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完美的魔术处子秀

作品:《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

    女生穿着一件小花裙,扎着一条马尾辫。容貌嘛看起来继承母亲的多一点,尤其是嘴唇有些偏薄,配上有点显露的颧骨,给人第一印象漂亮又有些难处的样子。


    女学生看了眼刘晓玲也没招呼,而是拉了一把仍在观察刘晓玲父女的男人,道:


    “快帮我选啊,你看同学都来了,再不选就没得选了。”


    刘仁贵听了这句话再看眼前的这一家子就不喜,见靠窗的一个上铺还空着,直接就把手提的被盖给扔了上去。


    妇人扭头看了一眼刘仁贵没说话,然后伸手指向刘晓玲刚占的床铺对面,道:“就是这张床了。”


    刘晓玲也比较喜欢老汉选的位置,靠窗边通风和光线好,也不受开门关门打扰。


    选定了床铺,两家人都开始铺床整理。整个过程两家人都没有交谈。


    刘晓玲动作快,收拾完了就拉上刘仁贵出去吃饭。


    学校周边没有后世学校周边旅馆、饭店无数的热闹场景,除了供销社等国营饭馆,只有几家私人的小饭馆。


    随便进了一家点好菜,父女俩开始吃饭。


    “老汉,等会吃完饭我带你去外滩耍嘛。”


    这时旁边一个男孩子站起身过来搭讪。


    “你们是巴蜀的?”


    听口音还真是老乡哦。


    刘晓玲扭头一看,一个瘦瘦高高的男孩。


    “嗯。渝都的。”


    “我也是渝都的,大前天到的。”


    “那巧了,我们今天才到,刚把宿舍收拾好。”


    那时渝都到魔都的水路航班要隔三天才有一个航班。


    男孩叫康旷明,家住渝都西区,就在宏光厂那一个区。


    “宏光厂的啊,我晓得。老军工嘛。”康旷明很善谈。“外滩我去过,下午我带你们去逛嘛。”


    难得遇到老乡,往后放假回家也有个伴,女孩子一个人确实让人担心安全。


    刘仁贵立马就答应了,康旷明也移过来坐在了一桌。


    康旷明说学校能帮着家长购买回程票。吃了饭,又回了趟学校登记交钱。帮家长买票这个事情放在后世也不多啊,刘晓玲对学校的归属感一下就有了。


    下午,三人乘车去了外滩。


    外滩还是那几栋洋人修建的楼房,浦东还是一片农田。


    逛过南京路,破破烂烂的民居,倒是豫园比较热闹。几人又赶往当时全国人民心向往之的“魔都一百”,买了些不要票证的处理次品,把刘仁贵挤得满面通红,汗流不止。


    “晓玲,够了。我不去了,太挤了!”


    处理专柜前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也只有刘仁贵这种吃过空间水的,才能够像常山赵子龙那样挤个几进几出。


    康旷明已经呆住了,化身移动储物箱,满手都提着各式的物件。


    “咳咳,刘叔叔。你赶船走的时候喊我一声,这些东西一个人怕拿不上船。”


    刘晓玲看了看也觉得买得有点多。不过渝都那里下船就有“棒棒”,乘车也方便,不算麻烦。


    刘晓玲在空间里搜集了一些魔都的票证,现在康旷明在,不敢拿出


    来用。


    反正要呆四年,寒暑假回去前再买。


    三天后,正式开学。


    刘仁贵回渝都,康旷明果然请假去送。刘仁贵觉得让康旷明请假很不好意思,坚持不要刘晓玲去送。


    刘仁贵这神一般的逻辑让刘晓玲看不懂。


    402宿舍的6个女生全都到齐,和刘晓玲一起挑选床铺的女生叫郝敏。


    船舶动力装置专业一共招了2个班,每个班60来人。刘晓玲班上有62人,其中女生12人,正好用掉两个宿舍。


    船体专业女生更少,平均每个班3个女生都摊不上。


    全校一共6个专业,也就是两千多学生的规模。


    第一学期开始,郝敏表现得很积极,老师对她的印象十分不错。不过性子上的问题,跟同学说话常常有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感觉,这让她跟同学之间关系并不融洽。


    9月11日,全运会终于开始。


    刘晓玲离开渝都前,专门留了一台收音机在家中。边月冰两口子每天都要收听晓军的比赛消息。


    9岁的晓军在这届全运会上,获得了单杠、跳马两个单项冠军以及自由体操亚军。


    巴蜀省给予刘晓军的奖状也送到了渝都来,宏光厂也给冠军的父亲刘仁贵颁发了奖状。


    这几天,刘仁贵出了大大的风头,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是认识他的人都热情的恭维他,刘仁贵也是笑容满面。


