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第 233 章

作品:《美人妈相亲后带我躺赢[七零]

    第233章


    陈秋荷被温向璞的回答,弄的好久都回不过神,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笑了笑,语气真诚,“那我等你的好消息。”


    温向璞颔首,“等分数出来后,我也会告诉绵绵妹妹的。”


    陈秋荷,“自然,你们的关系好,合该告诉绵绵的。”等从温家离开后,陈秋荷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伫立在街道旁边的小白楼。


    静谧中透着几分贵气。


    陈秋荷忍不住想,房子随人,这一栋小白楼的气势和温向璞的好像,简直是一模一样。


    矜贵平静,当然也让人高攀不起。


    对于陈秋荷来说,这四个字出现在她的人生字典里面已经是极为意外的了,毕竟她是老师,这一辈子不知道教过多少学生,但是像是温向璞这类的,还是头一回见。


    她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少年身上的气质,光站在门口,就让人足够让人惊艳。


    陈秋荷在回去后,很快一个电话就打到了哈市沈美云家。


    哈市养殖场如今已经步入正轨了,两年多的发展,养殖场内已经发展到一千只猪,两千只鸡,三千只兔子,甚至,还单独开了一个养牛场和养羊场。


    如今也是初具规模。


    只能说,哈市养殖场不愧是财大气粗,照这这个速度,不出五年,它就能占了整个东三省的市场。


    而在加上漠河市驻队和青山驻队的,它们很快就能称占全国的市场,当然,这个前提是要一直坚持发展下去。


    带过养殖场的都知道,最开始建立养殖场的时候是最难的,后面步入正轨后,基本上人手和流程,都打通了。


    所以沈美云现在的工作,就是把每天的任务分布下去,定期看看数据便可,另外,若是厂里面的牲畜发生突然情况,她需要给出指导性意见,其他时间,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所以她上班其实是很弹性的时间。


    刚好这会回家躲懒,听到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她便顺手接了起来。


    那边陈秋荷的声音响起。


    “美云。”


    “妈,是我,怎么了?”


    陈秋荷日子过的细致,平时很少给沈美云打电话,她是觉得电话费太贵了一些,所以大多数都是通过写信来给女儿的。


    基本上一封信多的时候,能写十多张的信纸。


    “高考结束了,上午我去问了下季家的孩子和温向璞,季家孩子这边考的不是很好,但是向璞那孩子很笃定,瞧着未来不错。”


    “就是先和你招呼一声,别像我一样,直接上门问了怪不好的。”之前做的时候还不觉得,等做完后,她才惊觉对方不是自己的学生,在分数出来之前这般问话,着实不算礼貌。


    沈美云笑了笑,“好了,妈我知道了。”


    “家里都还好吗?”她离的远,如今父母又回到了北京,不像是之前在漠河,回去看望的方便。


    如今想要回去一趟,要不是孩子放假,要不是季长峥放假,再或者是自己放假,想要三者凑在一起,是极为的不容易。


    陈秋荷,“都还好,你爸工作顺利,我的工作步入正轨,就是你舅舅,我给他在我们学校找了一个保卫科的工作,每天还能和我一起上班。”


    “你呢,和长峥绵绵还好吗?”


    沈美云,“都好。”


    她向来是报喜不报忧,不过,目前对于沈美云来说,工作顺利,家庭舒心,倒是没什么忧愁的地方。


    听到这话,陈秋荷倒是放心了,“也不知道阿远和玉书他们怎么样了?”


    他们两个还在漠河呢。


    沈美云握着电话筒,一只手闲着无聊卷着电话线,本就成麻花的电话线越发拧巴在了一起。


    “我哥他们在漠河应该过的不错,前几天我嫂子还和我打电话,说她涨工资了,到时候带我去吃好吃的。”


    宋玉书也是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在嘴上了。


    当然,沈美云也差不多。


    陈秋荷本来想问,玉书有没有怀孕的,但是转念一想,当初阿远说的话,到底是把这个问题给憋回去了。


    “知道你们都好就行,在家照顾好自己。”


    沈美云嗯了一声,“妈,你也是。”


    挂了电话后,她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陷入了沉思。


    中午,绵绵回来的时候,沈美云和她提起来了温向璞参加高考考的不错的事情。


    绵绵取了书包放在长条椅上,洗了个手,这才慢吞吞道,“我知道呀,向璞哥哥在考完试就给我打电话了,说考的还行。”


    这还是对方谦虚的话。


    沈美云诧异,“你和温向璞每天都有联系吗?”


