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公达有办法

作品:《三国开局就被骗

    陈登走后,卫良没有急着离开雒阳。


    因为他忽然想起来了一个屯田更适合的人。


    那就是当年被曹操派到东阿治理地方的枣祉。


    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全国各地都是苍生离乱,田园荒芜。


    因此枣祉就开始俯首农桑,一心一意地搞农业生产。


    在枣祉的努力下,东阿不光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甚至还能有富裕。


    当曹操失去荆州时,是枣祉提供的粮食让曹操恢复了元气,也是枣祉重新修建的东阿城,挡住了吕布的进攻,为曹操的反攻提供了基础。


    他连忙找来了荀攸。


    “公达,听说你是颍川人?”


    荀攸这时还在雒阳,做职务交接。


    正好也要回一趟颍川老家,将家室接到河东。


    “是的,主公,我是颍川颍阴人。”


    荀攸点点头表示肯定,“不知主公问起这个,是为何事?”


    “你有没有听说过颍川阳翟的枣祗?”


    荀攸寻思了半天,也没有听说过枣祗。


    “主公,我不曾听闻枣祗。”


    “你这次回去,可有时间帮我办一件事儿?”


    荀攸好奇的问道:“主公是要我去颍川阳翟找名叫枣祗之人?”


    卫良点点头,把屯田出现的问题,告诉了荀攸,然后又把刚才陈登拒绝自己的事儿,说了出来。


    荀攸听完,微微一笑。


    卫良见荀攸的表情有些奇怪,便问道:“公达,这有什么问题吗?”


    “回主公,陈登此人,学识渊博,是个实干派,且少年时代就有扶世济民之志。只不过,他的父亲陈珪,不喜欢他对司农感兴趣。”


    说到这里,荀攸就没有往下说了。


    卫良恍然。


    怪不得自己一提到让他陪自己回去屯田,他就走了。


    原来问题出在他父亲那里。


    卫良接着问道:“那他父亲现在,在哪?”


    “徐州下邳。”


    “公达,你家离下邳远吗?”


    卫良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如果不远的话,能不能去一趟他家,如果可以的话,也把陈登拉来。我们这次的屯田,没有个专业人士帮忙,可能很难养活这么多兵啊!”


    荀攸笑道:“主公,陈登这件事哪有这么麻烦。想让陈登去屯田,不


    需要找他的父亲。”


    卫良有些低落的情绪,立马精神起来,“哦?公达有办法?”


    荀攸淡然道:“自然是有方法的。”


    “快,公达与我说说。”


    ……


    雒阳的太学学府。


    陈登回到了学府,但是他脑子里,一直在回想着卫良的话。


    屯田,大展宏图,呵呵。


    如果屯田能大展宏图的话。


    自己的老爹陈珪怎么会不让自己学农。


    想到这里,他笑着摇摇头,怎么自己还在想这个事儿?


    他刚走过太学堂,太学助教孔融就在一众学子们在谈论三日后的春游,去哪里的问题。


    其中一人说道:“我觉得去走水路去徐州,途径下邳,曲阳,直达海西,不仅能够看两岸风景,还能去看海。”


    另一人调侃道:“就你这么游法,不去个四五个月你都回不来。”


    “顺水而下,等你到海西的时候,就要花一个半月。回程而归,是逆水而上,每个三个月你都回不来。春游春游,不是秋游。”


    其他人也都轰然大笑。


    确实,等回来了也都秋天了。


    孔融也是笑笑:“我们此次出春游,日程不宜超过三日。”


    学府的学子们对此讨论的甚欢。


    但是陈登却提不起精神来。


    他倒不是对踏青有什么意见,而是这段时间,豫州、兖州、并州和冀州等几个地方,都开始闹春旱了。


    雒阳虽然有河水支撑,但是也有二十几日没有下雨了。


    这样下去,今年秋收一定会受到影响。


    也就在陈登愣愣出神之际,忽的一个人提起:“若是近的话,倒不如去河东郡逛逛看看。可以看看汾水两岸的青山绿水,二,能看看之前剿灭白波贼的马革裹尸,三,若是运气好的话,还能见见卫校尉的屯田,发展的如何了,哈哈哈。”


    说话之人,说最后一个理由时,不由的让在场众人都笑出了声。


    紧接着就有人议论道:“我可是听说了,卫校尉的田,可是被淹了!”


    “哈哈,那不是肯定的嘛,一个不懂司农的少年小儿,竟然妄想屯田自己足,这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


    “我看这卫校尉啊,就只会纸上谈兵。我可听说了,打仗


    时也不是靠他赢的。全仗着他手下有两个厉害的武将。”


    “你才听说啊……”


    堂中的人,一人一句,全都是对卫良的嘲讽。


    陈登听完,不由眉头一皱。


    这些学子文人是什么德行,他是清楚的。


    一个个都是嘴巴厉害,就只会空谈。


    只是他们提到卫良,不由让他心中有些不舒服。


    下午自己虽然拒绝了卫良的提议,但对卫良的印象很好。


    这个少年,起码都是在为百姓做事。


    陈登刚想出口反驳,助教孔融便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么三日后的出游,就去河东郡吧!”


    陈登见状也没有再说话。


    两日后,从府内出来,去学堂的陈登还在思考要不要跟着他们去河东郡。


    就看见雒阳街头,竟然出现了两个乞丐,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小女孩。


    只不过妇人和小女孩,正被巡查的士兵驱赶。


    陈登大喝上去,“你们干什么?”


    领头的士兵见陈登穿着锦衣,自然不敢得罪,:“这位公子,雒阳城内最近有大量流民涌入,为了治安,奉雒阳令周异周大人之命,驱逐城内流民。”


    陈登对此先是皱眉,然后有种无力的挫败感,雒阳令,官职太大了。


    根本不是自己能抗衡的,而且这样的命令,也不是雒阳令一个人能够颁布的。


    基本上是三公同意后,才会出台的。


    想了想,陈登对这队士兵说道:“我乃太学府陈登,此二人是我远房,只是从徐州来时,被草寇匪贼所害。才会沦落如此。”


    士兵看了一眼妇女和小女孩。


    虽然明知道不是陈登说的那样,但光太学府这三个字,自己就不能继续管这个事儿了。


    能去太学府上学的,基本上都是官二代。


    而且这个两个流民,看起来也不像是有惹事能力。


    于是道:“既然如此,那陈公子请照顾好自己的亲戚。”


    说完,便领着手下的兵走了。


    陈登领着两人去了酒馆。


    小女孩见到一桌子的菜,还是有些畏畏缩缩。


    眼睛看看桌上的食物,又看看身边的母亲,始终不敢伸手去拿。


    陈登从桌上拿出一个馒头,递给小女孩,笑着说道:“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