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需饷百万!

作品:《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朱慈烺

    “这个斑鸠火铳,可是好东西,除了火铳外,铅弹火药不缺吧?”


    “这肯定不缺!”


    李国桢当即点头,他呵呵一笑。


    “相比于这些火铳而已,大炮才是耗火药的大头呢,铅弹也好办得很,熔些铅就铸出来了!”


    “那咱们有多少炮呢?”


    朱慈烺闻言,顿时追问起来。


    大炮可是战争之神!


    虽然在当下的时代,火炮的威力,不可能跟后世的一五五火炮相比,但即便如此,也已经成为了战场上不可忽略的大杀器。


    “大炮倒有不少,京城城墙上,红夷大炮有九尊呢!”


    “除了这些红夷大炮,还有大小铜炮上百门,不过都是些老炮,有些还是永乐年间铸的,不太堪用,威力小,射程近,不过,臣还是从京营里面,挑拣出来二十余门的佛郎机炮,还有五十余尊的虎蹲炮。”


    “东西还是不少的嘛!”


    朱慈烺满意地点了点头。


    “除了火器,弓弩可有清点出来的?”


    “有两百来张弓,不过都不太能用了,硬拉的话,或许会伤到人,而且军中也没有多少擅使弓箭的好汉啊……”


    李国桢回答。


    “那就算了!”


    朱慈烺也不在意,现在是火器大发展的时代,弓箭手培训成本太高,不适合他大爆兵,所以,还是乖乖的用火器比较好,想到这里,朱慈烺朝一旁的李国桢吩咐。


    “襄城伯这几天干得不错,再接再厉,本宫现在是监国抚军太子,现在命你,争取在三日内,将这些刀枪火铳拾掇好,然后送到京营去!”


    “臣遵旨!”


    李国桢连忙颔首,朱慈烺却又询问。


    “哦对了,本宫差点忘记了,这可清点出来什么盔甲?”


    “盔甲?”


    李国桢面露尴尬。


    “有倒是有,不过不太堪用,京营上下,能按理说,几万身都有了,可是都烂得不成样子,不过挑一挑,挑出来个三五千身,应该还是可以的!”


    “那就一并挑出来,除了盔甲,军服可有吧?”


    “有,这倒是有!”


    李国桢不假思索地说。


    京营的军服是不可能缺的,因为每年皇上都有可能会心血来潮,来点验兵马,所以,勋贵们在仓库里面足了足数的军服,皇上来检阅军伍时,便让那些个一天一百铜钱募来的临时工们穿上衣裳,凑凑数。


    所以,军服是不可能缺的!


    “挑出来几万身,发一发,除此之外,襄城伯再去采办十万双棉鞋,这些天士兵们操练,鞋子磨得也快得很,一人备上两三双!”


    “这事包在臣身上吧!”


    李国桢拍着胸脯说。


    “十万双鞋,也就是几千两的事,臣一定给殿下办好!”


    “好好!”


    朱慈烺相当满意啊——这才是忠良,连钱都不要。


    自己自掏腰包采购军鞋!


    大明朝的百官勋贵,要都跟这样似的,大明朝哪至于亡了?


    点验完装备后,朱慈烺也不闲着,他又匆匆地回了端本宫,他要回宫好好的考虑考虑,该如何地将这些武器分发下去!


    来形成战斗力!


    端本宫。


    朱慈烺的东宫讲官毕成才如今是春风满面,因为朱慈烺已经成了抚军监国太子了。


    这也就是说,朱慈烺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了。


    眼下,后者是干劲十足,见朱慈烺回来后,毕成才连忙行礼。


    “臣见过太子殿下!”


    “毕先生,你正好闲着,本宫给你个差事!”


    朱慈烺看了眼毕成才后,当即思考了一下,朝他吩咐。


    “京营,御前亲军,本宫不能一直在那盯着了,现在本宫让你去督促练兵事宜,如何?”


    “臣必不辜负殿下厚望!”