    绵绵歪着头,“也不是每天,以前会写信,现在不是家里装电话了吗?我有不懂的问题就直接打电话问向璞哥哥了。”


    “刚好就提起他高考的事情了。”


    “怎么了啊?妈妈?”


    沈美云张了张嘴,“没事,妈妈就问问。”绵绵觉得奇怪,这会肚子有些饿了,她翻箱倒柜去找吃的。


    找到了一袋子的桃酥,顺势拿了一块要递给沈美云,沈美云摆手不要,她自己这才吃了起来。


    “妈,银花和银叶姐姐和你打电话了吗?”


    反正,绵绵认识的人,这次参加高考的还不少。


    沈美云摇摇头,“就是高考前打了个电话,高考完没动静了,我估计要等分数出来了才知道。”


    绵绵有些失望,“那好吧。”


    沈美云猜测的确实对,等分数出来的那天,他们家的电话几乎快被打到爆了。


    一连着好几次,外面的人都没打进来。


    最先知道分数的是季家人。


    季奶奶率先打来了电话,“美云啊,高考分数出来了,明圆和明方打算明年在继续考一年,不过明栋考的还不错,三百一十分,明侠考了两百。”


    这俩孩子是老二两口子的,向红英他们两口子都是在教育局工作的,所以俩孩子成绩也算是抓的紧。


    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们家消息灵通,自家孩子比其他孩子提前复习了两三个月。


    这消息,他们自然也和三房说了,只是可惜季明方和季明圆两人心思不在学习上,还是每天慢悠悠的。


    这才考的很差。


    沈美云,“那我一会打电话恭喜二嫂,家里要出两个大学生了。”


    季奶奶,“你看着来就行。”


    “那三嫂那边怎么说?”


    “你三嫂啊,气的拿着鸡毛掸子,追着明方和明圆俩孩子,跑了一整个院子。”


    “威逼利诱下,这俩孩子才同意明年继续参加高考。”


    沈美云并不意外,三嫂徐凤霞是这样,心里有一股劲,自己和丈夫季长勤没能做到,就寄希望在孩子身上。


    但是奈何,俩孩子的性格随了季长勤,在学习上没啥天赋,所以这次高考分数出来后,自家三嫂怕是有得气。


    沈美云想了想,“其实,读书是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


    季奶奶何尝不知道,“我也这样和老三媳妇说过,但是她听不进去。”按照他们家的这种家世,有个高中毕业,基本上也是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的。


    但是,奈何徐凤霞不愿意。


    儿媳妇不愿意,当婆婆的自然不好过多的参与。


    有些话题点到即止,沈美云也不在继续这个话题,她便问道,“温向璞呢,他的成绩出来了吗?”


    “出来了。”


    “不过。”季奶奶卖了一个关子,“他考多少分,还是你自己来问。”


    这话一说,沈美云忍不住笑了起来,“行,我一会挂了电话就问他。”


    也确实是这样的,等季奶奶的电话后,她便拨通了温家电话,这一拨通,那边响了几声便接了起来。


    “喂。”声音清冽如竹,悦耳动听。


    沈美云,“向璞是我,沈阿姨,想问问你的分数查到了吗?”


    温向璞,“查到了。”


    “多少?”


    “四百九十八。”


    沈美云的声音顿时扬高了几分,“多少啊?”


    “你们总分多少?”


    她差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总分五百。”


    这下,整个话筒都跟着安静下去,一时之间,沈美云竟然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温向璞,你好牛啊。”


    满分五百,考了四百九十八,相当于就丢了两分,这是什么神仙成绩啊?


    就是沈美云当年自己的成绩颇为不错,被人称为才女,但是高考的分数,也还是差温向璞一都截呢。


    温向璞也诧异了片刻,因为一直一来,沈阿姨在他心目中都是很端庄的长辈,竟然会从她口中说出牛这个字。


    他抿着唇道,“一般而已,我丢两分。”他之前模拟考试的时候,都拿过满分,但是高考却丢了两分。


    “所以,也没那么牛。”


    沈美云,“……”


    要不是知道温向璞这孩子的性格,沈美云差点以为他在故意炫耀了。


    她沉默了半晌,才干巴巴地安慰他,“已经很好了,向璞咱们不用对自己这般苛刻。”


    温向璞嗯了一声,转头问了起来了绵绵,“绵绵放寒假了吗?”


