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糖枣糕

作品:《清穿咸鱼宜妃的卷崽日常

    九月底的时候,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较之去年,早了不少,殷红的红墙映衬着洁白雪花,整个皇宫增添了几分凛冽的厚重感,倒不失为一道美景。

    如此,康熙的办公地点也从空旷的乾清宫正殿移到了暖阁,上好的银丝碳缓慢燃烧,白色的灰烬下点点红星,透着丝丝暖意,房间中燃着龙涎香散发出淡淡的清甜,其中还夹着屡屡土壤的气息。

    郭宜将身上的披风裹紧了些,踏进了暖阁,“臣妾参见皇上。”

    “坐着说话吧,胤祺马上就回来了。”康熙说道,招呼着宜妃过来自己身边坐着。

    前几日,胤祺同曹寅去了实验田那边视察,今天才回来,康熙叫了宜妃过来一起旁听,毕竟是宜妃提出的捐款,那便看看这钱用得如何。

    郭宜由着堇姑姑取下身上的披风,坐在了炕沿上,捧起了暖烘烘茶杯,抿了一口,才缓过来,“皇上今年还要出巡吗?”

    “确有打算,不过也要看看天气如何。”康熙说道,上次因老祖宗的病,他中途折返,还有许多地方未巡视到,若是可以,他还是想去看看。

    “皇上喜欢宫外?”郭宜问道,要是康熙能带着自己出去多好呢,看看大好河山。

    “朕出宫看看山河,看看百姓,知道江山百姓如何,这心中才有底气。”康熙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两人静静品着茶,沉默中有一丢丢空巢老人等待燕雀南归的感觉。

    “皇上,五阿哥回来了。”梁九功进来汇报道。

    “让他进来。”康熙赶紧说道,他也挺期待胤祺能再次带给他一点新鲜事儿。

    胤祺是被曹寅牵进来的,身上穿着宝蓝色镶白毛边的夹袄,外面还裹着厚厚的披风,整个人快成了圆乎乎的球状。

    晋喜帮他取下披风,露出白白的小脸,鼻尖冻得发红。

    胤祺使劲吸了一下鼻子,“儿臣给汗阿玛、额娘请安。”

    “坐下来说话。”康熙说道,“曹寅也坐。”

    梁九功迅速给人上了茶,还悄悄给胤祺塞了个小暖炉。

    康熙只当自己没瞧见,问道:“试验田那边如何了?”

    “回汗阿玛的话,田地已经全部耕完了。”胤祺捂着小暖炉说道,“按照汗阿玛的法子,全部深耕。”

    “如此甚好。”康熙将手中的茶盏放到桌上,起身背着手走了两步,“深耕能将土壤里面的虫卵翻出来,减少虫害。”

    “儿臣也是这般希望的。”胤祺说道,希望汗阿玛的法子能奏效,这样他们明年就能少点事情了。

    “曹寅,户部的银子是否已经到位?”康熙转而又问曹寅,户部的事情全权交给曹寅处理,汤斌想必也不会刻意为难他。

    “回皇上的话,先前的三万两已经悉数到位了,还有两万两,要等雪停之后再去户部提出来。”曹寅说道,汤大人虽然心疼银子,但是也没有刻意为难他们,索额图这次真是因小失大了。

    “按照之前的计划,还缺三万两,你们打算如何?”康熙问道。

    “改用流民之后,支出大大节省,已经不需要那么多银子了。”曹寅说道,不得不说宜妃和章如南提出的这个办法的确省钱。

    而且正因为都是流民,知道生存艰难,干起活来十分尽力,原计划下个月才能耕完的土地,本月就已经耕完,如此效率,让人咋舌。

    “那如今已经不缺钱了吗?”康熙问道。

    曹寅看了胤祺一眼,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怎么?这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吗?”康熙坐下来,招招手,让梁九功换了碗茶水。

    “原本是不够的,但是把丰泽园的洋芋卖了之后,就够了。”曹寅拱手说道。

    康

    熙刚端着一杯才泡好的茶喂到嘴边,闻言,猝不及防地抿了口滚烫的茶水,烫得舌尖刺痛,又不能吐出来,只能狠心咽了下去,急切切地问道:“你说什么?”

