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张居正:你们这样礼貌吗?(6K求追订!)

作品:《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话音落。


    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集中落在了小朱四的身上。


    三个朱高炽都是心头长呼了一口气,对这位洪武年的年轻老爹充满了无限感激。


    被点了名的小朱四,硬着发麻的头皮站了起来。


    “老四,你要给咱好好的答。”


    “如若是答错了,下课后咱不仅要抽你,岁俸还要减半。”


    老朱瞥了眼小朱四,这简短的一句话入耳,小朱四上一秒才刚刚建立好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


    ‘爹,不带这样玩的啊!’


    原本因为封爵制度的改革,小朱四的年俸就已经从五万石变成了一万石。


    若是要再砍个半,那就只剩下五千石了,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估计自己很快就能追上老十四朱楧了。


    顶着来自于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小朱四摁在桌子上的双手不断点着,绞尽脑汁思索着,额头清晰可见细密的冷汗渗出。


    脑子里把刚才经历的那两段幻境,以极快的速度飞速过了十几遍,搜索着那个答案。


    突然,灵光一闪,小朱四眼睛一亮。


    一咬牙,一跺脚。


    “问题在于托孤!”


    当说完这句话之后,小朱四整个人紧张如斯,紧紧望着季伯鹰,等待着季伯鹰对自己答案的确认。


    其他人,闻言也都是神色一愣,仿佛是被命中了什么关键词,无不是开始深思。


    “兄长,老四的答案,是否正确?”


    老朱出声问道,很是关心小朱四的答案。


    原因也简单。


    如果小朱四回答错了,作为同组学员,老朱和阿标都得跟着一起做俯卧撑。


    堂堂明太祖,堂堂大明开国皇帝,这要是趴在地上做俯卧撑,而且还是在自己的儿孙面前,那面子可真就是丢大发了,老朱绝不允许这等事情发生。


    季伯鹰看向小朱四,与小朱四对视着,眼眸平静。


    可就是这平静的眼神,落在小朱四眼中,让他心神忐忑不安。


    “仙,仙师,我…我答对了吗?”


    小朱四揣着忐忑的心,尝试性开口问道。


    季伯鹰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表情更是逐渐严肃。


    这轻微的面部神情变化,落在小朱四眼中,心头拔凉。


    他甚至都能预感下课后,自个老爹要怎么暴揍自己,顿时想哭的心都有了。


    正当小朱四心中绝望之际。


    “答对了。”


    三个字,从季伯鹰口中传出。


    当落入小朱四耳中的刹那,这位洪武小朱棣先是一愣,接着骤然狂喜,猛的一拍桌子,环顾左右大喊。


    “我答对了!”


    “你们看到没有?!”


    “仙师说我答对了!我对了啊!!”


    其兴奋的劲头,活像看见一堆母猪排队跳河。


    身为晚辈的朱高炽和朱瞻基们,以及朱祁钰,面对这位年轻的祖宗,都是敷衍的微笑点着头。


    老朱棣和朱老四看了眼这年轻的自己,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这真是年轻的自己?能不能有点出息?简直是太丢人了!


    “兔崽子,伱叫个什么劲?!”


    “给咱坐下,再吵吵,岁俸依旧减半!”


    老朱喝了一声。


    虽然表面斥责,但实际都听的出来,对小朱四刚才的表现,老朱很是满意。


    毕竟不论是老朱棣和朱老四,都是异时空的老四,一个六十多了,一个年过四十,只有这个年轻的小朱四才是老朱一手培养出来的乖崽。


    “是是是,爹说的对!”


    小朱四嘿嘿一笑,稍微平复了会激动的心,得到季伯鹰目光示意之后,这才最终坐了下去。


    季伯鹰干咳了一声,站久了有些累,坐回了这讲台的中心太师椅。


    惜玉听闻一声干咳,很是贴心的将一杯凉茶呈了上来。


    所有天子储君,都是在静静等着。


    季伯鹰接过茶杯,将凉茶一饮而尽,随后又将茶杯递回给了惜玉。


    目光,扫过这帮天子储君。


    “甲三回答的很好。”


    甲三,是小朱四的学号。


    “君权更迭之际,以托孤之名造就的权臣,历朝历代,数不胜数。”


    “霍光、司马懿、宇文护之流,不胜枚举。”


    “但凡托孤之臣,名为辅佐,实则都是以托孤之身,专断独行,事事压刚登基的天子一头,甚至不将天子放在眼中。”


    “其率领的朝堂臣属势力也将在这个期间得到飞速膨胀,哪怕这托孤之臣逝去,新的臣属之首,往往依旧可以做到压制皇权。”


    “你们看朱厚照,这就是最好的实例。”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众天子储君的目光,都是齐齐集中在了朱厚照的身上。


    ‘??????’


