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发现一个三臣!

作品:《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朱慈烺

    当天中午,在朱慈烺从京营巡视归来,然后途经京城街巷时,朱慈烺愕然地发现,这京城街道上面,出现了许多,身穿着青衣小帽大户仆人,在嚷嚷满街叫卖。


    卖着宅子。


    古董。


    古籍。


    有些个甚至还把家里的爱妾,给拉出来卖了!


    在行至宣武门外大街时,朱慈烺还在街面上看到了一个,叫卖着一堆破书的官员,这官员年纪轻轻,不到三十岁,长得倒是不错,浓眉大眼的像个忠良。


    但人不可貌相。


    朱慈烺一眼就认出来他是谁了,认出来他不是个忠臣了!


    此人名叫龚鼎孳,是兵科给事中,是个科道言官,朱慈烺对他印象很深,因为这家伙是个大喷子,自他崇祯十二年入京任兵科给事中后的朝廷大员,没有一个不挨他喷的。


    哦对了,他的情史也很出名,有一个小妾叫顾横波,是秦淮八艳之一。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是。


    对于当下的朱慈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


    龚鼎孳这厮历史上当了三臣——初仕明,后降顺,再降清,可不是三臣嘛!


    乾隆把他编到了贰臣传乙编,明显是抬举他了。


    应该把他记到三臣传里面才成!


    “龚鼎孳!”


    此时,见了这么一个三臣,朱慈烺也没好脸,他嚷嚷一声。


    龚鼎孳当然见过朱慈烺了,因为朱慈烺这几年被崇祯皇帝给安排到了朝堂上面,聆听崇祯的“治国方略”。


    所以,龚鼎孳没少在朝堂上见过朱慈烺。


    见远处骑着马儿,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过来的朱慈烺叫自己,龚鼎孳是连忙上前。


    “臣龚鼎孳见过太子殿下!”


    “你这是在干什么啊?”


    朱慈烺诧异地问。


    “殿下,实不相瞒,皇上令群臣募捐,臣捐了一千两银子,可是,臣一介文人,俸禄也不高,为官还清廉,这不是,一时半会,实在无钱募捐,便支了个小摊,打算发卖些收藏的书籍,好弥补家用……”


    龚鼎孳的话朱慈烺一个字都不会信!


    你龚鼎孳会连一千两都拿不出来?


    你可是世家啊!


    南直隶庐州府的大地主,家财颇丰!


    哦对了。


    你连顾横波都泡到手了。


    顾横波可是秦淮八艳,这娘们得多贵啊?


    一千两都拿不出来的主,能有钱给顾横波赎身?


    当然,朱慈烺并没有拆穿龚鼎孳这个三臣的谎言,他只是问。


    “父皇在京中号召群臣捐款了?”


    “禀太子殿下,确有此事!”


    龚鼎孳连忙回答,朱慈烺微微颔首,然后撇了眼他的书摊,随即说道。


    “明白了,你接着叫卖便是!”


    说着,朱慈烺便带着侍卫们一块进了皇城,直奔内校场去了,顺便又把上过早朝的朱纯臣还有张世泽给叫了过来。


    “今天父皇号召群臣募捐了?”


    “是啊,殿下,臣当时可足足捐了三千两呢!”


    朱纯臣点了点头,一旁的张世泽也说。


    “臣也捐了三千两!”


    “哈哈,捐得不少嘛!”


    朱慈烺大笑一声,连朱纯臣张世泽都才捐了三千两,看来这场募捐,跟历史上应该没多大差别。


    不过,即便如此,朱慈烺还是板起脸。


    “不过话说回来,父皇匆匆募捐,你们觉得,目的何在?”


    “自然是筹措粮饷了!”


    朱纯臣一愣,随即回答,朱慈烺却是冷笑。


    “筹措粮饷给谁用?如今京中防务,皆有本太子负责,所用粮饷,都是从咱这出的,父皇这粮饷筹措来,恐怕是另有他用啊!”


