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番邦?养不熟的狗们,喂再多肉也没用!

作品:《大明:重八?抄完资本论馒头管够

    实际上,


    朱元璋的这些做法,


    也是中华帝王一向的怀柔政策,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没错。


    它也体现了,


    大明在处理番邦事务时,


    所秉持的不使用武力,


    努力寻求与周边番邦和平共处之道的基本宗旨。


    ……


    这个做法其实并不能说错了,


    但是,


    前提是,


    这群狗……


    会懂得感恩!


    白长明一想到在后世现代,


    诸如高丽、缅甸这些原番邦的种种辱华行为,


    便为大明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


    感到不值。


    ……


    白长明冷笑连连,


    养不熟的狗,


    给他们喂再多的肉又有什么用?


    ……


    朱元璋看着白长明冷笑的样子,忍不住问道:


    “先生,大明是天下共主,这些番邦既然愿意臣服大明,视大明为主,那大明略施恩惠,又有何不可?”


    “略施恩惠?”


    白长明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


    “这可不是略施恩惠……”


    “重发,你可知道,在正常的后续历史轨迹里,在大明300年国祚中,这种恩惠式的朝贡体系,给大明国库带来了多大的压力吗?”


    朱元璋微微皱眉,


    沉默不语。


    ……


    白长明则给朱元璋算了一笔账:


    “重发,先不说大明的高额回礼,哪怕光是那些番邦进贡的东西,大明也会花高价钱买下来。”


    “以龙涎香为例,据相关史料记载,此物‘货于苏门答剌之市……一斤该……中国铜钱九千个’,也就是一斤合九贯钱。”


    “而据《明会典》的记载,朝廷给大部分朝贡国的价钱是每斤四十八贯。也就是说,高出市价整整五倍有余。”


    “再比如,大明为了在经济上扶植弱小而“恭顺”的琉球,给其贡品的定价比其他朝贡国还要高。”


    “拿进口锡价举例子,每斤不过五百文,朝廷给琉球的却是8贯,高出市价十六倍。”


    “正常进口苏木是每斤五百文,朝廷给琉球的是10贯,是市价的二十倍。”


    “胡椒在产地每斤不过十九文,运到中国的市价是每斤三贯,而朝廷给琉球的是三十贯,是市价的十倍,是产地的一百六十倍。


    ……


    白长明侃侃而谈,


    而后,


    他的声音骤然愤怒:


    “这些已经是大明国库一笔不小的负担了,而且,如果这些支出真的让他们那些家伙感恩戴德也就罢了,花了也就花了吧……”


    “……可问题是并没有!”


    一想到后世琉球的所作所为,


    白长明便怒火中烧,


    ……


    朱元璋在心中默默盘算起来,


    一盘算,


    还真让他吓了一跳。


    白长明继续说道:


    “而且,在大明后期,政治腐败,还有一些官员中饱私囊,借着给番邦回礼的由头,把国库大量的钱财占为私有……”


    “大明国库的钱,再一次被这些蛀虫吞掉不少!”


    ……


    “竟有此事!!!”


    朱元璋闻言勃然大怒,


    这些后世的文官们,


    居然敢如此大胆!


    此时此刻,


    朱元璋只恨自己不能去到几百年后,


    把那些贪污的文官们挨个掐死!


    ……


    白长明略带悲意的说道:


    “重发,你现在或许还感觉不出来朝贡体系对大明国库的压力。”


    “这是因为,一来,大明刚立国,时间尚短。”


    “二来,你是一个武将,你对这些东西或许不太敏锐。”


    “三来,因为当今的圣上陛下,比后续的大明皇帝更加圣明。那些贪官污吏们,还不敢借着给番邦回礼的由头,进行贪污……”


    “但是后面大明的皇帝一个不如一个,这些贪官污吏们,便开始肆无忌惮了!”


    ……


    听完白长明的这些话,


    朱元璋怒火中烧,


    忍不住低声骂道:


    “这些不肖子孙们!”


    “你说什么?”


    白长明没听清,随口问道。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


    他努力压制着自己对子孙后代的怒火,装出若无其事的表情:


    “先生听错了,在下什么也没说。”


    而后,


    朱元璋恭敬的问道:


    “那敢问先生,如果这样不行的话,那依先生之见,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与这些番邦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