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打仗就是打后勤

作品:《从县令开始逐鹿天下

    一大早,楚宁便弄来了一本关于军粮筹备的书籍。


    看了半天才发现这玩意还真挺复杂的。


    这个时代粮草的押运大多都是走陆运,也就是用骡、驴、马车甚至牛车进行运送。


    而且需要征集大量的民夫。


    有时也走漕运、或是海运,但大多都是辅助性的。


    楚宁也不清楚具体状况,估计是因为船只不够的原因吧!


    又看了一会儿,只听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请进。”


    不用多想,楚宁也大概猜得到门外来人。


    果然,就看见温知妍推门走了进来。


    先是扫了一眼桌上堆积的书册,温知妍这才开口说道:


    “大人,已经查清了,昨晚押运的四十船盐,其中有五船都被运往到了天泉山庄。”


    这种官船楚宁已经了解过,一船大概能装运一千石盐,一石大致是一百斤。


    也就是十万斤。


    现在官盐的市面价最高已经达到了310文钱一斗。


    而现在市面上的米价,是150文钱一斗。


    大约2.1斗米才能换1斗盐。


    而唐制1斗米大致是12.5斤。


    折算一下,也就是26.3斤米才能换1斤盐。


    按前世4元一斤的大米来计算,相当于1斤盐折价105.2块钱。


    这特么简直就是天价了。


    不过若是私盐,一斤盐大概只卖30文钱。


    因为毕竟是私盐,不用交税,又是从官盐里分出来的,可谓是一本万利。


    可别瞧着这仅仅30文钱一斤的私盐,好多老百姓也根本买不起。


    所以好些就只得吃用盐土熬制的盐水。


    这种盐水里含有大量的有毒害元素,吃多了还会死人。


    连吃盐自由都无法满足。


    老百姓过得真是苦啊!


    可现在,莫成这帮人一晚上就偷运走了五船盐,也就是五十万斤盐。


    相当于这一晚,大概就能获利一万五千两银子。


    其罪当诛啊!


    “大人,咱们接下来怎么办?”


    见楚宁一脸沉思,温知妍忍不住开口道。


    “这件事我知道了,等我和马大人商议后再做决定。”


    说着,楚宁的目光这时才看清楚温知妍顶着个熊猫眼,突然想起什么来:


    “你这是……刚回来吗?”


    温知妍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我是等到天亮时城门开了,才回来的。”


    “那你昨晚住在哪里?”


    楚宁问出了关键。


    可温知妍却是淡淡回道:“找了棵树歇息。”


    “等等……你是在树上休息?”


    “大人,这你不用担心了,这样的事我以前在蛤蟆寨时也常做。”


    楚宁又打量了她一眼,不再多问:“去休息吧!今晚的事你不用担心了。”


    温知妍却是一脸否决,恳求道:“大人,今晚必定也有凶险,也让我参与吧!”


    楚宁想了想还是点点头,也不再拒绝。


    看着温知妍离去的背影,楚宁还是有些心疼的。


    可奈何现在手里没人可用,马三以及青山县来的那帮人看家护院还行。


    像是跟踪办事,可就远不如温知妍了。


    不过现在魏满就要来京都了,等他到来,有些事就好办多了。


    温知妍刚走没多久,马三就跑了进来禀报:


    “大人,外面,有人,找你。”


    “谁啊?”


    “是侯,府的,护卫。”


    楚宁一下子就知道,是阿布来了。


    ……


    ……


    来到前院,就看见阿布腰背挺立的站在哪里。


    一问来因,才知道,原来是王潜听了他的自筹军费的活动建议,立刻就给皇上说了这件事,得到允准后,立马就安排人手做了起来。


    这时唤阿布来迎他到府里商议细节。


    马车上。


    楚宁突然想到先前一直在看的粮草运输的问题。


    这阿布自幼便跟随王潜混迹在北疆军营里,还是个武骑尉,想必对于军事上的事也是知之甚多吧!


    “对了阿布,你知道粮草的事吗?”


    被这突然问及,阿布一时还有些意外,柔声回道:“不知楚大人是想问具体哪方面?”


    “嗯,就比如拿士兵来说,这粮食需要筹备多少?每个人的口粮如何计划?”


    说起来,自己有了一个骑都尉的头衔,可对于兵事却是知之甚少。


    “原来你说这个啊!”


    阿布应了一声,似乎又显得有些意外:“楚大人怎么对这个感兴趣?”


    “眼下朝廷不是要打仗了嘛,武安侯想要承担北伐大任,我也想着看能不能帮上一些忙。”


    “楚大人已经帮了侯爷大忙了!你是不知道,自筹军费的事皇上对侯爷大加赞赏,现在这件事侯爷也是格外上心。”


    楚宁明白,可这件事只能做一些面子工作,拉拢一些人心。


    对于筹集军费也只是杯水车薪。


    “行了!你还是给我说说计算军粮的事吧?”


    没想到阿布不仅精于情报分析,对于军事谋划也是一把好手。


    经过阿布的解说,楚宁算是对士兵粮草计算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按一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可以带五天干粮。


    1个民夫补给1个士兵,每人每天吃两升粮食,单程可支撑18天的食用。


    2个民夫补给1个士兵,单程可支撑26天。


    3个民夫补给1个士兵,单程可支撑30天。


    而3个民夫补给1个士兵就已经是极限了。


    即便再增加民夫数量,运输粮食虽然增加了,可支撑天数却在减少。


    因为民夫也要吃粮,而且会耗费大量的粮食。


    这次朝廷要筹备出八万士兵北伐,按照3个民夫补给计算,就应该有24万民夫。


    再按照辎重兵占三分之一,还需要4万。


    加起来就是36万人。


    一个民夫背六斗米,就是75斤。


    如果按一个人一天吃两升粮食,一个月吃粮六十升,大约75斤。


    不过都是杂粮,热量不高。


    这样粗略来算,支撑八万士兵打仗,一个月就需要:


    36(万)x75斤=2700万斤。


    按唐制约为27万石粮食。


    因为这些粮食大多都是五谷杂粮,所以每斗杂粮约5文钱。


    如此算下来,八万士兵,光是一个月行军消耗的粮食费用就是十三万五千两白银。


    这还单单只是粗略算了士兵的吃粮问题,还有战马的草料、精食料、押运途中粮食的损耗等问题。


    这就足以说明,粮草问题真是自古以来兵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后勤运输所耗费的钱财比购买粮食本身还要多。


    大部分的花费都花在了运输上。


    这也是为何会在影视剧里经常看到,比如什么坚壁清野不出,偷袭敌军粮草等重要战略部署。


    说白了,就是拖垮地方的后勤供给。


    这也就完美诠释了,古人常说的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


    楚宁听完阿布的解释,脸色早已骇然。


    可很快,他就想到一个问题:“对了,这不是有大运河吗?为何不走漕运?难道是因为船只不够吗?”


    “非也!”


    阿布当即摇头:“那是因为损耗太大了。”


    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