    ‘你们一个个都看我干什么?!’


    弘治帝朱佑樘驾崩之时,给朱厚照安排了李东阳、刘健、谢迁这三位托孤大臣,尽管朱厚照第一时间把刘瑾这把刀献祭了出来。


    但依旧无法阻止已经在弘治朝大爆发式膨胀的文官集团,再次得到了质的飞升。


    故而,哪怕是在李东阳退休之后,由杨廷和接班。


    这文官集团的力量,依旧没有半点衰减,尤其是在把八虎干倒之后,将朱厚照手中的皇权更是被锁的死死的。


    因为皇权与文臣手中的权力天然是属于竞争关系,皇权一旦强盛,文臣之权就必然衰微,反之亦然。


    而人,尤其是当官的,对权力有着刻入骨血的追求,一旦握了权,就不可能主动放出。


    若非是嘉靖神仙天生智商超群,从正德一朝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用宦官之类的常规外力已经是搞不掂这帮文臣了。


    再加上心黑手狠点子多,尤其是一手太极玩的简直不要太溜,用以力打力之法,让文臣集团内部狗咬狗,从内部瓦解对手,不然还真玩不转。


    但那也只是前中期,到了统治后期的嘉靖神仙太过自负,以为自己玩弄朝堂于股掌之间,殊不知被耍而不自知。


    此刻的朱厚照被一堆祖宗注视着。


    心头咯噔。


    本就脸皮薄的朱厚照把头朝桌子底下埋了去。


    ‘没必要这样吧?’


    ‘这又不怪我,我才是最痛苦的受害者啊!’


    ‘你们盯着我看这么久干什么,我脸上有蝴蝶吗?!’


    “仙师,倘若不托孤于重臣,可储君年幼,无法独立处理朝政,那又当如何?”


    宣德帝眉头紧皱,凝声说道。


    这话一出口,永乐朱瞻基和洪熙朱瞻基都是下意识看向宣德帝,这或许也是他们的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


    当然,也可能不是。


    毕竟在意识到儿子不够的问题上,永乐朱瞻基和洪熙朱瞻基不约而同的达成了默契。


    努力做一个好色之君,使劲造人。


    能不能造出来,就另说了。


    而宣德朱瞻基很大概率是可能来不及了,这货和他爷爷永乐帝一样,不知道干了些什么,近些年大概率也有点生育方面的问题。


    至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已经被排除在接班人之外的堡宗,只剩下了一个朱祁钰。


    “爹,我不需要辅政大臣。”


    在宣德帝旁边的景泰朱祁钰,小声嘀咕了一句。


    “不,你需要。”


    宣德帝瞥了眼景泰帝,很是认真的说着。


    毕竟在宣德帝所处的时空,这会的朱祁钰才七八岁,根本不可能独立处理朝政。


    而自己究竟还能够活多久,已经经历过一次垂死病危的宣德帝,实在是有点拿不准,他现在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


    “皇帝生子无能,这属于另外一种情况,先说完正常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再来说特殊情况。”


    季伯鹰瞥了眼宣德帝,随即收回目光。


    生子无能…!


    这四个字落入三个朱瞻基耳中的瞬间,三人都是下意识的低下了头,男人的自尊受到了史诗级暴击。


    倒不是季伯鹰故意打击朱瞻基。


    比起太祖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甚至是比起他们老爹朱大胖的十个儿子,他们生两个儿子的,简直就是弱爆了。


    笑声,这时突然响起。


    “笑什么笑?”


    循着笑声望去,发现朱厚照正笑得欢。


    “你三十好几了,后宫嫔妃一大堆,一个儿子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笑?”


    如果说朱瞻基是没有致力于造人,那朱厚照就是压根造不出人。


    话音落,老朱瞬间皱起了眉。


    在老朱的观念里,皇帝岂能没有儿子?咱老朱家可是有皇位要继承啊!


    你们这些后世子孙难道就不能给点力?躺久了拿不起刀就算了,连枪也举不动了吗?!


    “那个,那个…”


    朱厚照搓了搓手,最后还是没张口。


    他也不知道为啥,每次那啥的时间都挺久的,作风姿势也很是狂野,而且最后一步都是内啊,但就是生不出来。


    “都怪我那些妃嫔的肚子,一个争气的都没有!”


