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

作品:《清明上河图

    宋嫣本来意识混沌,现在突然醒来,她的大脑有些懵。


    这是……重新回到画中了?


    “宋小娘子?”魏蔑见宋嫣一脸恍惚,试着喊了她一声。


    宋嫣想起一件事,立即掀开被子绕开魏蔑,往外跑去。宋嫣来到大街上,站在最初停留的位置,往前看——


    百业兴旺、沸反盈天的主街道一眼望不到头,旁支的小巷小街不在少数,人群像流水一样在如同河道的街巷中流动。


    果然,和在幻境中看到的画面一样,白色的边界消失,画中的一切她都能看见了。


    当然,这同时也在告诉宋嫣,她依然没能出画。


    她还在画中。


    所以……走尽,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那多出来的“入局”二字,又是在表达什么?


    “宋小娘子,你还好吗?”魏蔑走到宋嫣身边,见她神情复杂,不由问道。


    魏蔑的话打断了宋嫣的思绪,宋嫣平复了一下心情,摇了摇头:“我没事。”又说,“你以后能不能不要这么叫我了?”


    她还是不太习惯“小娘子”这个称呼。


    之前不在意,是因为她以为自己走尽《清明上河图》之后能回到现实,也就懒得跟别人提这一点,现在来看,她还得长时间待在画中。


    “那我怎么称呼你?”


    “叫名字吧。”宋嫣说。


    “好。”魏蔑从善如流,不扭捏。


    宋嫣这会儿缓过神来,忽然想起在幻境中看到魏蔑为自己把脉的情景,问:“你医术如何?”


    魏蔑谦虚:“略懂一二。”


    宋嫣又问:“那你诊出我是什么病了吗?”


    这话问得奇怪,魏蔑反问:“你怎知我为你诊过脉?”


    如果不是知道他为她诊了脉,她怎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咳咳,”宋嫣假咳两声,“你就坐我旁边,看到我晕倒了,肯定会好奇我得了什么病,然后替我把脉呀。”


    “这样啊。”魏蔑信了,毕竟宋嫣的确挺聪明,也很会推理,“抱歉,我能力有限,无法为你诊出病症。对了,你昏迷了五天,饿吗?”


    按理来说,昏迷五天不进食的人早就虚脱得不成人样,怎地宋嫣看起来这么精神?


    魏蔑不说还好,他这一说,宋嫣的肚子忽然就响了。


    “饿了。”宋嫣说。


    “那就去前面吃点东西吧。”


    “好啊。”宋嫣点点头,“哦对了,我的身体状况,能不能麻烦你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包括我爹?”


    魏蔑欣然答应:“这是自然。”


    二人同去一家面馆吃面,宋嫣和魏蔑分别点了水滑面、云英面,坐在面馆外吃。


    水滑面味道鲜美,吃起来很有劲道。水滑面的精华在于高汤,宋嫣厉害,喝了几口就能喝出高汤的成分、猜出高汤的做法——羊肉羊骨混在一起煮,其中还有几味中药,不仅给高汤增添了口感层次,还减少了羊膻味儿。


    “这豆腐丝好好吃,香菜也好香。”宋嫣边吃边夸,“汤好好喝!”她说着,又喝了一大口色似牛乳的白汤,满脸满足。


    魏蔑看了她一眼,眼角带笑,安安静静地吃自己的面。


    “你的云英面味道如何?”宋嫣探了探头,看魏蔑碗中的面。


    如果坐在面前的是彭晓芝而不是魏蔑,云英面铁定会被宋嫣薅去不少。


    别人家的永远是最好的。


    宋嫣和彭晓芝出去吃饭时总会点不一样的饭,这样一人能吃到两份不同的样式。有一次宋嫣点了鱼香肉丝盖饭,彭晓芝吃的红烧牛肉面,宋嫣觉得那家的牛肉面极好吃,于是第二次便让彭晓芝点了饭,自己点了面,结果她又觉得碗里的面不如彭晓芝的饭好吃了。


    “还不错。”魏蔑吃饭时不会说话,等咽下面后才评价,“肉糜煮成的汤汁很香甜,加之面条非常入味,光吃面就能吃出肉味儿来。”


    “我这个也好吃,尤其是汤特别好喝,你要不……”宋嫣意识到自己要说错话了,“尝尝”二字还没说完,便改了话头,“你要不下次也点一份尝尝?”


    魏蔑没察觉到不对劲,笑着点头:“好啊。”


    接下来二人各自吃面,没再吱声。


    突然,不远处闹腾起来,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围在一个公告栏前看布告,尔后,人们纷纷大喊大叫。


    “没想到鱼留将军真的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还叫他将军干什么?这样的人,就该被关进大牢,择期处斩!”


    “所以说前段时间的传闻都是真的,鱼留真的联合材料商偷换了修筑钱塘堤坝的石料,贪污了银钱?”


