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得知朱祁镇杀于谦,朱元璋朱标朱棣全都气懵了!

作品:《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韩成,朱祁镇那家伙的庙号,应该不是明堡宗吧?


    明堡宗这个庙号,是不是后世人给起的?”


    朱标望着韩成忽然问到。


    一开始的时候,他就觉得朱祁镇的这个明堡宗很奇怪,不符合规矩。


    现在,听了韩成讲述了朱祁镇这玩意的优异表现,再想想韩成曾经说过的,大明战神李景隆,还有辅佐朱允炆的人,那卧龙凤雏这样的称号之后,就越发觉得朱祁镇的这明堡宗的称号不正经。


    依照后来人那喜欢调侃的性子来看,他怎么觉得朱祁镇这明堡宗的‘堡’字,是土木堡的堡呢?


    听到朱标问起这话,韩成嘿嘿笑了笑。


    “大哥,你果然明察秋毫,慧眼如炬!


    朱祁镇真正的庙号是明英宗,不是明堡宗。


    他的这个明堡宗的堡,是后世的人气愤于这家伙在土木堡那里,一下子害死了那样多大明精锐,才专门送给他的。”


    韩成笑着送上一记马屁的同时,也将解释了一下朱祁镇这明堡宗的来源。


    果然是这样!


    不过,这个称号虽然听起来很不符合规矩,但结合着朱祁镇那混账玩意做出来的事,朱标觉得给他弄上一个明堡宗的庙号,要比明英宗更为合适。


    明英宗这样一个庙号,按在他头上都糟蹋了!


    给他弄个明徽宗还差不多。


    “果然,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咱看朱祁镇这鳖孙玩意的明堡宗,就非常的贴切!”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发表着他在这事情上的意见。


    朱棣用力点头,表示自己父皇说的对。


    在从韩成这里确认了,朱祁镇的明堡宗,是土木堡的堡之后,朱标也明白了韩成之前诉说的,瓦剌留学生,以及朱祁镇这家伙精通外语的缘由。


    合着他这所谓的留学生,以及精通外语,都是的被迫进行的!


    亏自己当时,在听了韩成的讲述之后,还觉得这朱祁镇挺好学的。


    竟然还外出学习,还能掌握一门外语,觉得这家伙的学习能力挺强的。


    现在看来,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等到想起韩成之前所说的、朱祁镇乃是继老四之后,又一位带领大军,深入漠北的大明皇帝之后,更是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一开始刚听韩成说这些时,自己还有父皇,都觉得朱祁镇这家伙的能力真的很可以。


    竟然能够带兵亲征异族,还能深入漠北。


    这份能力还有胆识,真的很可以。


    但现在,知道了朱祁镇都做出来了什么事情之后,这才一下子反应过来。


    原来朱祁镇的这个深入北疆,是这样的一个深入法!


    不是自己带兵,前去揍北面的异族,而是被异族活捉了之后,非常丢人的被俘虏到了北疆!


    那这样算来的话,他的这个深入异族,可比老四的深入异族,来的都要更加的深入。


    只可惜,一个是扬大明国威于域外,一个是丢人现眼……


    而朱元璋这个时候,也回味过来韩成之前所说的那些,关于朱祁镇这家伙的评价和称号。


    为朱祁镇感到气愤的同时,望向韩成的目光,也多少显得有些幽怨。


    “韩成,你们后世人说话都这样的吗?


    怎么这样喜欢说反话?


    一开始听你的话,咱还觉得这朱祁镇是个不错的玩意。


    心里还升起了不少的期待。


    可谁能想到,他竟然是这样的一个混账!


    做出来的事,当真气人!


    咱以后说话了,少用点反讽好不好?”


    朱元璋望着韩成,显得颇为无奈的说道。


    韩成给他说的这些话,是真的比较搞人心态。


    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是朱祁镇这家伙,做出来的事情太过于混账。


    “那个……多年养成的说话习惯了。


    我今后尽量改正。”


    韩成嘿嘿笑着,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在这事情上,态度非常的好。


    不好也不成,毕竟看到了方才朱元璋是如何揍朱棣的,再加上知道朱元璋因为朱祁镇的事情,被整了一肚子的火。


    韩成觉得,自己这个时候,还是少招惹朱元璋比较好。


    免得被殃及池鱼。


    真这样的话,那也太冤了!


