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皇帝震怒

作品:《长生武道:开局一把剪彩刀

    主帅被杀,蛮兵们再无斗志,纷纷慌乱地走小路而逃。


    苏鹤并未追击——他倒是想,对面还有不少蛮侯和蛮帅,没有上官婉儿和李令月在暗中出手,他早被乱刀砍死了。


    片刻后,眼前蛮族尽数消失不见,李令月揽着上官婉儿显出身形。


    苏鹤注意到,李令月另一只手上捧着的长剑,此刻已经变得锈迹斑斑。


    明明之前来时还是一把锋芒逼人的好剑,转眼就成了这副模样。


    李令月默默地施展道法就近挖了一个小土坑,将长剑郑重地埋葬了进去,眼神中有些悲伤。


    苏鹤看着这一幕,心中渐渐明悟。


    或许,这就是太清六甲通灵诀的代价吧。


    怪不得太平公主之前说过羡慕上清道的话,原来用这种方式御剑飞行,是要以牺牲一柄宝剑为代价。


    剑灵也随之湮灭。


    半晌过后,李令月收敛了哀伤之意,美眸向北望去,似有所感。


    “风势渐止,凉州兵马应该很快就会追上来了。”


    上官婉儿开口道:


    “贺拔延嗣是开元境武修,留在附近必被他发觉,我们先走为上。”


    随后,上官婉儿看向苏鹤道:“苏郎君切记,自保为上,不要露出破绽。”


    苏鹤点头应下,二女旋即消失不见。


    又过了一段时间,贺拔延嗣等人果然快马奔至了这里,一看到苏鹤,贺拔延嗣讶然道:


    “苏队副,你怎么在这里。”


    苏鹤抱拳一行礼,微微扭动了一下身子,自矜道:


    “之前狂风中,见到吐蕃蛮寇欲逃遁,属下便自作主张,特意走小道至此拦截,现斩贼首多吉尼玛在此,另有蛮侯一位,请都督过目。”


    贺拔延嗣跨坐在马背上,低头看着多吉尼玛死不瞑目的首级,一双虎目瞪得溜圆,难以置信道:


    “这……这是多吉尼玛?!!”


    其余凉州诸将也都目瞪口呆,个个跟见了鬼似的盯着苏鹤。


    苏鹤答道“回都督,正是。”


    贺拔延嗣翻身下马,跟将领们依次考证了一下,确认了被杀的就是多吉尼玛,扭头用极其赞许欣赏的目光看向苏鹤,夸赞道:


    “先敌一步,独身一人拦截其归路,以锻骨境的修为,一战斩双侯,真乃旷古难寻之奇才也!”


    “依本都督看来,除了境界修为这差距,简直堪比太宗皇帝在虎牢关的一战擒双王啊。”


    苏鹤谦虚道:


    “都督谬赞了,谬赞了,属下怎敢与太宗皇帝相比……”


    贺拔延嗣当场宣布道:


    “本都督身为河西节度使,有权任免军中将帅,苏鹤冒险潜入敦煌县城,与高人谋划破敌之策,今又斩杀两个蛮侯,更有贼首多吉尼玛,立有大功!”


    “升为玉门守军果毅都尉,赏百金,稍后我便上书表奏给朝廷,另外为你请功!”


    大破吐蕃十万大军,贺拔延嗣也终于有了底气,自感此战的功绩足以跟先前的过错抵消,就决定将战果奏报给长安。


    而苏鹤,也从从九品的队副,一跃而至正六品的果毅都尉。


    随后,贺拔延嗣一面派兵不断追击擒拿溃败逃亡的蛮族,以免他们聚拢起来,为祸乡里;另一面则亲率精锐,前往敦煌。


    多吉尼玛在进攻凉州军时,并没有完全散去敦煌县城的围困,而是留了两千人继续围城。


    在得知主帅被杀,主力大军败退的消息后,这两千蛮兵也不敢接战,一箭未发地撤离了敦煌。


    而此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也率兵平定了西州的动乱,蛮族残兵一路逃亡,沿甘泉水谷地退回了吐蕃境地。


    至此,此番犯境的蛮族大多都被驱逐出了河西之地,剩下一些稀稀落落散落在各地的蛮兵,短时间内就难以全部解决了,不过这些人终究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贺拔延嗣在敦煌县城里一通好找,逢人就问最近有没有见过和尚或者道士,想见一见那位“高人”,却一无所获。


    有心把苏鹤找来一问,却发现苏鹤不知何时也消失不见了。


    苏鹤自然是去践行他的承诺,帮安思顺安禄山一家安然离开吐蕃,返回突厥。


    见到安思顺及其家人们后,苏鹤顶着婉儿再度施法给他易容过的一张脸,瓮声瓮气道:


    “多谢诸位及时放火烧营,作为约定,某也会将诸位平安地送回突厥境地。”


    翻出一张提前画好的地图,苏鹤指着图纸讲解道:


    “我们可以先翻过三危山,那里没有驻军,再走东北方向……”


    安思顺却打断了他,目光炯炯地盯着苏鹤道:


    “我们改变主意了,不愿再回突厥苦寒之地,请阁下给我等一个大乾的户籍文书,让我等能前往幽州。”


    苏鹤重复了一遍,“幽州?”


    “没错,我等助大乾大军击破吐蕃,想必有资格得到户籍文书吧?”


    这倒的确不难。


    唐朝时期从突厥和吐蕃逃到中原的人不计其数,但凡不是奸细,官府基本上都会将其编户齐民。


    更何况这安思顺一家还算是有功之人,于是苏鹤就应了下来。


    回到敦煌县后,苏鹤亲自向贺拔延嗣引荐了安思顺等人,得知他们功劳和需求后,贺拔延嗣爽快地亲笔签一份手书交给他们,凭此手书,前去幽州的路上就可以畅行无阻。


    得到安西节度使的手书后,安思顺一家立刻就要出发,临行前,苏鹤前去送之,那个蛮族少年突然跳出来看着他道:


    “喂,我们就要走了,你还是不肯显露真是姓名和面容吗?”


    苏鹤平静地看着他,道:


    “真实面容就算了,我叫苏鹤,轧荦山,有缘再见。”


    安禄山大大咧咧道:


    “苏鹤?行,我记住你了,告诉你吧,下次再相遇时,我定然不会再是今天这副穷酸模样!”


    很显然,安禄山很不喜欢苏鹤看他时那种淡然的眼神,他认为是因为自己蛮族奴隶的身份现状,苏鹤看不起他。


    但他不知道的是,苏鹤在面对不怎么熟的人的时候,通常都是这种眼神,更何况这两人还是蛮族,多少还存有一些戒备之心。


    听着安禄山的豪言壮语,苏鹤哑然,随口道:


    “那就祝你们前途似锦吧。”


    言罢,他转身离去。


    回军后,贺拔延嗣一个劲地拉着他追问那位“高人”的细节,苏鹤不堪其扰,便只说高人性情怪僻,不让他对其他人讲起自己的事情,令贺拔延嗣遗憾不已。


    当天夜里,从凉州前往长安的斥候终于赶至京城,将玉门关之事呈报于御前。


    得知突厥、吐蕃引兵犯境,皇帝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