    “汗阿玛,我们把丰泽园的洋芋给卖了。”胤祺说道。

    康熙缓了一会,舌尖上的痛感才慢慢麻木了些,讶然道:“你们?把丰泽园的洋芋给卖了?”

    “嗯嗯。”胤祺点头。

    康熙……这个消息过于让人震惊,让人没办法等闲处之。

    丰泽园也算是皇庄,里面的作物收起来之后,都交由内务府处理,一般都是送去御膳房加餐,或者作为礼品赏赐给臣子藩王。

    卖出去,这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倒也不是说不行,这东西是胤祺种的,他想怎么处理都行,只是这着实出乎了康熙的意料,让他颇有些一言难尽的感觉。

    “你们是如何卖的?”康熙一方面想吐槽,另一方面又忍不住问起了详情。

    “臣来回答吧。”曹寅起身拱手说道,“之前洋芋种挑选完毕之后,还剩下不少的洋芋,又因着缺钱,我等同五阿哥商量之后,决定把洋芋都卖掉。”

    康熙已经从震惊里面走出来了,淡淡道:“嗯?”

    曹寅再次和胤祺对视一眼,喉咙动了动,似有几分不好意思地说道:“臣在街上盘了一个铺子,店中出售洋芋。”

    康熙眯了眯眼睛,“还有呢?”

    要只是如此,他们何必遮遮掩掩,还眉来眼去传递消息,这其中怕是有什么不能为外人道之事。

    曹寅轻咳了一下,继续说道:“臣……打着丰泽园的旗号,说这是舶来品,更是五阿哥亲自种的,皇上也觉得好吃,后宫娘娘也追捧,在宫中颇为流行。”

    郭宜听得目瞪口呆,她以为这种事可能只有未来的胤禟能干得出来,没想到啊,胤祺也会想到如此行事。

    而且这个宣传简直是将名人带货效应发挥到了极致,试问,只要花上一点钱,就可以和皇上、后妃品尝到同样的东西,谁会不心动呢?

    “你们胆子倒是挺大啊。”康熙挑挑眉,面色平静地说道,正准备再次端起茶盏,想到自己还生疼的舌尖,又默默地把手缩了回来。

    曹寅有些拿不准皇上这是生气了呢,还是没生气呢。

    “确实胆子大,一般人哪能想到这个好法子呢。”郭宜接过话说道,眼睛弯了弯,“不知这洋芋卖得如何了?”

    有宜妃娘娘在一旁帮忙劝说,想必皇上也不会很生气,曹寅的心这才从嗓子眼落了回去。

    他才不会说自己最开始就打着这个主意,所以才同五阿哥如此提议的。

    “这是账本。”曹寅显然是有备而来,听到宜妃问到收益,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面掏出来一个账本,由梁九功转呈上去。

    康熙翻了几页,好家伙,不少都是朝中官员,“这洋芋多少钱一斤?”

    “一两银子十斤。”曹寅说道,这个价格其实有点高,普通老百姓肯定是吃不起的,不过他压根就没想着卖给老百姓,毕竟这玩意儿卖的都是噱头,买回去的人大部分只是尝个新鲜感,最重要的是充面子。

    康熙闻言,又去翻了账本,这里面不少人名他都非常眼熟,其中有些官员先前还找自己借过钱。

    康熙想想往年的光景,一到还钱的时候就悲天怆地哭穷,如今买起洋芋来倒是大方得很,他在心中哼了一声,咬牙,今年一定要让他们把钱给还了!!!

    一定!!!

