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买了五亩藕田

作品:《通植物心声,她靠种地成七国首富

    “我们长乐县本就不是富庶的县城。”宋令在马车外说,“往年田里的收成就不好,可总归是能糊口。”


    “今年那场大雨之后,麦子失收,百姓们本还不想卖地,可朝廷久久没有派人来赈灾。”


    “百姓们才想卖地熬过寒冬。”


    元小之疑惑,“那卖了地,他们来年如何耕种呢?”


    “熬过了寒冬,大家会开垦荒地。”


    虽然来年会辛苦一点,可怎么说也熬过了寒冬。


    “朝廷为什么不派人来赈灾?”元小之掀开马车帘,看向洛聿。


    洛聿一愣,“我,我如何知晓...”


    元小之无奈的翻了个白眼,看向宋令,“是因为这次麦子失收的事不够严重吗?”


    按理说,赈济灾荒是非常重要的事,若是处理不好,会引起民变,发生动乱。


    “若是如此,两府府衙早就该发放粮食了。”宋令说。


    他很担忧,“只怕是两府仓储里都没有粮...”


    听了宋令的一番话,元小之才明白。


    若是灾荒不严重,一般会由地方上的府衙处理,情节严重的才会上报朝廷,由朝廷拨款拨粮。


    地方有粮食仓储,分为平仓、义仓和社仓。


    平仓是官府出钱建造,也由官府出钱购买粮食。


    义仓也是由官府出钱建造,但是其中的粮食则是征收的粮食。


    社仓是老百姓自己筹建,粮食也由百姓自己筹集。


    这三种仓储都是为了赈济灾荒。


    但是...


    老百姓平时自家都没有存粮,又哪里有俩筹建社仓呢?


    平仓和义仓是府衙出钱建造,大多都建在府城里,粮食也有限,从府衙往周边开始发放的话,也到不了长乐县这里。


    若是三种仓储都没有足够的粮食,那知府大人还是要向朝廷请旨,这一来一去花得时间就长了。


    洛聿在旁听着,心里暗暗叹息。


    若是朝廷有粮,一来一去多花些时间倒罢了,可是...朝廷无粮的话...


    宋令熟门熟路的指挥着洛聿驾马到了一户人家的院前。


    “这里就是上枣村卢村长家。”宋令上前叫门,“卢村长,我是双河村的宋令。”


    “宋令啊。”里面闻声出来一个老者,年纪跟宋村长差不多。


    他看到宋令后面跟着的人有些意外,“宋令,他们是?”


    “卢村长,我听说上枣村有乡亲要卖地,这是我们村元家的小之妹妹,她有意想买些地,所以带她来看看。”


    卢村长听到元家的时候,眼睛一亮,“元家?可是种出金玉白菜的那个元家?”


    他打开院门,来到元小之面前打量。


    “是啊,卢村长,你也知道?”宋令笑看着他们。


    卢村长啧道,“怎么能不知道呢?我们村上有好几个闺女都嫁到你们双河村去了,也有好些个媳妇是双河村嫁过来的...”


    “听说,你们的麦子不但没倒伏,还大丰收呢?”


    “还有啊,收了麦子还种了稻子,现在稻子收了吗?收成怎么样啊?”


    宋令有问必答,实话实说没有半分吹嘘。


    可...卢村长显然不敢相信,“当真能收这么多?”


    他看了眼元小之,然后感叹,“若是...若是我们都能种上这样的麦子和稻子,多好啊。”


    说完,他尴尬的笑笑,眼神开始躲避,不敢看元小之的表情。


    元小之知道他心中所想,她也愿意给他一个希望。


    可是,她一个人能力有限啊,她有帮他之心,却没有帮他之力。


    毕竟一个双河村,还有自己的那些地,再加上空间里要做的事情就够她辛苦了。


    她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来上枣村教他们呢?


    想到自己答应严申的事,而严申也给过她便利。


    而且她若是在上枣村买了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菜,为了日后的方便,也可以卖个好。


    元小之想了想,“卢村长,实不相瞒。”


    “我们长乐县的县令严大人已经找过我家了,我也答应他,来年种稻子的时候可以让他带着衙役过来学习。”


    “若是卢村长和村民们也有心要学,不妨去县衙和严大人商议一番,届时,可派几个代表和严大人、衙役一起学习。”


    “当真?”卢村长想上前抓元小之的手,却突然意识到她是个小姑娘,转而抓住宋令的手,“宋令,我没听错吧?元姑娘说的是我理解的意思吧?我们也可以去跟着学种丰收的稻子?”


    宋令扶住他的手臂,“卢村长,你没听错。”


    “趁着如今还没入冬,你找时间去一趟县衙。”


    “严大人仁慈,会同意的。”


    卢村长连连点头,“好,好,我明天就去。”


    他想起他们此行的目的,“走,看地去。”


    卢村长将他们带到地里,指了几块地,“这几个人家的地都是要卖的。”


    元小之走下去,一个个的地块检查。


    这几块地的土壤都不算好,但是没关系,她可以翻整施肥一番,灌上水养一养,来年种藕。


    只是这几家地中间还隔着几块地,并没有连成一片。


    “若是连成一片就好了。”元小之嘀咕。https:/


    “连成一片?”卢村长一直关注着元小之,所以她说什么,他第一时间听得真切。


    “好办。”他很笃定的指着几块隔着的地,“这几块和那边的一换,姑娘你这一片就连起来了。”


    “可是,乡亲们能同意吗?”元小之问。


    卢村长拍着胸脯,“放心,这事交给我来办。”


    “这一片地什么价钱?”


    卢村长回答,“姑娘,这一片地加起来有五亩地,总共五两银子。”


    这些地不是良田,卖不出价格,一亩地一两银子却也低了,可他们急着卖,卢村长又想给元小之卖个好。


    可元小之却贪不了这样的小便宜。


    “卢村长,我给你八两银子。”元小之看向那些地,五亩,她留的藕种正好可以种五亩地。


    “这?”卢村长惊愕,“元姑娘...你...”


    元小之掏出碎银,先给了他八两银子,“这是地的钱,你明日去县衙找县令的时候,顺便把地契给我办了。”


    接着她又给了一两银子,“这一两银子,烦请卢村长找几个乡亲帮着把地里翻整一番。”


    “最好是能把地里的土挖掉一尺。”


    种藕需要灌水,最高时要有一尺深,所以地里要挖低点。


    卢村长此时高兴的想着,这一两银子可以让村子上好几户人家熬过寒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