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梁祝的真谛 这次的话剧一开始……

作品:《[红楼+聊斋]我在红楼话聊斋

    这次的话剧一开始, 细心的观众就发现,舞台布局和从前不一样了。


    从前都是在画布上描绘的布景,如今却变成了一块和布景大小差不多的玻璃。


    本该是布景上的画面, 都转移到了玻璃上, 而且玻璃不动,上面的场景却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


    一时众人都稀奇起来,隔着小桌子相邻的观众,也不管是不是旧相识,便凑下一起讨论起来。


    “那是什么呀?”


    “看着像是一块大琉璃。”


    “我也看出来是琉璃了, 如今京城最大的琉璃生意,就在位驸马手里攥着呢。


    他们用琉璃不稀奇,只是那琉璃上的画,怎么还会变呢?”


    “这……恕学生见识浅短,也是头一次见这个。”


    “嘿, 别说先生您了,小人自认有些家底, 世间珍宝也见识过不少,眼前这个也是头一回见呢。”


    这么大一块玻璃,又打磨得这么光滑平整,说是无价之宝也不会过。


    楼的包厢里,徒南薰也在问傅玉衡,“这就是你和两位仙人折腾出来的法宝?”


    傅玉衡道:“我就是出个灵感, 主要出力的还是巩仙和翩翩姑娘。不过能造出这么好一块大琉璃, 他们两位的确是出了力。”


    不然以如今的工业水平, 怕是有点难。


    却原来,巩仙入京之后,只在他们家住了一夜, 就立刻和翩翩投入了对玄学版电影放映机的研究中。


    两人不愧是世间少有的炼器高手,再有傅玉衡对电影放映机的描述又极尽详实,不过七八天,就先弄出了这个电影银幕。


    不过,两人的研究至此也进入了瓶颈。


    就像如今这样的,屏幕上只能放映静态的图片,连一张稍微复杂的动图都无可奈何。


    两位大师有些沮丧,傅玉衡却已经觉得十分惊艳了。


    ——就这科研速度,这动手能力,两位高人可真是生不逢时呀。


    若是生在我种花家,岂不是有多了两个大科学家?


    见两人因研究停滞不前而颓丧,傅玉衡立刻对他们大家赞赏,还带着马介甫等一群朋友一起吹捧。


    具体就是让他们明白:你们已经很厉害了,这个东西本来就不好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遇到瓶颈就适当放松。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


    巩仙和翩翩能修炼成仙,本身就不是泛泛之辈,先前不过是一时钻了牛角尖。


    被众人联合开导之后,两人也意识到,因为前阶段的研究太过顺利,他们难免有些飘了。


    如今突遭坎坷,未尝不是他们心态不稳,上天给的警示。


    两人接受了众人的好意,准备把研究进程先放一放,好好领略一番京城的繁华。


    而傅玉衡则是迫不及待地先把玻璃屏幕和初级放映机用上了,给了观众们好大一个惊喜。


    不过,随着舞台上的故事渐入佳境,徒南薰和其余观众一样,都没心思关注那块大琉璃了。


    在传统故事里,祝英台虽然女扮男装,行为离经叛道,但日常的言行举止,也都是十分淑女的。


    当然了,学男人走路,粗着嗓子学男人说话是在所难免的。


    舞台上这版祝英台,却是大大颠覆了过往的形象,整一个假小子。


    为了把雏鸟放回窝里,祝英台挽起袖子就爬树,还和一群男同窗在蹴鞠场上争雄。


    最重要的是,印象中的才女祝英台,为了应付考试,竟然还得头悬梁锥刺股地让梁山伯给她补课。


    二楼的观众议论纷纷,雅间里的徒南薰也是无语至极。


    “台上这个,真的是祝英台吗?”


    “是呀,演的就是祝英台呀。”傅玉衡点了点头。


    徒南薰纠结道:“可是,祝英台不是个才女吗?后面她还替自己哥哥靠科举了呢。”


    对此,傅玉衡理直气壮,“谁规定祝英台一开始就是个才女的?梁祝的故事,就不能包含才女养成吗?”


