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专家懵逼了

作品:《科技:我的发明有万倍增幅!

    微光光刻机的展台中只有叶风一个人。


    远远走来的一群人中,叶风一眼锁定了科顿。


    伟达半导体的掌舵人,只要拿下他,订单和外贸突破口就都有了。


    “各位中午好!”


    等候他们上前,叶风以介绍人的身份热情打招呼。


    “你好。”科顿点头回应,接着看向展台中的设备,开门见山的问道:“这就是微光吗?”


    “是的。”叶风点头,拿起手边的小册子递给几人,“在未开始介绍前,各位可以先看看手册。”


    手册是提前打印的,详细介绍了光刻机的功能,微光与传统光刻机的区别,所能做到的革新等等。


    当然这是为不了解光刻机的人准备的。


    科顿接过后只是粗略看了下,就重新抬头看向叶风,问道:“有芯片成品吗?”


    手册介绍确实诱人,但只有实物才能证明真伪。


    “请跟我来。”叶风微笑着做出请的手势。


    转身,就带着他们走到了微光后方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前。


    “这是通过微光制造的第一枚集成芯片。”叶风拿起样品台上的绿色芯片,一边展示一边介绍。


    一名伟达高层马上发问:“集成芯片为什么是这个颜色的?”


    硅晶体制造的芯片,颜色和这个截然不同。


    “因为这是全新的材料。”叶风微笑解释。


    话一落下,科顿在内的所有人,神色都是一变。


    半导体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材料规格,制造流程都已经有了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标准。


    如同蚀刻晶体管前必须要先设计图纸制作掩膜版一样,使用的晶圆材料,也必须是硅晶体。


    而现在叶风所说,竟然是用了新的材料。


    如果这是真的,那将完全改变市场,要是光刻机真的可以用并且普及开来,至少那些提供硅晶体材料的厂家,就要倒闭。


    眼前这一枚小小的芯片,似乎即将决定一个行业的未来。


    “它有什么特别吗?”科顿很快问出最关心的问题。


    镇定如他,此时心情也莫名的期待起来。


    如果使用的是全新的材料,那它在短片中展示出来的制造过程不同,倒是可以理解。


    乔天鹤的态度,芯片颜色的解释,似乎一切都离那个不敢想象的事实,更加贴近了。


    “请看。”


    叶风将芯片放上样品台,随后开启了扫描电子显微镜。


    眼前这些人都是行业内的专家,也无需过多的解释,叶风直接开始操作。


    随着他不断调整倍率,电脑屏幕上显示的芯片逐渐放大。


    从整体,聚焦于一点,继续放大,晶体管组合而成的横竖沟壑显现。


    从扫描开始以后,科顿就一直盯着屏幕,目光一刻都不曾离开。


    而各种数据,也随着放大不断变幻。


    电子扫描的详细数据,也是需要放大倍率来确认的。


    这些数据变化着,最先慢下来的,是半节距。


    从43纳米,到42、41、40……


    数字变幻,科顿等人的表情,也同时开始变化。


    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43,这是当下euv光刻机能做到的最低距离。


    在这之下,无法轻易突破。


    眼前的芯片扫描,一上来就是43,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往下降。


    39、35、32……


    当代表着半节距的数字下降到30的时候,所有人的神情都紧绷了起来。


    三十,这是当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台光刻机能做出来的半节距,即便做出来了,也会因为串流,导致芯片失效。


    但这显然还不是极限。


    到达三十以后,继续下降,一直到20,再到10。


    伟达一众高层面面相觑,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


    10nm的半节距,这是现代光刻机不考虑串流,都达不到的数字。


    科顿原本平静的目光,不知不觉变得严肃起来。


    眼前的芯片不管能不能用,这10nm的半节距,都是芯片行业的奇迹!


    “显微镜没问题吧?”


    科顿打断了叶风的操作,提出一个问题。


    “先生,既然是商业合作,我们自然会秉持着诚信第一的原则,您这个问有些多余了。”叶风面目严肃的回答道。


    “抱歉。”科顿歉意一笑,道:“如果机器没问题,这枚芯片也是微光的产物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签订订单。”


    已经不需要再测试了。


    10nm精度的半节距,他们就不虚此行!


    5nm精度的euv光刻机,半节距也才40多nm而已,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巨头,他深知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别急,还没完呢。”叶风没有回应他这句话,微微一笑,便又开始操作显微镜。


    镜头继续放大,整齐密布的晶体管如同一栋栋大楼呈现出来。


    电脑屏幕上的数字,进一步精确。


    不过这一次不再是10nm,而是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


    0.8、0.6、0.4、0.2……


    不断下降,直至最后,定格在0.1时,科顿的瞳孔骤然缩紧。


    忽然,数字又是一跳。


    0.05!


    这一刻,科顿在内的伟达高层们,呼吸都是一滞。


    “不可能!”


    跟随在科顿身后的伟达技术主管,更是发出惊呼。


    0.05nm的半节距,这怎么可能!


    其他高层同样从先前的震惊,变成了满眼的怀疑。


    如果是1-0nm,还能称之为科技突破,但这0.05纳米的半节距,实在太离谱了。


    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是眼前的年轻人故意编造的数字。


    只有科顿依旧镇定,因为他知道,龙国在这种时候继续编造,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这个数字,大概率是真的。


    只是还不等他说什么,半节距下方的另一个数字,也开始了变化。


    是代表着芯片最重要标准的栅极长度。


    也是所有光刻机宣称xx精度的那个xx。


    只有这个数字够小,电子的传递速度才够快,损耗才够小,性能才足够强。


    而这个数字,只经过了简单的几次变化,就完全定格。


    0.1!


    这一个数字的出现,让现场瞬间陷入静谧,变得落针可闻。


    尽管早在龙国的宣传中,就知道了它能生产的芯片,精度必然是0.1,可听说和亲眼看到的区别,实在太大了。


    精度数字定格后,后面的数字也逐一显现。


    有关晶体管大小的,无一例外都是小到极致。


    而在晶体管密度上,则是大的惊人,足有常规芯片的几十倍。


    此时,伟达的一众高管,都说不出话来了。


    专门前来验证真伪的技术主管,则是呆立在原地,久久说不出话来。


    就像眼前年轻人所说的。既然是合作,肯定是诚信第一。


    所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就不会作假,也就是说,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


    可要是真的,未免也太假了一些。


    0.05半节距,0.1nm栅极长度,五十倍于5nm芯片的晶体管密度,这怎么可能!


    说他眼花了,或许还更可信一些。


    “介意我来检测一下吗?”沉默良久,技术主管才记起自己的任务,抬头询问叶风。


    他是专门跟过来确认芯片真伪的,具体如何,只有亲自上手了才知道。


    “当然。”叶风没有拒绝。


    微光蕴含的技术,根本不是人类现有的科技能破解的,不怕技术被盗,而芯片就算他们能设计出来,普通光刻机也做不出来。


    所以看一眼并没有什么。


    叶风点头后,技术主管立即上前,取代了叶风的位置。


    他将一切数据归零,重新开始操作光刻机。


    为了确保光刻机没被动手脚,他还拿出了带来的芯片,专门放上去测试了一番。


    确认数据准确后,才对墨绿色芯片开始了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