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请陛下充实后宫(求订阅)

作品:《朕非汉废帝

    杨敞虽然比霍光大上六七岁,但却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


    如果说霍光只是为人谨慎,那么这个丞相杨敞就是谨慎过头了。


    但也正因为他们都有谨慎的一面,所以杨敞才被霍光所看重,拔擢到自己的身边当了军司马,后来又当上了大司农。


    在上官桀造反的时候,一个名为燕仓的稻田使者提前得知了此事,并且立刻将事情上报给了杨敞。


    没想到,在这个立大功的机会前面,这谨慎过头的杨敞居然当起了缩头乌龟,暗中将此事压下,并没有上奏给天子和霍光。


    他选择了最不体面的方法躲到了一边去——装病卧床在家。


    后来,这燕仓又把事情告诉了当时的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就比杨敞聪明太多了,立刻就此事上奏朝廷。


    当上官家叛乱被平定之后,燕仓和杜延年都得到了封地,而杨敞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赏赐。


    而杨敞能当上丞相,也不是有能力。


    而是因为霍光的存在,丞相一职早就可有可无了,自然也就成了朝中老臣的养老的所在。


    要不然,凭杨敞这种谨小慎微的性格,是绝对当不上丞相的。


    说得直白一些,杨敞就是霍光众多传声筒的一个罢了,而且还不是特别重要的那一个,否则杨敞不可能不知道霍光想要打一场大仗,也就不可能被天子训斥了。


    ……


    不过,杨敞虽然谨慎,但是毕竟身居高位已久,练就出了那唾面自干的本事。


    面对天子的再次责问,他稳定了一下神志,收拾了一下老脸上的震愕之后,才微微躬身说道:“老臣昏聩了,未能看到陛下的深谋远虑,刚才说的话,确实欠妥,还请陛下恕罪啊。”


    如此一来,刘贺倒也不好再发作,只能有些意犹未尽地说道:“罢了,丞相言重了,刚才朕也有些孟浪了,杨卿此刻想说什么,但说无妨。”


    对大汉子民来说,从小小的称呼就能看出很多东西,比如说从“丞相”到“杨卿”,仅仅两个字的变化,就能让心中惴惴的杨敞松了一口气。


    杨敞知道今日天子对自己有一些有恶感,但是他此刻又不得不站出来。


    那日在大将军府里谈话,对杨敞的吸引力很多。


    一门两封侯,是谁都抵挡不了的诱惑。


    “陛下已经登基,应该考虑充实后宫,选妃封后,绵延子嗣的事情了,老臣杨敞,拜请陛下早日选妃封后。”


    “臣蔡义附议丞相之奏,拜请陛下早日选妃立后。”


    “臣范明友附议丞相之奏,拜请陛下早日选妃立后。”


    ……


    短短几息的时间,好几个人就像得到了信号一般,站到了大殿之中,全部向着天子拜了下来。


    刘贺看着自己面前的人头,不禁在内心深处摇了摇头,该来的还是来了。


    后宫佳丽三千,那是夸张的说法。


    但其实也不是特别夸张,凡是后宫中行走的宫女,理论上都可以被天子宠幸。


    把宫女算进去,三千仍然太多,但是三百一定不少。


    大部分的公卿都跪了下去,这些人未必都是霍光的党羽,但是在他的威压之下,也不得不被裹挟进来。


    但是,刘贺注意到,也有一些人没有起身,比如说赵充国、张安世和刘德……


    赵充国是军中的人,与霍光有分庭抗礼之势,未曾参与也在情理之中。


    刘德更是与霍光有嫌隙,自然也不可能与之沆瀣一气。


    最让刘贺感到意外的是张安世,从履历上看,他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而如今似乎却没有提前得到消息,看来也并非核心人物。


    在脑海中的知识里搜索了一番,这三个人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他们都是麒麟阁十一功臣——在原来的历史当中,他们是被汉宣帝认证过的忠臣。


    看来,麒麟阁十一功臣当中,除了那博陆侯霍氏之外,其余的可能都是刘贺可以相信的忠臣。


    但是此刻,没有时间让刘贺想太多,地上还跪着一群重臣呢。


    他现在就要立刻拿出一个态度来。


    “绵延子嗣,承续宗庙,乃天子之责,朕身为天子……”刘贺啰啰嗦嗦地说了一通,最后才转到了正题之上,“朕同意诸卿上奏之事,尽早选妃封后。”


