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 16 章

作品:《大启琉璃制作暴富指南

    那个消息传到宋令月耳中时,她还在脑海里一键复制着琉璃发簪,左思右想打算等待这价廉琉璃饰品推广出去后,得到市场反馈再同陈霜儿说一说拿出机器的事。


    琉璃发簪体积小又要精巧,宋令月很用心地做着,大件一点的在塑性方面都好控,越小就越难把握,重复打磨样本也需耗费许久。


    她全然不知身外事,一心扑在这琉璃上。


    若非是陈祖母上坊市替陈霜儿的针线活叫卖发现弄珠玉异样时,怕是闭关做琉璃的宋令月要等许久后才得知晓。


    “什么?弄珠玉出事了?”宋令月从脑海中闯来,手中的簪头刺进掌心,钝得生疼。


    陈祖母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抓着宋令月的手直接往外拖去。


    两人脚步匆匆,原本十分钟的脚程只用了五分钟便走到了。


    映入眼帘的,熙熙攘攘的坊市里唯有弄珠玉门外围了一群人。


    各个都身着华贵,富态逼人,有几个娘子叉着腰还有几个娘子摇着扇子,小厮伙计手里抓着木棍,候在一旁。


    柳雾站在弄珠玉的门栏处,声嘶力竭却又神色自若:“各位同行们,柳娘子我知道各位皆是永安郡里的能人。”


    “但范蠡夫子有言,‘论其有余和不足,则知贵贱。’”


    “还有言,‘薄利多销,不敢居贵。’”


    “柳娘子我只不过是遵循范蠡夫子说的话罢了。各位能人,经商奇才倒也不必如此声讨我吧?”


    柳雾此话一出,在场的商贾皆脸色一变,谁不知道范蠡祖师爷说的话?就她能显摆?就她能说会道?


    可这饰品市场价它就有这么高,怎能她一家弄珠玉打破规矩?


    吴娘子端扇遮脸,同另一邵娘子说着悄悄话:“当年王大娘子拉她入行时,这柳娘子最初也是定价低,到了后来才将这价格提高了?”


    邵娘子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吴瑞雪冷笑,眼神里不屑尽显,她语气高昂,全是冷刺:“柳娘子,好赖话你都说了,我怎的记得多年前你刚入行,也曾是低价变高价呢?”


    “怎么?这么多年,你钱赚够了,现在设低价扰乱市场价格,想要百姓人人夸赞你?”


    “看你可怜,若你真想要个好名声。不如我同郡守老爷求一贞节牌坊给你?如此一来,你这寡妇得了牌坊,名气自然是有的。”


    吴瑞雪说完,引发阵阵嗤笑。


    女子做商贾本是艰难,大多都是夫家的铺子交由其打理,远不像柳雾这般孤舟独撑。


    再者皆是出生富裕之家,因此也更加抱团。


    柳雾被戳到痛处,手中的帕子拧成结。


    她心中浮起愤怒,脑子里却是想到昨晚宋令月那般模样。


    这些年,不曾有人同她提过买不起饰品的人该如何,她也忘了自己一开始也是属于买不起饰品的那一群人。


    既然昨夜同意了宋令月的提议,那今日按自己的心性那定是万悔不辞。


    “若你是寡妇该当如何?”


    人群里冒出一清脆女子声音,柳雾抬眼望去,是宋令月。


    她明是最为普通的一身棉麻衣服,却气势如虹,正义之色满盈,脚步生风。


    “各位娘子,想必都是有夫家帮助才有今日之成就,在永安郡五个坊市里皆小有名气。可若你们是寡妇该当如何?”


    “瞧你们腰肢缱绻,身形清瘦,貌闪桃花粉嫩,各个都是美人,若真是寡妇应是会投湖自尽还是哭得梨花带雨隐居后宅?”


    “还是像雾姐姐这般自食其力,自撑起这弄珠玉至今?让众人皆知这弄珠玉?”


    众人听了,脸一阵白一阵红的,疑惑着这妮子似是在夸她们颜色好,对夫家忠诚,又似在损她们娇弱不堪。


    可女子本是娇弱为上,才能找个好夫家。


    众人皆没言语。


    吴瑞雪是读过书的,自是知道这小蹄子在损她们,她仔细辨认,发现这人正是巷四街宋家的长女。


    她冷眼一笑:“我说柳娘子哪来的胡思乱想呢?原来是这落魄户宋家的长女?我真的想发笑。柳娘子你莫不是被这粗鄙丫头灌了迷魂汤吧?”


    “你可知王娘子因她入了大牢?要是这粗鄙丫头狠了心,哄骗你进了牢里该当如何?你这弄珠玉的怕不是白白落入别人手中?”


    柳雾知宋令月不是这样的人。


    她默不作声,只好奇这贵族定了琉璃饰品不假,可还未送上门过,怎的这价格情况都知道了?


    “若不是我那兄弟在周家当仆管,瞧见了周家长子写的文章——”另一娘子说道。


    可总有的笨美人打岔:“你兄弟识字?不是说听来的?”


    那一娘子撵了一拳:“知晓了他写的文章,你还要瞒我们到何时?要等我们被百姓的唾沫淹死才算好?”


    宋令月接过话头:“各位娘子急什么呢?我们这是琉璃饰品卖得价廉,又不是镶金、镶银饰品卖得贵。”


    “若是告到郡守大人那,各位娘子也占不住理呀?”


    柳雾知道宋令月总是伶牙俐齿,她出现后她就没再说话,毕竟这琉璃终归是宋令月做。


    再次看向宋令月的眼神却是变了,宋令月赌周玄镜帮她这琉璃写文章做宣传,竟是真的写了文章。


    周家长子在书院里数十年载,莫说大儒也莫说骚客,他的文章可是一等一的。


    以往送饰品给周家时,总能听到众人对其的夸赞。


    人群中突然冒出附和声:“对啊,这弄珠玉的卖——卖琉璃又关各位娘子掌柜何事?”


