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这才是忠臣啊!

作品:《从大明县令到国之砥柱

    “就算看不清形势的官员,心中大概也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


    “他们既然认清得了这样事实,自然是不希望这样的局势出现改变的。”


    “也就是文官士大夫不想要改变这个局势,所以才会支持陛下的九边重镇的设置。”


    “不知道本官这样说,张兄你到底明不明白?”


    弘治天子的整张脸已经黑了起来。


    他转过头来看向身后的这些随从。


    他发现身后的这一些人里面,有一些是有了几分名悟,有一些人脸上露出了惊骇,有一些人则茫然无知。


    弘治天子看上了身后这些随从。


    幸亏他今天没有带其他官员来,要不然的话,赵远松这些话传出去,那就是一场大祸。


    别的暂且不说,起码这个赵远松的麻烦,肯定就很大了。


    弘治天子脸上有了几分杀意,加之帝皇之威,随从们有胆子小的,腿脚竟然开始哆嗦了起来。


    “今天在这里说的话,不可以有只言片语传出去。”


    “谁要敢把今天赵知县在这里说的话传了出去,我要他全家的命。”


    “要是这个话流传出去了,又找不到来源的,在场之人杀尽!”


    身后的这些太监和侍卫听到这话,连忙一拱手,说道:“尊令。”


    弘治天子看到这些人的态度,再转过头来看一下这个赵远松,他已经彻底被这赵远松给说服了。


    这赵远松想问题的深度,实在是超乎他的意义了。


    刚才赵远松的那句话,周围可能有些人听不懂,但是弘治天子听懂了。


    按理说文人士大夫不想改变当前的这个局面,跟设立九边重镇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但是本质上,他们是有关系的。


    如果弘治天子想要造一个新的势力团体出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造出一批新的勋贵和武将。


    那么勋贵和武将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打仗。


    对外战争,大规模的战争,也就是进攻胡人。


    只有对外打大仗,这样才会有大批的勋贵和武将被提拔。


    那么文人士大夫想要阻止这个事情,又该怎么办呢?


    也很简单,在边疆囤注重兵,以守代攻。


    不跟外面打大仗,只是防守,那怕偶尔有几个武将在冲突中被提拔,那也不是什么大事。


    何况,他们还可以渗透到九边去,这样大明朝的文官,还可以掌握军队,那么文官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大明朝的武将群体会变得越来越僵化。


    弘治天子甚至脑海中闪现了一幕。


    说不好将来,一个两三品的武官去到兵部,见到一个七八品的文官小吏,都还要磕头。


    弘治天子打了个哆嗦,大明朝真的会走到那一步吗?


    如果现在走到那一步,大明朝恐怕就危险了。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赵远松,只觉得对方你还说了那么多话,绝对不是为一千两银子。


    如果说,之前弘治天子还有将这赵远松杀掉,直接将他贪污的那些钱财,全部收揽到自己的内帑之中的想法,那现在的弘治天子是一点这个想法都没有了。


    这赵远松的智慧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最重要的是,赵远松足够的年轻,并且他今天在这里讲的这些事情,也可以说是豁出去了。


    如果今天赵远松的这些话全部传出去,这赵远松绝对就站在了士大夫的对立面上,成为整个文人士大夫的敌人。


    这样,赵远松想活下来都很难,就更不要说有什么前途发展了。


    可是这赵远松还是将这些话传出来。


    弘治天子刚才已经看到了旁边萧敬的脸色,显然在这里的所有人中,除了他之外,只有萧敬想到这个怪异的地方。


    这个赵远松完全没有必要,将想到的这些事情说出来,毕竟这些事跟他一个低级的知县官员,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


    赵远松在这个鹿邑县当知县,可以过得很好。


    只要赵远松给朝廷那些大臣,输送足够的银两,那些大臣就会保出他的小命,保住他的富贵一生,让他安安稳稳的。


    可赵远松还是把这个话说出来了。


    那这赵远松图的是什么?


    旁边的萧敬想不通,但不是弘治天子想不通。


    弘治天子有些感动。


    在弘治天子看来,这个事情只可能有一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