    徒南薰:“……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夫妻二人正在斗嘴玩,绿萝进来禀报,“公主,驸马爷,莲花姑娘来了。”


    因着伍秋月和武莲花的姓氏读音相同,为了好区分,底下的人称呼她们时,就以名字做前缀。


    徒南薰眼睛一亮,“她这是有空了?快请进来。”


    绿萝退了出去,片刻后就领着莲花公主进来了。


    “五郎,妹妹。”莲花公主对二人失礼,两人也都起身还礼,口称“莲花姐姐”。


    先前武夫人说自己女儿芳龄百多岁,并不是说她出生百多年,而是化形百多年。


    因此,一群人里除了马介甫之外,她倒成了最大的。


    不过,和连锁她们不一样,莲花公主很乐意给人做姐姐,也享受做大姐大的感觉。


    “姐姐快坐,来我这里坐。”徒南薰拉着她坐在一起,问道,“姐姐忙完了吗?”


    一旁的绿萝已经自觉奉上新茶,把夫妻二人的残茶撤去,又把点心册子放在了莲花公主面前。


    莲花公主看了看,见上面的点心不但画得像真的一样,还特别贴心地标注了口感和口味。


    她翻了翻,随意点了两个麻辣口味的,就示意绿萝可以了。


    绿萝倒没觉得怎么样,知道她真身是蜜蜂的傅玉衡和徒南薰都十分诧异。


    ——还有喜欢吃辣的蜜蜂?


    两人的表情太明显,莲花公主想看不出来反倒有点难度。


    看看绿萝出去了,这里也没有旁人,她笑着低语了一句,“我早就修成道体了,本体的桎梏又岂能困住我?”


    这么说,也是。


    两人皆恍然。


    莲花公主这才道:“夏季采蜜的事已经安排妥当,新出生的幼儿也都立住了,正好了有了点空闲,就想着来和薰儿妹妹说说话。”


    说到采蜜,她突然想起来,从右手在袖子里一掏,掏出两个甜白瓷的罐子,“这是今年春季新酿的蜂蜜,我娘让我带给你们尝尝。”


    嗜甜的徒南薰眼睛一亮,“多谢莲花姐姐,也请姐姐替我谢谢武夫人。”


    她又问道:“对了,武夫人最近在忙什么?怎么也不来看看话剧,聊做消遣?”


    莲花公主道:“我娘自来就不爱看话本,不喜欢听戏。她的心思,大部分都放在族人的修行和课业上了。”


    虽然他们蜂类成精的数量也不少,但是和狐类、蛇类、黄鼠狼这个妖界大族比起来,还是太过弱小了。


    武夫人为什么一直不敢让族人分巢?


    就是因为总体实力还弱,分开之后容易被人逐个剿灭。


    毕竟天地间的灵气就那么多,这个族群占得多了,那个族群必然占得就少了。


    她们这一国的蜂妖不大不小,算是一股中等势力,合起来足够自保,旁人轻易不愿意招惹,分开就纯粹找死。


    不过这些都是桂国内部事务,就算他们关系再好,莲花公主也不可能把国家内政披露出来的。


    因而对于武夫人的行踪,她言辞间点到即止,便指着舞台上的琉璃屏幕问:“那块琉璃,好像是个法宝?”


    见她不愿意多说,徒南薰也意识到,就算在她眼里就是一个大蜂巢,可里面的的确确存在着一个国家。


    询问别国国君的行踪,的确是她僭越了,日后定然得注意。


    她也顺势转移了话题,“不错,是个法宝。不过衡哥说,这个法宝只是个残次品。”


    “哦?”莲花公主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五郎不介意说给我听听吧?”


    “自然不介意,如今正是需要集思广益的时候呢。”


    傅玉衡就把电影放映机的原理说了一遍。


    徒南薰听得云里雾里,莲花公主却是若有所思。


    片刻后,她迟疑道:“你说的那个拍电影的摄像机,听起来怎么像是我们蜂类的眼睛呀?”


