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李二:我大唐遥遥领先!少年朱厚照:你在教我爹做事?!

作品:《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醉仙楼,主堂。


    随着仙师眉头皱起,整个教室陷入一片寂静,鸦雀无声。


    座位上的这一众大明王朝的天子储君,皆是噤声不语。


    这一刻,这些各个时空的九五之尊们,无不是如同学堂里的乖巧学生娃一般,一个个坐姿端正,神色紧张,静等着老师宣布考试成绩。


    有些手不自觉的在拨动毛笔,有些则是扣着桌角,甚者双腿还在止不住的抖起了腿,以此来缓解心中情绪。


    反倒是李二李治和武曌这三个,或许是经过发泄和深入交流之后,彼此间的情绪平稳了许多,现在神色安宁,看热闹不嫌事大。


    “兄长,怎么了?”


    老朱见季伯鹰眉头皱了起来,迟迟不宣布分数,下意识出声问道。


    而坐在老朱旁边,刚从‘常氏即将复生’的激动消息中回过味来的阿标,此刻深吸一口气,显然他是在场唯一一个知道仙师皱眉原因之人。


    毕竟,这些分都是他打的。


    随即连声道。


    “仙师,最高分的作业在…”


    说着,阿标便是要将一份作业呈给仙师。


    他想证明自己是秉公打分,绝对没有在成绩上偏袒任何一个人。


    “不用。”


    季伯鹰一语打断。


    “阿标,我相信你的判断,我只是略微意外罢了。”


    季伯鹰压了压手,示意阿标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乖乖坐着。


    阿标闻言,行了个礼,这才重新坐了下去。


    不过,同样也是皱起了眉头。


    其实在他批改完所有的作业,然后揭开名字,统计最终得分的时候,看到这个最高分的名字,同样也是惊讶了许久。


    当看到这一篇总结的时候,从汇总到解析到思维发散,完全是举一反三,所以阿标这才给了九分,剩下的一分是因为漏了好几个知识点没有汇总上去。


    当时阿标就在想,这应该是建文老四或者永乐老四的作业。


    可是当揭开名字后,愣了半晌。


    小小的插曲,让讲台下的这些天子储君们,一个个无不是更加心中紧张了起来。


    “最高分,九分。”


    季伯鹰言语至此,稍稍一顿。


    “得分者,丑一。”


    话音落。


    刹那间,所有人都是一愣。


    ‘丑一!’


    ‘丑一是谁?!’


    众时空天子的排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在第一排的桌位上寻找着「丑一」号牌,一路望去,最后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了隆庆小蜜蜂的身上,无不是眼神中流露出不敢置信的惊愕。


    怎么可能是这个LSP?!


    若不是这成绩分是学霸标批的,并经过仙师检验合格,他们都会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黑幕。


    “嘿嘿嘿。”


    这会,鼻青脸肿的隆庆小蜜蜂在一众祖宗以及几个子孙的注视下,晃悠悠的站了起来。


    那张青一块紫一块,肿起的眯眯眼中透着难以言喻的惊讶,显然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稍加出手,竟然就能得到全场最高分。


    不过这种惊讶只是持续了片刻,从惊讶到接受再到得意和自我骄傲,隆庆帝朱载坖完成这一切只用了一秒钟。


    如此看来,小蜜蜂的接受能力极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接着,隆庆帝朱载坖脸色板正,环视一圈,语气中透着严肃。


    “我朱载坖,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绩,离不开仙师的悉心教导,离不开太祖爷的耳听面命,离不开成祖爷的……”


    三个朱棣,眼神瞬间一寒。


    若不是现在是小蜜蜂的装逼时间,他们仨早就暴起而攻之。


    “当然,究其根本,是因为我本人的聪明才智,以及奋发努力。”


    “希望从今往后,大家多多向我学习,向我看齐,不要让仙师的一片苦心白费!”


    言罢,隆庆小蜜蜂腰板一挺,眯眯眼上扬45°角。


    脸上写满了四个字:我是学霸。


    这番话一出口。


    隐约能够听见,主堂众响起撕碎纸张的声音,以及后槽牙咬碎的声音等等。


    看来这会想打隆庆小蜜蜂的人,不在少数。


    讲台之上。


    季伯鹰凝视着一脸得意的小蜜蜂,过去怎么没发现这货的脸皮这么厚,简直是比亚洲易容术敷的粉还厚。


    “丑一,我觉得你这次写的很有见地。”


    话音落,隆庆小蜜蜂更是得意上天,连忙施礼。


    “仙师谬赞,仙师谬赞呀!”


    “这样,把你在这份总结中的主要观点,和大家讲一讲,让大家都学习一下。”


    季伯鹰淡淡一语。


    咯噔。


    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的小蜜蜂,顿时愣住了,笑容瞬间僵硬了。


    ‘这都是张居正写的,我咋讲?!’


