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
作品:《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赤壁之战后, 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周瑜程普进军南郡,与曹仁在江陵相持一年之久, 曹仁的军队死伤惨重, 最终弃城而逃, 孙权得到南郡。但此战中周瑜右肋被流失击中,伤势极重, 只能无奈退兵。】
孙策惊呼:“公瑾!”
周瑜有些不好的预感, 天幕从不会无的放矢, 他怕是寿数将尽了……
【南郡是荆州北方重镇, 以南郡为支点, 便能北上中原, 西进蜀地,东击淮南, 控制荆州!周瑜为孙权提出了“取蜀, 并张鲁, 联马超, 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目标, 眼看着江东形势一片大好, 可惜天不遂人愿,厄运即将来临……】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整装待备攻伐益州,在返回驻地江陵的途中, 行至巴秋,不幸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孙策眼泪都快下来了, “公瑾,你怎么走的这么早!”
他算了算,历史上的周瑜只比他多活了十年,留下偌大的江东基业又该托付给谁!
不只是孙策,看着天幕的江东众人都惊呼出声,谁都没想到周瑜居然英年早逝,原本因天幕不吝赞美而对周瑜产生的嫉妒之心都消散了。
就连身处后院的吴夫人也派人前来问候,叮嘱周瑜保重身体。
周瑜见好友比自己还要悲伤,不得不想法子转移话题,他打趣道:“你我同年出生,情同兄弟,不如我们比比这次谁能活的更久。”
孙策气道:“你还有心思说这些,先是受了重伤,随后又感染疾病,怕是伤势不曾痊愈,便再次复发了。”
这个年代可没有抗生素,破伤风、细菌感染、伤寒都是能要人命的大病!
孙权:“听闻徐州有一位医者名曰华佗,医术高超,堪称在世扁鹊,不如重金相邀,请他前来江东。”
周瑜当即赞同道:“此法大善!虽说天命有常,但吾更相信人定胜天!”
【周瑜死后,孙权带头为他服丧举哀,鲁肃接替他的职务,成为孙权的左膀右臂。赤壁之战中刚刚崛起的将星却在两年后骤然陨落了……】
孙权:“若是公瑾还在,吾等便能直取中原,打败曹操!”
那时,天下又是另一幅局面了!
汉武帝感叹道:“英年早逝,令人唏嘘。去病,你一定要听医者的话,不可自做主张,疏忽大意。”
霍去病郑重保证道:“陛下,您放心,去病会当心自己的身体的。”
他将来还要接替舅舅,作为小表弟的依靠,可不能倒下!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天幕开始介绍这位熠熠生辉的将星,他的一生都在众人面前浮现。
【他的高祖周荣身居章帝和帝两朝尚书令,位高权重。他的伯祖父周兴是安帝时的尚书郎,与张衡一起改良历法。他的叔祖父官至司空、太尉,位列三公。他的父亲是洛阳令,叔叔也都是一方父母官。】
【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精通音律,容貌俊美,堪称世家公子的典范。】
评论区
“曲有误,周郎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惊呼道:这是我的诗!
【周瑜与孙策自幼交好,亲如兄弟,因周瑜的鼎立相助,孙家得到了江东世家大族的支持。】
【公元195年,袁术多次失信于孙策,孙策生出自立门户的想法,以攻打江东刘繇为借口,向袁术借兵。孙策带着借来的几千士兵东进曲阿,一路上不断有人前来投奔,周瑜也带着粮草投奔孙策,帮助孙策击败刘繇,占据江东一席之地。】
诸葛亮教导刘禅道:“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安守策略时,满口圣人之言,却不敢发动战争,致使孙策势力强大,吞并江东!
所以,我们还不到安享太平的时候,不论前路有何艰险,北伐都是必须的!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术征辟周瑜为官,周瑜见袁术狂妄自大,必不长久,只接受了一个小小的居巢长,随时寻找机会重回江东。在担任居巢长期间,周瑜与鲁肃结交,缔造了江东前后两位大都督的美名!】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江东,周瑜带着大军为好友奔丧,用自己的军队支持孙权的地位。】
评论区
“周瑜官居中护军,这是高级军事长官,还有监管诸多将领的权利。”
“孙策死后,周瑜就是军方的代表。”
“当时孙权名义上是将军,只有周瑜以君臣礼节拥护他。”
……
孙策莫名感伤:“公瑾……”小伙伴对我真是太好了!