    “还没呢,快期末考试了。”


    气氛一下子沉静了下去,温向璞这孩子话少,沉默害羞,这也就导致了两人之间其实聊不起来。


    沈美云其实很诧异,自家绵绵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两人怎么那么多话。


    等挂断电话后,没一会的时间,电话又噼里啪啦的进来了。


    先是乔丽华。


    “美云啊,你家电话我都打了半个小时了,怎么一直打不进来。”


    她差点都以为沈美云家换号了,没和她说呢。沈美云也意外了,她解释道,“不是高考分数出来了吗?刚好我婆婆那边在跟我打电话。”


    “对了,你考的怎么样?”


    问起这个。


    乔丽华的脸上的笑容大了几分,“我考了两百八十三,我想来问下你的意见。”


    “看我报个什么学校好?”


    那种好大学肯定是进不去了,但是大专还是能考虑的。


    沈美云也没想到,仅仅复习了两个月的乔丽华,竟然还能考到这个分数,她意外了下,“恭喜啊,丽华。”


    满分五百分,能考这么多,在沈美云看来乔丽华已经是很厉害了,毕竟,她之前好久没接触过高中课本了。


    而且,又一直忙于工作,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季家孩子那种条件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温向璞。


    “恭喜什么啊。”乔丽华叹口气,“我这个分数高不成低不就,现在很麻烦,我想问下你的意见。”


    沈美云对现在录取报考的大学,她也不是很清楚,她想了想,“我跟我妈打个电话问下,在给你回电话如何?”


    母亲在大学任教,对于高考填写志愿,报考大学的消息,肯定比她这个远在漠河的人清楚。


    “成,美云,麻烦你了。”


    等挂了电话后,沈美云便朝着陈秋荷打过去,也是巧,陈秋荷今天没课,便在家休息。


    这不,沈美云打电话过来,她几乎是秒接,“怎么了啊美云?”


    沈美云简单的把乔丽华的事情说了一遍,重点强调了两件事,“她想报考北京的大学。”


    这——


    陈秋荷思考了片刻,“这个分数,她要是想回北京的话,我倒是推荐她报考北师大。”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里面是可以录取专科的。”


    沈美云,“还有其他学校吗?”


    这还真把陈秋荷问住了,“她这个分数不上不下,我是觉得报考北师大最为稳妥一些,将来毕业了,再不济也是个老师。”


    她自己也是当老师的,知道这一行旱涝保收,虽然富裕不起来,但是最起码饿不到肚子。


    就这一条就是适合乔丽华的。


    “成,我和她说一下。”


    沈美云挂了电话后,立马又和乔丽华回电话,在拨通电话的时候,她还在想得亏他们家条件不错,不然每个月都出不起电话费。


    等乔丽华再次接起来电话后,她旁边还有陈银花和陈银叶两个,她们两个也是今年参加的首届高考。


    显然两人随着老支书一起,来大队部借电话,打到沈美云那问的,只是没想到也是凑巧,他们过来要给沈美云打电话的时候,刚好沈美云给乔丽华回电话,这下就省事了。


    沈美云先说了乔丽华的事情,“丽华,我问了我妈,你这个分数,适合报考北师大,她说里面是有个专科学校的,你报考这个学校会稳妥一些,将来毕业了也能分配。”


    乔丽华当即道谢,“成,我知道了,我等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报北师大。”


    “还有我,还有我,乔知青,和沈知青说下我。”


    陈银花忙说道。


    生怕乔丽华挂了电话,乔丽华立马朝着电话那头说道,“美云,刚好银花和银叶在我旁边,她们也要问你下报考学校的情况。”


    这——


    沈美云,“行吧,你把电话给她们。”


    下一秒,电话被陈银花接了过去,“沈阿姨,是我。”


    “我考了三百三十七,银花考了三百零九,我们想问下,我俩适合报考什么学校?”


    这还真把沈美云问住了,她想了想,“你们老师怎么和你们说的?”


    陈银花和陈银叶和乔丽华的情况不一样,她们两个是公社高中读书,有老师把关,自然是不一样的。


    陈银花说,“老师给我推荐了北京邮电大学,给银叶推荐了华中师范大学。”


    这是根据她们的分数来推荐的。


    不过,她更倾向于两姐妹一起报考北京的学校,实在是陈银花对北京的学校有执念。


    当然,陈银叶也是。


    她们从小就在绵绵口中,听过无数次北京,那个地方,也是她们这么多年能坚持读书的理由。


    沈美云思考了下,“我记得我妈刚说过,北师大有本科有专科,你们要不要和丽华一起考虑下这个学校?”


