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高考消息
作品:《重生七零踹掉渣爹去高考》 八月初杨雪梅收到了一封来自乔老师的信。
信的前半部分一如以往地在询问杨雪梅关于建筑方面的学习心得,并给杨雪梅又介绍了几本建筑相关的书籍让杨雪梅看,但是末尾比以往多了一些内容。
乔老师嘱咐她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高考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些眉目,或许马上就有好消息了!
虽然杨雪梅早就知道高考会恢复,但是从乔老师信中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免不了激动。
“徐老师,你快看乔老师在信里写了什么!”她将信拿给徐老师看。
徐老师看着最后那句话,眼中也不由闪起了泪光,停了这么久的高考,终于有要重启的消息了!好事!
她将信叠好还给杨雪梅:“雪梅,好好学,高考真要恢复了的话,以后你的路宽着呢,到时候考到你乔老师门下去就再好不过了,他在建筑方面可是国内顶顶厉害的那批人了!”
说完,她又叮嘱道:“不过这消息也不确定,不要往外面声张,以免给你乔老师带来麻烦,但是委婉地提醒一下朋友也是好的。”
“嗯。”杨雪梅也是这么打算的。
徐老师对杨雪梅一向放心,听她应了便不再多说,而是提起来另一个她记挂着的孩子。
“哎,就是鸣泉这孩子最近都没有什么消息,也不知道现在人在哪,以他的聪明劲,考个大学也不是难事,能早点看书复习的话,一定能考个更好的大学!”
杨雪梅只点点头,没有接话,她没有关于韩鸣泉的丁点消息,去问过孙前民几次,孙前民也不知道,她便不再去问了。
高考可能要恢复得消息不光杨雪梅知道了,谢玉珠也知道,两人通电话的时候都在委婉地暗示对方,明白各自的意思后,两人都笑出声来。
“我们再去找招娣说说吧,她的成绩也很好,到时候肯定也能考上大学的!”
谢玉珠在电话那头点头,两人约好了碰面的地方。
彭招娣住在泉水巷,杨雪梅和谢玉珠都第一次来,看着这里又窄又小的房子有些惊讶。
据彭招娣所说,她家有四个孩子,再加上赡养的奶奶,七个人都住在泉水巷17号里。
找到17号,两人对视了一眼,然后敲响了门。
然而,彭招娣看见是她们的时候脸上的情绪有点反常,像是有点惊喜,但是又好像藏着无法言说的哀伤。
“招娣,谁来了?”
一道尖利的声音传来,紧接着一张沧桑而黑瘦的脸出现在彭招娣身后。
“妈,是我同学来找我了。”
彭招娣她妈从上到下仔细地打量杨雪梅和谢玉珠,让两人觉得很是不适,但因为这是同学的妈妈,勉强地忍了下来。
“招娣的同学啊,进来坐坐吧?”
很会察言观色的彭招娣轻而易举地发现了两人的想法,难得强硬地朝她妈道:“家里这么点地都坐不开,我带她俩出去走走,剩下的活等我回来做。”
说完,她就迈步从门内出来了。
“行吧,你赶紧点,一大盆子衣服呢,你不早点洗好到时候大家都没得衣服穿……”
彭招娣把门关上,将她妈的念叨声隔开。
“这巷子里又脏又乱的,我带你们去河边走走吧,那边风景还挺好。”
在河边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彭招娣停下来问:“你们过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嗯,我和雪梅商量下学期的学习计划呢,我准备以后每周休息时都去找雪梅一起看书,你去不去?”
彭招娣低头掩住眼中的暗淡:“不去了,你两好好看书吧。”
“招娣,没放暑假之前你不是还和我提过这事吗?说有雪梅带着学习进度快很多,怎么又不想去了?”
彭招娣轻踢地上的石头。
“那时候是很想,但是现在觉得应该是没有时间的。”
谢玉珠是个急性子,见彭招娣不答应,挽住彭招娣的手就继续劝她:“招娣,去嘛,有雪梅带着多好,不懂的问题都可以直接问她了!”
彭招娣还是没有松口:“以后我不会有不懂的问题了。”
“怎么可能,你虽然比我的成绩好点,但是……”
彭招娣握住谢玉珠的手腕轻轻推开:“我家想让我嫁人了,不会再供我读书,所以以后我不会再有不懂的问题了!”
谢玉珠哑然,彭招娣说的话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她不知道自己要作何反应。
杨雪梅看着彭招娣:“招娣,你想嫁人吗?”
“不想,但是没办法。”彭招娣的眼中噙着泪。
她争取过了,能想到的法子也都想了,但是没有用,她在家中最没有话语权,她爹妈不会在意她想不想愿不愿意。
“那你还想读书吗?”
“想!”彭招娣坚定地点点头。
“那就先不要认命,我和玉珠一起帮你想办法好吗,你可以把事情详细和我们说说,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一起商量,肯定能想到有用的办法的!”
谢玉珠也赶紧接话:“对啊,我们一起想办法,说什么也要让你继续读书!”
看到杨雪梅和谢玉珠坚定而关切的眼神,彭招娣终是忍不住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总之,就是个想要拿嫁女儿的彩礼贴给儿子结婚的事。
“你弟比你还小一岁吧?他不是才十六岁多?”谢玉珠惊讶道。
“嗯,是只有十六岁多,但是他把人家肚子搞大了,现在不结婚的话人家就要过来闹,我爹娘又想着抱孙子,便同意了,结果人家又狮子大开口,那么多彩礼我家根本拿不出来,大姐早就嫁出去了,二姐当知青去了,见我爹妈写信过去要钱,信中说,缺钱不要找她,他们还有个女儿,可以找个愿意出高彩礼的嫁出去,这样弟弟结婚的钱就有了。”
“你姐怎么这样?给你爹妈出这样的主意,这是亲姐吗?”
“当时家里需要有人去插队当知青,我比她年龄小一岁,年龄还不到,最后是她下乡了,后面一直因为这事恨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