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训练新兵

作品:《从县令开始逐鹿天下

    康王派人笼络自己的事,想必唐帝早知道了。


    倒不如先把心里的想法给说了。


    唐帝其实哪能不明白,从昨晚的事来看,索性这些人都没有跟着韩德胜谋乱,最后一个个的还都带着府兵出来嚷嚷着平叛,敬献忠心。


    毕竟在大势面前,多数人只会选择苟同。


    正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倒还真不好再说些什么!


    顿了顿,唐帝又道:“那你说烧了这些书信,有何用意?”


    “臣的意思,朝廷现在要打仗了,皇上可以设宴款待武将们,然后当着他们的面说一说书信的由来,再找个理由全部烧了。如此一来,哪些武将们自然会对皇上感恩戴德。”


    “好!言之有理!哈哈哈~~~”


    唐帝闻言,总算是会心的笑了起来,“说吧,这一次你立了大功,想要怎样的恩典,尽管说来?”


    楚宁当即想起玄弘毅的事来,脸色肃穆,赶忙起身拱手一揖道:


    “皇上,臣却有一事想要皇上的恩典!!!”


    被楚宁这一搞,唐帝一下子倒显得有些意外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家伙难不成想要狮子大开口吗?!


    虽然心中疑惑,可唐帝还是不由自主地开口:


    “楚卿有话直说就是!”


    楚宁道:“此次之所以能识破韩德胜谋逆的罪行,还得多亏了玄弘毅及时悬崖勒马,将功折罪,才让咱们有了缓冲,事先有了筹划。所以臣恳请皇上赦免了玄弘毅的罪过!”


    沉默。


    无声的沉默。


    唐帝似乎更加意外了,旋即大笑起来:


    “哈哈,朕还以为是什么大恩典呢?”


    笑着,唐帝又开口说道:“事关此次有功之人,你拟一个折子呈上来便是,另外,关于你的恩典,朕倒是已经有了打算。”


    楚宁抬眸一望,迎上了唐帝的目光,急忙问道:


    “敢问皇上有何差遣?”


    唐帝显然是早就想好的,当即说道:“朕欲册封你为十六卫上将军,替朕掌管京北大营。”


    楚宁听闻心中顿时一激灵,十六卫上将军,乃是正三品的官职。


    从正五品直升到正三品,一下就连升了四级。


    看来皇上是准备裁撤殿前司,收拢军权了。


    如此更是可以看出皇上对自己的重视。


    楚宁心中当然不会拒绝,可官场即是如此,该有的谨慎谦虚还是得有。


    于是躬身歉辞道:“皇上,臣德薄才浅,只怕是难以堪当大任,臣恳求皇上撤回旨意,另则他人为宜。”


    “朕知道你无心在京为官,可眼下国事繁巨,朕手中可堪大任者屈指可数。”


    楚宁再辞道:“皇上,十六卫上将军一职位高权重,臣对于军务不甚熟悉,只怕担当不起如此重任。而且唐国朝堂里比臣有威望之人大有人在,皇上让臣担任此职,更是怕难以服众,倘若再引起朝堂争端来,就有负于皇上的良苦用心了……”


    开什么玩笑,越是身居高位,越是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再说了,这位皇帝生性猜疑,连外戚都不信任,如何会信任自己这样一个外人。


    伴君如伴虎,恩宠与失宠往往只在一线之间。


    熟悉历史走向的楚宁,自然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再说了,他可不想成为皇帝杀人的工具。


    “你怕什么?”


    面对楚宁的托词,唐帝当即回绝道:“此次你立下平叛大功,倘若不是你机智勇敢,朕只怕已落入逆贼之手,记住了,有朕为你撑腰,何人敢有异议。”


    楚宁这就不能再谦辞了,连忙谢恩道:“谢皇上恩典,臣一定竭心尽力做好差事,对了,皇上,眼下缉拿各处逆贼,是否需要交给臣去办?!”


    这就算是对皇上的试探了。


    “此事朕已交给徐炳坤去办,不然朕也不会让他去缉拿韩德胜,眼下这个时候,他也该有所表示了。”


    楚宁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气,知道唐帝对于徐炳坤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十分恼火。


    现在事已至此,也该他交上一份投名状才是了。


    缉拿韩德胜及一族逆党本就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谁摊上谁倒霉。


    “不过眼下朕倒是有一事,急需你去办理?”


    楚宁脸色一下子又紧张起来:


    “但请皇上吩咐。”


    唐帝笑笑道:“眼下出征在即,各处大营都在招募新兵,这训练新兵的事就得提上日程,朕想把京北大营新兵的事交给你去办?”


    让自己练兵?


    这倒是有些出乎楚宁的意料。


    等等。


    难不成,唐帝已经知道自己曾在青山县组织练兵的事了?


    “好了!”唐帝摆手道,“你的本事朕还是知道的,就让赵天驰的亲兵护卫……就是那个叫魏满的协助你去练兵吧!”


    见唐帝盯着自己,楚宁明白自己的事还是瞒不过,只得立刻回道:


    “臣领旨!”


    ……


    ……


    从养心殿里退出来。


    楚宁便在暗自琢磨,现在平定了韩德胜,北伐大任肯定就会落在王潜头上了。


    可这时皇上又给自己升了官,让自己领衔十六卫上将军。


    这就等于是让自己分了王潜的部分军权,摆明是不想让王潜一家独大。


    唐国施行的是卫府制,以卫统府,统领全国六百五十七个折冲府,居中御外,卫戍京师。


    只是十六卫大将军算是名誉上的军事长官,不具备实际指挥权,算是虚衔。


    真正到了打仗时,需由皇帝临时委任行军大元帅,统领全国军队,这才是实衔。


    因而,实际上折冲府、地方州县长官、十六卫和行军大元帅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无人可以独掌军权。筷書閣


    如此一来,真正的军权就落到了皇帝手中。


    看来这做皇上的,还真是一个人都不能信啊!


    再有,突然提及让自己去练兵,显然有些指向性的意思。


    自己在青山县时曾瞒着皇帝组织练兵这种事皇帝肯定是很忌讳的。


    看来自己想着要韬光养晦的事,还是时刻不能忘记啊!


    总之,平叛韩德胜这一仗对于楚宁来说,最大的收获还是拥有了很多实战的经验。


    当然,对于那些死去的将士,楚宁想着,还是得尽快把名单拟定出来。


    出了皇宫,魏满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刚要上马回走,就听见有人正在唤自己的名字:


    “这不是楚大人吗?”


    这个声音让楚宁感到有些亲切,回头去看却是世子李贤,及其父亲康王李侹。


    此时,二人正从一辆豪华马车里走下来。


    毕竟是李氏皇族,楚宁也不敢怠慢,领着魏满对着二人行了一礼。


    只听李贤激动道:“昨晚还真得多亏了你,不然这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


    楚宁道:“也不主要是靠我,还是得亏了那么多将士们的奋勇杀敌,是他们用生命换回来的。”


    李贤应声道:“是啊!我以前就曾听父王时常说起,陌刀将军吴元青的威名,一直想着去拜访,只可惜如今老将军也战死了,真是遗憾。”


    二人闲闲聊了几句,楚宁实在是疲惫不堪,难以支撑了。


    就在这时,康王一脸媚笑的看着楚宁,道:“楚大人此番平叛,苦战一夜,想必也是累了,先回府中好好歇息吧,待有空本王定要相邀过府一叙,好好答谢一番才是。”


    楚宁哪里不明白康王话里的意思,可也实在不想跟他多啰嗦,敷衍两句,这才拜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