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儒家给老朱准备的大礼

作品:《大明朱元璋:老六,你咋当皇帝了

    一提起朱栩,朱元璋和马皇后俩人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毕竟是他们稀罕的小儿子,而且错过了朱栩这么多年的陪伴和成长。


    只要一想起来,俩人的心中对朱栩就无比的愧疚,总想着能够尽最大的能力去弥补,想着把最好的都给他。


    “能够嫁给咱的栩儿,是天大的恩赐。


    妹子,你说,咱选哪些姑娘家好呢?”


    “徐达家的小女儿徐妙锦感觉还不错,夙承姆训,素闲闺仪,性复贞静,倒是能够配得上我们的栩儿”


    马皇后把心中的理想人选说了出来。


    “徐达?”


    朱元璋眉毛挑了挑,想到老四家的王妃,是徐达的大女儿,行为举止,倒是规矩礼仪,基本也挑不出什么错处。


    况且,能够入得了妹子眼的姑娘,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那就先把她的这个名额给暂定下来。


    还有没有别家知书达理的姑娘?


    一个也太少了,咱们得多安排几个,说不定我们很快就能抱上外孙了。”


    听到朱元璋提及外孙两个字,马皇后的眼睛都亮了。


    如果栩儿真的有孩子了,那她一定要带在身边养着。


    把对栩儿错过的那些年,全都给弥补回来。


    最好还有一个外孙女,到时候养在她的膝下,她一定要把外孙女宠成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小郡主。


    “左都御史家的女儿也不错,看起来知书达理,温文而婉。”


    “这个不行!!!”


    朱元璋想也没想的就否定了,一想到左都御史那头倔驴,头就炸了。


    左都御史是言官,言官,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说话权力比较大的官。


    这些言官只要一穿上绯色的衣服,他头就疼了。


    别说是文武百官,就是公,侯,伯爵这些人都要惧怕三分的。


    当然,就连朱元璋自己,偶尔也会心里发憷。


    因为这些言官,一旦弹劾起人来,是绝对不会留任何情面的。


    哪怕是身为皇帝的他,也被这些言官给规谏过。


    要不是这些言官不能够弹劾皇帝,估计他们胆子大的早就不顾一切的也给他弹劾了。


    幸好他们还是懂得一些规矩的,会采取规谏的方式。


    提到言官,朱元璋都恨不得锤死他们,可偏偏,他们根本不怕死,甚至在他们中间还奉养着一句话:


    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


    可偏偏啊,他又不能拿这些言官怎么样,不杀言官是历来的传统,要是有哪个皇帝敢拿御史开刀,肯定会被记上一笔。


    比如在史书上被记载的就有宋太祖赵匡胤打掉言官两颗牙。


    “那个老匹夫性子倔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要是做了他的女婿,那咱的栩儿可还有好日子过?!”


    马皇后也是听说过左都御史的壮举,现在听朱元璋这么一说,就直接把左都御史的女儿给划掉了。


    “其实户部尚书家女儿也还行”


    俩人是越说越兴奋,完全没有任何的困意,直到把朝中所有官员的女儿都过了一遍,俩人才才算是有了困意。


    第二天,朱元璋盯着一双黑眼前上朝。


    今天是大朝会,凡是有资格面圣的朝廷官员都到齐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高呼万岁。


    武将,以徐达为首,文官,则是以胡惟庸为首,在看到朱元璋的时候,齐齐跪了下去。


    “众爱卿平身!”


    因为昨夜太激动,以至于他才刚刚睡下一个时辰就起来了,强撑着精神,看着文武百官:


    “众位大臣,可有什么事情禀报?”


    “启禀皇上,微臣有事禀报,福建长乐县海堤已经进行一半工程,只是现下由于银钱不足,只能暂缓事项。


    修筑海堤之事,乃是国民之本,不容有半分耽搁。”


    营田司康茂才出列,向朱元璋启奏道。


    “咱不是在三个月前已经拨了一批银子吗?”


    “修筑海堤需要耗费很大的财力,在半个月前,皇上拨下的银款就已经用的快没了”


    “咱知道了,还有别的奏本吗?”


    朱元璋并没有直接给康茂才一个直接的答案,反而是问向了别的人。


    “启禀皇上,微臣有事禀报。


    西安府水灾较为严重,很多地方的田地都已经被雨水淹没。


    眼看就要收获,因为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有些地势较低的地区直接被雨水淹没,而有的则是烂在地里,发霉发芽”


    “那就直接开放预备仓,用以赈灾。”


    “预备仓的粮食也因为天气潮湿的缘故,很多都不能食用。


    眼下的情况,是需要皇上下令开放粮仓,用以赈灾。”


    户部尚书杨思义继续解释道,感受着皇上的目光在他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杨思义额头上冒了些许冷汗。


    但是事关灾情,又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


    预备仓制是皇上让他负责在全国各地颁布的。


    各个地方的预备仓的仓谷来源有官田租入,富民捐献,犯罪罚赎等途径。


    丰年积粮,若是遇到荒灾,则开仓赈济。


    可偏偏这次西安府也不知怎么回事,储备的粮食竟然也都不能食用。


    所以他就只好硬着头皮禀报了。


    “微臣也有事启奏,事关疏通航道的事情”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坐在上面,听着下面官员的禀报。


    一时间头都有些大了。


    别看这些个官员说的这个,那个,说的头头是道。


    但是在朱元璋看来,这些所有的事情总结出来,就一句话:


    皇上,我们需要银子!


    身为一个皇上,朱元璋觉得自己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无论什么事情上,都是以身作则,从不铺张浪费。


    甚至还号召文武百官也如此做。


    他兢兢业业的为民谋利,没银子了给银子。


    可是也挡不住这么造啊。


    就拿兴修水利这件事,三个月前,他才刚刚拨出去十万两银子,这水利工程还没修好,就又朝着他要银子了。


    他也穷,那他向谁要银子?!


    肯定是有人贪污了,要不然,银子也不会用的这么快。


    既然有人贪污,他就忍不住想要动手,杀一批贪官污吏!


    “皇上,微臣也有事要奏!”


    朱元璋看了一眼说话的人,赵仁山,直接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