    “这样将来在学校也能有个伴,互相照顾。”


    陈银花和陈银叶对视了一眼,“可以!”


    不过,陈银叶有些担心,“沈阿姨,我考砸了,分数有些低,我能报考吗?”


    沈美云,“按理说是可以的,本科和专科都是有对外录取的。”


    “你先这个报吧。”


    “把你们老师推荐的学校当做保底来报,第二个志愿。”


    陈银叶,“好,谢谢沈阿姨。”分数出来的那一刻,陈银叶狠狠的哭了一场,她平时在学校都能考到四百分,但是这一次才考了三百零几分,实在是和平时的摸底考试相差太远了。


    她简直是不敢相信,这么重要的时刻,她怎么考的这么差。


    在挂电话之前,陈银叶突然问了一句,“沈阿姨,你说我这样的情况适合在复读一年重新高考吗?”


    这沈美云怎么建议呢。


    她想了想,“你对自己有信心吗?”


    “明年考试一定会比今年好吗?”


    陈银叶一下子被问住了,她下意识的摇头,“我心里压力大,很难。”


    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姐姐银花差一大截。


    从这次考试就能看出来了,平时明明是她考的比姐姐银花好,但是这次高考,反而是姐姐平常发挥,她比以前差了一大截。


    沈美云,“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复读反而要慎重。”不是每一个人复读都能比之前考的好的,也有一次比一次考的差的那种。


    陈银叶叹口气,“那我好好考虑下。”


    沈美云嗯了一声,“关乎前途,一定要慎重。”


    “对了,我忘记和你说,今年是首届恢复高考,给大家的时间都有限,所以其实录取的分数,按照我的推测,今年应该会比明年低。”


    这是事实。


    第一年高考太过匆忙,好多人都是临时抱佛脚,导致整体的分数偏低,那也就意味着录取的分数也会同时降低,这是成正比的。


    陈银叶听到这话,心里顿时一凛,“我知道了,沈阿姨,我一定会郑重考虑的。”


    还是沈阿姨看的目光长远啊,她压根没想到这一茬,但是仔细一想,沈阿姨说的确实有道理。


    等大家都有时间复习后,像她这类人第一次考差的不知道有多少,那势必就造成了整体分数的拔高,录取分数也高。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是经济的原因。


    家里供他们两人读书,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她若是在去复读一年,真的就是要把家里拖垮了。


    沈美云嗯了一声,“你想好就行。”


    “另外,我记得学校会有助学金申请,而且漠河市的教育局应该也有,你到时候去问下情况。”


    她记得首届高考,当时有不少乡下出生的考生,家里没钱读不起,那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国家是有对这类学生进行援助的。


    是可以申请助学金这类解决学业的。


    陈银叶真是太喜欢和沈美云聊天了,每次和对方聊天,她都能得到不同的消息,而且完全是耳目一新的那种。


    等挂了电话后,她忍不住朝着老支书道,“爷爷,我算是明白了,您为什么当初那般看重沈阿姨了。”


    就沈阿姨这个消息的渠道面,怕是整个公社没人比得上她的。


    老支书笑着摸了摸胡子,“沈知青和你说什么了,让你这般敬佩人家。”


    “她和我说,我和姐可以去申请助学金,不止学校有,就是连漠河市教育局也有。”


    这种消息,他们从来都不知道,甚至学校都没说过。


    这话一说,陈银花眼睛也一亮,开始姐妹两人还犹豫过,家里怕是供不起两个大学生。


    实在是负担太重了。


    但是,如今有了助学金这个消息后,相当于两人都没有后顾之忧了。


    老支书也没料到,打电话问沈美云,竟然还能问到这种厉害的消息。


    他思忖了下,“那等明天,我随你们一起去市教育局问一下。”


    陈银花和陈银叶当即点头。


    乔丽华想了下,本来想说自己也去的,但是转念一想,她这几年在公社上班挣下的工资,基本上能够学费和生活费的,只是攒的钱不多而已。


    在乔丽华犹豫的时候。


    老支书像是看出了她的问题,便说,“乔知青,你在公家上班,算是对这些流程熟悉,明天咱们一起去市教育局呗。”


    这一邀请,乔丽华顿时当仁不让的答应了下来。


    只是,在去之前,她还问了在公社附近住着的姚志英,姚志英摇摇头,她苦笑道,“我就考了一百多分,连个大专都考不上,我就不去问了。”


    她之前的基础丢的太多了,就这两个月的功夫,又要忙生意,又要忙孩子,这样就导致了,她在学业上没有放太多的心思。


    而考试的分数也直接显示出来了。


    一百三十九分。


    就是当初姚志英读书的时候,都没考过这么低的分数。


    见到姚志英这样,乔丽华便没有在多问了,而是问姚志军,“你弟弟呢?他怎么样?”


