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卫将军就不用装了

作品:《三国开局就被骗

    关羽派出了一队士兵,将王奎等人直接“护送”了汾水河边。


    对关羽这个高猛的武将,王奎等学子,虽然有二世祖的气焰,但也不敢发作。


    等到了汾水河边。


    看见一片片的漫山人头,在这里开垦荒田。


    王奎等人的心中,忽然升起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再也坐不住了,怒吼道:“你…你…你带我们来这里干什么?”


    关羽很是冷漠,“请各位感受一下种田。”


    然后就看见一列士兵,将他们围住。


    士兵将他们驱赶到了田边。


    然后让他们换衣服,下地种田。


    “我不要,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父亲是九卿之一的徐廷尉”


    “我也不要做这种粗活,我父亲也是九卿之一的梁典客”


    这些人就开始自报家门。


    只不过关羽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手一挥,让士兵加紧催促他们去换衣服。


    王奎直接就不干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就看谁敢动我。”


    只是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两个士兵抬起,一屁股坐在了田中的泥土里。


    正在种田的士兵,看着一群富贵子弟被人赶了过来种田,一个个就像看猴子一样,投来好奇的目光。


    领头的百夫长训斥道:“别看了,快点翻地。”


    这些士兵大多数都是之前投靠白波贼的,在纪律上还是十分欠缺。


    百夫长的话,最多听进去了一半,眼睛依旧朝着对面那些富贵子弟看去。


    不一会儿,太学府的一行人,只剩下了孔融和陈登没有被抓去种田。


    这是关羽走之前特意交代的。


    王奎看见陈登没有下地,立马大喊道:“我不服,为什么他不用去种田。”


    “那是因为,他比你懂种田。”士兵的身后,卫良走了出来。


    卫良朝着陈登走来,微微一礼,“陈先生。”


    孔融微微错愕,卫良刚才是对自己可是没有这么客气。


    而且现在直接略过自己,去和陈登打招呼。


    虽然心中有些不爽,但回想起刚才,对王奎等人多少有些包庇的意思,自知理亏在先,也就没有作声。


    陈登微微还礼,“卫将军。”


    卫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随后,便带着陈登,朝着那些士兵屯田开垦荒地的地方


    走去。


    王奎看着这一幕,根本没有想通是为什么。


    只以为是陈登暗通了卫良,于是在身后大喊:“好哇,陈登,是你在后面搞的鬼!”


    陈登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就跟着卫良朝前面走去。


    陈登跟着卫良来到开垦的地方。


    一眼就看见了之前见过的那一对母女。


    妇女此时正在忙着整理种子,抬头看见陈登过来,满脸欣喜:“恩人,你怎么来了这里?”


    “是你啊。”陈登也笑着说道:“我过来看看。你可还好?”


    “恩人,我们在这里可好了。现在都有饭吃了,只要肯干活,就能吃饭。”旁边的小女孩,手里拿着小箩筐的杂草,晃动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陈登忽然间觉得,卫良的这个地方,好像就是以前自己想要找的,为世救民的地方。


    母女两与陈登交谈了几句后,便继续去干活了。


    “陈先生,在下还是想请你,屯田之道,我知道陈先生十分擅长。而我这边,也没有人动这一方面,大多数都是农民,想要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行,但是自己种自己的,产量就难免参差不齐。今年春后,要不是不能下种,基本上来年就没得吃了。”


    卫良请求,卖惨,全都上了一遍。


    结果陈登一笑,道:“这对母女,是你安排去的雒阳吧?”


    卫良一愣,“陈先生,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卫将军就不用装了,一对流离在外的母女,回来河东一天,就跟回到自己家一样,你觉得我会相信他们没有问题吗?”


    “还有太学府的那些人,莫名其妙的就要来河东,还直奔你这白波谷。”


    卫良还是满脸疑惑的样子,“陈先生,你说的我都不知道啊!”


    陈登一脸嫌弃的样子说道:“行了,我在这里看了这么久,你们这些的开垦地方都选错了。看的我都头疼。”


    “选址不对,土壤的松弛程度都不对,你们就这样开始播种,明年你有收成才有鬼呢!”


    卫良一喜,然后连忙叫了十几个领头的过来,“来,以后这就是陈主簿,负责管理你们农耕事项的陈大人。”


    陈登没有对卫良的吩咐有什么意见,像是默认了一样。


    然后对着


    几个领头,吩咐了几句,让他们将自己所在地带着一盆土过来,让他看看。


    期间的空档,陈登眼神直勾勾的看着卫良,然后道:“卫将军是真的不打算告诉在下?”


    卫良讪讪一笑,“我不知道,都是公达安排的。我也不知道他安排了什么!”


    这个时候,把事情全推给荀攸就对了,反正他不在。


    荀攸?


    陈登恍然,“原来是他!荀君乃人才也。”


    随后心里默默的给荀攸记上一笔。


    远在前往徐州道路上的荀攸,连打了两个喷嚏,“奇怪,晴空万里,怎么感觉背后凉凉的?”


    陈登直言给卫良了提了意见,“卫将军,兵还是要训的,如果服从安排,屯田之事,只会事半功倍。”


    卫良听到这个称呼,知道陈登还没有完全站在自己的阵营里。


    得想个办法,让陈登站入自己的阵营。


    但这件事还急不得,反正只要陈登帮忙做事就好了。


    对于陈登的提议,卫良没有意见,全部同意。


    在陈登的安排下,屯田的人,从近三万,锐减到了一万五千多人。


    于是,三万人,就变成了两班倒。


    一万五千人,半个月训练,后半个月屯田,然后两班倒。


    不仅能够让兵士们都得到相应的管理,调节训练的乏味,还能够不耽误农耕作物。


    同时他还将屯田的士兵分成多个工种,每个士兵都专门负责一件事。


    做到了工作细化。


    并且他还要求士兵对汾水边的水渠进行整改,同时还在多个地方打了井。


    关羽看见陈登做出的一系列安排,不由得担忧道:“主公,陈登此人,真的能做好屯田吗?”


    相比担忧的关羽,徐晃就很看好陈登:“云长兄,我认为元龙做的这些,确实能够利农的。”


    “水渠改道,大幅度减少了灌溉时挑水的问题。”


    “而打井,也是元龙为了应对最近各地都出现的春旱问题。”


    “多个问题可以看出,元龙对这些事情都做了充足的准备。”


    元龙,也就是陈登的字。


    关羽也不是要针对陈登,他问出了大家都疑惑的问题。


    “那为什么要在山上也开垦种植呢?有那么多平地不种,为何要去山上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