    ‘先前也没说过交完作业还得讲解啊!’


    ‘张居正你个瘪犊子玩意,你就一定要写的那么好吗?你就不能拿个第二吗?!’


    心中在无能怒号。


    “这,这个…”


    “我………”


    “…………”


    隆庆小蜜蜂憋得一张被揍肿的大饼脸发红,最后咬着牙。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话音落。


    一旁的嘉靖神仙实在是再也看不下去了。


    毕竟仙师已经说过了,现在的小蜜蜂受罚,他这个当爹的得连坐,起身一把拽住隆庆小蜜蜂的衣领,不由分说,强行拽着小蜜蜂就向主堂门外走去。


    正德时空的少年朱厚熜瞥了眼嘉靖神仙,思索片刻之后,连忙是起身小跑到讲台旁。


    少年朱厚熜先是对老朱行了个礼,在得到老朱默许之后,这才将落在讲台畔的狼牙棒拾起,折身跟着跑了出去。


    片刻之后,主堂门外,杀猪般的嚎声传来。


    “我着重强调一遍,严禁代笔。”


    “记住,你们是在为你们自己读书,而不是为我!”


    季伯鹰目光冷峻,扫过在场的这帮天子储君。


    “接下来,宣布这一次的最低分。”


    仙师一语话音落。


    刹那间,在这主堂上空,赫然是有着一朵覆盖半米方圆的小小乌云凝聚出现。


    小乌云之中,有着游走的电弧,如同是一条条小蛇在其中翻滚流转,电流嘶嘶之音入耳。


    主堂内的这些大明天子储君,都是下意识仰头看了看这朵小乌云,大部分都是紧张的咽了咽口水,心理能力承受差的已经是双鬓落汗。


    来真的啊这是!


    尤其是正统堡宗,耷拉着个脑袋,尿都快吓出来了。


    他纯属是把上课听到的仙师原话,大致的默写了一遍。


    一朵小乌云,在众人头顶滴溜溜盘旋。


    “最低分,零分。”


    这三个字从仙师口中传出的刹那,只见这一朵小乌云,顷刻飘悬在了老朱棣的头顶之上。


    原本正一脸淡定的老朱棣:???


    他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得了零分。


    然。


    还不等老朱棣反应过来。


    一道青金电光闪过,一道胳膊粗的蛇形闪电,骤然从小乌云中爆射而出,不偏不倚,正中老朱棣的头顶位置。


    焦味,瞬间传荡整个主堂。


    再看老朱棣,面色炭黑,须发炸起,整个人身上充斥着一股淡淡的焦味。


    “兄长,老四他……”


    老朱看向老朱棣,眉头下意识皱起,颇为担心。


    “无碍。”


    季伯鹰淡淡开口。


    刚才这一道雷,只是用于课堂惩戒,主打一个丢人效果。


    季伯鹰严格将闪电的电压控制在了一个老人完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看起来吓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强力效果,落在身上顶多酸酸麻麻。


    所以这老朱棣只是看起来有些狼狈,实际上没有受创,反而很有可能打通了任督二脉。


    “老朱棣,我看了你写的总结,不能说写的不好。”


    “只能说,风马牛不相及。”


    从阿标手中接过老朱棣交上来的总结的时候,季伯鹰看的都无语了。


    这位马上皇帝,满篇都是离不开两个字:北伐。


    季伯鹰就在想,他昨天的课上究竟在哪里提到过‘北伐’两个字?李二提过?


    听到这个评价,座位上的老朱棣,沉默了。


    他除了须发炸一点,面容黑一点,的确并没有感觉身体不适。


    但是在这么多燕藩子孙面前被当众雷劈,他这个燕藩之祖的脸面,多少有些拉不下。


    这份总结,起初他是想好好写。


    可是写了几句之后,老朱棣脑袋里就莫名想到之前讲过的‘沙俄’帝国,随即思绪便是像开了闸,一发不可收拾,结果好好的一份总结被写成了北伐计划战略书。


    这就像班主任让你回家写一篇日记,你回头交上来一篇斗破苍穹外传。


    就问你班主任干不干你?


    “爹,没事的,下次儿子交白卷,帮你扛雷。”


    坐在老朱棣身后的永乐大胖,很是贴心的说道。


    ‘好大儿!’


    老朱棣略感欣慰。


    “爹,你身上的肉味好香啊…”


    刚夸完好大儿的老朱棣,瞳孔一缩,他发现永乐大胖咽了咽口水,竟然在盯着自己,眼神中闪烁起了异样的光芒。


    “剩下人的成绩,会贴在国祚榜单旁边,你们课间可以自行查阅。”


    “接下来,继续我们的实践课。”


    随着季伯鹰话音落下。


    霎时。


    这主堂之中,天启时空的各路军行军投影顷刻出现。


    老朱等这一帮大明天子储君,对这个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而李二李治以及武曌,则是新奇不已,目光来回的在每一幕投影上看着。


    季伯鹰扫过这五路大军的投影光幕,富有规律的拨动着天启时空的时间线,将这天启灭奴之战加速,加速,再加速!


