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之隆

作品:《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贤令, 亲自考核官员,选贤任能。他为政宽和,对有过失的人也能从宽处理, 但他又不会像容原谅。】


    评论区


    “爱了爱了!”


    “有原则又有手段, 之心, 堪称皇帝的标准答案。”


    , 是为社稷主, 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这本就是朕应该做的!”


    【他重视文化,命班昭续写《汉书》, 完书。】


    【他重视女学,多次征召班昭进宫为嫔妃讲学, 后妃尊其为曹大家。刘肇则会将朝中政事拿出来问嫔妃们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博览群书, 博学多才的邓绥。】


    评论区


    “这才是唯才是举, 皇后的人选都要经过一层层考核。”


    “最起码,这样考出来的皇后, 不会是窦太后那样不懂政治,只会捣乱的人。”


    “是啊, 和熹皇后邓绥,被史学家称为皇后之冠!”


    ……


    尚未被立为皇后的邓绥瞪大了眼睛,她不由得沉思, 这件事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片刻后,她便下定决心,去向皇后请罪。


    不论这些事有没有发生, 都要将自己谦卑的姿态摆出来。


    其他皇帝都惊呆了,哪个皇帝没有几个宠妃,难道刘肇就没有自己的偏爱,没有任何私心吗!


    管理后宫怎么能和前朝一样,面对满朝文武已经很累了,回到后宫当然是要找个解语花放松一下……


    【自始皇统一文字后,经过三百多年发展,出现了很多异体异形字,刘肇便命许慎编撰《说文解字》,规范字形字意,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许慎看着自己尚未编纂完成的《说文解字》,激动不已。


    李斯提议道:“陛下,大秦也可编撰一部字典,以免后人用错文字。”


    始皇:“善!”


    其他朝臣:李斯为什么总是反应这么快,刚想到的好法子就被他说完了。


    【刘肇重视科技创造,任命蔡伦为尚方令,改进军械。在蔡伦的主持下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器,直到百年后依旧是技术的巅峰。改进天文观测仪器,以黄道坐标代替赤道坐标观测天体运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轨道的天文仪器。】


    评论区


    “天象一惯是正统的象征,每个改朝换代的国君都会从天象上寻找自己的正统性,因此天文在古代的意义不只是观星辨别时间。”


    “黄道仪就是在落下闳的浑天仪基础上加了一个黄道面。”


    西汉的落下闳灵光乍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他要改进自己的浑天仪,让黄道仪提前出世。


    【在刘肇的治理下,大汉政通人和,天下宴然。当时人称:“黎元宁康,万国协和”,“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刘肇治下的东汉国力达到鼎盛,史称“永元之隆”!】


    刘肇谦逊道:“天幕谬赞了,朕做的还不够好。”


    满朝文武却齐声颂赞道:“天佑大汉,天佑陛下,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刘庄满脸笑意对皇后道:“这个孩子真不错,朕若能多活几年,便直接将皇位传给这个孩子,那该多好……”儿子虽然不堪造就,但朕还有个好圣孙啊。


    很快他就会知道,这是大汉最后的辉煌了,剩下的皇帝还不如刘炟呢。


    马皇后:“陛下只要保重身体,定能得偿所愿,臣妾也想见见那个孙儿呢。”


    已经成为太后的邓绥也想起了过去的时光:“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


    班昭:“陛下继承先帝基业,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先帝在地下也会安心的。”


    【公元106年,刘肇病逝,终年二十七岁,在位十七年。】


    此言一出,在东汉的平行时空引发了海啸。


    无数平民愤愤不平:“老天不开眼。”


    “这样好的皇帝为什么不能活久一点。”


    “好不容易等到一位能为我等着想的皇帝,却天不假年。”


    ……


    刘庄掐指一算:“父皇终年六十一岁,朕四十有八,炟儿三十三,肇儿却只有二十七岁的寿数。难道是我大汉皇室得罪了哪路神明,为何不能有一位长寿的皇帝!”


    他突然想起天幕开播时提到的“东汉幼儿园”,悚然而惊!


    不会是朕想的那样吧……


    清河王刘庆:“陛下,立刻召太医为您诊治一番吧。”刘肇已经二十多岁了,按着天幕的说法,已经没有几年寿命了。


    刘肇却淡定道:“寿数虽由天定,却也不全在天。若是前朝的冠军侯没有长途奔袭连续作战,也不会英年早逝。如今有天幕的提醒,朕定会多加注意的。”


    他只担心自己死后,天下该怎么办!


