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陛下,剧本就不改了吧? 卫氏……

作品:《[红楼+聊斋]我在红楼话聊斋

    卫氏侧着身子瞥了他一眼, “你想干就干呗,跟我说什么?”


    傅河陪笑道:“这不是需要点资金支持,需要太太示下嘛。”


    对, 原因就是这么现实。


    谁掌控了家里的经济命脉,谁也就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


    傅河整日蹲在家里种蘑菇, 性子又比较沉闷温吞, 需要的交际几近于无。


    因此,他每个月二十两的月钱, 从来没有用完过,手里也算是有点私房。


    但他早就问过大哥傅江了,收集八卦也是一样烧钱的爱好。


    就他那点私房和月钱,不过是杯水车薪。


    他只能找老婆审批资金了。


    见他如此谄媚, 又是陪小心, 又是给自己揉肩捏背的, 卫氏“扑哧”一笑。


    “好了,好了。年轻时木头疙瘩似的人,老了老了, 还学会花活了。”


    卫氏沉吟了片刻,“以后你的月钱,就加到五十两吧。”


    五十两在京城不算什么, 但在山东那地界,足够傅河瞎折腾了。


    她之所以肯出这五十两银子,不过是怕傅河整天没事干,把自己给歇废了。


    申请到了资金, 傅河大喜过望,对妻子也越发殷勤。


    等到第二日一早,两口子洗漱过后, 就去了堂屋,傅栓和石琳已经等着了。


    看着一对衣着鲜艳的少年男女,男的俊女的俏,卫氏只觉十分养眼。


    等石琳敬老茶,卫氏就把早准备好的整套羊脂玉头面赐了下去。


    “好孩子,快起来吧。”卫氏笑眯眯地说。


    石琳红着脸起身,微微垂头站在丈夫身侧。


    “真是个标志孩子,让人看着心里就欢喜。”卫氏拉着儿媳的手,照例夸赞了一番。


    又体贴她是新婚,身上难免不好受,赶紧赐了坐。


    石琳坐下之后,就有小丫头奉了茶。她揭开盖子一看,竟然是红枣桂圆茶,就知道是婆婆有心,不由暗暗感念。


    卫氏道:“日后我和你们爹要长居山东,家里只有你们两口子,有事可要商量着来,”


    傅栓忙应了,“娘您放心,我们不会拌嘴的。”


    石琳也细声细气地表达了夫妻和睦之意。


    卫氏横了儿子一眼,“琳儿我是不担心,就是你这头倔驴,日后可要收敛些脾气。”


    面对母亲的训诫,傅栓自然不敢反驳,唯唯诺诺地应了。


    等转过头面对石琳时,卫氏再次和颜悦色,“若是有了难处,你也不要怕,直接去找你大伯母和三婶子就是了。


    她们两个都是心里有成算的人,比我有本事,又护短,不会让你在外面吃亏的。”


    交代完了这些,又让石琳平日里多照顾小姑子玉莲,还有没成婚的兄弟傅玉。


    “他们俩年纪小,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你若是碰上了,千万帮着周全一二。”


    说到这里,她又特意叮嘱道:“你那小兄弟的未来媳妇,是国子监李司业的爱女。


    你们都是在京城圈子里的,日后出门交际时难免遇上,彼此间也可照应一二。”


    卫氏絮絮叨叨地交代了许多,几乎是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说了。


    石琳一一应着,心里觉得有点古怪:这怎么跟交代后事一样?