    “小唐,咱这大明的将领不错吧,比起你那凌烟阁的如何?”


    老朱笑呵呵的侧过头看向坐在讲台侧位的李二。


    这天启战场,他老朱的十大开国虎将,可是全数都投下去了。


    “甚好!”


    李二微笑着点头称赞,心里却是在默默鄙视。


    ‘我大唐凌烟阁十三武将,遥遥领先!遥遥领先!!’


    …………………………


    天启时空。


    十月初,辽东之地,这个节气已然是漫天飘雪。


    金国都城,盛京。


    原先的沈阳就是一个小城,属于拱卫的卫城性质,只是因为战略位置重要,所以素来为辽东囤兵重镇。


    自从努尔哈赤迁都于此,改沈阳为盛京之后,对沈阳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建。


    不过,这个扩建实际上也很是有限,毕竟这帮建奴也没有什么钱。


    一直到皇太极登基之后,尤其是改国号为大清之后,皇太极为了让沈阳更加符合一个王朝之都的气派,这才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当下之盛京,落地于城中心的汗宫之内,大政殿。


    新任金国大汗皇太极坐在南面首位,同样在旁坐着的还有三人,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


    这便是皇太极继位之初的景象,四大贝勒合议制。


    原先努尔哈赤定下的这一项四大贝勒贝勒共同议政的合议制度,在皇太极登基之后,依旧在实施着。


    对于皇太极而言,这就是掣肘。


    比如此刻。


    皇太极眉头微皱着,脸上浮现出不悦。


    他刚提议要与大明暂和的计划,还没说完自己的计划,就被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三大贝勒集体暗中怼了一波。


    “先汗征战数十年,国内族内损耗巨大、民众厌战之心绪渐涨,何况明军在山海关外构筑的关宁锦防线愈发稳固。”


    “此时全力与明军硬战,绝非良策。”


    皇太极扫过代善三人,凝声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冷意。


    “大汗,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我坚决拒绝与明军议和,哪怕只是暂时的计划,若是先汗在世,也断然不会同意。”


    大贝勒代善言辞犀利,俨然是把刚挂的老奴牌位搬了出来。


    “明军这一次十数万大军出山海关,所求的就是想要与我们野战,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遂了明廷的愿!“


    “难道野战之上,我八旗子弟还会怕这些明军不成?!”


    代善的话音刚落。


    性情素来野莽的三贝勒莽古尔泰,立刻接语。


    “大贝勒说的对,野战之上,我八旗子弟从未败过!”


    “我们就应该学先汗当年在萨尔浒打的那一战,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区区小明军。”


    “吾等挥手间,灰飞烟灭!”


    皇太极扫了眼这二人,尤其是莽古尔泰,就像看傻子一样,这些人平日都不看时事新闻吗?!


    今时已然是不同往日,再像努尔哈赤那样搞,简直就是寻死。


    皇太极眉头皱的越发紧,这合议制度当真是把他的话语权给卡的死死的,心中下了决心,找个机会,把这仨一个个都干废。


    而就在这时。


    有着数道踉跄身影,快速朝着大政殿奔来,口中大喊着。


    “七贝勒回来了!”


    “七贝勒回来了……!”


    “………………”


    话音传来,皇太极眼睛陡然一亮,脸上透出欣喜,从汗位上站了起来。


    这些天来,他一直在等多尔衮的消息。


    虽说诸贝勒合议制会在朝议上限制汗权,但皇太极这一招先斩后议,这其他几个贝勒也无话可说,这是大汗的特权。


    闻言,代善这些人也都是纷纷望去,眉头皆是紧皱着,他们当然都知道皇太极已经派遣多尔衮出使明廷,暂行议和之事。


    哗啦啦。


    五个狼狈至此的人,头顶的金钱鼠尾辫连带着头皮都被削了,一个个滚进了大政殿。


    “多尔衮呢?”


    望见这五人惨像,却是不见多尔衮,皇太极眉目一凝。


    “在在在,在这……”


    居中那个无辫人,双手捧起一个被布包起来的破碗,缓缓解开布条。


    这破碗是他们在半路上从狗嘴里抢来,以免多尔衮吹没了。


    霎时。


    ‘???’


    包括皇太极在内,所有人都是愣住了。


    出去的时候,两米多的大高个。


    回来的时候,就剩一个小破碗?


    这年头也不流行火葬啊!


    …………………………


    洪武时空,醉仙楼。


    随着季伯鹰对天启时空的时间划动,这五路大军的画面,开始进行着跳跃性的变化。


    “广宁城拿下了!”