    他的几个孩子接连夭折,还没有能立为太子的皇子,难道要过继宗室子弟?


    刘庆坚持道:“陛下身系万民,万不可轻忽己身。”


    满朝文武也一起附和。


    刘肇无奈道:“诸卿不必担忧,朕会下诏宣全国医者前来洛阳,集思广益,定能改变历史!”


    【刘肇曾有过十多个孩子,却都不幸夭折,只能将最小的两个孩子送到民间养育。刘肇死后,因为长子刘胜身患顽疾,只能由次子刘隆继位,刘隆出生只有一百天,还是个奶娃娃,因此皇后邓绥临朝称制。】


    【这是东汉第二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却与前朝的窦太后完全不同。】


    评论区


    “刘隆,史上在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刘庄:不好的预感成真了!


    一百天的皇帝,这不是笑话吗!


    刘肇:朕的皇子接连夭折,难道是因为朕为政失德吗?


    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但肯定与失德没有关系。


    刘肇放下这些烦恼,听天幕提起邓绥,他突然想起邓绥为人低调谦恭,不会被皇后欺辱吧。


    忙下令宣召邓绥前来,同观天幕,两人还能随时探讨一二。


    后宫中邓绥来到皇后的长乐宫请罪,被宫人拦在宫门外,说皇后在小憩让她下跪等着,邓绥也不反驳,直接跪在长乐宫外,等着皇后消气。


    没想到先等来了皇帝的旨意,邓绥只能跟着宫人前往未央宫。


    【和熹皇后邓绥,刘肇第二任皇后,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学家誉为“皇后之冠”!】


    天幕下的古人对临朝称制的皇后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


    若是做的不好,必是一片骂声:牝鸡司晨、专横跋扈、擅权揽政……


    即便做的很好,也会有人鸡蛋里挑骨头,只因她们的女子身份,就将其一切功绩统统抹杀!


    胡寅(宋朝):“妇人有好势位者,汉和熹是也。”


    李廷机(明末):“邓太后摄政,朝野颇安宁。”


    ……


    【刘肇的第一任皇后是阴皇后,她是阴丽华兄长的曾孙女,自幼聪明颖慧,擅长书法,精通史书,因此很得刘肇的喜爱,永元八年被立为皇后。】


    【就在同一年,邓绥进入后宫,邓绥是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是阴皇后母亲的表妹,阴皇后要叫她一声表姨。】


    【邓绥自幼喜好史书,跟着哥哥们学习《论语》、《诗经》,母亲希望她学习女工,为将来嫁人做准备。邓绥也不反抗,白天学习女工,晚上挑灯夜读,学习经典,被时人称为“诸生”,就是能入国子监的学生。】


    邓绥穿过高高的宫墙,来到了前殿。


    【入宫后的邓绥小心谨慎,紧守规矩,侍奉皇后。她跟着班昭学习典籍、算术、天文,如同老鼠进入米缸,疯狂的汲取知识。每次刘肇提出的问题,她总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刘肇眼前一亮,对她越发宠爱。】


    【与之相对的便是阴皇后,阴皇后为人奢靡,喜好金银珠宝,各郡国的进贡都被她用价值分出高低。阴皇后虽然聪慧,却只是小聪明,她却从未学习过治国理政之道,对刘肇的提问答非所问,让刘肇大失所望。】


    评论区


    “邓绥俭朴节约,阴皇后奢靡无度。”


    “刘肇提出的问题,邓绥总是等阴皇后回答后才提出自己的意见。”


    “邓绥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对皇后之位唯才是举的皇帝。”


    刘肇哭笑不得,不过天幕说的也没错,正因为看到了阴皇后的奢靡无度,对政治的一无所知,他才下定决心废后。


    刘肇:“卿博学多才,若是男儿,定是国之栋梁。”


    邓绥:“陛下谬赞了,臣妾喜欢这些男儿之学,陛下不觉得出格便好。”


    刘肇:“学识不分男女,将来若是朕早逝,朕希望有一位有理政之才,能掌控朝政的皇后辅政。”


    刘肇对窦太后的因私废公、肆意妄为深恶痛绝,他不能容忍大汉再出一个窦太后。


    既然太后临朝称制不可避免,那么便选一位能够明白事理的皇后吧。


    满朝文武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发出异议,废立皇后虽是国家大事,但皇后又没有子嗣,废立与否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