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涨俸禄不可能

作品:《回到大明当皇孙

    朱雄英回了回神儿,诧异的问道:  “父亲才二十八岁的年纪,怎么发出这样的感慨?”  “唉”朱标摇了摇头,望向夕阳怔怔的出了神,颇有些惆怅:  “每日的政务压在身上喘不过气,沧海桑田,有时候孤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老了...”  朱雄英的小手轻轻的拍打着,给朱标打气:  “父亲这话可是说错了”  “现在的大明,皇爷爷是凌空当头的太阳,父亲作为大明的储君,应该是旭日东升的太阳才对!”  “有皇爷爷坐镇,父亲正是应该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尽展心中所学”  “让大明,让这片天地,永远的回荡父亲的威名...”  “哈哈,你说的对!”朱标爽朗的笑了一声,心中的抑郁一扫而空,突然扭头看向朱雄英:  “爹想给你说门亲事”  “是谁?”朱雄英丝毫不意外,他自己作为皇长孙,头一个要娶自己喜欢的姑娘,想都别想,他早就有数了。  “徐家的姑娘”朱标赞许的看了他一眼。  “徐辉祖的闺女?”  “对”朱标点了点头:“知道为什么吗?”  朱雄英看了一眼远远跟着的众人,贴在朱标的耳边:  “是为了四叔?”  “啊?”朱标哑然失笑:“当然不是!”  接着颇有些自得的看向朱雄英:  “别说你四叔,就算你二叔三叔,孤将来想拿下他们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朱雄英愕然:“那...为什么?”  “想不通了吧?”朱标点了点朱雄英的额头:“想不通就慢慢想!站好,你皇爷爷快过来了”  ......  朱元璋下龙辇的功夫,朱标赶忙迎了上去,伸手搭着朱元璋的胳膊:  “父皇”  “狗腿子!”朱雄英撇了撇他爹,他比较感兴趣的是跟在朱元璋后边的翰林学士宋讷:这老小子不知道干了啥事了这么高兴,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大孙”朱元璋向朱雄英伸了伸手:“来!”  朱元璋转悠了一天,倒是也不感觉到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扭头又对身后的人训了训话。  .....


    .  最后,朱元璋和朱标一人牵着朱雄英的一只手晃晃悠悠的往后宫走去。  还未完全落下的夕阳,在三人背后拉出几道长长的影子。  路上朱雄英还在好奇那个问题:  “皇爷爷,方才孙儿看宋讷很高兴!”  “哦,那老小子呀!”提起宋讷,朱元璋也十分的无语:  “可真够没出息的,咱赏了他两匹布,两匹丝绸,给了他二十锭宝钞”  “完了?”  “完了!”  朱雄英有些懵了:大明的官俸可真低呀,都说翰林清贵,但是几匹布就美的鼻涕泡差点都出来了!宋讷可已经将近七十岁了,过古稀的年龄了,还...这...  想了想,有些小心的问道:  “皇爷爷,您有没有打算给百官涨些俸禄?”  “涨俸禄?”朱元璋眼睛一瞪:  “不可能!”  “当了官儿,咱给了他们权,百姓也拿他们当父母官儿”  “当爹的都得是出钱货,你见谁又当爹又当娘,还成堆成堆的往家里捞银子?”  接着,朱元璋非常语重心长的和朱雄英说道:  “再说了,咱给的俸禄也不低呀!养活他们一家老小足够了!”  “师爷、幕僚、轿夫、管家这种人的钱不能算到咱头上吧?咱让他们做官,可没让他们找师爷!”  朱雄英呆住了:原来老爷子什么都知道!  ......  坐轿出了宫门,宋讷七十岁的人,还一脸的兴高采烈:  “天爷呀,这让老夫...这可怎么花呀!”  “浮一大白去?”  “走!”  他是一位品德高尚之士,连朱元璋也十分敬佩他的风骨!  京官清苦,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来路,实在不行给酒楼写写对子匾额也能整点。  他倒也不是真穷,真正的穷光蛋,哪能读的起书,当的了官!  宋讷老家在河南滑县也是有二十几亩地的,算是一个小地主,不过运输不便,也没有要过家里的钱粮。  在京发的俸禄大都也被他自己发给了寒门士子,助人为学了,看见百姓过不下去了也多有周济,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  关键是老爷子的


    便宜,不好占....  ......  “妹子!”  “妹子”  “可给咱饿死了,有啥吃的没有哇!”  还没有进坤宁宫的门,朱元璋就大喊大叫起来。  接着又一指身后的朱标:  “你娘肯定给咱整吃的了,你去把折子给咱抱过来,咱在坤宁宫批”  “遵旨”  朱标刚答应一声,马皇后就从偏殿里出来:  “吵吵啥,二里地都能听见,再把允熥吵醒了!”  “啊?睡这么早?”朱元璋虽说好奇,但还是下意识的低了低嗓门:  “妹子,你不知道,咱今儿个去看了国子监,学生怕不得有几千人!”  连说带比划的,得意洋洋的向马皇后炫耀着,就像个愣头的小伙子:  “大明将来近半的官员,都会从他们里边出来”  “他们都是天子的门生”  朱雄英看的只想笑:也就是在皇祖母这,老爷子还能像个孩子,才刚出门了一天,就跟半辈子没见过似的炫耀着见闻,这种事儿,朱元璋之前也不是没见过,用得着那么激动嘛...  “是是是,皇上的门生多了不起!”  马皇后一边附和着,一边把给老爷子留得饭端到了桌上:  “俺和大孙吃过了,还热着呐!”  “都是你喜欢吃的!”  菜盒子、蒜苗咸肉、还有一盆羊肉汤、外加几个小菜。  正在这个时候,朱标抱着奏折走了进来,为了锻炼他的能力,从洪武十年开始,老爷子不在的时候,折子都是朱标一个人批,批完了给老爷子看看就成。  也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那本本来他就批过的折子就放在第一位:  “父皇”  “好!”朱元璋右手拿着菜盒子,左手拿起那本带味道的奏折:  “咦?这家的儿媳妇行啊!还给她老婆婆嘬蛆?”  “渍渍渍,身上都长蛆了,得臭成啥样!”  朱元璋面不改色,狠狠咬了一口菜盒子,嘴里还含糊不清:  “标儿,赏!”  “免除他们家的徭役,给二十锭宝钞,给一件衣裳!”  ......  朱标和朱雄英默默对视半晌:  “是,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