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作品:《娇软小可怜?我装的!》 自上次遇上姜枳后,周青月再也没出府过,婚期定在六月,眼看着还有两三个月时日,周府的人免不得要忙碌起来。
要说最闲的,便是周青月本人了,除了看账本,管些寻常事物,也不见她多做什么。
这婚事惹得王氏一阵头疼,这日,和周青月两人在房里,免不得说点什么。
“这将军也真是的,虽说是皇上亲定的婚约,这仪程,却是一个都没有。”
大成王朝的婚嫁仪程,便是议亲,定亲,三媒六聘,纳征迎亲,六礼九抬或是十二礼十八抬。
周青月和陈忻之的婚约,却是皇上定的,日子也是皇上点的,将军府没出面,甚至没来周府走一趟。
而周府,自是不愿接这门亲事,奈何又不得不嫁,老爷夫人更是日日愁绪,府中丫鬟下人自是日日胆颤。
周青月听到母亲的埋怨,不在意地笑了笑,手中经书又翻一页。
王氏看着自己用命换来的女儿,长得乖巧可人,俏丽貌美,顿时悲从中来,“怎么就你摊上这婚事,我可怜的儿……”
这话,惹得看书的周青月皱了皱眉头,“母亲慎言。”
周青月最不喜的,便是王氏这无事便哭哭啼啼的模样,年轻时还得个怜爱,这老了只惹人烦闷,难怪父亲会生厌。
世人只知周府小姐才貌双全,又将周府打理得极好,是一家主母的不二人选。
但是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周府的丫鬟下人却是知道的,周府主母王氏对自己这女儿,也是言听计从,这会儿听到女儿制止,王氏只能将剩下的眼泪吞进肚子。
周青月说完,看了自己母亲一眼,她从十二岁开始管家,王氏懦弱不说,身体又不好,以往府中的中馈都在尤氏手中。
尤氏虽不至于苛待她,但尤氏趁着父亲的偏爱,没得少吹枕头风,从小她就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东西,不牢牢抓住,要被人抢去。
所以,从十二岁起,靠着自己在外的名声,靠着自己嫡女的身份,让父亲给了管家权,那时,她才觉得轻松许多。
尤其是……这些年里,尤氏无所出。
她有时也会心生怨怼,若是自己的娘亲再好点,再强势点,是不是自己便不用这样劳心。
想到这里,周青月眼眸紧闭,平息了心中那浊气,才缓缓睁眼。
王氏看着自己女儿心情不佳的样子,想说什么,又怕她再生气,只能讪讪闭嘴。
此时,周青月倒是先和她开了口,“母亲也要学会拿捏那后院的一众妾室,以后我这一走,管家权怕又是给那尤氏。”
王氏并不在意,“给她就给她,反正我也不在意,你父亲看不上我,我还眼巴巴去跟前干什么,不如就在自己的小院里。”
又是这样,每次周青月说到这事,王氏就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惹得人心烦。
只这次,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开,继续说到,“说到这管家,自是不易,就说那些个下人丫鬟,该敲打的该奖罚的,是一个都不能出错。”
王氏听这些,自是不明白自己女儿的用意,只道,“我管不好,你也不是不知,我一辈子所求的,不过是你和年申能够平安康健。”
周青月脸色渐冷,她以为这是什么地方,还是她祖籍的小县城吗,平安康健?在这吃人的京城,没点手段和本事,能不能活到明日清早,还不一定。
“听说我还没出身的时候,那时尤氏还未来,也是母亲管家的。”
王氏似乎也回忆起了那个时候,她年轻貌美,很是得周符喜爱,周符那时还是个州府太守,取了县城富商的女儿王氏,一步步来了京城。
两人先是生下周年申,王氏管着小家,周家婆母也很是和蔼,一家人甚是亲近。
直到周府迁到京城,她再怀孕,紧接着就是周符同僚送来的美妾,还有……婆母去世。
“听说那时有个姓张的嬷嬷,和奶娘一起,跟在母亲身后做事,做得就很好。”
周青月这话让陷入郁想的王氏再度回神。
她眼神中带着躲闪,小声说到:“那个嬷嬷早离府了,你出生没多久就回去了。”
周青月没多看王氏惨白的脸色,继续说到:“是,之前说起,奶娘说她回了西北地界。”
王氏不想听这人,这让她想起曾经无数次做的噩梦,“她不过是一下人,青月问她做什么?”
周青月:“这书上说,以史为鉴,我想,管家也是一样的道理。母亲知道她为何会好端端回西北去吗?”
王氏此时已是面色如灰,“偷了东西,我们没发现,就偷了家里的金银走了。”
“可下人的身契怎么能在自己身上?”
