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咱想那位先生了!(新书求鲜花评论评价票)

作品:《大明:重八?抄完资本论馒头管够

    朱元璋目露疲惫,


    他自言自语道:


    “唉,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啊……”


    “现在这些勋贵们,一个个仗着自己有打天下的功劳,越来越骄横了。”


    “咱还在,倒还能勉强镇住他们。”


    “可如果咱百年之后,那该如何是好?”


    “可是要是杀掉这些勋贵,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一来,势必引起朝堂动荡。”


    “二来,北边的那些蒙古鞑子还未被彻底征服,咱还得用到他们。”


    ……


    朱元璋对着自己的儿子朱棣连倒苦水。


    或许,


    也只有在自己的亲儿子面前,


    朱元璋才能说这些话了。


    末了,


    朱元璋突然说了一句:


    “如果咱能找到当年那位先生就好了。”


    朱棣精神一振,


    他急忙追问道:


    “是当年那位书肆先生?”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


    “那位先生有一个‘天书柜’,里面放了各种各样的天书。”


    “当年咱乞讨时,那位先生就让咱抄书,抄一页,给咱一个馒头。”


    “天书很多,涉猎极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中的兵法也是博大精深。”


    “咱就是靠着天书中的兵法,以及那位先生的指点,一步步打下来的这大明江山。”


    “只可惜……”


    朱元璋叹息道:


    “当年咱抄的书还是太少……”


    “有很多博大精深的天书,咱还没来得及抄到,就去投奔义军了。”


    “唉……可惜可惜。”


    ……


    朱元璋连连叹息。


    朱棣却如坐针毡,


    他现在越听,


    便越觉得,


    自己遇到的这位书肆掌柜的,


    就是自己老爹当年遇到的那位先生。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朱棣下定决心,


    现在就要把自己遇到白长明的事,告诉自己老爹。


    “你有话要说?”


    朱元璋瞥了一眼朱棣,


    朱元璋似乎意识到自己今天给这个儿子说的话太多了。


    他摇摇头道:


    “好了,老四你回去吧,国家大事由你大哥操心呢,咱今天的话,不该把压力给到你……”


    朱棣闻言,


    却是心头猛的一沉。


    他突然想给父皇,


    证明自己的实力。


    就算一切都是大哥的,


    他也要告诉老爹,


    朱家没有吃干饭的男人!


    于是,


    朱棣话锋一转,


    他把到嘴边的话压了下去,


    而是换了另一番话:


    “父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儿臣身为朱家子孙,自当为朝廷大事建言献策!岂有独善其身之理?”


    朱元璋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朱棣,


    这混小子,


    怎么跟他老爹说话呢?


    ……


    “好好好,那你说!”


    朱元璋被朱棣气笑了。


    他倒要看看,


    这个四儿子有什么见解!


    ……


    朱棣目光如炬,


    他的话钪锵有力:


    “父皇,儿臣以为,江山千秋万代的办法,并不是在于压制武官,诛杀功臣!”


    “哦?那依你之言呢?你给咱出几个政策听听。”


    朱元璋不怒自威的说道。


    “儿臣觉得,首先,要大力征收商业税!”


    “那些江南富商的钱个个多得很!要降低农业税,提高商业税,把老百姓头上的税,转移到这些富得流油的江南富商头上!”


    ……


    朱棣一边娓娓道来,一边回忆着白长明对他说的话。


    此时此刻,


    他把这些话,


    又重新说给朱元璋听。


    ……


    “继续。”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说道。


    朱棣看不出老爹的喜怒,索性也放开了。


    便大着胆子继续说:


    “儿臣还以为,‘永不降藩’的政策要取消,要对宗室实行军功制,有军功才可以保留藩位。”


    “大明疆域内没战事了,就让他们往外打。”


    “只要是大明疆域外的地方,宗室子弟打下来哪块地,哪块地就归他们!”


    “直接告诉宗室子弟们,西边有金发碧眼的妹子,南边有小麦色的豹女,我就不信咱大明宗室子弟们,一点兴趣都没有……”


    “从古至今,哪个朝代封王都是什么齐王晋王的,我都听腻了。”


    “什么时候也封个英吉利王、印第安王、东瀛王,那才叫本事!”


    ……


    (新书求鲜花评论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