【周瑜为孙权定下了占据江南,以观时变,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又力主抗曹,在赤壁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奠定了接下来数十年的天下格局!其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堪称东吴第一功臣,被后人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评论区
“《三国演义》里面的周瑜与历史上差距太大了。”
“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杜撰了很多故事,周瑜居然因为气量狭小,被诸葛亮气死了。”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既生瑜何生亮!”
“还有诸葛亮为了劝说周瑜抵抗曹操,就诓骗他说曹操要打过江东,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人家曹植的原文是: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是在借着孔雀台赞颂曹操的功绩。”
“而且铜雀台是赤壁之战后才修建的,这篇文章也穿越了。”
孙策:“又是罗贯中,此人与我东吴有仇乎!”
周瑜:“家都有自己的偏向,他偏向刘备,自然要费尽心力打造一个明君贤臣的形象。”
孙权:“只是不曾想到一本能让人忘记正史!”
罗贯中若是知道,定会觉得冤枉,毕竟他对周瑜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只是在书中,为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不得不那样编排罢了。
“周瑜年纪虽轻,却心胸开阔,谦虚宽厚,善于团结身边的人。赤壁之战的时候,副都督程普倚老卖老,不服周瑜,多次在公共场合顶撞长官。周瑜却能降低身份,不计较言语得失。最终,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程普,让他发出感慨——与周瑜交往,就像喝了美酒一样,不自觉的就醉了。”
“周瑜二十一岁跟随孙策起兵,十五年间从未败绩,堪称三国罕见的常胜将军!”
“他的功业昭然世间,人品堪称完美!”
“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
孙权:“天以君授孤,君破孟德,开拓荆州,孤不敢或忘!”
步骘:“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
诸葛瑾:“便是周朝的方叔,汉朝的韩信英布,也不及将军!”
刘备:“公瑾文武韬略,气量广大,堪称万人之英!”
曹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也不得不承认,周瑜一死,是断了江东一臂!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赞美周瑜为“奇才”,后世对其也颇多赞誉之词,唐朝设置的武庙中,追封古代六十四名将,其中便有周瑜,宋朝的七十二名将中也有周瑜,宋徽宗时还追尊周瑜为平虏伯!】
周瑜:“后人谬赞了,瑜较古之名将,差之远矣!”
对于这些评价,周瑜面上不显,心里也不免有些愉悦。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古人的最高追求,周瑜也不例外。
只是他说完谦虚的话却见好友面色涨红,神色不渝,似乎被人踩了尾巴,周瑜立刻看向天幕评论区。
“为什么是宋徽宗?”
“我的美周郎被玷污了!”
“宋徽宗追封了很多名将,吴起、孙膑、田单、廉颇、王翦、李广,都被他追封为伯。”
“若是这些名将地下有灵,知道宋徽宗的事迹,一定恨不得撕了他!”
……
王翦等人心中起疑,这个皇帝到底做了什么,这么不得后世待见,被他追封居然是一件耻辱的事?
宋太祖赵匡胤更加着急上火,迄今为止,天幕多次带到宋朝,就没有哪一次给过好话,唯一一个受到天幕赞誉的王安石变法还失败了。
朕的大宋到底怎么了!
【在周瑜攻略南郡之时,孙权本人则亲率大军包围合肥。】
【合肥正处于中原大地与江东交界,曹操在这里驻扎大军,屯田养民,使其一跃成为曹操在江淮一带的战略要地,是他向南攻伐的军事基地。】
【与之相对的便是孙权在江北修建的军事据点濡须口,这是东吴的北门锁钥。曹操与孙权之间多番大战,都是围绕这两地进行的。】
【孙权得到合肥,便能向西,向北进攻徐州,与曹操争霸中原。曹操占据合肥,则可以掐住江东的咽喉,使孙权如芒在背。】
【孙权想要北伐中原,必须先拿下合肥!】
评论区
“合肥之战开始了。”
“孙权的碰壁之旅。”
“受苦之旅。”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