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建党征文

作品:《笔间有光

    “兄弟,今天报纸来了没?”


    钳工组张国建刚一碰见韩鲲鹏就随口问道。


    张国建是个一米八高的壮汉,浑身上下有着使不完的蛮力。人品倒是有些厚道老实,不如潘昊和高大嗓门那么烦人。


    “你看我像不像报纸。”


    可在韩鲲鹏眼里,他平时都与他们一起活动,基本上还将他们定义为一种类型的人。


    虽然他从骨子里知道,张国建和那些人也不是一种类型。


    “没有就没有呗,你这小兄弟火气还不小呢。本来还想告诉你件事情,就你这么个态度,简直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让韩鲲鹏这么一怼,张国建也是反唇相讥。


    “张哥,我错了,不知道有什么好消息?”


    张国建还是一脸的严肃,丝毫没有继续聊下去的意思。


    “哎呀,我错了还不行,你倒是有话快说啊。”


    “我看《辽南晚报》有个征稿启事,有关建党九十年的征文,你没有参与一下?”


    “哦,我以为是什么事呢。那个征文,我早就投完稿啦。”


    这些年积累的写作经验,让韩鲲鹏在这方面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自从在2008年参加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后,他每年都会将目光锁定在国家大事上面,及早判断出当年宣传的重点主题,全力以赴准备相关稿件。


    精心创作,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投完之后,韩鲲鹏基本上就不太在意征文结果。


    因为他有的时候投的地方很多,往往都会是两种结果。


    一种是收到稿费汇款单,他才得知自己的文章已经发表;还有一种就是文友看到他发表在其他地方的稿件通知他,他才能获知这篇文章已经见报。


    建党九十年的征文陆续在七一之前都揭晓了,唯独《辽南晚报》一直是没有任何的消息。


    搞的韩鲲鹏的文友阿军都是非常的着急。


    “你说这个《辽南晚报》的征文到底能不能出结果了?”


    “再等等,这不刚过党的生日嘛。”


    “全国那么多报纸副刊这方面的征文评奖结果都出来了,可它家怎么连一丁点儿消息都没有,简直了。”


    “谁让人家是晚报呢。”


    韩鲲鹏有些自嘲的说道。


    “真是晚报,让人长了见识。”


    阿军是个非常细致的人,一篇稿子是什么时候投出去的,在哪家报纸发表,获得什么奖项,得了多少稿费,都有明确的记录。


    这登记本上的信息基本上都填满了,唯独这里还是空缺,阿军心里也是干着急。


    有一点事,他在心里都装不住。


    就这点事,不仅跟韩鲲鹏说,还和其他文友在交流。


    毕竟,大家都不是报社的负责人,也就在随便猜测和分析一下。


    “要不就是这件事情彻底泡汤了,虎头蛇尾的征文也不在少数。”


    很多人都没有阿军这股劲,大家就是随口抱怨一下就彻底拉倒。


    从来就没有人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而他却非常地痴迷。


    自从他知道韩鲲鹏参加这个征文,但凡是有这方面的信息,他都过来告诉韩鲲鹏。


    “这年头,还得去问啊。我刚才联系负责这个征文的编辑,说是他们现在正在将所有来稿作品汇编成册。”


    “军哥,那你知道你获得什么奖项了吗?”


    “人家那里是滴水不漏。”


    “有消息就好,那咱们就慢慢的等待吧。”


    韩鲲鹏还是不太在意结果。


    这些年征文他没少参加,结果往往都是可想而知。


    一直都是在优秀奖周围徘徊。


    哪怕是他写得比较好的作品,得到不少文友的肯定,且大家都认为能获得一定奖项的时候,往往结果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韩鲲鹏也为此鸣不平,甚至都给报社打过电话,可人家说的这都是评委评选出来的结果,往往让他也是哑口无言。


    这些年,韩鲲鹏对于获奖结果就没有那么多的期待。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正是这种心态的调整,还是让他平静平和了许多。


    反倒是阿军,这种事情,他经历的甚至比韩鲲鹏还多,可他还是喜欢乐此不疲地继续追问。


    又是等了两个月时间,阿军再次忍不住问韩鲲鹏。


    “那个建党的征文有消息了吗?”


    “没有啊,你有什么内部消息?”


    “你说《辽南晚报》能不能行了,这都要过国庆节,他们建党的征文还是没有评选出来。”


    “都等了这么长时间,也不差这么一会吧。哥,你再坚持等等。”


    看似他听韩鲲鹏的劝,时不时脑海里面想起这件事情,他又安耐不住心情,又主动找编辑聊了起来。


    “快了,有结果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编辑只是做了这样一个回复后,就再也没有对他解释什么。


    他再次将编辑的话反馈到韩鲲鹏那里,整得韩鲲鹏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是对他这股子的劲头,暗暗佩服。


    韩鲲鹏还在心里琢磨着,有时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反倒是平常心挺好。


    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可以接受。


    就拿阿军来说,这万一要是没有获奖,关注了这么长时间,他心里会有多么的郁闷。


    “喂,您好,请问是韩鲲鹏先生吗?”


    一天下午,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给韩鲲鹏打了过来,电话听筒里面传来一位陌生的女声。


    韩鲲鹏最喜欢就是这样的电话,尤其是当对方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且自己还不认识的情况下,他的经验告诉他,要不就是编辑核实稿件内容,要不就是报社发来什么通知等等。


    “是啊,请问你是?”


    “我是《辽南晚报》的工作人员,请问您之前参加我们报纸举办的建党九十年征文活动了,对吗?”


    “是啊。”


    “报社这边让我通知你,11月8日上午九点,请你到我们《辽南晚报》五楼会议室参加颁奖仪式。”


    一听这样的内容,韩鲲鹏兴奋地问:“不知道获得什么奖项?”


    “获奖名单并不在我的手里,我还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现在想问您是否有时间参加我们的座谈会?”


    “嗯,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