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

作品:《如意如意,如我心意

    古代终究是男权社会。

    家族的振兴,终究还是要靠男人。

    起码,明面上要靠男人。

    毕竟,女人很多时候,只被允许在内宅。

    所以,想提升贾家的抗风险能力,还是要贾宝玉争气才行。

    而古代男人所谓的争气,自然就是金榜题名、封妻荫子。

    论起来,贾家这几代还真没什么男丁有金榜题名之才。

    就连贾政,都是皇帝念及贾家先人,特地抚恤的官职。

    另几个就不说了,袭爵躺平的袭爵躺平,经营浪荡的经营浪荡。

    若贾宝玉真能金榜题名、拔得头筹,那多少也能得皇帝青眼,将来不至于半年情分不念。

    更何况,若贾宝玉真的有才干,皇帝也未必会轻易动贾家。

    孰不见,先知给看的未来中,滕子京在时,王家是怎样的风光?连带着几家姻亲都一荣俱荣。

    滕子京病死,才真正揭开了几大家族倒塌的序幕。

    当然,后来元春之死,对贾家影响更大。

    这孩子,殁得蹊跷。

    想必,后面是有见不得人的原因的。

    这事,贾母也跟凌先知探讨过。

    凌先知语焉不详,只说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在后宫争斗中或落败、或被算计,导致殒命。

    二是因前朝贾政等人站队失误,引得皇帝不满,继而祸及后宫的元春。

    这两个原因,具体是哪一种,抑或兼而有之?

    凌先知并未泄露。

    只说“天机不可道尽”,要让贾母自己去悟。

    但有一点,凌先知是认同了的。

    那就是对贾宝玉的培养。

    ——

    显然,凌如意也认同:在《红楼梦》这个故事里,贾宝玉身份非凡。如果他真的能出将入相、有所成就,那贾府,有可能会是另一番光景。

    甚至,他和林妹妹的悲剧,也缘于他自己立不起来。

    如果他早就考取功名、创下自己的一番事业,那背脊也就立起来了。

    在家里说话,也就有了自己的份量。

    到时候,再争取与林黛玉的婚姻,就未必不可能。

    很多事,说不准。

    但让自己变强,总是没错的。

    而贾府,最适合“变强”的,就是贾宝玉。

    两人这般达成共识,贾母也就更加自信了。

    对于培养贾宝玉一事,更加坚定。

    可怜的宝玉,就这样,由原著中的严父慈祖母,变成了如今的严父严祖母。

    唯一袒护他的终极靠山,就这么……叛变了。

    不只叛变,还火速投敌。

    瞬间加入了贾父阵营,督促贾宝玉“上进”。

    并且,她这边,更不好对付。

    之前贾政的方法比较单一,无非就是疾言厉色,外加棍棒惩罚。

    虽然让贾宝玉害怕,但不会让他有心理负担。

    无非骂完打完,就完事了。该怎样还怎样。

    毕竟,在他看来,父亲就是完全针对自己的。

    属于完全的对立。

    可贾母就不一样了。

    她一直以来,对贾宝玉极尽疼爱。

    这一点,人人尽知。

    包括贾宝玉自己。

    贾宝玉也最跟祖母亲。

    那种隔辈亲的孺慕之情,是从内心油然而生的。

    他对贾政,可以叛逆不上心。

    对贾母,却做不到。

    现在,昔日最宝贝袒护自己的祖母,突然认真跟自己谈天,要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贾宝玉整个人懵了。

    对于学习啊上进啊什么的,他本能是抗拒。

    在剧中,别说是父亲贾政,就算是好姐妹如薛宝钗、史湘云,但凡提到让他上进搞搞经济学问,都会被他直接下脸,半点不留情面。

    可现在,说这话的是贾母。

    她既不能像怼薛宝钗那样怼贾母。

    更不能像轰史湘云那样,直接轰贾母走。

    也没法像对待贾政那样,只想着躲避,完全不往心里去。

    贾母郑重找他谈话,他还是入了心的。

    尤其,贾母并不只是疾言厉色地强迫,而是认真跟他摆事实、讲道理:

    如今这个家,已经不同以往。

    外表看着光鲜,但实际上,早已入不敷出。

    这几代贾府子弟,争气的不多,挥金如土的倒不少。

    上两辈基本都是好吃懒做的老废物,躺平花钱行,闯功名和经钱财都不行。好在还出了个贾政,得皇上青睐、自己又还肯上进,勉强撑住门庭,对外对内都有个基本交代。

    年轻一辈,就更不堪了。

    一个个游手好闲,全是只知道花钱不知道挣钱的主。

    唯一本该有点出息的贾珠,身为贾王两族联姻的嫡长子、贾宝玉的胞兄,最适合顶门立户、撑起这一代的家。

    只可惜,却是个福薄的。英年早逝。

    现在,除了元春为了贾家,去那虎狼后宫拼杀,前途未卜、生死难料、喜乐更不论……

    其他的年轻子弟,已经没一个立得起来了。

    贾兰还小,又是年轻一辈。

    将来如何,谁都说不清。也还远。

    只论当下,这一代总得有个男丁,挑起这个家、顶起这个梁、护住这一家人的平安喜乐。

    而贾宝玉,受了贾府最多的福泽,也该当履行自己的一份责任。

    “宝玉,祖母知道,你聪敏不输你哥。只要你肯好好读书上进,这份责任,你是可以担起来的!”

    贾母握着贾宝玉的手,郑重轻拍,一字一句交代。

    每一下,似乎都拍在了贾宝玉心坎上,砸得生疼。

    让他一时之间,失了语言。

    以前,贾政从来不讲这些实实在在的道理,总是拿些虚的大道理来绑架他。

    甚至连虚假大道理都懒得说,直接就是连打带骂一通强迫。

    激得贾宝玉全是叛逆情绪。

    除了厌烦,就是厌烦。

    压根不存在任何心理负担。

    所以每次被父亲打完骂完,他都会立刻好了伤疤忘了痛,开开心心就跟姐姐妹妹小丫鬟们玩在了一起。

    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慈祥的祖母,认真跟自己坦诚了所有。

    原来,这般不容易……

    这时节春光灿烂,但贾宝玉,只感觉置身寒冬。

    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像潮水一样席卷而来。

    祖母说的话,一句一句,都让他心堵难受。

    尤其是提到姐姐元春的牺牲……

    元春是大姐,跟他原有些年纪差。

    平日也不像跟黛玉湘云那般无拘无束玩耍。

    更多的,是元春长姊如母,教导他诗书礼义、做人道理。

    她后来入宫,他并没当一回事,只当是姐姐的愿望、家里的安排。

    当时,除了因为姐弟分离,默默感伤了一把,玩了一会忧郁,就没啥了。

    再后来,两人常年不见,感情也渐渐生疏了。

    ——起码,在贾宝玉这边的心里,姐姐元春,是远离了爱的核心圈了。

    原本以为,一切都是因为“长大”。

    是不可避免的成长疼痛。

    谁知,这背后,竟有姐姐如此的忍辱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