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第 57 章 讨债?九姑婆可不做违法……
作品:《失业后我继承了十万大山》 九姑婆行动力惊人,前脚刚从汪家郢回来,后脚就让人把律师函送到了汪家。
她老人家还玩儿起了“双管齐下”:
法院起诉正在走流程,鬼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先找几个人到汪家催债去!
别看汪家人在章家面前撒泼打滚,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法院那边还没动静呢,就有几个彪形大汉,拎着两桶红油漆,连夜往他家墙上刷了满墙的“还钱”两个大字。
还拿了四个大喇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天无休地喊着“***欠债还钱”。
章家兴听说这件事,吓了一大跳,连夜跑去找九姑婆,小心翼翼地提醒她老人家:外面那些催债公司,可都是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啊,知道您老是好心,但好心也不能把自己给搭进去呀。
九姑婆笑眯眯地摆了摆手:“放心吧,他们不是催收公司的。”
“不是专业催债的?怎么可能?村里人跟我说,那几个到汪家讨债的,各个满脸横肉,一看就是混社会的……”
“我从影视城找的群演,不行吗?”章启慧不耐烦地解释道。
村长大人结结巴巴:“啊?群演?是拍戏的吗?哈哈~那他们演得还真像。”
章启慧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给他。
“当然像!中介说了,这几个人在影视城演了十几年反派,演技能不精湛吗?”
章家兴顿时满头大汗。
他怎么也没想到,九姑婆的脑洞居然如此之大。
竟然想到要去影视城找“专业反派”来吓唬汪家。
话说回来,那几个人演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听说都把汪家人给吓尿了。
不过——
“九姑婆您怎么不找那种催收公司?他们不是更专业吗?”
章启慧真是恨不得锤爆村长这颗榆木脑袋。
“找催收公司?你知道找他们催债,收费多高吗?”
“人家不是按次收费,更不是按天收费,是直接要走你欠款的一半!”
“也就是说,咱们要是从汪家讨回来二十万,催收公司最多能拿走十万!就算运气好,遇到比较厚道的催收公司,也要收20%到30%的手续费,这么大一笔钱,你出?”
章家兴满头大汗。
章启慧继续喷他:
“我早就告诉过你,要带着脑子当村长!”
“反正就是找几个人去吓唬汪家,又不是真的要违法讨债。”
“现在影视城的群演,工资多低呀,就我找那几个,十几年的拍戏经验,演技精湛,一天的劳务费也才五百块钱,四个人一天才两千块钱。”
“你看着好了,不出三天,汪家就得乖乖来找咱们还钱!”
“那……他们要是不还呢?”
章启慧捏了捏指关节,狞笑道:“那就只能请我的律师出马,亲自教他们学做人了。”
……
只能说,九姑婆的律师可能真的赚不到这份钱,几个群演才上岗两天,汪家就怂了。
他们不怕在法院做老赖,反正村里人也看不到判决书。
可那几个满脸横肉的壮汉,天天守在他们家门口,还一刻不停地拿大喇叭吆喝,不到半天,四里八乡都知道他们家是欠债不还的老赖了……
偏偏这事儿他们还不敢跟人解释。
怎么解释呢?
解释这钱不是借外人的,而是女儿从婆家“拿回来”孝敬他们、帮衬娘家哥哥的?
那估计别人会笑得更大声吧?
两天后,章小敏的大舅,带着汪金娥,来到了章家村。
一起带来的,还有十五万块钱,外加新媳妇还给他们家的五金。
“只有十五万?”九姑婆一挑眉,表情十分的看不上。
汪金柱瓮声瓮气地说:“你们章家不是要让我妹子跟她两个儿女分家吗?这都分家了,我妹子总不能什么都分不到吧?剩下那些,就从我妹子分到的钱和东西里面扣好了。”
章小敏和章家安姐弟俩不敢置信地看着汪金娥。
虽然早就知道,他们的亲妈对娘家,比对儿女要好得多。
可真到了这一天,姐弟俩说不伤心,那都是假的。
汪金娥这么做,就是打算以后什么都不留给儿女啊!
