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人生的败笔
作品:《前男友非要拉我领证怎么办》 “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梁母斥责爷俩,“我在这说正经事呢,你们俩在这给我演双簧呢
?”
餐桌两名男子低头噤声。
“梁晓,你自己说说,你现在到底怎么想的。你现在有没有对象,如果有,什么时候带来给我们看看,如果没有,你这一年有什么打算?”
“妈,这是我自己的事。遇到了合适的人,我自然会恋爱,也会结婚。”
梁晓的语气里读不出什么情绪。
“你都三十了,还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呢?结婚找对象,合适是第一位的。你懂吗?要门当户对,要知根知底!这才是结婚最重要的!
比如我同事老赵家的儿子,你知道吧,招生办的那个赵叔叔。
我跟他都一起工作二十多年了,就是知根知底,大家也都是一个阶层的,老相识,他家孩子我看着长大的,很踏实一个小伙子。
上次不是把他威信给你了吗?后来呢?有没有继续联系?”
母亲同事家的儿子?说到这个男生,梁晓就想笑。
加上威信之后,对方主动发了一条打招呼的信息:
“你好!您是孔老师的女儿吗?我叫赵营,是孔老师让我加您的。”
梁晓当时正好是午休时间,随手回道:
“你好,我叫梁晓。”
对方估计也是正在午间休息的打工人,秒回:
“梁小姐,是这样的,我希望这次对话只保留在你我之间。
我现在没有结婚的意愿,我已经申请了去北欧留学的资料,现在已经有一所大学给我offer了。
还在等其他几所的通知,可能年内就有机会去留学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我爸妈的,要是被他们知道我肯定走不成了。
所以,能否麻烦您和孔老师说一声,我们现在暂时还在互相了解的阶段,这样对我来说,算是缓兵之计?”
梁晓看着信息,扑哧一声笑了。回道:
“好啊,也算是我的缓兵之计。你也跟赵叔叔说一样的吧,就说是我说的。”
对方千恩万谢,又转了666的星爸爸咖啡券,作为帮忙的答谢,梁晓也就不客气地笑纳了。
其实赵营人真的不错,很热情也很有分寸。
可能觉得麻烦梁晓陪他演戏心里也很过意不去,动不动就转个666,888咖啡券之类的,表示感谢。
还经常跟她分享办出国留学的进度。
梁晓有一次无意间问他为什么非要去北欧呢,为什么不是阿米或者立本什么的,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也是蛮不错的呀。
对方含蓄的回答:
“据我了解,北欧的社会氛围会更加包容,更加多元化。”
梁晓秒懂……
从那之后,梁晓对他就更多了一层好感。
有时候很奇怪,当女生确认一个观感还不错的男性对你并没有非分之想的时候,反而对他的好感度会增加。
而且两人没有见过面,但从网上聊天里能感受到,赵营其实是个很热爱生活,也积极向上的一个男生。
而且他在主动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非要定性的话,梁晓觉得自己是相对比较被动的类型。
她慢热,内向,容易害羞,不愿意打开自己,跟别人说话的时候目光经常闪躲,也不愿看别人的眼睛。
她自己是这种人,所以她不太喜欢跟自己同类型的人,她会觉得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在身边,会让她觉得很累。
因为没有人负责打开局面。
但是赵营则是她的反面,跟他聊天的时候,往往也会被他的热情和幽默所感染。
偶尔梁晓会开玩笑般地想道:
如果赵营是个直男的话,说不定现在早就结婚了,哪里“沦落”到需要跟相亲对象一起互相打掩护的地步。
她收回思绪,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你说赵叔叔的儿子啊,还在跟他互相了解的阶段。”
梁晓浑身每个细胞都在忍笑。
梁母急得冒汗:
“这都几个月了?还了解呢?你们见过面了没?了解到什么地步了?”
“我俩威信头像都是自己照片,不就算见过面了吗?”
“你……梁晓,我没心情跟你开玩笑。最多再给你三个月,跟赵家的小子把事情定下来,我和你爸就好张罗结婚的事了。”
梁晓吃完最后一口饭,放下碗筷,盯着母亲,一字一句道:
“妈,你为什么这么急着把我嫁出去啊?”
梁母也毫不示弱地瞪着眼:“废话,还能为什么,你都三十了啊,再不结婚谁要你啊?!”
“我为什么一定要被人要呢?被人要,有人娶,有那么重要吗?我就是这辈子不结婚,难道犯法吗?做人就一定要结婚?谁规定的?法律都没规定一个人一辈子必须结婚,你凭什么强迫我?”
梁母气的用手指头指着梁晓,“你,你”了半天,没“你”出下一句。
最后只能长叹一声:
“晓儿,你总觉得催你结婚是妈妈在害你。其实不是的,以后等你有孩子就知道了。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给你选的,就算再不好,那也是最合适你的。
再说了,你说你长到这么大,我和你爸,什么事情没有依着你?
你当初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我说学师范,你是学画画的,将来进学校当个美术老师多好!
工作有寒暑假,有社会地位,一出去,小学美术老师,多好听!
找对象也是最容易的,你是不知道,我是张罗给你找对象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女孩子当老师这么有优势!
你非不要,你非要学什么设计。
好,你爸不让我管你,我说不过你们爷俩,让你学设计。
出来找工作,一开始我就说让你来我们学校,那时候,我们学校好几个空缺,都是稳定岗,像我这样的,一辈子待在学校里,多舒服!
你又不,你要自己找工作,找到了,现在好了吧,天天加班!
我真的不知道,你妈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好,到底哪里对不起你,你天天这么气我?”
梁晓沉默地听着,听母亲声泪俱下地控诉。
她开始怀疑这场生日宴会真实的用意,就是母亲的诉苦大会?
母亲真是从三十年前就开始努力证明女儿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和失误。
想到这里,梁晓轻轻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