    “总共卖了多少钱?”康熙将账本合拢,胤祺在丰泽园拢共种了约莫有五亩地的洋芋,亩产三千斤的话,也是一万五千斤。

    “约莫一千五百两出头。”曹寅说道,顿了顿,又说道,“店里面现在还

    在卖番薯呢。”

    “你这是打算把丰泽园的东西都卖了?”康熙眼睛微微瞪大,不可置信地问道,卖了洋芋不够,还要卖番薯?

    “微臣绝无此意。”曹寅说道。

    康熙这才松了口气,不过他这口气还没有彻底呼出来,就听到他的胤祺说道:“等到明年就可以不用卖丰泽园的东西了,儿臣与曹大人说好了,明年就卖试验田的东西了。”

    康熙哽住,说来说去,还是要卖,他犹豫了一会说道:“要不朕私库给你们补贴点吧?”

    胤祺心中焦急,很想辩解一番,他觉得这样卖挺好的啊,为什么汗阿玛看着不是很高兴的样子呢?

    “臣妾倒是觉得这作物卖得好啊。”郭宜劝道,对儿子递了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怎么宜妃也要跟着凑这个热闹?”康熙瞧了宜妃一眼,喜怒莫辩。

    郭宜瞧出来了,康熙心中有些不爽啊,也是,虽然就是一点菜叶子果子,但也是皇家之物,公然售卖皇家之物,不知道的还以为爱新觉罗家族要完了呢?

    “皇上,臣妾觉得这反倒是个好事。”郭宜笑着说道。

    康熙心道,哪里好了?面子里子都要被她儿子给卖光了!

    不过当着众人,他也不好让宜妃没脸,只能顺着说道:“宜妃觉得好在哪里?”

    “这是与民同乐啊。”郭宜笑着说道,“皇上乃是天子,万万人之上,百姓们心中都好奇天子日常吃什么,这一看,跟大家一样,吃的是洋芋,一下子就接地气了。”

    接地气?结合宜妃的描述,康熙隐隐约约猜出了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亲民吧。

    “一两银子十斤洋芋,这价格百姓怎么吃得起?”康熙笑道,宜妃还是太天真了。

    “此则是第二点好。”郭宜继续说道。

    价格贵怎么还能算好?

    “洋芋的价格贵,是因为此物稀有。”郭宜话题一转,提到了今年洋芋种植的推广之上,“若是百姓们知道这东西稀缺珍贵,能卖得好价钱,皇上您又何愁洋芋的推广种植呢?”

    康熙眼神一亮,宜妃所言的确有道理,那些老百姓不愿意种,如同牛不喝水,他也不能强按头,不过要是让他们知道这个东西种了能赚钱,必然会主动种植。

    康熙还想得长远些,今年洋芋已经收获了,那些种植洋芋的老百姓手上还有不少的洋芋,若是让人收起来,转卖到别的地方去,既能赚钱,又能提高百姓种植的积极性,还能扩大洋芋的种植范围,何乐不为?

    “宜妃所言甚为有道理。”话说到这里,康熙不得不认同宜妃说的“好”是真的好。

    “最后还有一好呢。”郭宜见康熙已经被前面两个解释攻略了,此时抛出第三个好。

    康熙心中“咦”了一声,他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可分析的,也好奇宜妃能说出什么来。

    郭宜微微上挑了一下眉梢,杏眼中带着几分笑意,“这第三好啊,就是让这天下的百姓都知道,皇上为了他们能吃饱饭,特意创建了农事处,此举是为福泽苍生。”

    “皇上圣明。”曹寅立马拱手说道,他就知道宜妃肯定能够说服皇上的,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说出了好几条理由,还句句属实,让人找不出漏洞。

    最后一个“好”字正命中康熙的心。

    自打入关以后,他们最缺的是什么?不是强兵,不是利刃,而是信服力。

    为了让天下的百姓承认大清的统治,他坚持仁政,数次免除赋税,治理黄河,废除圈地令,减轻民生之疾苦。

    如今宜妃一针见血地说出他心中所想,让他颇有些感慨。

    “真的能行?”康熙还是有几分不相信。

    “只要百姓能从中受益,他们便会相信的。”郭宜说

    道,神色坚定,百姓所求无非吃饱穿暖,若是能从康熙的政策中获益,他们又怎么会不念着康熙的好呢?