    季伯鹰瞥了眼朱厚照。


    一两个妃子生不出来可能是妃子的问题,十几几十个生不出,那就是你朱厚照的把儿不行。


    “你的问题,课后单独来找我。”


    给朱厚照留下一句话。


    季伯鹰目光望向老朱和几个朱棣。


    “在传承君权这件事上,老朱和朱棣的洪武和永乐两朝就做的最好,这也是你们要效仿学习的例子。”


    “记住,一定要趁自己在位之时,尽早培养自己的储君。”


    “主动为储君培养班底,主动给储君放权,主动给储君树立威望,主动给储君下场实习的机会,确认储君拥有独立行使君权的能力。”


    言语至此,停下。


    洪熙大胖愣了愣。


    “然后呢?”


    “然后,你们就可以放心的去死了。”


    老朱亲手培养的阿标,除了英年早逝这一点之外,从培养储君这个角度去看,完全可以用‘完美’两个字来形容。


    哪怕是历史上的朱标薨逝之后,朱元璋对朱允炆的短期培养,也是可以用优秀来评价。


    当然,这个优秀不是说的朱允炆本身,而是指老朱的做法,一系列措施之下,全方位保证了朱允炆能够顺利接掌君权,稳坐皇位。


    洪武一朝的君权继承,可以说很完美。


    至于朱允炆丢了皇位这件事,纯属是他自己智障。


    而永乐一朝的情况,亦是如此。


    朱棣对朱高炽的刻意培养,不需多言。


    从靖难成功之后,朱高炽就在朱棣的授意下开始接触朝政。


    除却那些靖难勋贵之外,整个永乐朝臣几乎都是太子党,朱高炽在群臣中的威望,甚至就算是比起永乐帝都不遑多让。


    这,都是朱棣的允许,若是换了个其他忌惮储君的皇帝,心狠的早就把太子给咔擦了。


    而且朱棣在培养朱高炽的同时,连带着太孙朱瞻基,也一起培养了。


    这样的做法,就是直接保证了朱棣驾崩之后的两代帝王君权的平稳继承,不受任何臣属干扰。


    至于第三代,实在是寿命所限,不然以朱棣的脾气,说不定就得出个皇太重孙,得永乐帝亲自教导,朱祁镇或许也就不会那么废。


    可是到了朱瞻基这里,一切就开始逐渐变了。


    朱瞻基以三杨托孤,开启了文臣时代,直接让文臣势力在正统年间疯狂崛起,再加上土木堡之变导致的勋贵集团崩塌,文臣集团在朝堂上再无对手。


    并且从朱瞻基开始,后世之君的各种托孤大臣就开始兴起了,都快成了皇帝驾崩前的常规操作,仿佛不托个孤就没脸下去见祖宗一样。


    每托孤一次,就得出个把权臣,文臣势力就得集体往上攀一个阶梯。


    而且对于接班人的培养,后世帝王也是越来越敷衍,或者说是刻意不去培养。


    比如堡宗对朱见深的培养,几乎是零,毕竟朱祁镇自己那两把刷子都搞不定。


    而朱见深对朱佑樘更几乎是放养,差点还把朱佑樘给废了,朱佑樘仁兄从小到大连活着都很艰难,更别说像朱标和朱高炽朱瞻基那样提前接触权柄,过一把实习天子的瘾。


    他要是敢动这种念头,估计第二天就得搬出东宫去诏狱里打地铺。


    往下,朱佑樘对朱厚照,那就更不用说了。


    唯一的独子,宠上天。


    至于朱厚照,他压根没有接班人的烦恼。


    哪怕是鬼才嘉靖神仙,也不知道某一天脑子里抽什么风,竟然相信了二龙不可见的鬼话。


    从那天之后,至死都没有再见自己儿子一面,从没体验过父爱的隆庆小可怜,连太子的名号都没有,最后还是以裕王之位登的基,更别说得到什么实习机会。


    再往后,也没有几个正常的。


    “兄长所言,甚是有理。”


    “咱要把这条写入祖制之中!”


    老朱凝重的点了点头。


    “当然,以上说的是最顺利的情况,那就是儿子够多,时间允许。”


    “除此外,还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发生。”


    “第一,君王早崩,储君年幼。”


    “第二,无子。”


    季伯鹰的这两句话出口,就差直接点朱瞻基和朱厚照的名字了。


    当然,景泰帝朱祁钰也在很认真听,因为他也没儿子了。


    不过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季伯鹰已经为他择定了接班人,那就是侄子朱见深。


    对于这一点,他反正儿子都死光了,并无太大意见。


    “在解答之前,你们要记住一点。”


    “君权的平稳传承,让大明这艘船平稳行驶下去,才是最终的关键目的。”


    “故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定要做出一些退让和牺牲,甚至是你们自己的社稷。”


    季伯鹰扫过众人,尤其是看向朱瞻基和朱厚照。


    “你们首先要考虑大明,再考虑自身。”


    “这一点,很难做到。”


    “我素来是不提倡定祖制,但是在这件事上,必须以祖制而定。”