    哪怕是韩成知道,朱元璋基本上不会对自己动手,那也不成。


    凡事还是小心点好。


    这样说了一会儿之后,重新把话题,给扯回到了朱祁镇回大明的事情上……


    “这样个玩意,让他回大明作甚?直接死在外面不就好了!


    回去了尽丢人现眼!”


    朱棣忍不住出声,发表时自己的意见。


    对于朱棣的话,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十分认同。


    “那继承大位的朱祁钰,就应该下手狠一些,让这朱祁镇死在草原,或者是死在回去的路上。


    朱祁镇这废物不敢死,他这个做弟弟的,可以动手帮帮他,送他一程。”


    朱元璋最不希望看到,自己后世的儿孙们互相残杀。


    但是现在,朱祁镇在他这里成为了一个例外。


    在从韩成这里得知了,朱祁钰这个从来没有被当过继承人来培养的人,在做上了皇帝的位置之后,做的还不错,至少远比朱祁镇强后,朱元璋是真的想要看到朱祁钰,将朱祁镇弄死!


    让这个丢人现眼的玩意,永远死在外面,永远不回大明!


    摊上这样一个后代,真的令人火大!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朱祁镇做出的一系列事情,到底有多过分。


    将朱元璋都给气成了什么样子。


    朱元璋这话一出口,朱棣,朱标都是用力点头,表示对朱元璋话的认同。


    朱祁镇这是真的犯众怒了。


    看看老朱三人的反应,韩成心中忽然升起了一个想法。


    这个想法就是,也不知道老朱几人真的可以穿越时空,见到了朱祁镇,会是一个什么景象。


    从朱元璋几人的反应来看,真的见到了朱祁镇,想来会非常的和睦,其乐融融。


    几人的相处,非常愉快。


    想想那样的景象,韩成就觉得非常神往。


    只可惜,他并没有这个能力,只能是在心里面这样想想而已。


    不能看到老朱,朱棣这些祖宗亲手收拾朱祁镇,这当真令人遗憾……


    “瓦剌这些人,眼看着朱祁镇留在手中没有什么作用,获取不到什么好处,现在开始将朱祁镇送回来,看似好心,实则包藏祸心!


    这是想要将大明搅的更乱。


    这样的话,更方便他们那里做事……”


    朱标面色凝重的说道。


    觉得这瓦剌人够阴险的。


    朱元璋朱棣,也一样是看出来了瓦剌人的不怀好意。


    所以才会说出,让朱祁钰直接动手,把朱祁镇弄死在草原,或者是直接弄死在路上,不让朱祁镇活着回大明的话。


    死了的朱祁镇,远比活着的朱祁镇更好。


    对大明更为有利。


    如此以来,哪怕是朱祁钰的名声有些不太好听,那也无妨。


    一切以大明为重。


    且这样做的话,还可以破掉瓦剌人那边的阴谋诡计。


    同时,也能消除大明朝堂内部的一些隐患。


    让一些心里还念着朱祁镇的人,都断了念想,力气往一处用。


    就算是不会将力气往一处用,那至少也不会成为祸害!


    “韩成,朱祁钰有没有这样做?”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虽然哪怕从韩成之前所说的那些话里,基本上能猜出来,朱祁钰不会这样做。


    但朱元璋还是抱着一些希望。


    希望朱祁钰的心能够狠一些。


    做皇帝,只一味的心软是不成的。


    有些时候,必须要重拳出击。


    就比如朱祁钰,在面对朱祁镇这个丢人现眼的玩意上面,那必须狠下心来,将这家伙给弄死!


    朱祁钰要是真的弄死了朱祁镇,朱元璋绝对会拍手称快,并弄壶酒好好的喝一杯。


    韩成知道朱元璋心中所想,其实不仅仅是朱元璋,就连韩成自己,都想要看到朱祁钰将朱祁镇这家伙给弄死。


    只要朱祁镇死了,那么今后就不会有那样多的糟心事。


    可结果并非如此。


    朱祁钰的心太软了……


    “没有,朱祁镇成功返回大明,并住进了皇宫……”


    韩成这一句话说出,令朱元璋叹息一声,心情复杂。


    若是别的皇帝,这样善待自己兄弟,朱元璋自然无比开怀,但摊上朱祁镇这样一个祸害,朱元璋是真不想看到朱祁镇活着。


    朱祁镇这样一个年轻力壮的太上皇回来了,当朝的太后是他的亲生母亲。


    听韩成说,还是对朱祁镇非常溺爱的那种。


    当朝的太子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


    再加上朱祁镇,只不过被俘虏走了一年,等于朝中诸多人都是他的旧臣……


    这样的一个人回来了,对于做上皇帝之后,做的挺不错的朱祁钰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大明而言,也一样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弄不好,大明就将再次动荡!