    “着啊!”傅玉衡抚掌,“相机本来就是这个原理,不知姐姐可有什么妙法?”


    莲花公主又仔细看了看舞台上的屏幕,上面的剧情已经进展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山洞避雨,互诉衷肠了。


    那祝英台正对梁山伯说:“我不喜欢涂脂抹粉,但我爹很喜欢,他脸上的脂粉总是涂得很厚,还觉得那是身份的象征。”


    梁山伯便道:“我也不喜欢。”


    《梁祝》的故事是东晋背景,那时候的审美趋于阴柔,男人比女人用脂粉还厉害。


    莲花公主品评了一句,“这二人倒是志同道合。”


    至于离经叛道,在她看来,根本不算事。


    而后,她就仔细看了看那屏幕上的影像,点评道:“这图影模糊了些,我可以让它更清晰。”


    傅玉衡大喜过望,起身朝莲花公主行了个大礼,“还望姐姐助我等一臂之力。”


    “五郎不必如此多礼。”莲花公主抬手虚扶,“你对我们一国有恩,不过一点小事而已,帮得上忙就好。”


    恰在此时,绿萝提着一个食盒进来了,他们便顺势结束了话题,专心去看话剧了。


    食盒被打开,里面的点心自然不止莲花公主点的那两样,还有绿萝按照她点的,自己又添了两样,凑足了四种。


    还有碗羹,徒南薰的是甜口的,傅玉衡的是咸香口的,莲花公主的则是微辣的。


    舞台上梁祝二人偷尝禁果,也第一次向台下的观众披露了自己的内心。


    观众们这才明白,为何祝英台的言行举止都是如此的离经叛道。


    其实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和就可以看出来,古代人民也是有离经叛道的一面的。


    如果在现实里,梁祝的行为一定会被无数人唾骂无媒苟合,嚷嚷着要把他们浸猪笼。


    可是写成,编成戏曲,排成话剧之后,观众里却少有骂的。


    或许是现实里不能做的事,就在话剧找发泄点;也或许是大剧院的话剧看多了,观众已经锻炼出了强大的心脏。


    倒是贾敏很是紧张,不住地观察史太君的神色,生怕自家母亲看到这些不高兴。


    女儿的举动并不隐晦,史太君如何察觉不到?


    她好笑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贾敏讪笑两声,小心地问:“太太,你不觉得他们……伤风败俗?”


    史太君却是叹了一声,“这一对可怜人,宁愿死也要在一起,何必苛责那么多?”


    如果傅玉衡听见这句话,就知道为什么满席的观众,都对梁祝山洞里的行为这么宽容了。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观众们来看之前,就知道注定是男死女殉的悲剧。


    对于这样两个人物,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宽容。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每个人心中,都有类似的美好祈愿吧?


    再后面又是一段学院相处,然后就是年学期已过,梁祝毕业,上演一出十八相送。


    这时候就有观众奇怪了。


    “诶,老先生,劳驾您帮着想想,是不是漏了个马文才呀?”


    “嘿,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马文才呢?怎么先生都辞馆了,马文才还没来呢?”


    观众席上议论纷纷,竟然形成了一股“嗡嗡嗡”的声浪,比开场时讨论琉璃屏幕的还多。


    “对呀,马文才呢?”徒南薰也在问傅玉衡。


    傅玉衡却还在卖关子,“急什么,往后看呗,反正这个剧就一集。”


    徒南薰白了他一眼,凑到莲花公主身边,表示不搭理他了。


    却听莲花公主笑道:“梁祝的故事,有没有马文才,又有什么打紧的?”


    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傅玉衡眼睛一亮,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厉害,厉害!”


