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好想开新文……)

作品:《我的皇帝父亲会读心魏钰

    很快,队伍就排到了牛大郎这儿。


    坐在柜台后的工作人员问他们。


    “二位好,请问办什么业务?是存钱,还是借贷?”


    牛大郎刚想说存钱,结果他还没开口,就瞧见旁边的窗口处,工作人员拿出一装着盐的小玻璃瓶给了办业务的人。


    牛大郎和妻子都惊了。


    妻子连忙拉了拉牛大郎的衣角。


    “这怎的还给盐!”


    工作人员回道:“是这样的,银行刚开业,上头鼓励政策,凡是办理三年以上定期存款业务的人,都会有礼物送。存三年定期,就送一瓶盐。”


    头回听说还有卖家主动送礼物的。


    牛大郎估计了下,哪怕是那一小瓶盐,大抵也要十几文。


    这银行可真大气。


    不愧是贤王殿下办的,就是不让百姓吃亏。


    牛大郎心下放松,他信任贤王,但妻子却没忍住问。


    “银行是官府办的,我们也信官府,只是若我们死了,这银子还能不能取啊?”


    死不死的多不吉利啊,牛大郎想叫妻子住口,结果对方压根不理他。


    工作人员倒是很淡定:“当然可以,在银行办理定期存款业务,银行都会开一张单据,这种单据不能仿制,上面会登记你的户籍信息,以及存款数额,银行也会留下同样一份凭证。”


    “若是你还活着,本人可以拿着单据来银行存钱取钱,若是人因故无法前来,或者去世了,你的父母妻儿这样的直系亲属,可以拿着单据以及相应户籍,或者你在官府的销户证明来银行兑现。”


    “当然,若是还有其他特殊情况,都可以拿单据和户籍前来告知银行,银行会依据大魏律法视情况而定……”


    方方面面都说的很清楚,牛大郎和妻子听了连连点头。


    妻子又问,“那办定期存款,那些礼物都是一样的?”


    工作人员拿出一份单子从窗口递给他们。


    那是活动单子,有字有图画。


    牛大郎和妻子都不识字,接过单子只能看图抓瞎,好在工作人员也没有不长眼地直接甩手,而是指着单上的图画介绍起来。


    “这是活动单,二位看,存三年是送一瓶盐,存五年送一瓶油,存六年送一袋面,存七年……存十年送一罐糖和一袋米。”


    原本还只想存五年的夫妻俩,闻言对视一眼。


    存得越久送得越好。


    五年送一瓶油,但存十年送一罐糖和一袋米啊。


    妻子沉下脸,“咱存十年吧!”


    如今日子也不似几年前那般苦了,他们身子骨硬朗,底下孩子又都成家立业不需要他们花钱了,而且他们如今还在挣钱,没了这三十两银子,家中也还有钱应急。


    这三十两放着也是放着,不如狠狠心存个大的,十年后那就能有四十多两银子!


    白得十几两,这是真的很多了。


    牛大郎吸了口气,到底是一咬牙同意了。


    “好,就存十年!”


    工作人员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很负责,耐心也好,闻言甚至还重复问了遍。


    “确定三十两存十年吗?十年定期,中间不能取出来的,若真要取出来,利息会变活期。”


    夫妻俩已经确定好,坚决不改。


    手续办理过程挺复杂的,毕竟全都是手写。


    工作人员都识字,写字速度不算很快,但字迹都清晰,需要向牛大郎今借到地方也都会说明白。


    等到一切办好,工作人员递给了夫妻俩一张盖了许多章的特殊票据。


    牛大郎不识字,但上面是些何章他都知道,毕竟工作人员说过了。


    三个章,正面是银行和户部的章,反面是大魏当朝皇帝的章。


    连皇帝的章都在上面,牛大朗心安多了。


    夫妻俩将票据小心收起来,高高兴兴拿了礼物,然后就出了银行。


    “真好啊,银行能帮忙保管钱,倒给我们利钱不说,居然还有糖和米能领。”书包阁


    “是啊,我就说了,贤王是真的为咱们百姓着想,之前叫你来还不来,你看看是不是开眼了?皇帝的章都盖在票上呢,错不了错不了。”


    “哎呦,这可真好啊,存十年,得十几两利钱,十年哪怕老大他们不孝,咱们也可以靠着利钱过活啊。”


    “你胡咧咧啥,尽不想些好的,我还是在工地上多挣点,攒了也存银行,活期那也不错……”


    -


    银行开业一事当真热闹无比。


    连续半月,门口都是络绎不绝。


    齐惕守乐得每天下值往银行对面的酒楼一坐,瞅着银行人来人往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而魏钰就不同了。


    他关注了银行几天,知道一切顺利,没啥不妥后,他就彻底放手了。


    又不是没人,他忙得要死,哪儿有时间天天抓着个银行不放啊?


    有些事从前没注意,单个说要办的时候还不觉得,积在一起了那真就事要命。


    银行,交易所正在火热进行预备中;农科所其他的还在继续,但番椒数量的持续增加,却已经可以公布人前,交给百姓自行去发展;研究院因着资金问题,马上就要向全国各地拓展,里面的人才正在纷纷向魏钰讨要更多理科书籍;还有济郡那边的商盟,湖州那边的医学院,兹阳县的学堂……包括他八哥前几日同他说的,柳三居然又从大梁过来了!


    事儿,全是事儿啊。


    不数不知道,一数魏钰真是恨不得蒙头装死得了。


    累归累,但魏钰既然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这些事都是他自己找出来的,那他再累也就只能咬咬牙干了。


    但柳三这家伙不是他主动找的吧?!


    他都好心放他会大梁了,结果这家伙居然又跑了过来!


    而且据他八哥说,柳三是带着上百人、一商队驮着货物过来的。


    咋的这是要“衣锦还乡”啊?


    作为曾经的好兄弟,魏钰对着跟踪柳三回去的护卫带回来的情报沉吟了很久。


    他觉得这个关键点,他的柳大哥虽然有给他找事的嫌疑,但作为一个热情好客的东道主,魏钰觉得自己又可以了。


    不就是多带了点人回来继续做细作吗?


    不慌。


    有用。


    人多好,人多了能干的活儿也多。


    正好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