    “朱祁镇的回归,作为皇帝的朱祁钰,也是感到不安。


    对此也做出来了一些相应的安排。


    比如,朱祁镇回来的时候,没让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


    只一轿两骑入居庸关,进入永安门。


    皇帝朱祁钰带着百官,在东安门迎接朱祁镇。


    兄弟二人相见之后,朱祁镇住进了南宫。


    开始了关禁闭的生涯。


    根据记载,说是景泰帝朱祁钰在朱祁镇入住南宫之后,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还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


    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


    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朱祁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


    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朱祁镇,朱祁钰下令,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不过在我看来,这里面的有些说法是不太对的。


    有故意夸大,黑朱祁钰,为朱祁镇博取同情洗地的嫌疑。


    朱祁镇被关在南宫不许出去,不许和外臣相见这些是真的。


    但至于说,短朱祁镇的吃喝,这事情是不可能的。


    不要忘记了,那孙皇后可是他的亲娘。


    朱祁镇被也先给掳走之后,孙氏都派人带着物资,远去草原去看朱祁镇,给朱祁镇送去诸多的东西。


    没道理朱祁镇回到紫禁城了,却短了吃喝用度。


    除了孙皇后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事实,也可以证明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比如,几年的时间里,就生下了好几个儿女。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他只是不允许和外面人见面,不允许再次成为皇帝。


    精神上面比较压抑,但是这物资上面,绝对困不住他。


    不然,就凭借钱皇后做女红换的钱,真养活不了那样多的人,也禁不起朱祁镇这样糟蹋……”


    “它娘的!”


    听了韩成的话,朱元璋气的骂了一声:“朱祁镇这个混账玩意,弄出来了这样多混账事,竟然还有人给他洗?


    这些人都是咋想的?!”


    朱元璋气的出声直骂。


    “还有,这朱祁钰也太过心软了!


    朱祁镇那样一个丢人的玩意,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有多失败,他直接动手将朱祁镇斩了又能如何?


    不将事情放在明面上,也就是了。


    七年的时间,他这里有无数时间,无数机会让朱祁镇死的悄无声息!


    这等事情真的发生,也没有人敢出来说什么。


    至于千秋之后的身后名,任他们评说!


    他下不了这个手,今后是要吃大亏的!”


    说起这事,朱元璋就有些痛心,恨不得替朱祁钰,亲手剁了朱祁镇这个倒霉玩意。


    听了朱元璋的话,韩成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有人给朱祁镇洗,这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纵观历史,做出烂事再多的,都有人洗地。


    而那些公认的,功盖千古的人,也一样是有人黑。


    甚至于越是贡献大的人,黑的就越多。


    从烂人身上,拿着放大镜,屎里淘金的去寻找一些勉强能看过的事情,当做优点,大肆吹捧。


    拿着放大镜,从那些功盖千古,在人类的历史上发展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身上,去找一些缺点,然后使劲的扩大化,使劲的黑,是很多人乐于去做的。苏丹小说网


    似乎不这样的话,不足以显示出他们的智慧,显示出他们的别具一格。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但这些终究只是少数,不是主流。


    况且,后面朱祁镇再次复辟上位,当了皇帝。


    在这样情况下,那很多事情,还不是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一个春秋笔法下来,很多事情都变味了。


    但不管怎么春秋笔法,他在南宫被囚禁七年时间里,儿子、女儿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冒,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听到韩成的话,在场的几人都是心头一紧。


    朱元璋的猜想成功了!


    朱祁镇这鳖孙在今后,竟真的再次成为了皇帝!


    踹门天子这个称号,果然所对应的,就是这鳖孙成功上位!


    “这朱祁钰干什么吃的?咋就让这鳖孙重新爬起来了?


    于谦呢?!


    于谦怎么样?”