    直到三日之后,公婆带着小妹玉桂要回山东了,石琳才恍然大悟:这是急着要走,怕我们年轻人不知事呀。


    但这会儿她自然是不知道卫氏的打算的。


    把能想到的都交代完之后,一家四口就坐着软轿去了侯府,领着石琳正式拜见家里的长辈。


    玉桂小姑娘因着昨天晚上没熬住,错过了闹洞房的机会,正自懊恼不已呢,就听人通报,说是二老爷两口和九爷九奶奶来了。


    随着朱氏的一声“快请”,玉桂立刻端正了神色,乖乖跟在姐姐玉莲身边,想要给新嫂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随着杂踏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傅河、卫氏、傅栓和石琳两前两后走了进来。


    傅玉衡领着两个妹妹上前,给二叔、二婶请安,请两位长辈上座之后,才轮到新人行礼。


    朱氏和连氏都是好说话的,喝了茶送上见面礼,就是认可了这个新媳妇了。


    然后又为石琳介绍了徒南薰这个嫂子、玉莲玉桂这两个小姑子。


    至于小叔子傅玉,今年就是乡试之年,他如今正被准岳父压着复习呢,请假是不可能请假的。


    反正傅栓成婚之后依然住在京城,日后想见,有的是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不过,虽然傅玉人没到场,石琳却依然为他准备了见面礼——一块儿石翰林珍藏的古砚,送给读书人总不会出错。


    给两个小姑子的,分别是一对玉镯和一对金簪。


    石家是清贵人家,石琳的嫁妆里古籍字画颇多,钱财就不是那么丰厚了。


    不过如今的傅家,最不在乎的也就是钱财了。


    玉莲笑着接过玉镯,直接就戴在了手上,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喜爱。


    玉桂小姑娘活泼嘴甜,磨着石琳亲手把一对小女孩用的金簪给她插在发髻上,嘴里九嫂长九嫂短的,不多时就把石琳的心给喊化了。


    “我要跟九嫂坐一块儿。”她也不会玉莲身边了,直接就在石琳隔壁坐了下来。


    徒南薰逗她,“从前某人还说我是最好的嫂子,怎么才几个月不见,某人有了新嫂子,眼里就没我了?”


    若是一年前,玉桂小姑娘还会不知所措,但如今人家可是今非昔比了。


    她立刻就说:“怎么会呢?两位嫂嫂在我心里都是顶好顶好的。


    只不过,九嫂才成了咱们家的人,我这是怕她生分不自在,这才多亲近几分。


    五嫂又贤惠、又漂亮,还那么有本事,当然不会和九嫂吃醋了,对不对?”


    一家子都轰然大笑,徒南薰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指着她道:“真是好一张巧嘴,朝堂上的御史也没你能说会道。”


    玉桂嘻嘻一笑,“多谢五嫂夸赞。”


    傅玉衡大笑道:“咱们的玉桂的脸皮算是练出来了,日后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少担忧她几分了。”


    这世上许多本不必吃的亏,大多是因为脸皮薄而受难的。


    对于那些没有道德还不要脸的人,脸皮薄是行不通的。


    一家人坐着说了会儿话,朱氏顾惜石琳乃是新妇,便言说自己忙了好些天,今日想早些休息。


    众人也就顺势散了。


    徒南薰约了石琳回门礼后一起喝茶赏花,便把二房一家子送了出去。


    夫妻二人回到正院,都松了口气。


    由婢女服侍着脱了大衣裳,徒南薰歪倒在榻上,语气十分轻松,“总算是又办完了一件大事。”


    傅玉衡在她身侧坐下,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玉桂还小,接下来就是石头和玉莲了。


    看陛下的意思,玉莲的婚事要等到大军班师回朝之后了,这就没个准头。


    倒是石头那边,明年李二姑娘也要十七岁了,就算咱们家不提,李家也是要着急的。”


    徒南薰道:“马兄和宫里的供奉不是已经启程去了南疆吗?战事应该也快结束了吧?”


    “打战哪有那么容易呢?”对此,前世网络遨游过的傅玉衡还是了解一些的,“他们只能对付安南的巫蛊,但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还得是凡人之间的较量。”


    如今安南王室肯定是知道自己挑衅大国,乃是蜻蜓撼柱了。


    但安南地形狭长又复杂,如果对方一定要顽抗,只需要往更南边的地界一跑,据守中间的山脉和关隘,还真的挺麻烦。


    如今就盼安南皇室再聪明一点,趁早投降,减轻双方的损失。


    正说话间,宫里派了御前副总管何玉来。


    “驸马爷,陛下召您入宫觐见。”


    “现在?”


