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再斗刘彻!

作品:《大汉:家世显赫,汉武帝直呼羡慕

    霍明当然知道,独尊儒术,其中董仲舒只是一个引子。


    真正的推手是刘彻!


    镇住董仲舒只是一个开始。


    要彻底阻止独尊儒术,还得在刘彻身上下功夫。


    而龙塌上的刘彻呢。


    此时见自己预定的人才看向自己,刘彻本能的心生警惕!


    刚才这小子一番骚操作,他可是看在眼里。


    刘彻自诩:


    ‘哼,朕可不会被你忽悠!’


    台阶下。


    霍明露出一张人畜无害的笑脸,说道:


    “陛下,小子居于乡野时,就曾多次听闻陛下礼贤下士、招募贤才。”


    “小子钦佩不已!”


    “所以此次郡守举荐,小子毅然辞别家乡,入长安,前来投效陛下。”


    “以忠王事!”


    后面这两句属于临场发挥,随口胡诌。


    不过前一句是事实!


    刘彻前几年确实招募过贤才。


    就是那几个贤才下场不太好,被窦太后弄死了,刘彻也被弄的灰头土脸。


    哼哼!


    听到这话,刘彻在心中哼哼两声。


    哪壶不开提哪壶。


    一想到自己招募的赵绾、王臧惨死狱中,他就恨的牙根儿痒痒!


    顺便又想起干政的老太婆。


    刘彻更恨了!


    还有那句‘钦佩不已,以忠王事’。


    哼,臭小子,以为朕不知道这又是你的甜言蜜语吗?


    想软化朕?


    没门!


    刘彻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微微颔首,示意请继续你的表演。


    霍明点点头,还真就继续说道:


    “陛下,其实在三年前,地方官吏便想举荐小子,但我断然拒绝了!”


    “非君王秉政,小子不愿为官!”


    此话在说:


    当年窦太后把持朝政,我不愿意辅佐她,我只愿意辅佐真正的君王!


    也就是您啊,陛下!


    且不管那个三年前的举荐是不是真的。


    也不管霍明这话是否肉麻。


    但是!


    态度是表明了。


    他霍明不喜窦太后干政,支持陛下拿回权柄。


    陛下,咱们是一伙滴!


    刘彻心中虽有戒备,但这时也松懈了几分。


    他心中的刺就是一手遮天的窦太后!


    以前窦太后在世,根本没人敢直言让自己掌权,等窦太后去世了。


    也没人为自己说过话。


    毕竟窦太后身份放在哪儿,需要为亲者讳!


    倒是现在。


    一个稚童最先站在自己这边,直说窦太后把持朝政不对,他看不顺眼!


    虽然说的委婉。


    但刘彻还是领情了。


    ‘哼,臭小子!’


    刘彻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他现在心里确实软化了几分。


    因为这小子说的太对了!


    另一边。


    霍明说完此事,又说起另一事。


    打感情牌拉近关系,并不能治本。


    刘彻独尊儒术,更多的是想借儒家思想,打破大汉运行了几十年的黄老无为!


    最终。


    统一力量,集结大军,北击匈奴!


    这是刘彻的帝王抱负!


    需要对症下药!


    “陛下,先前董大人所说,当今已到变革之时,小子深以为然。”


    “北方匈奴之祸,已到了不灭不行的地步!”


    “而无为政策,实在不利于国朝统兵!”


    这是在说:


    陛下,您想改变黄老无为的治国策略,我赞同!


    干死匈奴!


    我也赞同啊!


    这时,刘彻面色愈加和蔼。


    难得有个认同自己的人,更难得是还支持自己北击匈奴。


    不错、不错。


    不过。


    知道朕要干什么,你还在这儿废话啥!?


    霍明不知道皇帝心中在想什么,他自顾自做自己的事。


    先是对董仲舒行了一礼。


    以示歉意。


    随后才说道:


    “陛下,您兴盛儒术没错,但独尊却是大错特错!”


    “儒家,有像公羊一派的勇武者。”


    “也有谷梁一派的夸夸其谈者!”


    霍明在言语间,丝毫不避讳对儒家谷梁派的贬低!


    皆因为。


    谷梁派的主要思想是:


    尊王、尊周、尊君,主张礼乐教化和仁德之治。


    熟不熟悉,眼不眼熟?


    要是再进一步。


    不就是后世的仁义治国,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腐儒?


    并且谷梁派尤为不赞同‘大复仇’,和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他们倡导愚忠!


    可惜。


    在历史演变中,谷梁派占据主导,而公羊派被遗落。


    场中,听到霍明这话。


    董仲舒一时间怼也不是,不怼也不是。


    因为这小子捧了他们公羊派,贬了谷梁派!


    嘿!


    这让他怎么开口?


    主导思想不同,自然不相与谋,谷梁派和公羊派可互相看不顺眼。


    毕竟。


    异端比异教更可恶!


    董仲舒还在纠结。


    刘彻却先说话了。


    “朕知道!”


    “一家之言,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朕有把握,能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由于今日是在大庭广众下奏对。


    所以一些话语,都不能明说。


    刘彻这是在表示:


    无妨!


    朕知道儒家那群货色,但朕不在乎,咱拿捏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