    季伯鹰目光定在老朱身上。


    “以祖制而定:为储君者,必须年满十四,不满十四者,不可继承君位。”


    “且储君正位东宫之后,必须监国一年。”


    古制:皇帝年满十四,即可亲政。


    虽然不排除十一二岁,甚至八九岁就拥有超人智慧的神童帝王。


    但那毕竟是少数特例,以年龄作为界限,再加上确保储君得到监国的实习机会,这样就能够最大保证储君未来登基后独立行使君权的能力,最大程度保障帝国君权的交接顺利,最大程度保证帝国的稳定运转。


    音落,鸦雀无声。


    因为这一道制度,对于这帮天子储君来说,实在是太闻所未闻。


    自古以来,继承的第一优先级是血脉,就没有用年龄来限制储君继位的规矩。


    “咱赞成!”


    老朱思索片刻,一拍板。


    “兄长说的在理,但凡是幼主继位,必起纷争,甚至是直接导致亡国!”


    “既然是这样,不如就直接斩断幼主继位的这条路。”


    反正在老朱看来,都是姓朱的当皇帝,都是自己的子孙。


    而且老朱这话也并不是随口瞎诌,自从领兵之后,老朱就开始读书了,尤其是各朝各代的史书。


    历史上因幼主继位,君权丧失而导致亡国的例子比比皆是,东汉、北周、后周等,老赵老杨这类人就是这样发家的,毕竟孤儿寡母最受欺凌。


    “我也赞成。”


    老朱棣和朱老四也是连声开口。


    洪熙帝点了点头:“仙师所言甚妙,如此一来,储君不论是年龄还是政事处理经验都有了,也就不存在什么托孤了。”


    宣德帝沉默了片刻,接着抬起头。


    “为国家计,我同意。”


    其他天子储君也都是纷纷点头,


    季伯鹰扫过这帮天子储君,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多言。


    这条祖制说起来不难,但是真要落实操作起来,尤其是一代代传承下去,还是有难度,毕竟权力之花迷人眼,乱人心。


    “第二个问题。”


    “谁来告诉我,从第二段幻境中,看出了什么。”


    一言出。


    阿标立马开了口。


    上一个问题因为小朱四被点名,自己错过了成为显眼包的机会,他已经心有不甘,决不能错过这第二个问题。


    “兵权!”


    简短的两个字,直指核心。


    汉献帝刘协之所以狼狈至此,就是手中无兵。


    大明天子当然不至于此。


    季伯鹰之所以给这些天子储君看汉献帝的极端例子,就是要再次强调兵权的重要性,自北平保卫战之后,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便是失衡了。


    “答得很好。”


    “你们要确保五军都督府的地位,确保武将在朝中地位,让武将成为制约文官集团的一股力量,而不是随着勋贵没落而沦为任由文臣摆设的道具。”


    在明中后期,庙堂之上的权臣要搞死一个武将,简直不要太容易。


    哪怕是戚继光这种官至左都督的正一品武将,在失去张居正这棵大树之后,说搞你就搞你,只要言官一封弹劾就行。


    言罢,季伯鹰没有详解。


    这一条,说到这里就足够了,因为每一朝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时空的现实情况去具体制定执行。


    “关于兵权制衡这一条,作为家庭作业,制定好方案后交上来。”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段幻境。”


    “注意了,这一段幻境将告诉你们,将群臣控于掌心的终极秘密。”


    话音落定。


    老朱、阿标、老朱棣、宣德洪熙景泰正德,以及一帮子储君,都是眉头皱起,眼中有着认真凝色,皆是深吸一口气。


    刹那,周遭一切都变了。


    醉仙楼主堂消失了,转而出现的一间很是寻常的屋子。


    老朱和阿标以及小朱四还有建文朱老四和建文大胖可能不认识,但是老朱棣以及其他天子储君,都是很熟悉,因为他们常来。


    “这里是…紫禁城的内阁班房。


    内阁班房。


    属于内阁首辅的班位之上,只见一位面容白净,长着一把美髯须的中年帅哥,手中笔毫挥墨,正在奋笔疾书。


    “都过来,仔细看他在写什么。”


    随着季伯鹰话音落下,众人都是快步走上。


    这帮天子储君环绕着围成一个圈,一个个双手背在身后,俯身望着下笔如有神的男子。


    张居正:你们这样礼貌吗?!


    ————————————


    PS:今日万字更新奉上。


    重新确定下更新时间,以免兄弟们白等。


    明天开始,凌晨0点,傍晚5点,分两次更新。


    当然,还有一个方案,那就是每天凌晨0点一次性更一个万字大章,就是不知道兄弟喜欢哪一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