    “对,就是现在。”


    “那好吧。”傅玉衡道,“请公公稍等片刻,我去换件能见人的衣裳。”


    “驸马爷请。”何玉躬身把人送走了。


    徒南薰示意绿萝拿了块五两的小元宝塞过去,笑着问道:“这个时候父皇召见衡哥,是有什么要事吗?”


    何玉笑道:“公主放心,不是坏事,不过是往日的旧事。”


    往日的旧事,不就是前些日子送上去的剧本吗?


    看来,衡哥是猜对了,第一版送上去,父皇肯定会不满意的。


    傅玉衡换了一身吉服,跟着何玉进了宫,直奔甘露殿。


    今日天子倒是难得多了几分悠闲之姿,正在东暖阁喝茶打棋谱。


    而煮茶的也不是外人,正是当今太子殿下。


    皇长孙徒淮趴在不远处的软榻上,手里翻着的,正是出版社特有的厚纸印刷的书籍。


    傅玉衡记得,最早用这种纸印刷的,是平装版的《西游记》。


    若是论价格,自然是铜版纸彩印的精装版更贵。


    但个人喜好是很主观的,徒淮就是不大喜欢那种带反光的硬纸,更喜欢这种质地绵厚的白纸。


    “臣傅玉衡,参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给皇长孙请安。”


    听见动静,祖孙三人几乎是同时停下手中的事物,以同样的速度转过头来。


    徒淮更是一下子就从榻上跳了起来,喊了一声“姑父”,就蹿了过来,“姑父,我那个《水经注》,究竟什么时候能看见底稿呀?”


    傅玉衡笑道:“慢工出细活,别着急嘛。这才几个月?”


    “好几个月了。”徒淮不乐地鼓了鼓脸颊。


    傅玉衡哄道:“我回去就催他们,好不好?”


    “那好吧,麻烦姑父了。”徒淮见好就收,这才正式给傅玉衡见礼,“小侄给姑父请安。”


    天子呵呵笑着轻斥道:“亏你还记得礼数。”


    徒淮嘻嘻一笑,凑过去撒娇了。


    隔辈亲这回事,还真是不独民间才有,在皇室也一样。


    就算是最不受天子重视的二皇子忠顺王,天子也知道他膝下有几个女儿,几个儿子。


    作为天子最爱重的儿子,太子的孩子,在天子这里,自然个个都受重视。


    天子享受了好一会儿来自孙儿的撒娇撒痴,这才点了点他的额头,“好了,好了,我找你姑父来,是有正事的。”


    安抚住了孙子之后,天子笑眯眯地对傅玉衡说:“我可是体谅你家中有喜事,直到新妇娶回家才宣你入宫的。”


    傅玉衡只得谢恩,“多谢陛下体恤。”


    “不必多礼。”天子摆了摆手,“你过来看看,有些地方,我总觉得不大严谨。”


    “是。”傅玉衡告了罪,凑了过去。


    就见天子翻开剧本,指着用朱笔画出来的部分,不满地告诉傅玉衡,当年这些贼子根本就没有剧本里这么厉害,指责傅玉衡不尊重事实。


    傅玉衡听得连连点头,但他却半点都不准备改。


    “陛下您看这里,还有这里、这里,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太-祖皇帝带兵从天而降,替天行道。


    还有这里、这里。残忍酷烈,杀人取乐,简直猪狗不如。太-祖天兵到处,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一句话:若是不先写出对手又坏又厉害,怎能体现太-祖皇帝扶社稷如累卵,救百姓如倒悬?


    很多时候,贬低对手……啊呸,对对对,您没有贬低,没有贬低,是臣说错话了。


    很多时候,适当的、有选择的抬高对手,更有利于塑造我方优良高大的形象。


    您还有意见吗?


    没有了?那好,臣就按照这个拍?


