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送信
作品:《红楼之双生花》 下定决心的黛玉领着紫鹃雪雁去李家做客,李家也不仅仅是邀请了黛玉一人,将探春和惜春也都一并邀请了。
贾母当然非常乐意送姑娘们去李家,还特意吩咐王熙凤那边好好替姑娘们收拾打扮一番,另外还嘱咐收拾些妥当的礼物送上李家去。
其实现如今贾府的情况可不是太好:宫里头元春没有了孩子,贾政本来点了学差可是在外被下头的人糊弄,差事也丢了,今上不曾追究已经是看在元春没了孩子可怜的份上了。
而李家那位李大人,贾母原本是不大认识的。但是那日李夫人来瞧黛玉后,贾母便叫了贾赦与贾政进来询问。
贾政倒是很知道一些情况。
“这位李景李大人,如今是督察院左督御史,二品大员,寒门科举出生,能一步一步做到今天这个官位,很有手段。”贾政对科举出生的官员自带滤镜,尤其羡慕读书人的,“何况,李大人还是今上潜邸时候就挑中的,如今今上对他很是信任。”
贾母一听贾政这样说,就知道李家是个值得贾府结交的人家了。
其实说起来四王八公,太上皇没有去世前,他们这些人家早就大不如前了,如今四个王爷里面除了北静王爷,其他王爵都已经是没有了,至于几个国公府,如今也的子孙袭爵,哪里还有人是国公呢,不只是爵位大不如前,而且还基本上都是虚衔。
而且如今太上皇去世了,他们这些人只怕是更入不了新皇的眼了。
因此能和新贵结交,是他们比较好的出路。
李家既然递了橄榄枝,贾母当然会好好的接着。
王熙凤得了贾母吩咐,特意派了林之孝家的好生送了三个姑娘出门。
不只是黛玉,就是探春和惜春到了李家,也有几分意外的:李大人如此位高权重,但李家的宅邸可不像荣国府那样奢华。
李夫人很是热情,指着身边的一个小姑娘向黛玉等笑道:“家中长女已经出嫁,这是小女静姝。”
小姑娘跟惜春年纪一般大,此时含笑上来见礼,一笑便有两个小酒窝,让人看了觉得便容易亲近。
李静姝领着黛玉等人去了她的闺房,单独的小院子里面种着许多花草,一只橘色小胖猫咪躲在花丛间扑蝴蝶,院子里屋子里无处不在的自由气氛,让黛玉等心生羡慕的同时,也很快就与静姝挺聊得来了。
黛玉到底还是找到了机会,将信件给了李夫人。
李夫人见了那火漆封印的信件,心中大惊:丈夫觉得林家姑娘那么多年不曾去老宅,忽然去了,只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而黛玉的这封信,似乎就在告诉自己,她的确有难言之隐。
“这是父亲留下的,希望伯母转交伯父。”黛玉双手呈上。
李夫人接过信后,告诉黛玉不必担心,她一定会将信件完好交给丈夫。
黛玉从信件交出去的那一刻开始,不仅仅没有变得轻松,反而变得更紧张了,就是从李家回到了荣国府内,她都还是紧张的。
紧张到甚至于在贾母上房内看到宝玉的时候,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
而黛玉的这一反应,落入贾母等人眼中,一时竟有几分担心起来。
而宝玉一时间也是手足无措,他本不愿意接受和宝钗的订亲,可是宫里头娘娘赐婚,别说他了,就是老太太老爷他们也是没有法子。
宝玉不由得低下了头,不敢再去看林妹妹。
反倒是黛玉先勉强打起精神来,她伤心难过了许多日,那时候总是想着,若是见到了宝玉,一定要上前质问,他说过的那些话,全都不作数了吗?他怎么能够如此狠心?
可是等着真的见到了宝玉,竟然想问的话想说的言语,一个字也都说不出来了,千言万语只能化作心底无声的叹息。
甚至连眼泪,都流不出来了。
王熙凤见状赶紧上前拉着黛玉的手,将黛玉送到贾母身旁坐下,一面冲着探春使了个眼色,口内笑道:“今儿三位妹妹去李家,怎么样?可玩的好?”
探春也就在一旁坐了,笑道:“李夫人和李家姑娘都很热情,李家那姑娘同四妹妹差不多大,自然很能聊得来。”
贾母握着黛玉的手,黛玉这会儿已经回过神来,事情到了今日局面,她又还能怎么办呢。
黛玉想到了戴语,那个姑娘和自己一样,孤苦无依。
“李家伯母说,等着得空,再来拜见老太太。”黛玉再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整顿好了表情。现如今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依靠谁了,所以她不能让大家低看了她去。
那么一瞬,贾母简直被吓了一跳,她在黛玉眼中看到了一份决然。
可那一份决然转瞬即逝,贾母想,也许自己老眼昏花了吧。
“可见是玩的开心了。”贾母笑着拍了拍黛玉的手,“想来你们姐妹都累了,不如先回去歇会儿。”
贾母见黛玉似乎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反而是宝玉这会儿状态极为不好,心中更是担心,这才提议让姑娘们先回去。
黛玉想起戴语问自己的那句话:你觉得老太太疼你,那你觉得比起宝玉,老太太更疼谁?