农村人为啥把“分家”这件事情看得那么重要?还不是因为,很多人家一辈子挣的钱,都不如分家的时候拿到的多。
俗话说“好男不吃分家饭”,可换个角度来说,那些扶不上墙的烂泥,基本上就是靠分家的时候分的那点东西才能勉强活着。
按照农村的习俗,哪怕分家了,父母去世后,遗产也大部分都是留给子女的,除非子女特别不孝顺,才会留给照顾老人的保姆,甚至家里的猫。
可问题是,章小敏姐弟俩对汪金娥,以前可以说是百依百顺了,赚的钱都给了她,家里想买什么,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会给她买。
可即便这样,好像也捂不热亲妈这颗偏向娘家人的心。
章小敏牙关紧咬,强忍着眼泪。
章家安双手死死攥着,锋利的指甲,把手心都刺破了。
为什么?
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会偏疼自己的孩子。
他们的亲妈,却把别人家的孩子,看得比亲生的还重?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分家拿到的财产,给娘家人还债,这是打算以后一分钱都不留给他们姐弟俩吗?
章家安并不是贪图那点钱和东西,他就是……觉得心寒!
听到汪金娥的决定,章启慧倒是并不意外。
没有人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现在的汪金娥,还沉浸在“家人是最大的依靠”这个幻想中,不被现实狠狠打脸,她是不会醒悟的。
两边各自签字按手印,算是把分家的事情给办好了。
至于章小敏姐弟俩原本要给汪金娥的安家费,因为汪家一分钱都不肯拿出来,最后也被拿来抵债了。
这下子,汪金娥算是真正“净身出户”了。
离开章家的时候,汪金娥只带走了自己的衣服鞋袜,常用的一些东西,其他的,章家兴特意派人来盯着她,防贼似的,羞得汪金娥恨不得立刻逃回自己家。
收拾东西的时候,汪金娥一眼瞥到了墙上丈夫的遗照,顿时像被开水烫了一样,连忙移开了视线。
或许,她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但对不起一双儿女,也同样对不起死去的丈夫吧?
汪金娥就这么仓惶地离开了章家村。
村口少了几个碎嘴婆娘,村委后面的山脚下,却多了一个兔舍。
新移栽的紫苏和薄荷,按照客户的要求,不能打除草剂,偏偏入秋后,地里的草,和菜园子里的秋菜一样疯长,村里人最近都顾不上吃瓜了,全家齐上阵,撅着屁股在地里拔草——还不敢直接拿锄头锄,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娇嫩的紫苏苗和薄荷苗给锄断了。
姚嘉年就建议合作社可以弄个养兔场,一来可以消化掉这些优质草料,二来,兔子这玩意儿长得很快,一般4~5个月就能出栏。
现在养,正好赶上过年期间兔子肉价格高的时候出栏。
而且兔子的繁殖能力也很强悍,一只母兔一年能生6~8窝小兔子,一窝能在6~10只左右,去掉太弱长不大的小兔子,一年差不多能繁殖出四十只兔子。
章家村别的没有,适合养兔子的青饲料不要太多哦。
兔子粪还能发酵了拿来做有机肥,兔肉和兔皮都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章启慧把这件事情交给了章家兴。
章家兴这小子,现在跟九姑婆混在一起也学坏了,他眼珠子一转,立刻狐假虎威,跑去把那几个闲着没事,整天蹲在村口唠嗑的婆娘给叫了过来。
这几个人最近因为汪金娥被赶回娘家的事情,都快变成了惊弓之鸟,已经好几天不敢随便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了。
但习惯嘛,一下子改不掉,碰到一块了,还是忍不住叽叽咕咕的说几句闲话。
没想到居然被村长当场抓获!
章家兴正愁抓不住她们几个的把柄,看到她们居然敢违抗九姑婆的命令,还敢在村里家长里短的讲究别人,二话不说,就宣布罚她们三个去合作社新开的养兔场喂兔子。
“几位婶子也别怪我这个晚辈不讲情面,那个汪金娥是什么下场,你们也看到了。”
“现在村里这么忙,连家里的小孩子都知道要把作业留着晚上写,一放学就去地里帮大人拔草,几位婶子怎么就不给晚辈做个好榜样呢?”