    不愧是一国储君。


    得了这句提点,徒南薰也慢慢明白了过来,得意洋洋地对傅玉衡说:“你不告诉我又怎样?莲花姐姐冰雪聪明,猜出来了。”


    傅玉衡笑着冲两人拱手,“小生甘拜下风。”


    后续的故事也果然没有出现什么马文才,祝英台的父亲为了提升家族势力,得到更高的职位,将她许给了势力更大的马家。


    在那个时代,势力小的依附势力强的,先过江的排挤后过江的。


    国破兵败,拖家带口的跑路,早跑竟然还跑出优越感了,真是讽刺又荒谬。


    而祝家,就属于势力小的,偏偏又是后过江的,buff叠满,想要站稳脚跟,自然就得和大士族联姻。


    而马家,是祝家能够得着的最好的对象。


    所以,无论那马家公子是叫马文才还是马武才,都没有关系,把祝英台嫁过去才是最重要的。


    那位马家公子也一样,无论他认不认识祝英台,喜不喜欢祝英台,家族让他娶,他就得娶。


    双方唯一不同的,便是马公子不喜欢自己的妻子还可以纳妾,他妻子的一辈子却是真正被困住了。


    看着祝英台被绑上双脚练习莲步轻移,被要求笑不露齿,言不启唇,许多感性的观众已经哭湿好几个手帕了。


    谁还没点被逼着做的伤心往事呢?


    再后面梁山伯做了县令,到祝家见英台,却被祝父直接打了出去。


    英台也因反抗父亲,不愿意嫁到马家,被关在了屋子里,门窗全部用木板钉死。


    黑洞洞的屋子,周围全是阻隔自由脚步的木头,就像是一口巨大又压抑的棺材。


    而祝英台,就是困在棺材里的活尸,礼教和父权不正是要把她变成没有自己思想的行尸走肉吗?


    可她不愿意妥协。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她只想做一个有尊严、有自由的人。


    哪怕,代价是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祝母为了自己的女儿不再受苦,到梁山伯家里求他写一封绝交书。


    梁山伯自然不愿意,却被祝母的声声质问,逼得步步后退。


    到最后,祝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我可以为了英台跪在你面前。那么你呢,你可以为英台做什么呢?”


    梁山伯从未像这一刻般清晰地意识到,在这个崩坏的世道面前,个人的挣扎是何等的渺小无力。


    他自己可以去死,但英台呢?


    难不成,英台也要跟着他一起去死吗?


    梁山伯心如死灰,颤巍巍地拿起了笔,想要逼自己去写,手却怎么都违背不了自己的内心。


    最终,他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少年呕血,年寿不永。


    梁山伯终于为自己反抗世俗,反抗压迫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而祝英台听闻了梁山伯的死讯,也终于变成了行尸走肉,不言不笑,更不知今夕何夕。


    与马家联姻的日子终于到来,祝父期盼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他立刻吩咐家中仆妇给女儿装扮,全然不考虑女儿的半丝意愿。


    脸色不好?


    上脂粉!


    一直流泪,脂粉挂不住?


    去拿我的,家里最好的,全家上下都傅粉施朱,办喜事就是要红红火火。


    被装扮好的祝英台容颜若鬼魅,她整个人也仿佛一瓣游魂,更像是一具任人摆布的活尸。


    送亲的花轿恰好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空中突然狂风大作,浓雾弥漫,所有送嫁迎亲的人全部迷失在狂风暴雨里。


    祝英台趁机跳下花轿,奔向情郎的坟墓。


    那里,才是她期盼的归宿。


    一路上,她脱去了枷锁般的红衣,雨水将脸上的脂粉冲刷干净,露出了原本纯净的容颜。


    祝英台是在赴死吗?


    不,她只是想从鬼,重新变成人。


    坟墓裂开,梁祝合葬,一对彩蝶翩然起舞,追追逐逐,奔向了自由的远方。


    啜泣声此起彼伏,倒是不分男女。


    徒南薰两眼泪汪汪的,抱着莲花公主的手臂,不住地给自己擦眼泪。


    “你既然都魔改了,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好结局呢?”


    傅玉衡叹了一声,情绪也有些低落,“可是,梁祝的真谛,就在于此呀。”


    不自由,毋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