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六家之言

作品:《回到古代:我靠经商富可敌国

    房间朴实无华。


    偌大的房间中只坐了六个人,每个人身后都挂着一幅画。


    身居高位的老者身后挂着儒圣孔子,另外五人身后画像分辨是道家老子、法家士匄、兵家武圣姜子牙、医家扁鹊,以及盛行的佛门释迦摩尼。


    在座的六人中,除了身穿紫色蟒袍居于高位的老者没有明显的文化标志外,另外五人皆是和身后悬挂的画像穿着相似的服饰。


    儒、道、法、兵、医、释。


    六个人。


    六种文化。


    六种信仰。


    六双眼睛的注视之下,方永只感觉泰山压顶,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身后房门合拢的同时,高堂之上传来了声音。


    “上前说话。”


    毫无感情的声音像是天神的命令,方永双脚不受控制的走上前。


    一步。


    方永心惊肉跳,心脏抑制不住的砰砰跳动。


    两步。


    方永双脚开始颤抖,站立不稳。


    三步。


    方永弯腰低头,连挺直腰杆的力气都使不出来。


    四步。


    冷汗顺着脸庞滑落到地上。


    方永身上的衣服湿得透底。


    直到踏出第五步,方永终于顶不住六人的压力,浑身发软的跪在了地上。


    “学生方永,拜见各位老师。”


    方永叩拜之际,端坐高堂之上的老者终于开口。


    “吾乃海陵王,姓萧,字昭文,添为宗人府宗正。”


    “本王受陛下钦点,前


    来坐镇除夕诗会。”


    “吾等皆是百家中前六家的杰出代表。”


    “这诗会的最后一轮,吾等六人会轮番问你一个问题。”


    “每个问题你有一盏茶的时间考虑,也只能用一句诗词作答。”


    “半个时辰后,不管是否回答完毕,你都要退出房间。”


    萧昭文说着,拿起了方永在遴选时写下的文章。


    “试问这位儒生,何谓大同?”


    如同雨点一般的汗水不断从脸上滴落下来。


    在泰山压顶般的压力催使下,方永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只能凭借脑海中固有的意识作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幼。”


    萧昭文闻声点了点头,向身侧端坐的老者做了个请姿。


    手持拂尘的老者开口询问道。


    “在小友心中,什么是道?”


    “修心寡欲观自在,松下清斋念无为,是在下认知中的道家处事方式。”


    方永刚刚作答,第三位老者的问话接踵而来。


    “请问小友如何看待我大隋的律法?”


    方永应声道,“百卷诗书难治国,先攻法律更齐家。”


    “呵……”


    方永耳边传来一声冷笑。


    不等方永反应,大椅上身披战甲的老将已经起身走到了他的面前。


    “读书学法就能齐家治国了,那要我兵家做什么?”


    当头棒喝之声吓得方永浑身一颤。


    直到这时他才终于


    明白。


    这根本不是什么六个问题,而是六家之争。


    每一个回答,都代表着自己在这六家之中的立场。


    讨好其中一家,就会得罪另一家。


    在六家博弈中维持平衡,才是最后一轮的重中之重。


    自己刚才的话虽然应付了法家代表人的质问,但多少有些贬低儒家和兵家作用的意思。


    方永绞尽脑汁的冥想着,然而一片空白的大脑让他根本想不出两全其美的答案。


    “一盏茶时间到了。”


    突如其来的提示声吓得方永急忙开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老将愤怒的脸上露出些许震惊之色。


    “好!”


    “好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大隋的将士,绝不会让西域胡人侵占大隋领土半步。”


    “齐家治国你们法家和儒家可以做到,但这平天下的大事,非属我兵家不可。”


    老将器宇轩昂的坐回了位置上,朝身旁的妇人做了个请姿。


    “方神医,你来问吧。”


    方神医?


    方永呼吸一滞。


    江南一带姓方的人并不多见。


    金陵之中,姓方的人只有方永这一家。


    方家祖上并无从医之人,只有多年前远嫁徽州的二姑有所涉猎。


    那位二姑远嫁的是医学世家,这些年跟着夫家悬壶济世,在徽州倒是闯荡出了不小的名气


    。


    去年方家败家子走投无路,还曾去徽州找那位二姑要过钱,结果人家根本不认这个亲戚,直接乱棍把他打出来了。


    方永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望了一眼,随后赶紧低下头去。


    果然!


    红木大椅上坐着的人,就是二十年前远嫁徽州的二姑,方罗敷。


    方罗敷把目光从方永身上收了回来,心情复杂的叹了口气。


    “我不为难你。”


    “只要你作出一句医者悬壶济世的诗,我这一关便算是过了。”


    方永眼角余光落在方罗敷带着补丁的粗布裙角上,心里忽然想到了一句话。


    “古来行医济世穷,仁者悬壶沐春风。”


    “过……”


    平淡的声音就像对待方永的人一样,没有任何感情。


    一双布满斑纹的手突然伸到了方永的肩上。


    方永感觉肩上传来一股力道,身体随着这股力道从地上站起。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见眼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冲着自己一礼。


    “老衲怀素,有一困扰想请施主赐教。”


    慈祥的声音让人心里有种莫名的好感。


    方永听说过怀素和尚的名号。


    大隋有名的书法大家,亦是名扬天下的禅师。


    传闻这个和尚从不接受他人施舍,只吃自己种的菜,只烧自己砍的柴,受到世人尊崇。


    有怀素和尚为他挡住另外五人投来的目光,方永感觉浑身都轻松了不少,


    思绪也逐渐活跃了起来。


    “在下学识浅薄。”


    “连大师都破不开的困扰,在下恐怕也给不出满意的答案。”


    怀素和尚摇头一笑,自顾自的说道。


    “老衲苦修多年,一直想要去寻找那芸芸众生朝圣的灵山。”


    “然而老衲寻遍古籍,依旧不知那虚无缥缈的灵山所在何处,还请施主为老衲指一条明路。”


    话音落下。


    一座万佛朝拜,云雾飘渺的仙山在方永脑海中浮现。


    古籍有记载,众佛居住的灵山乃是一座灵宫宝阙,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可观落日,引手可摘星辰。


    这种虚妄不实的地方,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一切都是佛门思想对这些和尚洗脑的言论罢了。


    方永收敛思绪,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在下有诗一首,还请大师品鉴。”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


    怀素和尚眼中透露着窃喜的光芒。


    他已经观察林逸很久了。


    此子品性尚可,耐性足,悟性也强,是个学佛的好苗子。


    “施主六根聪慧,与我佛有大机缘。”


    怀素和尚上前一步,布满斑纹的手抓住了方永的手掌心。


    “老衲所设的书堂寺有方圆二十里土地,到如今尚且无人接手。”


    “只要施主能够抽时间出来打理,老衲愿意拱手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