一番话说得几个人面红耳赤。
这下好了,被村长发配到山边上的养兔场,和一堆兔子关在一起,倒是能说个够了,就怕兔子听不懂,哎!
章家兴倒也没把事情做绝,先打了一巴掌,紧接着就给了俩甜枣。
“放心,不让你们白干,去养兔场帮忙喂兔子,合作社每天会给你们五十块钱补贴,虽然不多,但总比一分钱没有强。”
刘秀芬表情为难地诉苦道:“我家还有个大孙女呢,哪离得开?”
章家兴根本不吃她这一套,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离不开?那你还一天天满村乱蹿,到处说人家长短?”
刘秀芬缩了缩脖子,不说话了。
章家兴摆了摆手:“就这样,我跟合作社那边说一声,不行就做一休一,你们四个人排个班,一天在养兔场帮忙,一天就在家休息。”
“我丑话说在前头,到养兔场帮忙,可不许带着你们家小崽子!谁家小崽子要是跑到养兔场,把咱村刚买的小兔子给捏死了,按三倍价格赔偿!”
说着,就让她们三个回去了。
还别说,跟九姑婆学这一招还真管用呢。
现在章家兴也算是摸索出来了,上位者就不应该跟下属啰嗦太多,有事情,直接吩咐就完事儿了,说的越多,下属的敬畏心就越少,甚至还敢跟你讨价还价呢。
安排好养兔场的事情,章家兴先回家拿了一箱啤酒,然后骑着电瓶三轮车,到了章小敏家。
今天是小敏姐弟俩请族里帮忙的人吃饭。
汪金娥从两个孩子手里抠出去的钱,虽然没能全部还回来,但加上五金和家里的电器什么的,也要回来将近二十万,最重要的是,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虽然这么想有点不孝,但不得不说,这个家,没了汪金娥之后,好像空气都开始流动起来了。
不像以前,每次放假回家前,姐弟俩就开始紧张失眠,同时钱包开始疯狂缩水。
每到这个时候,汪金娥几乎每天给他们打一个电话,有时候是好几个,电话的主题永远都是让他们买东西。
给汪金娥买,给姥姥姥爷买,给大舅舅妈买……汪金娥的理由是乡下买不到好东西,有些东西还很贵,听说网上买便宜,她一个老人家,又不会网购,让他们先买好,寄到租房子的地方,等放假了再带回来。
其实花钱还算小事,真正的折磨,还是回家以后。
她妈简直就像个神经病一样!
汪金娥瞧不上儿子和女儿,觉得他们两个没考上大学,都是在外面打工的,让她在村里没面子。
可章小敏说让弟弟去自考本科,或者读个技术类的专科,汪金娥又骂他们浪费钱。
瞧不上亲戚们给章小敏介绍的对象,转头又骂女儿自己不争气,到现在都没能给她找个有钱有势的女婿……
章小敏有时候恨极了,真想学电影里的哪吒,削肉还母,她宁可不要这条命,也不想再忍受汪金娥的心理折磨了。
幸好,这一切都结束了。
从家兴哥手里接过分家的单子,看着手机里收到的转账信息,姐弟俩激动得几乎一夜没睡。
第二天就按照惯例,挨家挨户上门,请九姑婆,村长,二毛叔,还有之前陪他们去汪家讨回家产的亲戚们,来家里吃饭。
这是老家的规矩,谁家请人帮忙了,甭管是盖房子杀猪,还是替出嫁的闺女去婆家讨公道,事后,主人家都要做几桌好饭好菜,请帮忙的亲戚们吃顿饭的。
章启慧欣然答应了。
她都答应了,其他人更是没话说,都表示到日子了一定会来。
担心自己做的饭菜不好吃,章小敏还特意让弟弟去找了一个常年在农村办席面的大师傅来掌勺。
这招待规格,可以说是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