    “他比我考的多,考了两百多分,但是他也不理想。”


    姚志军是想报考首都医科大学的,就他今年这两百多分,是绝对不够的。


    “那你们有什么打算吗?”


    姚志英,“打算明年在复读一年。”


    她是想考到北京去的,志军也想在考回去,而且他的志向是考医科大学,继续当大夫。


    只是,今年两人考的都不理想,时间太紧了,大家都没复习好,姚志军之前更是将经历都放在医术上,他都没去读书,能考两百多分已经是天赋异禀了。


    “复读吗?”


    乔丽华喃喃了一句,其实她开始也有这个打算的,但是后面想了下,她年纪不小了,不能在耽误了。


    她比沈美云还大一岁,今年都三十一了,虚岁三十二了。


    在复读一年三十三了,而且谁知道明年是什么政策。


    她这种大龄社会人还能参加高考吗?


    与其赌一把,还不如抓住眼前的。


    姚志英点了点头,“复读。”


    “志军还小,我又有时间,所以打算重来一次,如果明年我还是考的不好,那我就死心了。”


    她嫁给金六子后,如今家里条件富裕了不少,复读个一年两年,家里还是支撑的起的。


    乔丽华看着,如今大变样的姚志英,她心中感慨万分,人家说嫁人改变命运这句话是真没错。


    之前姚志英在知青点的时候,为了养活弟弟,硬是熬成干干瘦瘦的样子,但是这才多久?


    姚志英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如今的她肤色白皙了几分,也丰腴了几分,和人说话的时候,见人三分笑,连带着神情也没了往日的苦楚。


    连带着说起复读的时候,底气也足的很,这是以前的姚志英绝对不会有的。


    只能说,姚志英是幸运的。


    当然,乔丽华自己又何尝不是幸运呢。


    她拉着姚志英的手,突然说,“能够认识美云,是我们的幸运。”


    她因为美云,进了公社,一路从普通的干事,做到了公社主任的副手,不出意外的话,她将会是下一任公社主任。


    而姚志英因为沈美云,认识了金六子,嫁给金六子后,不止她自己的生活解决了,连带着弟弟也跟了沈怀山,不止有了落脚的地方,还学了一门医术。


    姚志英是十分赞同这句话的。


    她点头,“是啊,没有美云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他们这些人都是因为美云,而改变了命运。


    她是,志军是,乔丽华是,甚至,陈银花和陈银叶也是。


    她们在美云身上看到了不同的人生,然后大家开始为了梦想而拼搏。


    等乔丽华离开后。


    姚志英想了想,喊着弟弟姚志军一起单独打了电话,她打给了沈美云,而姚志军打给了沈怀山。


    等挂断电话后。


    姚志英便问姚志军,“你师父怎么说的?”


    姚志军的情绪有些低落,“师父让我复读,他说医生这一行最为看重学历,现在不像是以前了,光有医术就能走天下,我将来要想站的高,学历和医术缺一不可。”


    他有些不安,“姐,你说师父是不是对我失望了啊?”


    他没想到自己考的这么差。


    姚志英,“怎么会?”


    她摸了摸姚志军的头,“沈叔叔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你当初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他都肯收你徒弟,这就代表着他不看重这些,他看重的是你这个人,你想要让你师父刮目相看,那就好好复读,争取明年考到医科大学去,和他相见。”


    他们这些知青想要返城,考出去算是目前唯一的出路了。


    金六子也跟着道,“你姐说的是,你不要妄自菲薄,何况,沈叔叔这个人有胸襟,他只会心疼你的,又怎么会对你失望?”