    毕成才读的书多了,他当然清楚在这个节骨眼,那些个粗鄙武夫的重要性了,所以,他明白朱慈烺这是信任自己,连忙地接了命令,而朱慈烺在吩咐完毕成才后。


    自己则进了宫殿,开始思考着如何将有限的武器,下发到士兵当中,形成最大规模的战斗力!


    当朱慈烺在这边。


    整顿着自己麾下的兵马,筹划着分配不多火铳武器。


    意图将自己的武力最大化的时候。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正在见一个人,这个人叫吴襄。


    吴襄一直呆在京城,不只他,他们一大家子全在京城,都是用来当人质的,崇祯四年时,驰援大凌河时,吴襄在面对清军,发挥了长跑健将的水平,成功的从凶神恶煞的满洲鞑子手上,捡了条性命,但这也导致全军覆没,所以,被问罪直接下了狱!


    不过崇祯七年,吴襄上奏辩罪后,就被放出来了——毕竟他儿子吴三桂还带着兵呢。


    而这些年,吴襄就呆在京城里面,自崇祯十四年,松锦之战后,大明的宁远重镇,还有山海关,就指望吴三桂一人了,所以,崇祯对吴襄的重视程度,也增大了许多,而吴襄也是人老成精。


    日渐低调。


    可是,再低调,有吴三桂这么个儿子,吴襄也低调不了啊。


    这不是,在今天早朝结束后,王承恩便奉崇祯的旨意,悄悄地出了宫,将吴襄给召入了宫里。


    “臣吴襄,叩见陛下!”


    进入到宫殿后,吴襄连忙的叩拜行礼,身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龙袍的崇祯,却是将他搀扶起来。


    “吴爱卿公忠体国,父子二人,皆是我大明朝的柱石,以后见了朕,不必多礼!”


    朱由检的态度,让吴襄有些意外。


    因为他之前见过崇祯,之前的崇祯,可不是这个态度啊。


    “皇上,皇上言重了,臣,臣当初罪臣一个,哪担得起如此赞誉……”


    谦虚过后,吴襄小心翼翼地问。


    “不知陛下,可有什么吩咐?”


    “朕想调三桂入卫京城,不知可否?”


    “入卫京城?”


    吴襄一愣,有些没回过神来。


    吴襄虽然呆在家里,但是,他情报却相当灵敏,他可是清楚的知道,李自成现在还在山西呢,连太原都没打下来呢,而且,清军也没有入寇,这时候调辽军入卫京城?


    这是想干什么?


    想到这,吴襄这个老狐狸敏锐地想到了今天早上,传来的最新消息。


    骆养性死。


    太子被任为抚军监国太子!


    再联想,京营那边传来的消息,太子貌似已经掌握了京营,还杀了骆养性,综合这些信息。


    吴襄的心头一颤!


    陛下,陛下这是想调三桂来制衡太子啊!


    想到这里,吴襄忍不住在心中长叹口气。


    大明朝都到这时候了,你们父子俩还暗生芥蒂呢?


    这看来,大明朝是必亡了啊!


    而崇祯却显得有些急切,因为他昨天晚上,琢磨了一晚上,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朱慈烺这个逆子太厉害了啊,轻轻松松地就把北京城的兵马全掌握住了,他这个皇帝都快让架空了。


    所以,朱由检现在,迫切地想调一个“忠臣良将”,带着强兵劲旅过来。


    制衡一下太子。


    要不然,朱由检感觉自己的皇位当不稳当,只见到朱由检,朝吴襄问。


    “吴爱卿,可否啊?”


    “陛下,调辽军入卫,山海关暂且不提,辽军人马众多,还有诸多随军之家眷,没有百万两饷,恐怕是无法成行啊!”


    “百万?”


    听到这俩字,朱由检的脸色瞬间就垮了。


    他上哪整一百万两?


    不过,帝王就应该不动声色,想到这,崇祯强挤出来笑容。


    “爱卿暂且退下,朕好生考虑一下!”


    “臣遵旨!”


    吴襄领命,随即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