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

作品:《如意如意,如我心意

    酒足饭饱,贾母一面给刘姥姥送行,一面提个建议:“能不能把板儿留下,在我贾府住着读书?如果不舍得,就让他仍回去跟父母姥姥一起住,但每日来贾府兴办的宗族学堂里读书,也好好长长学问。你觉得可好?”

    刘姥姥一愣,半天没反应过来。

    贾母继而解释:“我是看这孩子可爱,越看越喜欢。”

    这个解释,很恰到好处。

    既是给旁边人做解释,又是释刘姥姥之疑。

    毕竟,刘姥姥再怎么贫穷,板儿也是他们家的独苗。

    贾府再富贵,也没有夺人子孙的道理。

    终究,还是要刘姥姥家心甘情愿才好。

    这原是贾母的一片好意。

    亦是她的大家格局与智慧。

    因为她很清楚,在这个时代,寒门唯一的出路,便是读书入仕。

    这板儿是自己未来的曾孙女婿,又将对贾家有雪中送炭之恩。她自己想照拂一二。

    让板儿读书求取功名,无疑是最好的捷径。

    也是为将来的巧姐儿求一份富贵。

    只是,这份善意,人家未必相信。

    ——毕竟,如果不是提前窥到了未来,这板儿,对贾母而言,就是彻头彻尾的陌生人。

    没这么照顾一个陌生小娃的。

    一般的家长,难免会怀疑。

    贾母望向刘姥姥,等她的反应。

    毕竟,最终如何,还是要看刘姥姥。

    谁知,刘姥姥先是一愣,继而笑得灿烂:“老太太,您真是菩萨心肠!对我们太好了!我们能遇到您,真是大造化!”

    说着,直接按下了板儿的脑袋。

    “快!给老太太磕头!谢老太太!”

    那板儿也懂事。

    虽然不懂这期间道理。

    但姥姥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是很乖。

    “谢老太太。”

    小小的板儿,慌乱却认真地给贾母磕头。

    贾母竟惊且喜。

    惊的是刘姥姥竟然有如此见识,这般当机立断。

    喜的是,目标达成,将板儿这孩子留了下来读书。

    一旁的凌如意旁观,也忍不住多看了刘姥姥一眼。

    这个乡村老太,确实是大智若愚的通透之人。

    不管是在原剧中,她为了打点秋风,笑脸迎接贾府上上下下的戏弄与玩笑。

    还是在如今,她为了孙子的前途,摒弃小爱,放手让孙子留在贾府读书。

    都足以说明这个老太的智慧。

    贾母自然也是欣喜不已。

    拉着刘姥姥又是一番真心诚意的寒暄。最后,真诚邀约,让对方没事只管来逛,贾府的门永远为她敞开。

    刘姥姥笑眯了眼答应。

    这老太太,永远都让人感觉到快乐。

    凌如意突然心生一计:

    刘姥姥所拥有的,不正是林黛玉所缺少的么?

    如果能让刘姥姥随伴在侧,潜移默化,林妹妹大概也会开心很多吧?

    快乐,对于健康的作用,远超过世人的想象。

    而快乐,又是会传染的。

    眼下,因为自己的到来,林黛玉已渐渐远离了诗书,走上了运动的道路。

    在这段时间的锻炼这下,确实整个人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身材到体质,都跟以前有了明显的不同。

    但,这些并不够。

    锻炼并不能治百病。

    锻炼+快乐,双管齐下,才可以。

    甚至,内在的快乐,比外在的锻炼,更加重要。

    君不见,不锻炼的人未必会生病,但不开心的人,身体却多半不好。

    甚至,好多病,都是由心而起的。

    在现代社会,抑郁症长期不愈甚至加重的人,身体往往都会接着出大问题。

    这并不是玄学。

    而是因为一个人的内心富足愉悦了,自然就会吃得香、睡得着,行事为人,都有其法度,不会暴饮暴食、不会宅延摆烂……而是会以积极的心态,珍惜人生、爱惜自己。

    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自然是积极健康的。

    生活是健康的,身体,多半也是健康的。

    尤其是对于林黛玉这种抑郁气质明显的人来说,内心的开朗愉悦,作用力更加惊人。

    所以,凌如意想至此处,赶紧提出:“要不,姥姥将银子送回去后,将家里安顿一番,便也来贾府吧。随便领个府上的差事,还可时时见到孙子,岂不是好?”