    “我虽不知是何物,但我也听说了,周玄镜公子为这琉璃写了一篇文章!”


    “周玄镜公子向来专精覃思,斐然成章,大多文章都有关家国大事,可见这琉璃定价低廉应是触动了公子那颗大义之心。”


    永安郡的郡守张舒知是寒门弟子靠科举才当上这父母官,在任期间勤勤勉勉,兢兢业业,因此这永安郡向来是尊重、推崇读书之人。


    更别说周玄镜这样的天之骄子,那可是永安郡里稚童启蒙后纷纷学习的榜样。


    宋令月自是内心感谢这周玄镜写的文章,她接过话说道:“不错,周公子在我这为其小妹定过琉璃饰品,因为我得以与周公子有几面交情。”


    “他问我为何定价之低廉——”


    “各位有目,我与弄珠玉的柳掌柜皆是穷苦之人,弄珠玉有今日这般成绩都离不开各位的支持。因此特意做了价廉的琉璃饰品,只愿不管是王孙贵族还是街头百姓都能用上这饰品,为自己的生活添点色彩。”


    她当着众人的面拿出做好的琉璃发簪,环绕着一一展示。


    众人见了,只觉妙绝。


    没有普通镶金发簪那般粗糙,没有珍珠发饰那般寡淡。


    五颜六色,流光溢彩,栩栩如生。


    “诸位,弄珠玉的琉璃饰品,素簪只需十文,复杂只需三十文。往后弄珠玉还会出品更多样式和其他饰品,若各位心动,可来弄珠玉下订单!”


    柳雾也附和道:“是的,众人若是喜欢,可来铺子里下单。”


    此话说完,只听众人议论纷纷。


    周玄镜文章里写道这琉璃价廉,未曾想竟是有如此便宜。


    十文钱!三十文钱!


    最普通的素簪都不可能如此便宜!


    围观的群众胆大心动,走向前进了商铺里,柳雾进门招待。


    留下宋令月面对那些娘子,以防节外生枝。


    果不其然。


    一颗臭鸡蛋从远处飞来,正巧要落在宋令月的额头上时。


    霎时间有一道黑影闪过,抬手轻轻松松将那臭鸡蛋还了回去。


    “哎哟!”


    那扔鸡蛋的糙汉男子叫了一声后,又消失于人群中。


    王枝优站在弄珠玉旁的茶馆楼上给吴瑞雪比了手势,吴瑞雪接过暗示,悄悄地扇了扇子。


    梁疏淮站在宋令月的一旁,小心问道:“没事吧?”


    宋令月还未反应过来这梁疏淮是从何而来,又见从何处飞来一块小石子,她一个转身将梁疏淮护在身后。


    小石子打在她的肩胛骨,发出闷吭一声。


    有点痛。


    仅一瞬,宋令月额头渗出冷汗。


    “梁公子,你无妨吧?你为何不在家休息,你的伤口还未好全呀?”她撑着精神问道。


    那石子飞来的一瞬,她想起在现代,因成绩优秀,在国旗下讲话。那一篇稿子她用心写了一个星期,却在台上被那些捉弄她的人扔了小石子,笑她写得垃圾。


    因台下学生多,老师也没能抓到那扔石子的人,那嘲笑她的人,最后不了了之。


    宋令月只记得,后来,她将那篇稿子直接烧掉。此后无论获得什么荣耀,她都不愿上台演讲。


    梁疏淮没有言语,他视线停留在还未好全,正在结疤的宋令月的手掌上,满眼疼惜。


    他言笑晏晏,眉眼轻佻,言语染上了寒气:“诸位想捧场我们弄珠玉应是敞亮欢迎,若是想丢暗器比如小石子?臭鸡蛋?等这样的小儿伎俩,小人行径,我们弄珠玉也定能奉陪!”


    他游目在那一帮找茬的娘子身上,似笑非笑,看着吴瑞雪拿着扇子挡了挡,眼睛却瞟上茶楼上的王枝优,发现那人早不见踪影。


    这样的一瞟,没有逃过梁疏淮的眼。


    -


    李无殊正在帮陈霜儿倒水。


    从水井里灌满水桶,再一桶一桶地倒入蓄水瓷缸里。


    “好了,这样你和陈祖母也不用一天一取了。省点力。”李无殊轻轻抹去下颚处的汗水。


    陈霜儿抿着嘴,递上了手帕,李无殊犹豫许久接过。


    “谢谢你了,若不是你,我与我这柔弱孙女倒是提不起来这水。”


    陈祖母先前同陈霜儿两人倒水,不小心闪着腰,正巧被有心的李无殊听见。


    “陈祖母不必客气,有需要我能帮得上忙的大可叫我。”李无殊笑道,接过了陈霜儿递来的白水,他点了点头表示谢意。


    “对!也谢谢你那包子,梁公子是好人,你也是好人,当真是要和睦邻里。”陈祖母夸赞道,她瞧着李无殊一表人才,与陈霜儿倒是相配。


    一想到霜儿那杳无音信的夫君,她心里自是不满,若霜儿不是哑女,定是要与那男子早早解除婚约的。


    喜鹊在枝头叫着,又引来了一个鸽子。


    陈祖母只觉有趣,喜鹊都是成双成对,怎引来鸽子,当做笑谈与两人说着。


    李无殊陪笑,避过两祖孙,从那鸽子爪中拿出情报一看。


    「笼鸟逃,线索及,躲西厩坊巷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