    一道惊呼声响起。


    徐达亲率的那一路七万大军,以所向披靡之势,仅用半天时间就将广宁城收复。


    随即,徐达分兵两万,让傅友德留下来守住宁远,以作大军退路,同时命冯胜和汤和这左右两翼大军,呈扇形拉开,为主力大军行进扫清障碍和警戒。


    这就是同为大明开国名将,徐达和常遇春之间的不同。


    常遇春所擅长的,那是与霍去病那般的闪电战打法,独领一骑,迂回千里而战,从来都不会思考退路这个玩意。


    不过事实也证明,他两也的确没必要考虑,霍去病一生、常遇春一生,都未尝败绩。


    徐达不同,攻守有序。


    不管是在任何时候,顺境也好,逆境也罢,徐达都要时刻站在大军最高统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随时为大军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在大明开国之初,为了彻底扫平北元,在老朱一声令下,一众开国名将兴冲冲的去搞王跑跑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中了王跑跑的套,各路大军都被王跑跑搞的半残。


    可就是在这种全军面临彻底崩溃的情况下,徐达依旧能够成建制的将大军带回关内的原因所在。


    天启时空的时间,继续在不断地往后加速。


    真正的精彩,现在才开始。


    季伯鹰扫了眼这投影画面中的五路大军,除却第五路的王阳明之外,其他都正在按照徐达既定的战略进行着。


    徐达的主力军,在冯胜和汤和的两翼大军的相互策应下,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逼近沈阳附近。


    而金军的影子,却是至今还没有出现。


    “常十万已经杀到铁岭了!这速度太快了!”


    又是一道惊呼声响起。


    季伯鹰和老朱等人都是闻声望去。


    常遇春和蓝玉率领这一万关宁铁骑,在成功绕道漠南进入镇北关之后,一路势如破竹,连破开原和铁岭。


    依照既定战略。


    常遇春军的下一步,便是直取抚顺,彻底切断皇太极的后路。


    可同样,有一点很是令人疑惑。


    常遇春这一路进军至今,同样是也没有遇见什么像样的抵抗,所见到的皆是为数不多的辫子守军,尽数被常遇春给屠了个精光。


    “这皇太极想要做什么?”


    一脸乌漆嘛黑的老朱棣,凝声说道。


    他被雷劈之后,固执的没有洗脸,而是选择就这样挂着。


    用老朱棣自己的话说,他要记住这一次倒数第一的耻辱,引以为戒。


    “难不成被我大明军威吓到了。”


    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弘治帝,一脸疑惑的说着。


    毕竟。


    如果是对调换个位置,任谁如果要是知道自己面对如此强劲的攻势,也会感觉发蒙。


    老朱则是偏了偏头,看向后侧坐着的李二,一副闲聊的姿态。


    “小唐,你觉得这个皇太极打算怎么做?”


    李二同样注视着战局。


    对于李世民这个级别的大唐战神来说,天策上将那绝对不是吹的,是真刀真枪在战场上干出来的。


    于李世民而言,一眼就能明了其中局势。


    “你们口中所说的这个皇太极,不简单。”


    李二沉默片刻,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按兵不动,必有图谋。”


    话音落。


    「乙一」座位上的朱老四亦是点了点头。


    “我同意小唐的这个观点。”


    朱老四喊李二一声小唐,勉强也可以。


    季伯鹰瞥了眼这几人,不论是老朱还是老朱棣和李二,这些家伙可都是历史有名的军事家,竟然连他们都看不透这天启皇太极究竟要怎么改命,这倒是引起了季伯鹰的些许兴趣。


    饮了口大红袍,饶有兴致的看着投影光幕中的画面。


    “我要是有这么一支骑兵就好了,就是太贵了。”


    弘治帝朱佑樘看着常遇春统帅的这一支关宁铁骑,那势如破竹,那威风凛凛,那大明国威,不由发出几分感慨。


    若是从兵员素质来看,弘治时代的兵,还真不如明末。


    甚至不客气的说,简直是差的太远了,也就多亏弘治时代那年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尤其是从嘉靖时代开始募兵,从戚继光和李成梁这两位练兵奇才出现之后,明末的边军战斗力,其实并不差。


    季伯鹰瞥了眼弘治帝。


    而此刻,一直苟着不说话的守财奴老万历,不知脑袋抽了什么风,突然开口。


    “贵?”


    “哪里贵了?”


    “这么多年军费一直都是这样的,明末很难的!”


    “有的时候自己多找找原因,这么多年国库存银有没有上涨?财政有没有赤字?有没有认真努力治国?”


    弘治帝听的一愣一愣:???


    顷刻间,少年朱厚照反应过来,掀桌而起,看向三百斤的老万历。


    “孙崽!你在教我爹怎么做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