    “肯定啊,朝廷都发布告了,还有假?”


    “你看看你看看,证人商珂、龚风、陈掣、李馨……这么多人都指证鱼留,还有几份罪己书和奏章,都在指责鱼留。”


    “可是之前不是说钱塘的事情跟鱼留关系不大,都是钱塘县令和县丞的错吗?”


    “那肯定是有人包庇鱼留啊!要我说,一定要把那些包庇鱼留的人查出来,全部重罚!”


    “……”


    鱼留的事情终究是藏不住的,如今被朝廷告知天下,大家不免各有各的看法。而,宋嫣心里清楚,这些人中少不了赵婴派来煽风点火的人。


    宋嫣没见过鱼留,也没怎么听说他的事迹,她对此人不做评价,可对于其子鱼维周,多少有些惋惜。


    为那个沉默儿善良的人惋惜。


    “鱼维周会怎么样?”宋嫣问魏蔑。


    她对大宋的习俗了解不少,但对其刑律一窍不通。鱼留罄竹难书,死罪难逃,可是,奉行连坐之罚的古代,会放过他的儿子鱼维周吗?


    “按律当斩,不过,”魏蔑顿了顿,“应该有人会保他。”


    “还能有人保得住他?”宋嫣惊讶。


    “官家,准确来说是长公主,摄政王,他俩或许会保鱼维周。”


    “为什么这么说?”


    “长公主目光长远,她一定会认为鱼维周活着比死了有用。”魏蔑道,“至于摄政王……布告上只说了鱼留有罪,只字没提摄政王,除了他的身份特殊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此案没能将其牵扯进来。”


    宋嫣懂了:“摄政王跟鱼留做了交易,鱼留不拉他下水,他帮鱼留保住鱼维周?”


    魏蔑夸:“聪明。”


    “你也挺聪明的。”宋嫣道,“还能想到这一层。”


    魏蔑笑而不语。


    宋嫣继续吃水滑面,可惜周围太吵,全在讨论鱼留和钱塘的事情,让宋嫣心不在焉,食之无味。


    鱼留的事情很快在汴京城里散开了,城中闹得沸沸扬扬,无一不在讨论此事。


    短短一日之内,鱼府被贴了封条,许多人往鱼府门口扔烂菜叶臭鸡蛋,本就寒酸的鱼府如今成了脏乱差的地方。


    鱼留被革职,被押入大牢,但官家念及劳苦功高,曾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免了鱼府上下的死罪,包括鱼留唯一的儿子鱼维周。


    鱼维周被除去职务,不日发配北方,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继续为大宋镇守边疆。


    鱼维周离开汴京城的时候,宋嫣恰好在路上遇到了他,二人点了头算是打过招呼,随后,宋嫣默不作声地送了鱼维周一程。


    为什么要送他呢?可能是觉得,鱼维周值得吧。


    虽然和鱼维周相处的次数不多,时间不长,但宋嫣对他的印象不错。再说了,鱼维周借过她钱,她还没还呢。


    若有机会,以后再还吧。


    宋嫣心想。


    反正按照魏蔑的说法,鱼维周对长公主来说很有用,这样来看,至少长公主能暗中保护鱼维周。


    魏蔑那么聪明,他说的肯定不会错。


    鱼留入狱、鱼维周离京后,官家决定派遣一位可靠的官员前往钱塘处理后事,楚王和摄政王的人争论不休,但官家最终定了宋文昭的一位学生。另外,鱼留在枢密院的职务被以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担任,并未落到赵婴麾下的头上。


    五月中旬,距离鱼留的案子已经过去了七天,但汴京城中依然有不少人谈论此事,可见此事影响之大。


    曾经,世人都以为鱼留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国之栋梁,皆佩服乞丐出身的他能够成为一代名将;现在,百姓厌弃憎恨唾骂他,武人以他为耻,文人写词文讽刺指责他,甚至有人联合游街,要求朝廷给天下人一个合理的交代。


    但,没有人问一问,鱼留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情。


    当然,也许那不甚重要。


    毕竟,鱼留的确错了,错了,就该得到应有的惩罚。


    ……


    ……


    宋嫣还没有回宋府。


    虽然这段时间易嘉儿总闹着要回去,但宋嫣还没想好如何面对宋文昭,这才一拖再拖。


    魏蔑倒是早就离开了,说是回去采买书籍。魏蔑走之前,宋嫣找他借了些钱,表示等自己回家之后会还给他,魏蔑大方,给她的钱足够她吃喝玩乐半个月。


    有了钱,就有吃的,于是易嘉儿不闹了,乖乖陪在宋嫣身边,顺道跟宋嫣说了不少汴京城的事儿,让宋嫣越发了解这里。


    五月二十日这天,钱花完了,宋嫣也做好了见宋文昭的心理准备,于是,她准备,回宋府了。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