    “要是这样,那便是极好的。”康熙说道,又看向胤祺和曹寅,语气中顿时充满了万丈豪气,“你们亦是听到宜妃所言,朕将农事处交给你们,你们可要好好干,万不可辜负朕的期许。”

    曹寅……突然感受到了皇上的殷切期盼,以及巨大的压力啊!

    曹寅定了定心神,反正还有五阿哥,天塌了,有五阿哥顶着,五阿哥顶不住,还有宜妃娘娘呢,“臣领旨。”

    见汗阿玛应允了此事,胤祺悄咪咪对着曹寅比了个哦耶的手势。

    康熙……简直就是没眼看。

    “试验田的人手都安排好了吧?”康熙又问道,地是耕了,人员安置也很重要。

    “流民已经安置妥当。”曹寅严肃地说道,将自己的安排阐述了一遍。

    他考虑地十分周全,先是与这些人签订了契约,在这个方面,他采用了宜妃建议,按照劳动成果结算工钱,多劳多得。

    这种安排的效果立竿见影,众人争着抢着干活,目前还未出现偷奸耍滑之人。

    此为其一,其二则是流民分男女,分开居住,分开劳作,分开管理,以免生出淫乱之事,影响不好。

    起初,也有男子不当回事,言语下流,擅闯妇人居住的地方,曹寅也不手软,直接将人送进了官府,此举一下子震慑住其他的人,都老实了不少。

    妇人之中,体格健壮之人,同男人一般下地劳作,工钱也按照一样的标准结算。

    还有一些弱质女流之辈,便负责打水、劈柴、做饭等一些杂事,当然,这种活计拿到的工钱比下地要少些,但是总归是能糊口。

    还有些妇人带着孩子,孩子便归拢由人一起照看,这部分耗费的钱财则从宜妃她们捐赠的钱财里面扣下来。

    所以目前而言,整个田庄已经初具规模,算是进入了正轨,接下来就等着五阿哥一展拳脚了。

    说起五阿哥,曹寅心生佩服。

    他原本同其他人一样,以为五阿哥就是动动嘴皮子,事情都是下面的人办的,看了《洋芋观察日记》后,才知道这洋芋竟然是五阿哥亲自种的。

    而且,五阿哥的洋芋种得挺不错,今年丰泽园的洋芋就要比去年在宫中种的普遍要大一些,产量也高一些。

    真是奇哉妙哉。

    正当他们说到一半的时候,门被敲响了,康熙一怔,满头雾水,梁九功素来悄悄地进来禀告事情,故而,他这暖阁的门基本上就没有人敲过。

    正当大家都看过去的时候,门被推开一条小缝隙,探进来个小脑袋,对着众人嘿嘿乐着。

    康熙无奈,“进来。”

    胤禟吼吼将门推开些,挤了进来,后面跟着的是胤祐。

    “你们俩怎么过来了?”康熙问道,这大雪天的走过来摔一跤也是够呛。

    胤祐领着胤禟上前先给康熙和宜妃行了礼。

    “听说五哥哥回来了,儿臣想他了啊。”胤禟理所当然地说道,还磨磨蹭蹭凑到胤祺的身边,“五哥哥辛苦了,禟禟昨晚还想你了呢。”

    胤祺耳朵尖微微红了,把小暖炉塞到胤禟冰凉凉的小手中,悄声道:“我也有想你哦。”

    康熙已经习惯了胤禟黏糊糊的,偶尔不黏,他还怪想念的,“梁九功,搬两个凳子放在胤祺身边,让他们三兄弟坐在一起。”

    “嗻。”梁九功笑眯眯地下去安排了,他就知道只要不是皇上和宜妃独处的时候,放九阿哥进来准没错,“皇上,御膳房送来一盘糖枣糕,要不要给阿哥们尝尝?”