    虽然在原电视剧中,并没有说明,刘姥姥从贾府拿回两次银钱后,到底是如何发的家致的富。

    但凌如意想着,这只怕跟她的女儿女婿关系不大,还是她刘姥姥一路掌舵安排。

    是以,让刘姥姥先回去安顿一番,将未来的发家致富之路,给女儿女婿一一规划出来。

    安顿完后,才归来贾府。

    两不耽误。

    刘姥姥闻言,先是一愣,继而惊喜。

    望向贾母。

    她不傻。

    知道贾府过的是神仙般的舒服日子。

    就算是普通丫鬟,都比外面的人体面得多。一应穿戴吃喝,完全是她这个穷人没法比的。

    这次贾母虽然给了她很多钱财,但她是穷惯了的,这些钱自然舍不得拿来享受,而要用来“鸡生蛋、蛋生鸡”,投入做营生赚钱的。

    在平日的穿戴吃食等花销上,并不会有什么改变。

    除非以后自家营生也赚了大钱了。

    那是后话。

    如今,她若能来贾府领个差事,却是万万划得来的。

    首先,贾府吃好的、穿好的,日子舒服。

    其次,在贾府干活,还能领月钱。这份钱,在外面可不好挣。

    所以,剧中,贾府的下人丫鬟们,都害怕被撵出去。

    而对刘姥姥来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凌如意说的,可以时不时看到自己的孙子。

    小孙子板儿,可是她的心头肉。

    向来带在身边,隔辈特别亲。

    现在虽然为了孩子的前途,给留在了贾府,但说不想念,也是假的。

    虽然贾母开口,将来只管来逛,随时想板儿了随时来看。

    但,总不如在贾府便宜。

    这般只有好处没坏处的事,刘姥姥自然是巴不得的。

    只是,她也明白,这贾府,说话顶事的,是贾母。

    而不是凌如意。

    贾府接收到刘姥姥的眼神,又看了看凌如意,当下笑着应承:“这当然是极好的!我也盼着能日日跟你说会话、散会心呢。”

    如此,刘姥姥也留在贾府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因为此事重大,还是放两人先回去,好好跟家里商量一下。

    刘姥姥带着孙子再三拜谢,笑颠颠而去。

    看得出来,她是真高兴。

    很快,她打点好家里,便带着板儿,回来了。

    仍是欢天喜地。

    还带了各种土特产。

    这会子,她才刚拿钱回去,并没来得及发迹。所以家里的收成并不多。甚至连养活一家子都捉襟见肘。

    但她拿来的蔬菜瓜果,比电视剧里第二次进大观园还多。

    看来,是拿贾母给的银钱,找乡下老乡买的。

    自己舍不得吃喝,大包小包全给带给了贾母。

    果然是懂得感恩戴德之人。

    值得提携帮助。

    贾母和凌如意对视一眼,想起原剧情中的刘姥姥线,很是欣慰。

    凌如意也放心把刘姥姥安排在了林黛玉身边。

    并嘱咐,随伺在侧。

    带着刘姥姥熟悉了一段时间林黛玉的日程,凌如意就辞了林黛玉,暂时离开了贾家。

    她离开,不是去别处。

    正是去寻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

    林如海身处高位肥缺,是林黛玉的极大依靠。

    坦白说,如果林如海没有英年早逝,林黛玉配贾宝玉,绰绰有余。

    贾府只会欢欢喜喜迎林黛玉过门,根本不会挑这个嫌那个,舍黛玉而就宝钗。

    从某种意义而言,保住了林如海,就是保住了林黛玉的婚姻资本。

    凌如意相信:只要林如海活着,再加上自己向贾母开口,宝黛,必定能有一份姻缘!

    她从现代带了那么多医学电子书,和一些针对性药物,就是为了干这个的。

    医学之书,她自然是看不懂。

    拷了来,是给林如海的大夫看的。

    她相信:以林如海的身份,他身边给治病的大夫,医学知识必定不会差。只要自己稍微科普一下、带对方入现代医学门,他一定能多少学些。

    加上自己带的一些现代神药。

    双管齐下,若能帮林如海留住性命,自然是好。

    若真留不住……起码,自己也算尽力了。哪怕,能多留些时日也好。林如海多在一日,林黛玉就多一日依靠。

    这份心思,凌如意也没完全瞒着林黛玉。

    横竖,也是帮她爹治病延年。

    顺便还央了林黛玉修书一封,为父亲引荐自己。

    并着重让林黛玉言明自己的神奇、过人之处。

    林黛玉也是个明白人,知道她是想自抬身价,好让林如海重视她。

    这也挺好。

    因为越重视,就会越信任。

    信任大夫,治起病来,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林黛玉也想父亲能全心全意信任林如意,好早点把身体调养好。

    如言在信中各种吹捧凌如意。

    果然,林如海收到林黛玉的信,对凌如意推崇备至。

    凌如意说什么,就听什么。

    先是来了一个林黛玉改良版作息运动套餐。

    ——之所以“改良”,纯粹是因为林如海是官,还有正事要做。不像林黛玉,整日在后宅,可以专心锻炼搞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