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我有一个梦想

作品:《回到古代:我靠经商富可敌国

    欧阳文忠皱眉打量着方永手里的胶泥。


    “这不就是普通的胶泥吗?”


    “你拿这东西给为师看做什么?”


    胶泥是一种粘性很强的泥土,一般用来烧制高品质的陶瓷,捏泥人的商贩也会经常使用。


    但在方永手里,胶泥还有一种用处。


    “老师莫慌。”


    “且看学生给你表演。”


    方永神秘一笑,把手里的胶泥捏成小方块,又掏出张出尘送的匕首,在泥团上刻了个‘圆’字。


    方永在刻了字的胶泥上沾了少许墨水,随即往书案上的宣纸上一盖。


    一个字迹清晰的‘圆’字落在了宣纸上。


    “老师请看……”


    欧阳文忠打量着宣纸上的文字,一双眉头皱的更紧了。


    “你想说明什么?”


    方永双拳紧握,郑重向欧阳文忠鞠了一躬。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胶泥批量制作书籍。”


    “大隋千百年来,能够科举及第位极人臣的寒门学子少之又少,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而是接触到的知识有限。”


    “据学生所知,市面上一本残缺不全的《礼记》都要卖上二三两银子。”


    “且不说那些毫无功名的读书人,就算得到朝廷庇佑的酸秀才一年也不一定能买得起一本。”


    “而贵族豪强有权有势有文化,既不缺银两购买好书,在朝中也不缺关系,只需稍微下点苦功夫,就能轻而易举的拿到功名。”


    “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大隋阶级固化。”


    “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富人野心越来越大,威胁朝廷,穷人则怨声载道,对朝廷失去信任。”


    “当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


    轰隆隆!


    欧阳文忠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脑海中响起阵阵雷霆。


    方家次子说的不错。


    两极分化到一定程度,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


    大隋千百年历史中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少,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二十年前。


    两极分化严重,朝廷逐渐成为贵族豪强权力争斗的游戏。


    这种争斗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每一代的皇位之争。


    参与皇位争夺的贵族豪强出面支持某一位皇子,倘若皇子继位,背后的家族就能得到重用跻身新贵族或者更上一层楼。


    当朝太师李显庆、唯一异姓王徐凤先、拥有先斩后奏之权的忠义候谢玄,都是借此上位。


    不管新旧贵族怎么交替,来来回回参与争斗的都是那些家族。


    但因为皇权争斗死伤的百姓,何止千万。


    他担任礼部尚书的时候曾看到过二十年前皇权争斗的死亡统计。


    仅仅是官方统计在内的死伤百姓和将士就高达五千万人,然而那些在幕后操纵一切的贵族豪强,即便算上朝廷抓起来满门抄斩的人加起来,数量也不过三千。


    欧阳文忠正准备发问,方永的声音再次传进了他的耳朵。


    “我有一个梦想。”


    “让天下百姓有


    书可读,让天底下所有人都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天下人都能对家事国事天下事提出自己的意见。”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目不识丁只能被那些自以为是的贵族豪强牵着鼻子走,到头来还要沦为贵族豪强手里的炮灰。”


    方永的话无疑戳在了欧阳文忠的心窝上。


    他在朝廷任职的时候,先皇就曾设想过大量重用寒门学子从而减少贵族豪强在朝廷中的地位,以防止战乱继续发生。


    然而书籍的造价实在昂贵。


    不说其它,四书五经中字数最少的礼记,完整的抄制一本就要花上三两银子。


    这还只是造价。


    况且书籍容易损毁,朝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查漏补缺。


    “你如何能做到让天下百姓都有书可读?”欧阳文忠声音沉重道。


    方永指了指桌上的胶泥。


    “学生懂得一种术法,名为活字印刷术。”


    “用胶泥制成泥活字,一粒胶泥刻一字,加以部分佐料用火烧制变硬,将松香、蜡以及纸灰等混合在一起放在铁板上使其固定。”


    “铁板上放一铁框,将泥活字放入铁框,便可使用宣纸拓印。”


    “泥活字具有一定吸水性,可以保证拓印字迹工整不模糊。”


    “此外泥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不仅造价低,而且效率极高。”


    “按照学生的推断,倘若缩小拓印文字以减少纸张使用,一本书的造价不会超过十文钱。”


    十文钱拓印一本书。


    换而言之,原来一本书的造价可以制作出三十本。


    欧阳文忠不觉握紧了拳头。


    他心动了。


    “你想让为师怎么帮你?”


    方永抱拳一礼,早有谋划道。


    “其一,天下书籍繁多,学生想请老师出面帮忙收揽天下丛书为拓印做准备。”


    “其二,学生希望借老师的手把活字印刷术暴露在世人眼中。”


    “其三,学生筹备的艺馆会在元宵佳节开业,想请老师出面坐镇艺馆。”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必将会和毒盐变食盐一样引起天下震动。


    他现在是功劳大于官位,在没有科举及第之前,必须遮掩锋芒。


    借前任礼部尚书之手把方家拥有活字印刷术的消息传出去,是当下最有利的选择。


    欧阳文忠脸上露出的为难的模样。


    “第一点和第二点为师都能答应。”


    “但这第三点……”


    “为师早在过年之前就答应了江宁知府帮忙主持元宵灯会的请求,恐怕无法顾及你的艺馆。”


    方永微微一愣。


    元宵灯会虽比不上除夕诗会,却也是大隋一年里少有的盛会,一般会在元宵当天下午就开始举行。


    他把开业时间定在元宵节,就是为了利用元宵灯会吸引人群。


    想到昨日去追花满溪时街道上空荡荡的景象,方永连忙出声询问道,“元宵灯会的会场还没定吧?”


    “暂时还没有。”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和往年一样借用崔家经营的驿站…


    …”


    话音未落,欧阳文忠耳朵里便传来的方永犯贱的笑容。


    “嘿嘿!”


    “嘿嘿嘿……”


    “老师尽管答应,弟子这就去知府衙门找我那叔父大人好好聊聊。”


    元宵灯会的比试规则和当初百花楼的文斗有些类似,都需要通过遴选才会评出名次,一般会有五轮。


    他打算开设艺馆的那家商铺有四层阁楼,除去遴选恰好合适。


    既然元宵灯会的主会场还没有确定,那这主会场就必须是开业大吉的艺馆了。


    方永兴致勃勃的退出了房间。


    一道白影突然从房梁上跳了下来。


    方永后退两步,被突然出现的定彦平吓了一跳。


    “你最近怎么跟鬼魅一样。”


    “找你的时候找不到,不找你的时候嗖的一下就出现了。”


    定彦平神情刚毅的看着方永的眼睛,“你若是能让天下所有人都有书可读,我定彦平愿意奉你为主。”


    “一言为定!”


    方永掷地有声的答了一句,快步向方府大门走去。


    收服定彦平的事记不得,争取让艺馆成为元宵灯会主会场才是急需。


    这会儿王介甫已经在知府衙门履行公务了,他担心王介甫会提前敲定元宵灯会的主会场位置。


    “你就不好奇我这几天去做什么了吗?”


    定彦平屁颠屁颠的跟在方永身后。


    “我去查了那个老六,也就是萧玉芝的身份。”


    “你知道她是什么人吗?”


    “连我都差点被她摆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