    天子一脸勉强地点了点头,但他浑身上下散发出的愉悦气息,却也丝毫做不得假。


    傅玉衡甚至怀疑,对方之所以把他喊进宫来,就是为了听他再吹一遍他们一家三口。


    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傅玉衡真相了。


    这些都暂且抛开不谈,反正来都来了,傅玉衡干脆就把最敏感的问题给解决一下。


    “陛下,您对扮演太-祖皇帝的演员,有什么推荐吗?”


    天子瞬间拉下了脸,面色不善地看过来,“你想让谁演我爹?”


    傅玉衡为难道:“臣这里倒是有一位人选,就怕人家不答应。”


    “谁?谁敢?”


    虽然他不乐意别人玷污皇考的形象,但能选中谁,都是对方的荣幸,谁敢推三阻四?


    傅玉衡没说话,只是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受其目光影响,太子和徒淮的目光,也定格在了天子的身上,太子脸上还露出了笑意。


    “我?”天子反手指着自己,虽是反问,却也颇有几分意料之中。


    ——普天之下除了我,谁还能展现出皇考的半分英姿呢?


    他的心声和傅玉衡诚恳的赞美声几乎同时响起,“除了陛下您,臣实在是想不到,还有谁能将太-祖皇帝的英勇形象,克化得入木三分。”


    太子也在一旁打边鼓,“不错。儿臣出生的时候,皇祖父早已神魂归九重。


    若是父皇能够将皇祖父的威严与宽宏都展现出来,也好让儿臣一睹祖辈英姿呀。”


    还有徒淮也跟着起哄,“皇祖父,皇祖父,孙儿也想,孙儿也想。”


    天子捋着胡须,矜持地说:“既然你们都这样认为,那我就勉为其难吧。”


    实际上,他心里不知道多愿意。


    傅玉衡心头暗笑,又道:“既然太-祖皇帝有着落了,那陛下年轻时的形象,该由谁去诠释呢?”


    天子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说:“既然是亲父子,那自然还得亲父子来演嘛。”


    他嘴里这个“亲父子”,绝对是他和太子,不会有别的皇子什么事。


    太子心下一定:若是演了天子,父皇就更不会想着废黜我了。


    两位主要男演员敲定了之后,谁演文皇后,傅玉衡直接就让天子自己决定。


    他则是以家中多日忙碌,许久不曾与公主一起游玩为借口,麻溜地退了出来。


    ——开玩笑,中宫无皇后,宫里哪位娘娘演文皇后,都是极大的诱惑。


    牵扯到了后宫争斗,傅玉衡才不掺和呢。


    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宫里传来的消息:文皇后的人选,天子钦定了淑妃。


    这也算是在傅玉衡的意料之中,毕竟淑妃是他这个总导演的亲岳母,和他接触起来,肯定比别的妃嫔更加方便。


    至于先皇后年轻时的人选,却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本来太子妃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但太子的母族承恩公沈家得到消息之后,就带着家里的一个女孩子去见了天子。


    是的,沈家老太太带着家里的女孩子,直接越过掌权后妃,越过当家太子妃,去甘露殿见了天子。


    然后,先皇后的演员人选,真就定了这个女孩子。


    至于原因,据说是这女孩子生得与先皇后有七八分相似,天子触景生情,思及故人,不忍拒绝。


    “你觉得,这话有几分可信?”傅玉衡一边给炉子底下加碳,一边调侃着问。


    正专心煮茶的徒南薰瞥了他一眼,“三分。”


    当今天子是念旧情,但也不是这种念法。


    依照徒南薰的了解,这次的事,十有八-九是天子眼看着承恩公府后继无人,这些年越发没落,看下先皇后和太子的面子上,顺水推舟拉拔对方一把。


    如果不出意外,等这部纪录片拍完,这位沈姑娘,就是东宫的一位贵人了。


    至于会给什么分位,那就要看太子怎么想了。


    若是太子顾念母族,分位自然会给得高一些;若是太子厌烦他们搞事,那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