    “陛下圣明!”杨敞高声喊道。


    “陛下圣明!”众官再一次高声附和。


    “陛下圣明。”霍光最后才缓缓说道,他也没有下拜。


    整个朝议,他有一半的时间都是站着的,不知道是因为坐着不舒服,还是本就享受那居高临下的感觉。


    “众卿免礼平身。”


    刘贺口头已经应承了下来,但是不代表这件事情就能顺利地施行。


    朕得给你们使绊子,想把女儿送上龙榻,想让女儿诞下带有霍氏血脉的子嗣。


    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刘贺已经埋下了一支奇兵,一支发现的奇兵。


    “然而朕尚未祭拜高庙,所以想在祭拜高庙之后,再由朝臣们具体商议此事,仲父可觉得如此可还算妥当。”


    “前几日,老臣已经与太常商议过了,下月初一,就是吉日,而且距离今日还有十日的时间,正好可以用来筹备祭拜高庙的事宜。”霍光说道,看来早就考虑到了。


    “朕全听仲父和太常的安排。”


    刘贺说罢,微微地看了一眼刘德,这支奇兵要出动了。


    “朕在昌邑国时,就曾听说过,寻常百姓家的子侄辈成亲,都会由长辈操持。”


    “朕冲龄丧亲,茕茕孑立,如今,仲父与皇叔公就是朕的至亲长辈,选妃封后之事,就由你二人与丞相主持,少府和奉常从旁协助吧。”


    众人愣了一下,陛下说的仲父自然是大将军。


    那皇叔公是谁?


    叔公自然要是宗亲,这大殿之上,除了天子之外,就只有一个人是宗亲了。


    很快,众人的目光转向到了刘德的身上。


    原来,陛下说的皇叔公是宗正刘德啊。


    乍一听,这称呼有一些陌生,但是从宗法辈分上来看,这刘德还真的确确实实就是天子的皇叔公。


    刘德并非是高皇帝的后嗣,而是高皇帝同父异母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嗣。


    按照儒家伦理的说法,天子与刘德是早已经出了五服。


    但是硬要一辈一辈地要算下来,刘德可是与孝武皇帝同辈啊。


    那天子叫上一声皇叔公,似乎也不算违背常理。


    而在宣室里,最为震愕的莫过于刘德本人了,刚刚他还因为广陵王胥的事情闷闷不乐,心中郁结。


    听到诸公请天子选妃立后更是有些颓丧——霍光心中所想,刘德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霍氏一旦掌握后宫,那就更根深蒂固了。


    只不过,刘德无力阻挡罢了。


    现在的大汉,已经不是高皇帝时的大汉了,更不是孝文皇帝和孝武皇帝时的大汉了。


    宗亲封王有声望,但是却没有实权。


    只能看着外戚专横。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天子竟然会称自己为叔公,更没有想到天子竟然会让自己与霍光共同主持选妃封后之事。


    这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德看向天子,天子脸上仍然是懵懵懂懂的样子,只是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


    一阵响动,刘德赶紧从案后站了起来,快步来都了殿中,深深地拜了下去。


    “陛下使不得,微臣何德何能,怎可被天子称为叔公呢?”


    “这有何不可,朕还在昌邑国的时候,王傅就与朕说过,你是楚元王之后,算下来与孝武皇帝是同辈,那不就是朕的叔公吗?难道你不想认朕这个亲戚了?”


    “微臣不敢,但叔公的称呼陛下莫要再提了,否则微臣当场就撞死在这大殿之上。”刘德说得真切,声音中都带了一丝颤抖。


    “好好好,朕以后不再提了就是,但是你乃宗正,此事责无旁贷。”刘贺说罢,转向了霍光,说道,“仲父,朕的安排可符合宗法规制和朝廷制度?”


    从天子那一声“叔公”开始,霍光就在琢磨天子的这个安排。


    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纰漏。


    刘德是宗亲,刘德是天子长辈,刘德是宗正。


    天子安排刘德与自己操持选妃立后之事,名正言顺,没有一点可以挑剔的地方。


    所以天子的安排一点问题都没有。


    自己只想着用广陵王胥的事情敲打刘德,竟然忘记选妃立后之事宗正也会参与其中。


    如果他记得这一点,那么一定不会在今日的小朝议上,挑开广陵王胥的罪行,进而得罪刘德。


    没有此事,刘德或许不会从中阻挠;有了这件事情,刘德哪怕是拼掉自己头上的阳城侯的爵位,也要从中作梗了。


    霍光不免有些恼怒。


    自己谨慎一生,为何会在此刻犯下这个微小的错误呢?


    今日最后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