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我也说一句,说一句就走

作品:《三国开局就被骗

    毕猛一时语塞。


    没有再为难卫良。


    旁边的无数双眼睛盯着呢。


    剩下的,就是兵法考试。


    兵法,卫良一窍不通。


    考核兵法的,是一位儒将。


    也可以说是一名军师。


    名叫荀攸。


    当卫良听见考核官是荀攸的时候。


    本来想弃考的他,一时间提起了精神。


    荀攸进军帐的时候,他手里拿着卷书。


    他的面容很是清秀,没有后世电视剧里的那样须发中年。


    说话和谈吐间都是很礼貌,很平和:“今日的题目,便是——大势。”


    嗯?


    不是军武考核吗?不应该是考兵法吗?


    怎么来了一个大势的题目?


    在军帐内,只有五人。


    其中一个矮小的黑胖子质问道:“不是应该是考兵法吗?为何?”


    “阿瞒,你若是想要这校尉一职,就别问那么多,直接做题就是。”


    另一个人长相俊秀的年轻人回复道。


    这两人坐在同一案桌内,显然是关系斐然的两人。


    卫良细细看去,两人都二十来岁,但看样子,却是天壤之别。


    那白净俊美的少年,简直就是后世高富帅的翻版,而被称之为阿瞒的黑胖子,就是矮穷矬。


    阿瞒?


    卫良眼睛一睁,瞳孔放大的看向那两人。


    难道是曹阿瞒?


    这时,台上的荀攸开口说道:“孟德,本初,谁又说大势一题,不是考校兵法的一种呢?领兵者,将也,必然要审时度势,只有看清大势,才能高歌猛进。对否?”


    “荀大人所言极是。”两人皆是一礼,随后便去答题了。


    留下在旁边桌发愣的卫良。


    这可是曹操,袁绍啊。


    怎么两人都出现在这里啊。


    那还有两个是谁?


    一时间,卫良的双腿瑟瑟发抖。


    他将手放在了笔墨上,半天没写出一个字来。


    “哎,这东西,写不来!”


    突然另外一案桌上的彪形大汉,将手里的笔扔到一旁。


    正要起身,却被旁边的一人给拦了下来。


    “文台,可不要如此,即便你武考过了,兵法一直不提,还是影响你的职位的。”


    “玄德啊,不是我不想写,是实在写不来啊。”


    荀


    攸看着下面两人,只是笑笑不说话。


    这说是考试,也就是个简单的评测每个人大概的实力。


    以便于大将军在调兵遣将的时候,有份文档资料。


    将军,向来就是能者居之。


    卫良的位子,在军帐的最后方,在听到另外两人的对话后,手上的笔直接掉在了地上。


    幸好声音不大。


    没有过多的关注。


    齐了,全齐了。


    没想到三国时期的几大巨头,全都在自己面前出现了。


    卫良努力的低着头,对几大老板有着本能的敬畏。


    主要是后世,关于他们的传说太多了。


    这和面对关羽时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时救关羽,一个是情况紧急,二是蜜儿和王越都在身边。


    同时是自己救了关羽一家,所谓的敬畏感就被接触的亲近中,磨合了。


    而现在,自己默默的坐在后面,得知了几人的身份后。


    有种远观而寒,还有点叶公好龙的感觉了。


    “嘭!”的一声响,


    沉闷的声音打破了军帐内的宁静。


    在军帐的内的其他五人,都齐刷刷的向卫良看来。


    卫良的头撞在了案桌的桌角上,直接将案桌给掀翻了,后脑上,起了一个巨大的包。


    卫良摸着后脑的包,忍着眼泪都要流出来的疼痛,讪笑道:“见谅,不小心的。”


    脸色尽是尴尬。


    曹操却是有些好奇:“这位小友也是来任职校尉一职考核的?”


    卫良点头,傻笑着。


    “小友如此年龄,便已到校尉一职,前途不可限量啊!不知小友,怎么称呼?”


    “卫良。”


    “你就是卫良?”


    袁绍最先惊讶起来。


    “额,袁大人听说过我?”


    这时候,就连孙坚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卫良。


    刘备虽然面无表情,眼睛中显然也有好奇之色。


    “哈哈哈,谁人不知河东血龙之子啊。”


    卫良:好吧,真是好事不出门,臭名传千里啊!


    卫良想想,不对,卫乾其实也是在做好事吧?


    卫良连忙道:“不敢,不敢,龙子乃是当今圣上,我不过是被江湖骗子利用罢了。”


    曹操看着卫良,有些欣赏道:“卫公子果然


    是礼仪谦逊,与传闻中的一模一样。”


    卫良笑笑回礼,不敢再说什么。


    现在多说一句都是日后的痛苦。


    “荀大人,在下的案桌已翻,作题怕是作不成了。对于大势,在下就一句话的见解,在下说出后,可否让在下离开?”


    荀攸来了兴趣:“愿闻其详。”


    “天之大势,人顺之;地之大势,人借之;人之大势,人为之,此乃大势所趋也。”


    卫良说完,拱了拱手,转身便走了。


    跑,他是跑出军帐的。


    他不敢在那个地方多待一秒钟,虽然他们还没有成为巨头,但是看卫良的眼神,就让他感觉到压迫感。


    卫良走后,军帐内。


    荀攸若有所思,眼神中有些古怪的看着离去的卫良。


    曹操则是大呼出声:“此子大才,大才呀!三句话,囊括了用兵之法啊。”


    袁绍不解道:“此话是何意思?”


    刘备眼睛一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孙坚一脸懵逼,还能可以这样?连忙也拱手,道:“我也说一句,说一句就走。”


    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又被孙坚给拉了回来。


    荀攸笑道:“文台,请说。”


    “大杀四方,势如破竹,就是大势。”


    说完他也学着卫良,转身就走。


    曹操眼角抽搐。


    荀攸则是微微一笑。


    ……


    两日后,卫良收到了任职文书。


    同时也收到了刘宏的谕旨,让他抓紧时间招募人手酿酒。


    对此卫良肯定是开心的。


    名正言顺,用公粮招募新兵,想想都不要太高兴了。


    关羽知道卫良成为了校尉,一时间觉得自己手里的这个县尉就有些不香了。


    县尉能干嘛,就是治安管理。


    而校尉,可是能够上阵杀敌的,可以立功名扬天下的啊。


    “云长,放心,以后有机会,会让你上阵杀敌,立功封侯的。”卫良笑着安慰道,随后还告诉关羽道:“我将会招募三千左右的士兵,到时候,还需要你帮忙带兵操练。”


    关羽听见卫良把操练的事情交给自己,一时间感动不已,“在下,谢过主公。”


    卫良此时在想的事儿,却是下一步,该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