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睚眦必报

作品:《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

    苏鹤等人送走了王忠嗣,便回身返回京城。


    路上,杜甫好奇地问向苏鹤道:


    “甫素闻李相权势滔天,满朝官员无人敢违其意,其势之盛,就连太子殿下和陛下身边的高力士都要避让再三,苏郎君却为何事事与其针锋相对呢?”


    苏鹤笑道:


    “非是某要与李相针锋相对,而是李相如今所作的每一件事,几乎没有一个是于国于民有益的,怎能不勉力阻之。”


    说着,苏鹤又反问道:


    “子美,若是有一朝大厦倾倒,天下动荡,纷乱四起,黎民百姓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以为,当先救国,还是先救民?”


    杜甫犹豫了一下,答道:


    “自是当先救国,无国焉能保民?”


    苏鹤点点头,眼神深邃地轻声道: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与其令支撑帝国大厦的大柱不断被腐蚀磨损,最终折断,毁了国家与百姓,还不如在柱子尚未彻底断裂前,换掉他……”


    杜甫闻言大惊失色,不敢相信苏鹤竟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可是大逆不道。


    但转念一想,苏鹤这番话又给了他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身为儒士,杜甫自小就是沐浴在浩如烟海的儒家典籍里长大,他的思想自然也都是忠君爱国等观念。


    但杜甫,是与其他儒士有所不同的。


    杜甫年轻时,一直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即使困顿难行,仕途和人生之路上何等坎坷,都始终胸怀国事,心系苍生。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虽然此时,他的脸庞还没有因安史之乱后的动荡而变得沧桑凄苦,心境也远远不及中年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主义。


    但忧国忧民之心已经长存于杜甫胸中。


    当然,杜甫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一番话就改变自己的政治理念,但苏鹤所言之字却深埋于他的心里,使他从此不再单纯地痛骂朝政之弊,而是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


    两人就这么沉默地一路向长安城门走去。


    突然,苏鹤神念一动,感受一道强烈的杀气向二人逼近,青玄剑立刻出现在手中,同时开口提醒杜甫道:


    “子美当心!”


    杜甫还沉浸在刚才的对话思考中,此刻被苏鹤一言吼醒,有些迷茫地看着他,呆呆道:


    “啊?”


    就在此时,数道暗器短刃骤然出现,向二人飞射而来,速度极快,肉眼几乎难以看清。


    杜甫还傻站在那儿,苏鹤也来不及唤醒他,隔空一剑挥出,凌厉的剑气瞬间斩断了几枚暗器。


    同时,苏鹤空闲着的另一只手看也不看地朝杜甫胸前拍去,一把将刚刚射至他胸前的暗器拍落。


    下一刻,三个蒙面人赫然现身将他们围住,观其气血,都是内视境大成的武修。


    看到这些刺客,苏鹤瞬间就猜到了是谁派来的人。


    “李林甫啊李林甫,还真是睚眦必报,片刻也不能耽误……”


    前脚王忠嗣的事情刚刚了结,就紧随其后的对反对他政策的人施以疯狂的报复。


    但有些可惜的是,李林甫虽然是个能力极强的政客,但却不是个眼力足够强大的修士。


    三个五境修士?这不是闹着玩呢么……


    事实上,苏鹤猜测得很对,这三个蒙面刺客正是李林甫所派。


    刺客的修为也是针对于苏鹤的境界而定的,见苏鹤是内视境,就派出了三个内视境大成的武修,还认为此次刺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必定成功。


    然而老谋深算的李相却没能料到,苏鹤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寻常内视境。


    环顾了周围一圈,没有发现其他埋伏之人后,苏鹤也不废话,径直向三个蒙面人冲了过来。


    对面的刺客见状都有些懵,头一回见到这么勇的。


    好家伙,同境界以一敌三?


    这位郎君,你真勇啊。


    既然对方有意送死,刺客们也不谦让,对视一眼,举刀各自施展武技向苏鹤杀去。


    面对这三个弱鸡,苏鹤甚至都不愿动用钧天剑法,毕竟武技太过消耗真元,而是直接以从裴旻那里学来几招剑术迎敌而上。


    刀剑相交,剑器上庞大的劲力顺着刀柄冲向握刀之人,这力道震得那人都险些握不动刀。


    为首这个刺客立刻就意识到,苏鹤这等气血之力,跟他们三人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简直就是开元境强者的气力啊。


    刺客连忙向另外两人施了个眼色,这三人也是联手刺杀多次了,颇有些默契,那两人当即领悟了为首之人的意思。


    各自虚晃一刀逼退苏鹤,三人随即齐齐转身向远处逃去。


    苏鹤当然不肯放他们回去,身法极快地追了上去,只数息过后,就将他们拦截了下来。


    随着一阵叮叮当当的刀剑碰撞之声,苏鹤很干净利落地击败了三人,并没有杀了他们,而是一人给了一剑,保证三人处于重伤状态跑不掉即可。


    随后,苏鹤让看傻了的杜甫先行回去,他则拽着三个刺客向终南山而去。


    路上,刺客们声泪俱下地不断向苏鹤讨饶:


    “壮士饶命,我等也是迫不得已啊……”


    “我家中还是八旬耄耋老母和嗷嗷待哺的幼儿啊,求壮士放我等一马……”


    “郎君饶命啊呜呜呜……”


    苏鹤嫌弃他们吵得慌,当即赏了他们一人一个大比兜,比兜砍在脖颈处,三人顿时昏迷过去。


    安静下来后,苏鹤满意地全力扛着三人向终南山奔去。


    约莫两刻钟后,苏鹤出现在了崇玄署宗圣宫前的会客厅内,接见他的又是此间见过数面的天师李含光。


    苏鹤向李含光讲述了这三人行刺的前因后果,末了,他还补充道:


    “崇玄署监管天下修士,似这等刺杀之事,必定有相应处罚之规,我不敢自专,特意将他们擒来终南山上,交付李天师处置。”


    李含光看了一眼外面地上痛呼不止的三人,点头道:


    “不错,刺杀其他修士乃是大罪,崇玄署自会处置,苏郎君请放心。”


    见苏鹤行过礼就要走,李含光不由得出言问道:


    “苏郎君难得回山一趟,不去见见两位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