贾母这话简直就是开口赶人,探春和惜春反而都有些愣住,反而是黛玉第一个起身:“是,玉儿这就先回去了。”
黛玉起身,探春和惜春自然也是赶紧起身,姑娘们都告辞了,王熙凤见贾母还有话要和宝玉说,也就先退了出去。
黛玉的的确确是累了,她今日去一趟李家,又因为一直左右犹豫该不该将父亲的信交给李家,所以心累的不行,这会儿回到潇湘馆,听着风吹竹叶,一时更觉凄凉。
紫鹃见黛玉站在那月洞门处,这会儿日暮风大,只怕姑娘会受凉,忙上前笑道:“这会儿风大,姑娘可别站在风口上,只怕吹了风头疼。”
紫鹃说着就要挽着黛玉朝里走。
黛玉进了屋,见雪雁已经捧了铜盆来,热水热毛巾的,黛玉心中一暖。
紫鹃和雪雁两个,如今可真是黛玉身边最为亲密又最为忠心的两个人了。雪雁打小跟着自己进京,紫鹃却是老太太拨了到自己身边来的。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黛玉又想到那时候紫鹃用言语试探宝玉,结果惹得宝玉大病一场。那时候不过几句玩笑话,宝玉尚且如此,如今却是真真实实与人订亲。
却道故人心易变。
紫鹃见黛玉又伤心起来,忙拿了话来故意引着黛玉想些其他的:“今儿瞧着,李家夫人是极喜欢姑娘的,咱们走的时候还特意送给姑娘这么些东西。”
一面说,一面故意拿着那些李夫人送的东西一样一样上来细看,故意又问黛玉这一样有什么价值之类的。
黛玉心知紫鹃是为了开解自己,于是道:“竟不知什么时候你到成了个财迷了。”
“我当然是个财迷,只是平时不大表现给姑娘知道罢了。”紫鹃故意说,“何况连我妈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贫贱夫妻百事哀呢。姑娘您是不知道,我爹和我娘每次吵架,一大半都是为了钱。”
黛玉很少听见紫鹃主动提起她父母,不由得就问:“说起来,我只知道你不是家生子,却并不知道,你爹娘是做什么的呢?”
“我爹娘都是老实人,以前在乡下是租人家的田地来种,一年除了上交给东家的,也剩不下多少。那一年天旱,着实没有法子将我卖了。幸喜姑娘来了,我到姑娘身边做了大丫头,月例多了些,积攒了拿回去,他们如今总算是买了几亩荒地。”紫鹃说起来倒是有几分想家了,其实不过是久了不回去才会想念,见面不用几日,又得生出些口角。
“那你家中,除了父母,都还有什么人?”黛玉想起戴语说,你都有银票,还怕什么,如今既然见了李夫人,黛玉的心思活泛了一些。
“我有两个弟弟呢,一个十五,一个十二。”紫鹃一提起家里当然也有话题可说,“每次回去,妈妈都在发愁,给我弟弟娶媳妇,要花不少钱呢。”
“那你弟弟们,如今都做些什么呢?”黛玉又问。
“大的那个弟弟,跟着村里的木匠当学徒,如今严格算起来都没有出师。”紫鹃不由得笑起来,“我都觉得他肯定是人太笨了,做什么都啰里啰唆的。小的弟弟还小呢,倒是跟着村里的私塾读书。”
“读书好呀,读了书,将来说不定能去考科举。”黛玉想,对于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好好读书是一条出路的。
“我妈当然巴不得了,因为我们村里的秀才,都不用交人头税和田地税,若是考了举人老爷,那更不用说了,听说能免数十人的劳役和百亩左右的田税。”紫鹃其实对科举的具体情况不熟悉,可是知道村子里若是谁家中了秀才那已经是天大的荣耀,要是出了举人,那别说整个村子,就连县官老爷都要上门来的。
黛玉听了,一面就找出一些笔墨纸砚来,给了紫鹃:“那既然你弟弟读书,显然是用得着的,等你下次回家探亲的时候,就带回去吧。”
紫鹃忙谢过黛玉,见黛玉已经不大伤心了,这才出去做事。
黛玉正准备看书,戴语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