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民心可用

作品:《天命太子爷

    突然一阵急促的鼓声还有悠长的钟声响彻敦煌城,传遍了这座要塞的每一处角落。


    鼓声和钟声同时响起,这意味着什么,年长的本地人都知道。


    大街上正为鸡毛蒜皮吵架的邻居听闻钟鼓声后,脸色一变,不再纠缠,二话不说飞奔回家,不久之后两家家主一前一后朝声音响起的地方奔去,之前还吵架的两户人家中的妇孺相互扶持,看着男人的背影抹着眼泪。


    正在用晚膳的老牛家,听到这鼓声手一哆嗦,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他抬头看着老婆孩子满脸不舍,但还是毅然决然的拿起门口的叉子朝声音响起的地方一瘸一拐地奔去,汇入了朝同一个方向奔赴的人流。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这座城池里的每一处地方。


    联想到城外的二十万吐蕃大军,如同小溪流一般最终汇聚成一条大河有些沉闷。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深深的惧意,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快,东城门门吐蕃人杀咱们人了!”


    “快,去东门!”


    ……


    ……


    刚要下手的吐蕃千户听到这敌袭的报警声,不禁皱眉,如今敦煌附近有着二十万大军,有哪方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势力敢突袭敦煌?


    然后他就看见敦煌本地人从东门蜂拥而出,人人都拿着扁担铁锹叉子等物,将眼前这数百名吐蕃精锐围了起来。


    与此同时东门城墙上也探出了无数举着弓弩的人头,不一会儿原本负责守城的吐蕃士卒被当地人五花大绑挂在了城墙上。


    一旦冲突爆发,这些吐蕃人将第一时间内被用来祭旗。


    吐蕃千户这才明白自己就是那个敌人。


    吐蕃千户怒不可歇,缓缓抽出弯刀,打算杀人立威,他不信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能拿他们怎么样,毕竟附近有二十万大军。


    吐蕃千户大喝一声:“造反,杀无赦,到地府了别怨我!”


    说罢刀光一闪,靠近吐蕃千户的百姓眼看就要遭殃。


    只听见“叮”的一声,只见一位身材魁梧的汉子架住了那致命一刀。


    一看吐蕃人来了真格,现场瞬间一片寂静。


    突然有人朝着骑在马上的吐蕃千户丢了一片菜叶子,很快数不清的臭袜子烂菜叶纷纷砸向他。


    “卧槽你祖宗!”


    “对,交出凶手!道歉!”


    本想杀鸡儆猴的吐蕃千户头上挂满了烂菜叶,狼狈不堪地下令道:“拔刀!”


    紧接着吐蕃军人吹响了求援的号角。


    眼看一场血战在所难免。


    “住手!”


    突然一声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听到声音后,周围百姓顿时安静了下来。


    很快有人让出一条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出现在众人眼前,一旁还陪同着吐蕃宰相尚塔藏。


    这位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沙州大都督张谦逸,他一眼看见躺在地上的族中亲兵,顿时怒火中烧。


    这押送队伍的百夫长跑到张谦逸身边耳语一番,张谦逸眉头倒竖,狠狠地瞪了一眼那名吐蕃千户。


    然后他强忍着怒火,转头盯着吐蕃宰相尚塔藏道:“大人,你部下滥杀无辜激起民愤,这事没个说法老夫的怕要被乡亲们戳断脊梁骨了。”


    了解事情缘由的吐蕃宰相尚塔藏此时颇为难看,但是他必须从大局出发,只能说:“误会,误会……”


    同样是大唐遗民,但是在吐蕃占领区的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作为河西走廊上坚持抵抗吐蕃长达十年的沙州,无疑是最受到吐蕃人尊重的一个地方。


    吐蕃人的各种政策遭到了当地百姓的强烈反对,收效甚微。


    最后吐蕃人不得不放权给唐人,期望以唐治唐。


    于是现在的沙州大都督一职由大唐本地望族,即张议潭之父张谦逸担任。


    让李宁欣慰的是,这里的大唐遗民还保留着当初的血性。


    “必须严惩凶手!”


    “对,严惩凶手!”


    看着群情激昂的百姓,吐蕃宰相尚塔藏脸上阴晴不定,此时若下令惩罚自己人,怕会寒了将士的心;不惩罚发生民变,这场准备已久的战争怕是要节外生枝了。


    就在这时有人跑来向张谦逸汇报道:“大都督,其他三处城门已关闭,城中青壮上城,妇孺老幼已疏散,请大都督指使下一步怎么办?”


    吐蕃宰相尚塔藏一听,整张脸都黑了,怕啥来啥,要知道大军虽在城外,但是粮草器械却都囤积在敦煌城内。


    一旦发生冲突,敦煌城门一关,大军饿都饿死了。


    再加上他们这二十万军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唐人,张谦逸到时候振臂一呼,他们站哪一方还真不好说。


    吐蕃宰相尚塔藏拉着脸对那名千户怒斥道:“还不快滚,真的激起民变,你担得起那个责任么?”


    “慢着!”


    沙州大都督张谦逸眉头一皱,伸手拦住吐蕃宰相尚塔藏,不卑不亢地指着地上的尸体道:“他是本官远房侄子,虽然冲撞了千户,但罪不至死,如今他死了,丢下一家老小让人家怎么活?”


    吐蕃宰相尚塔藏脸色变的很难看,心中暗骂大都督张谦逸不识好歹,当即反问道:“依大都督之见,如何平息众怒?”


    张谦逸沉吟片刻道:“第一,让千户以命抵命显然不合适,但必须做出赔偿,牛羊马各五头,这位千户大人杖责一百以儆效尤!


    第二,敦煌各个城门必须由我们敦煌人自己看守。”


    吐蕃宰相尚塔藏皱皱眉讨价还价道:“赔偿和驻守城门的事可以答应,但是大战在即,千户杖责一百似乎有些重了。”


    张谦逸注视着尚塔藏的眼神道:“那我们再退让一步,先打二十,剩下八十记着以后再打。”


    看着张谦逸坚定的眼神,吐蕃宰相尚塔藏知道这是他们最低要求了,迫于形势他只能点头答应。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种结果对大家来说都可以接受。


    毕竟二十万吐蕃大军就在卧榻之侧,真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


    张谦逸面带愧色对四周百姓鞠躬道:“诸位乡亲们,我张某只能做这么多了,抱歉了……”


    殊不知他的坚持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谁都没注意到吐蕃宰相尚塔藏离开后阴冷的眼神。


    团结的敦煌百姓,让李宁热血沸腾。


    民心可用,民力可恃……李宁看到了战胜吐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