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封赏

作品:《大周浮生

    开运十五年二月十四。


    这日,陶氏宗祠前,经过一段沉闷且繁复的礼仪后,陶信终于正式继家主位,成为新一代的山阳陶氏宗主。


    郡内初定,一切从简,比之早先的数代陶氏家主继承仪式是要显得简陋不少,但也因此可以将长达数天的冗长流程缩短到仅仅一个上午。


    “拜见主公!”


    当穿着宽袍大袖的陶信出现在众人眼前时,等候于此的臣属们纷纷拱手拜见,齐声高呼。


    “诸位大人无需拘谨。”


    陶信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摆了摆手,身侧当即有礼官上前,宣读对有功之士的封赏。


    “...乃有逆臣俞氏一党同谋不法,阴行弑主,贻祸邦家!赖祖宗之灵,臣工用命,奸谋发觉....今既将诸奸正法,自当遍赏有功之士...”


    一道道封赏发出,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自然是在这场继承风波中早早站对了队的,愁的自然是和陶淞和俞氏走的过近的家族。


    因为陶淞的死涉及到陶氏内部至亲相残的丑事,所以被低调处理,那些原本亲近陶淞的家族,若未涉及到谋逆之事的,自然也不会受到影响。


    但谁都知道这些家族今后在郡内的地位和声望定然会大不如前。


    此前南下平乱的各家子弟也各获封赏,一时间诞生出不少新贵家族。


    当然,这场封赏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黎珩。


    在此之前,便有不少人暗自猜测黎珩将获得的封赏,可当真正的封赏颁布时,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表黎珩为凤竹内史,并赐下巨额金银财帛赏赐,但作为士族立足之基的土地连一寸也未赐下,这不禁让人产生了许多联想。


    在很多人眼里,表为一郡内史确实可以称得上重赏,但朝廷官位如今已是虚职,更多只是作为添头,而金银财物更是不值一提,金银总有用完的一天,土地却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收益。


    这是否代表着黎家如今被新主公卸磨杀驴了?故而才给仅仅获得这样的赏赐。


    这些种种猜测也仅仅是在众人脑海中一闪而过,没敢真的去细想。


    而当事人黎珩此刻则是依照程序,规规矩矩领赏谢恩,脸上并无半点不满之色。


    他心中对这些人或许存在的猜测并不以为意,陶信上了位,自己也就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这便是他如今的最大收获,至于山阳郡内的权力争夺他眼下远离还来不及,更别说凑上去了。


    他如今只想尽快回到九溪,埋头种田几年,毕竟这半年来山阳发生的动乱,已经打乱了他太多的计划。


    况且,凤竹内史这个官衔对他来说,也并不止是名头而已,比之一两块可有可无的封地,这个官衔在他眼中更加价值连城,能给他后续的领内发展计划省去不少麻烦。


    宣读封赏过后,陶信赐下宴席,款待群臣。


    席间,童疆凑近了黎珩,低语道:


    “此次还要多谢黎大人提携之举,不然童某恐怕就得丢官去职,被赶回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了。”


    童疆早先受到陶谷遇刺的牵连,不过黎珩念在他是少有的郡中和他有过往来之人,且修为强横,确实在对俞氏一族的围剿中出了不少力,便在与陶信议功之际,向陶信建言保下了他的位置,并多加封赏。


    “童大人言重了。”


    黎珩淡淡一笑,回应道:


    “黎某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童大人乃本家栋梁,立下了多少汗马之功,主公自然是看得见的。”


    “不管如何,黎大人都是在下的大恩人,这份情谊,在下永记在心,日后若是有什么吩咐,黎大人尽管直言。”


    童疆感激的说道。


    黎珩闻言笑道:


    “好说,以后黎某定然还要请教童大人的。”


    他很满意童疆现在的态度,之前在议功时,他选择推选童疆,确实有在郡中安插亲近自家之人的考虑。


    毕竟和陶信关系再好,但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在郡守府要职上,多一个对自己持善意态度的人总是好的。


    “黎大人,不知你何时领军回九溪?”


    酒至酣处,童疆忍不住问起。


    黎珩抬头仔细瞧了童疆一眼,反问道:


    “怎么,童大人有事要交待?”


    “不敢当!”


    童疆似是怕黎珩误会,连忙摇头道:


    “老夫人前往圣京迟迟未归,前日主公已令我带队前去圣京将其迎回,并向朝廷请封,我想如此也


    算是与黎大人同路,届时可以互相照拂。”


    “原来如此。”


    黎珩颔首道,明白童疆为何有此一问了。


    此前他在复圣社集会之中便听说宗琬回京给陶家搬救兵去了,结果一去沓然无踪,耽搁到现在还没回来,如今郡内尘埃落地,自然是要去迎回来的。


    加之陶信眼下虽然已继陶氏家主之位,成为山阳郡的实际统治者,但不管是山阳郡守还是新赏赐给黎珩的凤竹内史的官位,按照规矩还是得向朝廷请封。


    朝廷权威是早已荡然无存了,可圣裔作为大周天下士族的精神领袖,而陶氏如果自认为是士族的一员,那么该表达的表面形式还是要做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等获取到朝廷敕封作为背书之后,也能给新统治者带来合法性,让其发布的政令传达更加通畅。


    “黎某久离封地,实在心忧领内之事,故而早先便已令麾下各部做好拔营准备,黎某已向主公辞行,明日辰时我在城东整队,领军回转九溪,不知童大人是否赶得及?”


    黎珩笑了笑,回应道。


    从山阳郡城出发,到圣京确实要途径位于凤竹郡内的凤羽天门,和他领军回转九溪也算是顺路,如今虽然山阳郡内大部分已平定,但终究还是有些余患未清,和童疆一同出发也好。


    童疆闻言松了口气,连忙笑道:


    “如此甚好!前去京中朝见的仪仗和兵马这几日在下皆已安排妥当,随时都能动身。”


    “那就好。”


    黎珩轻笑了一声,端起手边酒盏,向童疆示意。


    “那我明日恭候童大人大驾。”


    两人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