    这是实话。


    姚志军闷不做声,“是我考的不好。”这让他在面对师父的时候,有一种心虚和无力的感觉。


    自从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他真的很努力了,从初中的书本捡起来,在到高中,但是时间太短了,他就算是挑灯夜战,也只是学了个囫囵吞枣。


    能考到两百多分,这还有瞎猫碰到死耗子的好运在里面。


    姚志英叹口气,她去看向金六子,“六哥,能在公社中学这边找到人吗?把志军安排进去读书一年。”系统的读书,而不是半工半读。


    这——


    金六子想了想,“我去找找人吧,估计这时候不太好安排。”


    毕竟,高考消息一恢复,不知道多少人都挤破头要回到高中去。


    “拜托六哥了。”


    姚志英双数合十,当了妈妈的她,身上多了几分韵味,这般求人的样子,金六子也拒绝不了。


    “你呢?”他搂着姚志英的肩,低声问道,“你要不要去学校?”


    姚志英茫然了下,“我啊?我不用了,我去的话小金宝没人照顾了,我就在家自己复习好了,能考到哪里就考哪里,万一考不上,我就放弃好了。”


    “反正现在我也嫁人了,丈夫孩子都有了,大不了以后我跟着你做生意,总归是有一口饭吃的。”


    七年的知青生活,让以前清高娇气的姚志英,彻底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她学会了随遇而安,接受现实。


    并且和现实妥协。


    金六子听到这话后,他搂着姚志英的肩膀紧了几分,“你想高考吗?”


    想吗?


    当然是想的。


    她也有一个大学梦的,想和沈美云一样,能够知识渊博,聪明机警,但是现实却事与愿违。


    “六哥,我时间不够。”她苦笑道,“每天的生意,外加家务,还有孩子,这几乎占了我大半的时间。”她之前复习,都是三更半夜,或者是早上五六点的。


    白天几乎忙的脚不沾地。


    “家里交给我吧,你全身心复习。”


    “小金宝我送她去托儿所。”小金宝已经满三岁了,基本上可以送到托儿所了。


    这样就能顾得上家里了。


    “家里交给我,生意上我看能停的停下,不能停的继续在做,我会减少,你全身心复习就好。”


    姚志英听到这话后,她怔了一下,窝在金六子的怀里,仰头看着他,“六哥,你就不怕我考出去了,就不回来了吗?”


    她知道的,有不少知青嫁人后,对方想参加高考,但是家里人都是不肯的,至于是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知青考学出去了,有了大好的前途,就不愿意在回乡下了。


    这也就导致了,但凡是嫁人的知青,十个里面能有两三个参加高考,已经是极为幸运的事情。


    像是姚志英便是,她能参加首届高考,金六子是支持的,没想到自己考的不好,金六子让她复读不说,还打算把孩子送托儿所,他自己也跟着全身心协助起来。


    金六子低头看着姚志英,她的脸盘如银月一样,面容和善,眼神柔和,他突然问,“你会吗?”


    他自认为看人是准的。


    姚志英下意识的摇头,“不会。”


    六哥对于她来说,先是恩人,在是丈夫,也是爱人。对方在她最为落魄的时候,帮助她,提携她,并且不嫌弃她还带着弟弟,一意孤行娶了她。


    让她从知青点走到公社来,她已是感激不尽。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她若是背叛六哥,那实在不算是个人。


    姚志英想的很好,她牵着金六子的手,“我都想好了,若是我和志军能够考到北京去,六哥,你就和我们一起回北京,到时候把小金宝也带过去。”


    “你是做生意的人,有眼光有能力,去了北京这个大城市,它将来只会更利于你的发展。”


    六哥在漠河市胜利公社还是被局限了。


    “而且还有,咱们家小金宝在漠河读书,还是在北京读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希望咱们家小金宝将来能够在北京长大,她可以选择来漠河,但是这是她喜欢,而不是望着北京,却扎根不下来。”


    以前她不觉得北京有多好,下乡的七年,让她彻底明白了,漠河和北京的差距。


    是鸿沟,是天堑,不是漠河不好,而是北京太过拔尖,让经历过北京的好的人,很难在去接受落后的城市。


    落后到厕所是茅厕,臭气熏天,用水的时候要去挑水,没有自来水,洗澡的时候要用盆子,没有洗澡间,等等等等,这让姚志英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到。


    漠河和北京的差距。


    金六子听到这话后,他其实是欣慰的,欣慰姚志英的未来每一个计划里面都有他。


    他思忖,“你先和志军考上在说,我到时候先和美云会仔细聊一聊。”


    漠河市的生意,没那么好断的。


    要不要断,怎么断,他其实很在意沈美云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