王氏已然崩溃,“青月,这都是多少年的事情了,所以我才不管家,你别说了!”
周青月长叹一口气,笑着安抚到:“母亲别气,我也只是想到了这回事,近日去佛陀山的路上,遇到一人,就是从西北来的,这才想到这事。”
王氏听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又听得周青月吩咐,“去将我给母亲买的玉烛拿来。”
王氏正觉得奇怪,好好的怎么会单独给她那不值钱的东西。
周青月开口娓娓道来,“这是京城现在流行的无烟烛,晚上点上一支,好睡不少,我也只买到两支,母亲好眠。”
王氏毫无血色的脸上,这才泛出一丝似有似无的笑意。
又听得周青月说到,“如今,我快要成婚了,以后和母亲相处的日子,愈加少了,不如,母亲明日就陪我再去佛陀山上柱香吧。”
王氏对女儿的要求,自是全都想一一满足,别提去那佛陀山,就是去刀山火海,也是不眨眼的。
再说那下人拿来的无烟烛,王氏看着就很是喜爱,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女儿送的,更是因为里面的掺香。
香味有点独特,似有似无,却让人心静。
王氏整日在内宅,自是不知,这无烟烛,可是京城达官显贵们一支难求的东西。
周青月能买到两支,已是很不易,这还是那些个有眼力见的府邸,看在陈将军的面上,让给她的。
而京城其余的望族,莫说府中女儿家喜爱,就是家中有老夫人、考功名的,更是愿意高价买进,只可惜那老板一月限量五十来支,不加价,只预定。
……
最近陈忻之病情倒是稳住了,也只是面上看起来变好了而已,宫中御医许是觉得没必要再来,陈府也清净不少。
阿盘跟在陈忻之身后,自是知道自家将军的辛苦,“主子,我听说这京中兴起的一种烛火,能缓头疼之症,要不我去给您买上两支?”
陈忻之本在桌前写字,听完后皱眉,“不过是为了买卖。”
阿盘自小跟着将军,知道将军是不大信这些的,也无可奈何,继而说到:“不过,我打听到,做这玉烛的,不是别人,就是和主子您一起回京的那人。”
“姜枳?”陈忻之抬起头来,看向阿盘。
说到这,阿盘可是来劲了,“是,您之前不是让鬼门帮忙看着婆婆嘛,他们就把这消息一并传回来了。”
陈忻之停下手中的笔,指腹轻轻抚摸着眼前的已干透的黑墨,轻声说到:“行了,你们看着不出事就行,别打扰他们。”
“是”,阿盘猜不透自家主子的心思,他本以为说姜枳做的这东西,主子还会拿来用用。
阿盘走后,陈忻之一人在书房,不知在做什么,这书房,算是将军府禁地,平常打扫的下人都不能接近,寻常也只有阿盘和陈忻之两人能来。
他们口中的姜枳,此时正在酣然入睡,这玉烛连秦婆婆用了,都说好,晚上入睡前点上一支,一整晚都好睡得紧,第二日更是身体松快。
姜枳听后自然也是用力做更多的玉烛。
如今正是蜜蜂采蜜的好时候,蜂巢脾余下的也很是多,姜枳几乎每日都要做很多玉烛出来,不过等天气热起来,慢慢得就不用这么忙碌了。
姜枳这日照旧去张家拿蜂巢脾回来,家中的竹筒每日都劈开,虽可以用绳子捆好接着用,总归做出来的模样不够精巧。
而那京中的富贵人家最是挑剔,姜枳也是追求完美的人,准备今日去竹林中再砍些回来。
好巧不巧,在回来的路上,远远的她便瞧着那辆熟悉的马车,车前挂着的灯笼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周字。
这周府小姐马上就要成婚了,怎么去佛陀山的次数更多了?
姜枳还没来得及细想,那车帘就被掀开,露出周府小姐精致的小脸。
“姜公子!”
姜枳听到这称呼,手中的竹竿握得紧了几分。
姜枳停了下来,看着马车上的周青月,淡淡笑道:“周小姐,这是刚从佛陀山下来?”
周青月叫停了马车,说到:“是,我从这里过的时候没见着你,还以为这次无缘相见,没想到回城的时候遇上了。”
姜枳内心叫苦,她早上醒得晚,自是不会出来,等到下午出来,没想到遇上了周青月,也不知她一个官家小姐,有什么事能与姜枳这个农家说的。
姜枳不明白的事,马车上的王氏自然也是不解,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虽看着温婉,却是心高的人,免不得有些好奇,这京郊城外还有什么高人,能入青月的眼不成?
王氏撩起车帘,往外看去,就看到一张同青月有八分相似的脸,身上打扮却是平常的粗布绵布,顿时眼睛瞪大,一双手颤抖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