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011章 从现在起,要“改邪归正”了

作品:《逆天改命:厂婿一定要做大

    萧玉书获得了香芸家具厂的厂长职务,而且是头一次遇到老板让他先无需作为!


    嗨,冉总这人,虽然办厂没啥经验,但是很通情达理呢。


    萧玉书心中颇有几分庆幸。


    当然,刚来上班,还没到时候,萧玉书做梦也想不到,冉芸香招聘他,还有一层谁都想不到的目的。


    冉芸香走后,萧玉书坐上新办公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努力克制住自己以前真诚和极积的作风——


    以前,到哪个厂都是,一去就急着了解情况,找出问题,赶紧推行整改措施。


    以前,为了在老板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比老板还急于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结果,自己的管理总是在得罪人、特别是得罪老板的沾亲带故的人,就总是好心遭恶报!


    因为,那些尚未进入企业运行模式的作坊式和准作坊式企业,之所以问题重重,就因为制度未立,管理缺位,产生了个各种各样的既得利益者!


    一开始整改,一推行规范化管理,就断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灰色财路,势必引起冲突。


    这种情况搞管理改革,就特别需要老板的支持,就是老板要成为改革的后盾。


    然而,可悲的是,老板们往往还认为我萧玉书搅乱了他的企业!


    唉,也难怪,无数大大小小的家具厂老板,连读过高中的,都找不出来几个,他们就凭那股闯劲儿,抓住了机会,办了厂,成了老板而已。


    现在回想起来,以前一直都想早日出人头地,早日挣高薪攒钱补贴家庭,就一直卖老实屁股!


    可惜的是,吃过那么多亏,都没有能像此刻这样来捋捋思绪,反思反思,所以总在为人作嫁,却不讨好!


    说来,成了跳槽狂,为行业所不容,还真是咎由自取!


    从现在起,只要没有遇到能发挥才能的平台,必须强迫自己学坏!


    要坏,要当两面人,要圆滑,要虚伪,要讨好老板,要和厂里的阴恶人同流合污,才能在企业里边如鱼如水!


    我萧玉书决定——


    从来到香芸家具厂的第一天起,就要改头换面,重新扮演职业经理人了!


    甚至,在铲除谭木匠之前,还要对他的黑色收入视而不见,与他同流合污!


    反正他挣的黑钱,是老板的和工人的,又不是我的,我何必再像以往那样,皇帝不急太监急呢?


    不管怎么说,总算有了一个挣稀饭钱的地方了!


    想通了,萧玉书感到了一阵轻松。


    于是,萧玉书下定了决心,从香芸家具厂开始,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心想出人头地了,也不再按正直的原则处事了。


    反正也没有什么迫切的任务,需要打发时间,萧玉书就出了办公室,去车间里逛逛。


    前天冉总带来看工厂,那是看个大概印象。


    这会儿去看,就慢慢儿看,看个究竟。


    进车间前,萧玉书就叮嘱自己,看到不入眼的一切,都装不知道,切记切记别往心里去,更别指出别人的不对!


    按照习惯,还是从开料工序看起。


    开料车间有三台推台锯,有两台正在开料,一台空闲着。


    萧玉书在南岙学的就是板式家具,频繁跳槽的家具厂,多数都是板式家具。


    但在暖洋干过的两个厂,有一个就是做实木家具的,在西都也先后在两个实木家具小厂短暂干过。


    那些厂做的实木,是一般硬杂木,这里做的,却是纯柏木。


    不过,不管什么木材,都是实木,做法是一样的。


    所以,对于做柏木家具,结构和工艺,萧玉书仍然是内行。


    对于空着这台推台锯,萧玉书知道,这并非是开料工缺席,而是除了需要突击开料外,主要用于造型木工清精料和切斜角用的。


    别说中央吸尘设备,连小型移动吸尘机都没有。


    好在,实木的锯屑是呈粒状的,不像中纤板的锯屑,大多呈粉状,开料车间还不是板式厂那种粉尘遮天蔽日的景象。


    但部件摆放,却是要多乱有多乱,而且锯尾堆积如山的废料堆里,有半数以上都是可用之材!


    失于控制,就是这样。


    看到开料这里的浪费,还没去看呢,萧玉书就笃定,油漆的浪费同样很大!


    可能有读者朋友会问,这么大的材量浪费,那冉芸香怎能每月区区两百万产值,就能净赚三十万呢?


    那年月,只净赚了百分之十五,是失于管理的劣质企业的利润。


    家具的暴利,行业外的人大多不知道。


    而与请木工上门打家具相比,商品家具再暴利都很便宜呢!


    刚允许私人办厂时,西都的近郊远郊,都有不少刚创业的家具厂。


    他们用杉木条钉框架,里外都蒙上软三毫米厚的木纹漆面板,称为宝丽板,一个五件套,成本七八百元,却要卖六千多!有时还需要预定呢!


    要知道,那时的钱还很值钱呢!


    那种利润,是百分之多少啊!


    要不,家具企业为啥滚动发展得那么快呢?早期开毫车的,为啥大都是家具老板呢?


    谁叫那些最早开家具厂的老板们,有幸碰到了万年都难一遇的机遇——


    偌大的东铱洲,却绝对没有商品家具的饥渴消费市场呢?


    后来供求平衡了,都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净利呢!


    供过于求之初,净利也是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


    萧玉书到西都后的这个期间,就是这个市场时代。


    就是说,冉芸香的工厂,假如是在按萧玉书那套管理模式进行生产,那么,净利就应该是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只不过,每月有三十万的净赚,冉芸香觉得非常不错了。


    因为,那是她跟她以前当菜贩子一年净赚十几二十万相比。


    冉芸香并不知道,家具应该做到多少净利才算良性经营呢。


    萧玉书看到,加厚和压胶,全都用的是木工夹,还没有冷压机呢。


    不是车间放不下,也不是冉芸香买不起冷压机。


    萧玉书并不知道,而是谭木匠以前也只在还不如香芸家具厂的小厂干过,还不知道有冷压机这种东东呢。


    统一部件规格的压刨,做家具必不可少的铣机锣机,倒是都有。


    从正在那做着的工序看,木工各工序,除了现场脏乱,做法还是过得去的。


    不过,木工要是不会做,那木材就不可能组合成家具。


    萧玉书从车间经过时,有个别工人冲他点点头,多数则视而不见。


    当萧玉书走到正在铣型的谭木匠工作台前时,谭木匠没有抬头看萧玉书。


    但是,谭木匠却手头边做活儿,嘴里边阴阳怪气地说:“当官就是好哦,不动手不使劲,不流汗不吃灰,也不需要技术!


    “坐坐办公室,喝喝茶,车间里散散步,耍着就能挣高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