    朱元璋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心情那叫一个激动。


    气愤于朱祁镇这个皇帝之中的耻辱,再次上位的同时,也对于谦这个大明的中流砥柱,在那等危难的情况下,出手挽天顷的人的命运而揪心。


    朱元璋问的东西比较多。


    韩成想了想一道:“陛下,我一件一件慢慢的与你说。


    首先就是朱祁镇,为什么能成功上位。


    这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景泰三年五月初二,朱祁钰废侄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这不是好事吗?这样的话朱祁镇这一支就更为稳当了。”


    朱标有些疑惑的声音响起。


    “按道理来讲的话,这确实是好事,只是……朱祁钰的儿子,活的时间太短了。


    第二年,只当了一年多皇太子的朱见济就夭折了。


    朱见济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八岁,去世的时候九岁。


    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韩成的这话一出口,朱元璋还有朱标二人的面色,都是不由的为之一变。


    心中一痛,神色为之黯然。


    因为在此时,他们的心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同一个身影——朱雄英!


    朱标的大儿子,朱元璋的大孙子!


    朱元璋所有的孙子,都被取了带火字旁的名字,只有朱雄英是个例外。


    朱标请给朱雄英改名,结果朱元璋却不在乎的摆手,表示朱雄英不在这个规矩之中。


    他的大孙子,就是要与众不同!


    朱雄英,那可真的是长在朱元璋心尖尖上的人,是朱元璋准备将江山给传下去的人。


    结果,却在今年感染了天花……


    那样一个好的孩子,才八岁,人生刚刚开始就没了……


    “朱祁钰的这个孩子,不是正常死亡吧?


    一般小孩在过了六七岁之后,存活可能将会大大增加。


    没有那那样容易夭折。


    怎么这朱见济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好好的,在被立为太子之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没了?”


    沉默了一会儿,压下心中的悲痛,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面色显得很不好看。


    韩成摇头道:“这点我也不清楚。


    关于朱见济的具体死因什么的,都没有记载。


    只说是夭折。


    对于朱见济的死因,一般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法是,朱见济真的是得病自然死亡。


    另外一个说法,则是孙皇后,以及其余一些,想要拥护朱祁镇复辟的人,暗中下了手。


    但具体是什么,已经无从考证。


    事情的真相,已经被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若是没有后面的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孙氏不是朱祁镇的亲生母亲,且一直对其过度宠溺,朱见济被人害死的可能性不大。


    但现在两者合到了一起,那朱见济的死,只怕没有那样简单……”


    朱标目光深邃。


    在说这话的时候,朱标又一次的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雄英。


    依照雄英所展现出来的品行来看的话,若是雄英不去世,今后他登基,应该不会把事情做的特别差。


    只是……可惜了!


    朱标在这一刻,也在思索,雄英的死是不是也是意外。


    他的这个儿子,是不是也是被人害死的。


    但一番思索之后,朱标还是暗自摇摇头。


    毕竟雄英得的是天花,和一般的病不一样。


    在雄英出事之后,不论是父皇,还是自己,都不止一次的对这事情,进行了严密的调查。


    最终的结果都是,雄英的死都来自于意外,并非是人为的。


    想想也对,又有谁会使用天花害人呢?


    这东西,简直令人闻之色变!


    一个弄不好,就会有成片成片的人死亡。


    没有任何人有胆子,其主动触碰天花这样一个恐怖的恶魔!


    边上的朱元璋,此时心中也出现了相似的念头。


    也是在想他的大孙子朱雄英,是不是被人害死的。


    但最终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可能会有人敢拿天花作妖……


    “朱见济去世的时候,朱祁钰正当壮年,子嗣的问题在那时,尚未显得突出。


    可是到了景泰八年正月初,朱祁钰却突然得了重病。


    于是,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


    众臣议论纷纷,少部分提议立其余藩王的,大部分都是主张重新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一时之间,定不下来……”


    韩成再次说出来的话,令朱元璋面色变得不好看。


    “突然病重?朱祁钰这个时候多大?”


    韩成想了一下,出声道:“三十岁。”


    “三十?!”


    这下子,就连朱标的声音都不由的提高。


    原本他觉得自己四十多岁,老二,老三,四十多岁走,老四的大儿子四十多岁走,孙子朱瞻基不到四十离世,就已经够早的了。


    结果现在,竟然又来了一个三十岁就重病的?


    这后面的人,怎么一个二个的寿命都这样短?


    “他这一重病,只怕……就好不了吧?”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朱棣,望着韩成询问,声音沉重。


    韩成点了点头。


    “他娘的!”


