买别看哈!”


    李心柔进门就死盯着柜台上装着大白兔的玻璃罐子,眼神浓郁得都快拉丝了。


    李少阳看着妹妹的小馋猫模样,又好笑又心疼。


    于是他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地直接称了二斤奶糖,三斤水果硬糖,又要了两包点心,二斤果脯,一大袋甜奶粉。


    最后算账十八块五,6斤糖票,快顶得上傻柱半个月工资了,着实是不便宜。


    “要不咱不买了或者少买点行不行”


    小丫头有点心疼钱,又不舍得奶糖,拉着哥哥犹犹豫豫地劝说。


    售货员立刻就不耐烦了,用装糖的铲子敲着柜台:


    “嗨,嗨,我说同志,你墨迹什么呢,到底买不买啊?”


    “不卖你折腾我半天,吃饱了撑的慌吗你?”


    李少阳知道不是针对他俩,走哪都一样,


    饭店里服务员更夸张,食客多点两道菜都嫌烦,压根没有服务态度热情这一说。


    要是为这事发火,那天天都得生气,纯纯是跟自己过不去。


    忽略售货员的牢骚,伸手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安慰道:


    “没事,咱有钱,哥心里有数。”


    一边掏出钱票付账,


    “这些都要,再加一根糖葫芦。”


    “对了,再给我来一条那个香烟。”


    李少阳手指的是货架上的“大前门”。


    他上一世就是老烟枪了,这一天没烟心里有点痒痒。


    普通工人抽“生产”,九分钱一盒,不带过滤嘴,经常见胡同里烟瘾大的大爷,一次把两根生产烟接在一起抽。


    条件差一点的,直接去附近的农村,按斤称买点旱烟叶,拿回家在灶台上烤一烤,


    装个烟袋锅,吧嗒吧嗒抽着也能过瘾,就是这种土烟叶烟碱含量高,抽多了容易口渴嗓子疼。


    只有经济条件好的干部才抽大前门,口感柔和、香气出众,但是价钱也高,三毛五一盒,都够买半斤猪肉了。


    至于更高级的“荷花”、“中华”烟,普通人有钱也是买不到的。


    售货员见他一次买这么多东西,心说肯定是去送礼的,撇了撇嘴,


    倒是再没说什么,直接收了钱,把东西全用油纸包好。


    接下来兄妹俩又去了东单菜市场,


    李少阳让妹妹在路口等着,看着东西,自己到菜市场里面转了一圈。


    冬天菜市场里面品种不多,除了猪肉、活鸡等肉类摊子,还有几家酸菜、酱菜铺子,


    剩下清一色的白萝卜和大白菜,连红薯、土豆都没有。


    李少阳不知道,红薯属于主粮,要买得去粮站,


    而土豆如今还没有大规模种植。


    萝卜白菜家里还有点,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从桃源村里买。


    李少阳转了一大圈,什么也没买,最后花两毛钱在肉摊上买了十几个网兜,


    又找了个没人的角落,从桃源村市集买了一只七八斤的大肥公鸡,


    菜市场里面的鸡一块多一只,都是当年出栏的小鸡,最多有个一两斤重,


    像李少阳手上这只,毛色油亮,肉质紧实的多年走地芦花鸡,


    这样的去农村买,至少得花七八块钱。


    他在桃源村买了一块咸肉、几根香肠装进网兜里,这就齐活了。


    回家的路上,李心柔一只手里举着糖葫芦边走边啃,


    另一只手被哥哥牵着,蹦蹦跳跳地走,头上新买的棉帽子也随着一颠一颠地。


    她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十一岁的孩子其实什么都懂。


    自从母亲生病以来,家里像是笼罩着一层阴霾,


    空气里都是中药的淡淡苦涩。


    她八岁就学会了熬药,不分冬夏地坐在火堆前的小板凳上,拿着一把破蒲扇,边打盹边添柴扇风,确保火堆不熄灭。


    她对父亲没有什么印象,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是从母亲嘴里得知,那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战斗英雄。


    母亲每晚咳得撕心裂肺的时候,她都会想起学校里的孤儿同学的眼神,没有爸妈,没有家。


    感受着身上棉袄里新鲜棉花的香味,揣着一大兜子奶糖,哥手里还拎着那么大一只鸡。


    她觉得前所未有的满足,


    “还好有哥哥在。”


    少女心思细腻,她隐约中觉得,哥今天有点不一样了,但是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同,


    只是突然之间,觉得好安心,


    对,是这种安心的感觉,仿佛只要有哥哥在,以后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她拉了拉身边的大个子:


    “哥,你啥时候娶媳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