    说罢,朱慈烺在房间内踱步一阵。


    思考着历史上,崇祯募捐的目的,随即,猛拍大腿。


    “父皇这几日,私下诏见过谁?”


    “这……”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太清楚。


    端了个托盘,进来奉茶的刘大用,却是提醒道。


    “太子爷,把孙成栋叫过来一问不就清楚了?”


    “对对!”


    朱慈烺一拍脑门,他把这一茬给忘记了,孙成栋领着净军,管着紫禁城的保卫工作,这事他最清楚了。


    “赶紧把他叫过来!”


    “是,太子爷!”


    没多大一会功夫,孙成栋就急匆匆地过来了,听完了朱慈烺的问话后,他思考了一阵,然后回话。


    “皇上这几日,也没见几个人,除了李若琏,还有几个翰林院的翰林,就见过吴襄!”


    “果然如此!”


    朱慈烺瞬间明白了。


    “父皇这是想要调吴三桂过来啊!”


    “让群臣们募捐,是为了军饷!”


    “这不会是调吴三桂过来对付殿下的吧?”


    张世泽一听,顿时感觉不妙,嘟囔着说。


    “肯定是啊!”


    朱纯臣急的胖脸都皱在了一块。


    要是让吴三桂来了,朱慈烺肯定没事,顶多赶到端本宫里继续当太子,可他这么一个,给朱慈烺提供军费,让朱慈烺搞事的成国公,可就要倒血霉了啊!


    “不必担心!”


    看着有些慌张的朱纯臣还有张世泽,朱慈烺笑呵呵地示意他二人稍安勿躁。


    然后,转头吩咐一旁侍立着孙成栋。


    “去净军,把那剩下的两千老弱,全部带到内校场来!”


    两千净军老弱被带过来后,朱慈烺随即,给他们下达了任务。


    这些人打仗肯定是不行的,一群老头,身体也不太好的太监们,能打什么仗。


    朱慈烺是要调他们看门。


    嗯,老头保安看大门,再合适不过了!


    两千来个净军老头,将负责看管京城的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楼子!


    每个城门能分一百来个净军老头。


    这些老头净军们打仗肯定是万万不行,但看看城门,还是绰绰有余的!


    朱慈烺现在,要封锁北京城了!


    当然,这个封锁对普通老百姓没有任何限制,老百姓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只对那些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勋臣士绅们限制。


    同时,禁止银子外流——少量的肯定不管,但要是成箱子的银子。


    那就不可能了!


    历史上,李自成攻克京城前,实际上已经有一部分的官员,携银外逃了!


    但在当下嘛。


    朱慈烺是绝不允许这些事情发生的。


    不允许任何一个贪官污吏携款潜逃!


    同时,做这些事情,朱慈烺还有一个目的——防止崇祯胡乱折腾!


    譬如说。


    崇祯当下做的。


    要把吴三桂给弄过来。


    吴三桂要是过来了,朱慈烺可就危险了啊!


    大明朝就更危险了!


    朱慈烺是一百个不信任这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


    因为吴三桂压根就不是啥忠臣。


    冲冠一怒也是个笑话。


    朱慈烺可不敢让这货过来。


    至少,现在,不敢让他过来!


    在吩咐完了净军的差使,将他们分成了十几队,让他们日夜值守在各门城楼后。


    朱慈烺接下来的工作又增加一些,那就是,每天要不定时地出现在某个城门外进行巡查。


    以防止有净军偷奸耍滑,或者是给官员们走后门!


    朱慈烺对身边的人还是不太信,虽说平常一个劲地夸他们是忠良,但朱慈烺万事还都要亲自盯着看,跟朱元璋似的,亲力亲为,这不是他不愿意放权,实在是没法放。


    他完全就找不到什么堪用的忠良!


    自己的班底也不太给力。


    外加也担心手下办事不力,会把事情搞坏,把事情办砸,或者糊弄他了事!


    眼下,朱慈烺在北京城做的一切,都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他是否会被多尔衮逮到菜市口挨千刀万剐!


    他宁可累点,也不敢有半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