    朱棣忍不住,在自己腿上捶了一拳。


    “在这里,我要再着重介绍一下于谦。


    于谦最辉煌的战绩,无疑是京师保卫战。


    但又不仅仅是京师保卫战。


    也先无奈退军之后,依旧不死心,想要接着打朱祁镇这张牌来换取好处。


    当时还是有不少将领,想着通过和平的手段,答应也先的要求,把朱祁镇给弄回来。


    在这等时候,又是于谦站了出来。


    直接说,也先狼子野心,这个时候一旦表现出来任何和谈的意思,他那里都会变本加厉,让大明不断流血。


    不如直接拒绝,不给那贼子任何希望。


    又说,瓦剌和大明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哪里能何谈?必须要抗争到底!


    正是因为于谦的坚持,才让众人彻底断绝,和也先和谈的心思。


    也先手中空握着朱祁镇这张大牌,最终也没能从大明这里,得到什么好处。


    据说,反而是将自己妹妹赔给了朱祁镇……


    除此之外,他还未雨绸缪,稳定南京。


    他说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抚稳定。


    中原有很多流民,若是遇上荒年,互相呼应聚集成群,必然坏事。


    于是请敕令内外守备,和各处巡抚用心整顿,防患于未然。


    并召回派往内地,召募发兵的文武官员,让他们镇守中宫……


    也先看到无利可图,想要把朱祁镇给放回来。


    众大臣同意迎接,但朱祁钰不同意。


    关键时刻,还是于谦站出来,对朱祁钰道:帝位已经定下,绝对不会再有更改。


    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


    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他于谦就有话说了。


    也是因此,朱祁钰最终同意将朱祁镇接回来。


    算是保全了大明的脸面,同时也结束了朱祁镇闹出来的天大笑话。


    除此之外,改变兵制,使大明兵马制度变得更为灵活、让明明在之前已经取得了那样大优势的也先,占不到什么便宜,于谦居功至伟。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


    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等人,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造反。


    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


    对付这些人,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


    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之时,于谦可以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策略进行应对。


    这份能力,众人都服。


    他号令严明,铁面无私。


    哪怕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都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


    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各处将领没有不认真遵守的。


    真的算起来,朱祁镇可以这样体面的回来,于谦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最大。


    但在朱祁镇回来之后,于谦却从没有夸赞过自己的功劳。


    廉洁奉公,个人生活极其简朴。


    朱祁镇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的人,都支取两份俸禄。


    于谦一再推辞。


    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


    朱祁钰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他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


    坚决推辞,朱祁钰不准。


    于是于谦就把朱祁钰先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而已……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


    再加上本人能力出众,因此憎恨他的人很多。


    又因为于谦,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朱祁镇是因此才能够回来,但对于谦却非常恼怒。


    石亨此人,是经过于谦提拔,才得以免罪,并最终领兵获得功劳的。


    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不比于谦大,却得到世袭侯爵。


    内心有愧,于是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


    朱祁钰就要将于冕召到京城任职,于谦却严词拒绝。


    并说,国家危难之际,作为臣子应该不计较个人荣辱,各人喜恶。


    石亨身为大将,没有提拔一个兵卒,没有推荐什么有才能之士,却独独推举我于谦的儿子,这事情说出去,岂能让天下人觉得公允?


    对于军功,应该慎重对待,绝对不能用自己的儿子进行滥领。


    石亨是又愧又恨……”


    “好!真不愧是于谦!不愧是能挽天顷的人!


    若无这些品质,他绝对做不到这些壮举!


    为咱大明续命百年!


    这等文臣,不论有多少咱都不嫌少!”


    朱元璋拍手称赞。


    朱标,朱棣二人,同样是双目之中异彩连连。


    现在,他二人才终于是明白,真正的文臣是什么样的。


    像于谦这种,才是真正的文臣!


    “这……这样的人才,朱祁镇复辟之后,应该舍不得动手吧?


    毕竟他能平安归来,于谦功劳最大。


    又守住大明,没让局势一溃千里。


    不然,不要说他不能回来了,就算是后面还能回来,还能坐上皇帝,那大明的江山又将残破到什么样子?


    只怕一个弄不好,大明长江以北都要丢掉!


    于谦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格外突出。


    这等一心为国大明忠臣,能臣,谁舍得杀?”


    朱元璋望着韩成,说出来这样一番话。


    这是他的心声。


    哪怕是他这种杀人如麻,砍乱臣贼子如割草一般的人,在知道了于谦的所作所为之后,都不会对于谦下手。


    反而会对其重用!


    可见于谦人格魅力。


    韩成闻言,长长叹口气,缓缓摇头:“没有,朱祁镇刚一坐上皇位,就把于谦给杀了……”


    朱元璋:???!!!


    朱标:???!!!


    朱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