    康熙笑着斜晲了他一眼,“朕见你挺有主意的,怎么还需要问朕?”

    梁九功讪讪一笑,知道康熙没有怪罪的意思,但是被这样一说,他还是难免觉得心慌。

    胤禟叭叭嘴,咽了一下口水,想吃糖枣糕,前天额娘只让他吃了一块,“汗阿玛,我可以吃糖枣糕吗?”

    康熙被他馋嘴的样子给逗乐了,“行了,端上来给他们尝一下。”

    “嗻。”梁九功赶紧下去安排了,很快就呈上来三盘热腾腾的糕点,皇上手边摆了一盘,阿哥们面前一盘,曹寅身边一盘。

    康熙嗯了一声,梁九功还是有点眼力劲儿,知道要放三盘,“子清尝尝看,这是御膳房今年改进了的方子,味道还是不错的。”

    “多谢皇上赏赐。”曹寅拱手说道。

    胤禟拿了一块糖糕,先塞给了五哥哥,又拿了一块,塞给七哥哥,剩下的一个盘子都抱在怀中。

    见状,康熙已经到了嘴边的夸奖又咽了回去,这让他如何能夸?人家孔融让梨,他这是让一个梨,其他都拐进了自己的怀中。

    吃了两块之后,胤禟就着盘子里面的纸把剩下的两块糖枣糕包好,揣进怀中。

    康熙瞅了一眼,心中哼道:出息,在这儿吃不够,还要打包带走,不知道的还以为宜妃不让儿子吃饱呢。

    瞧着也就瞧着了,康熙懒得管他,又看向胤祺,“之后准备种什么?”

    “儿臣将田地一分为三,一块种小麦,一块种油菜,还有一块种点蔬菜。”胤祺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他同章如南商量之后,给田庄上的人空出一块地方,让他们种点蔬菜,平日自个儿吃。

    章如南还说,等这次雪停了之后,还要建猪圈和牛栏,到时候养着一些家畜家禽,一来也算是自给自足,减少一些支出,二来也可以处理一些田地里面的麦秆、菜叶子之类的。

    这点康熙也颇为赞同,他去过皇庄,不少皇庄都是这么安排的,试验田与皇庄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更专注于作物的变化,追求的是如何让农作物高产,以此总结经验,培育良种,再广为传播。

    “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去做,如今是第一年,不必忧心结果。”康熙说道,他担忧结果若是不好,会打压儿子的积极性,故而提前安慰。

    “儿臣知道。”

    “臣遵旨。”

    问完所有的细节,康熙这才让曹寅离开,顺便还把那盘没怎么动过的糖枣糕赏给他了,“味道不错,你带回去尝尝。”

    “多谢皇上赏赐。”曹寅谢完恩,方才退了下去。

    “胤禟呢?”康熙一回神,忽然发现小禟崽子早已经溜出去了。

    胤祐坐得近,刚刚看着胤禟出去的,抿了抿嘴唇说道:“他说那糕点好吃,要给四哥哥送过去呢。”

    胤禟揣着糖枣糕从暖阁中溜走,怀中还抱着小手炉,暖烘烘的,他穿得多,低头都看不到自己的脚尖,却还要坚持自己走。

    从远处看来,像是一个圆球在雪地上缓缓滚过来,可爱极了。

    胤禟还记得胤禛念书的地方,进了昭仁殿,迈着沉重的小短腿径直跑到一处窗户边,踮着脚,吧嗒把窗子叩开一条缝,露出圆溜溜的眼睛,扫视着屋子里面。

    每日到了下午这个时候,胤禛就有些昏昏欲睡,忽而感觉一阵冷风吹进来,他打了个激灵,抬眼望去,就看到一双熟悉的大眼睛。

    那双眼睛一看到他,就笑得眯成一条缝,弯弯如同天上弦月。

    胤禛整个人一下子完全清醒了,胤禟怎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