    大女子上了名牌大学,幺儿是全国冠军,还有谁比他更有成就感呢。


    “砰砰砰。”班主任廖海荣使劲敲了几下桌子,这才把下面的议论声止住。


    刚才廖海荣宣布学校要搞个迎新晚会,下面这些学生就议论开来。


    都是才毕业的,平常的时间都用来看书了,哪有啥时间培养才艺。大城市来的学生还好,有些人小的时候参加过少年宫活动,这些人能表演一下。但你让这些人自备节目,那就是刁难人。


    “廖老师。”


    郝敏举手示意有话说。


    “说。”廖老师正在考虑点选几个学生安排,看见郝敏举手,便示意她发言。


    “我会拉小提琴,还会其他的乐器,我可以出个节目。”


    “哦。好!”廖海荣很高兴。


    对于郝敏家庭背景他知道一些,不愧是大城市干部家庭出来的子女,多才多艺不说还主动请缨。


    示意郝敏坐下,廖海荣又扫视了眼前这帮学生一下,看还有没有像郝敏那样主动举手的。


    没有。


    目光扫到刘晓玲,发现这个小姑娘面目清秀,干脆点她来个节目,具体安排下来再看。


    刘晓玲有些惶恐,看样子,廖老师居然准备点她的名。


    算了,刘晓玲一咬牙站起身来,道:


    “廖老师,我会变魔术。”


    刘晓玲主动表示表演魔术,实在是不想起床就跟几个人一起练唱,吃了晚饭还要去教室练歌。


    报名表演个近景魔术,空间在手,多么撇脱(方便)的一件事。一点都不耽搁早上睡觉晚上看书的时间。


    “什么魔术?”廖海荣没想到还有这种人才


    。


    跟现在这些人说近景魔术,多半还得继续解释。刘晓玲干脆站起身来,把军绿色的袖子朝上挽了挽,露出洁白匀称的一双小臂。


    全体瞩目中,刘晓玲伸出纤葱玉指将桌上的钢笔拿起,在手中捧住。


    默念一声,把钢笔收进了空间,然后缓缓转动握住的双手,慢慢张开……


    没了?


    交代完空无一物的双手,刘晓玲将双手再次一捧,缓慢张开,刚才不翼而飞的钢笔重又出现在手中。


    “哇!晓玲好棒!”旁边坐着的周化英激动地拍着手,化身刘晓玲的小迷妹。


    “好!好!好!”廖海荣连说三个好。


    剩下的再来个集体大合唱,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郝敏同学,班委还没有选,你暂时代着文体委员。这几天的练习就由你来负责。”


    郝敏很高兴,在寝室里说话都中听了好多。


    迎新晚会在礼堂举行。


    傅海山书记讲话欢迎新同学。


    当新生代表上台的时候,402室集体懵了,居然是同寝室的郝敏。


    看着在台上情绪高昂、侃侃而谈的郝敏,虽说这段时间寝室的同学和郝敏相处得不是很好,但也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没有电视现场转播,考虑到演出效果,刘晓玲的魔术表演由近景魔术改成了古戏法,变鱼缸。预想会受到热烈欢迎,廖老师还专门让刘晓玲准备了一个返场的魔术。


    主持人是一男一女两位学长,都是大三的学长。彩排的时候才知道他们的名字。男学长叫钱冠群,女学长叫于飏。


    按照要求,刘晓玲和其他几个人在后台休息等待上场。


    休息室里,郝敏正在调弦,看不出紧张,想来是经常表演。刘晓玲虽然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表演,但是空间的特异给了她信心,无论如何也不会演砸。


    倒是旁边一个表演独舞的云省来的小姑娘,有些忐忑不安的样子。


    “这就是你们民族的服装?好漂亮!你是第几个节目?”刘晓玲看过节目表,知道自己是第8个出场,就在这个独舞的后面。她见小姑娘紧张,故意和她说话。


    见有人跟自己说话,小姑娘转移了注意力,跟刘晓玲说起话来。


    小姑娘是云省人,傣族,姓刀,汉名叫刀沐青,同当时全国闻名的一位少数民族舞蹈演员是家乡人。也是今年的新生,学船体电子装置的。


    因为父亲在县城上班,所以是他们家乡里少有读书的女孩。因为从小离开家乡长大的,接触本民族舞蹈的时间并不多,只是会一些基本的动作,这一次也被她班上的老师点选出来表演。


    现在确实有些紧张。


    “单独跳过舞吗?”


    “集体舞跟独舞不一样!就几样简单的重复动作……”刀沐青诉苦道。


    “呵呵。”刘晓玲也不知道这方面怎么给建议。


    “你不要看台下就行,自己想着这两天练习的动作,把动作做完就好了。”


    刀沐青感激地看向刘晓玲,觉得同样是小姑娘,人家就懂得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