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扩军

作品:《我在明末当倒爷

    “我们需要建立一所学堂,一所专门教授工匠技艺的学堂。”刘寒十分认真且坚定的道。


    办教育刘寒也有考虑过,但在这个年月办教育要花费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且短时间内很难利用教育资源产生更大的价值,但工匠学堂就不一样了。


    以木匠为例,只要老师傅悉心教导,一年多两年时间,足可以培养出来一批新的木匠,太高超的技艺不说,建造普通房屋,修筑防御工事大抵上是能应付的,其余铁匠、火器匠人等高端工种另说。


    刘寒有这个想法也是无奈之举,制造局其实一直在招募各类匠人,因为需要研究的项目太多了,几百个匠人根本无法维持,而且这些匠人技能良莠不齐,年龄大.大小小,这其中火器匠人又少之又少,已经极大的阻碍了刘寒在火器上的野心。


    “大人,平心而论,您对匠人的尊重令我钦佩,老夫也很希望匠人能有更高的地位,但是……”韩余说到此有些语塞。


    匠人这个行业一直处于三教九流的最底端,从来都是被官府、士绅甚至商人呼来喝去的主,他们服着没有工钱的劳役,却养不活自己的一家人,即使你有再高的技艺,也没人把你当个上等人,而且在大明,你是匠户,你的儿子,子子孙孙都是匠户,你不能参加科举,不能经商,甚至连种地的资格都没有,这,就是大明匠人悲惨的现状。


    “我知道你在担忧什么,这个学堂我打算全部免费,这包括学费、杂费以及伙食费,哦,还有住宿费,我需要的,是一所全封闭式的学堂。”刘寒想了想后道。


    川蜀被张献忠和鞑子犁地一般犁了一遍又一遍,穷苦的百姓已然生死挣扎,匠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吃饭都成问题了,哪里还有闲钱去支撑家里孩子进学堂。


    而且即使有这个闲钱,人们更希望的是送孩子去学儒,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被人看不起的匠人呢?


    刘寒的话让韩余以及在场的其他人都为之侧目,不少人甚至都皱起了眉头,这也难怪,将精力和银子花在他们最看不上的地方,实在是太亏本了,这笔钱要是花在军队上,比如装备新的更好的盔甲,会得到立竿见影的战斗力上的提升。


    “大人,这需要很大一笔银子,而且……大部分的匠人并不希望把毕生所学传给外人,大人您之前强迫他们将技艺切割成段,教授给那些学徒,已经令他们十分难受了。”韩余眉头微皱将目前制造局的现状告知在场的人。


    “银子的问题我来解决,至于老师的问题,我会给他们一个说法,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选定学堂的地址,开始可能只需要不大的区域,但我建议你选在一个有可持续扩建空间的地方。


    另外就是你负责来遴选出一批技艺精湛的匠人名单,石匠、铁匠、火器匠人等目前制造局紧缺的匠人类型都要有。


    最后,在各城张贴告示告


    知百姓,丰和老哥,这事儿你与韩首席共同来办,以待学堂建造好,更迅速的招募到学生,招募限制为年龄在十二岁至十八岁,身体健康,优先录取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刘寒沉吟了片刻后道。


    学堂伊始肯定无法囊括太多的分类,但刘寒心里清楚,只要一切顺利,待川蜀的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他必然要开更多的科目,比如理工、化工、重工业、轻工业……这需要极大的资源投入,可也是一个势力乃至一个国家腾飞的基础。


    川蜀的经济形式目前虽然还是一潭死水,但只要本季稻田正常产出,许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只要玻璃流水线能成功组建并持续产出,待打开了商路之后,只凭这一项,刘寒就有把握暂时让川蜀不再缺银子。


    “属下领命,属下必竭忠尽智,帮助大人促成此事!”韩余郑重起身向刘寒鞠躬行了一礼。


    最不好解决的问题都被刘寒包揽,身为制造局的首席的韩余又有什么可推脱的,韩余的眼角甚至有些湿润,或许匠人们的春天就要到了,而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大半辈子。


    制造局的事处理完之后,议事厅内就只剩下摇黄军的中高级将领,之所以将军中之事最后说,是因为刘寒心里清楚,他目前所计划的一切,都需要摇黄军的支持,而这份支持是相辅相成的。


    “老李,各地城防军征募的如何了?”刘寒看向李定国道。


    摇黄军目前算上刘寒的亲卫营以及辎重营,满打满算也只有三万一千多人,这个数量倘若放在之前只有几座城池的情况下还够用,但如今整个川蜀有几十上百座称,倘若还将主力军队分散协防就十分的不明智。


    而城防军唯一的目的就是协助防御以及保持城池的治安,他们的军饷比常备军要低,待遇也比主力部队差,但由于不用参与对外作战,安全性也好很多,是以在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征募人手相对容易些。


    “按照管营大人要求,四万城防军目前已经征募到两万八千人,目前有六千多人已经入驻新军营参与训练,其余人将陆续在半个月内抵达这里,剩余的人手征募也将在十天之内完成。


    在防御上,重点是边城,也就是毗邻鞑子朝廷和大明朝廷的十几座城将分配更多的防守部队,而内地的县城,以三百到五百为定额,旨在协防和管理治安,按照大人指示,城防军将在成都城内集训三个月,当然待他们进入城池服役后,也将每五天参与一次训练,不过这可能会增加城防军支出。”李定国十分熟络的道。


    大西国建立后光是城防军就有十二万人,数量真是不少,但质量上就难以启齿了,其实就是拿着武器的农民而已,不过效果却还是有的,至少出了小问题有人能去解决。


    这个年月即使是大明朝廷的正规军,限于资源不足,一个月也不会训练一次,主要是训练时粮草和军械消耗都会提高,而朝廷又拿不出


    这份资源。


    但在刘寒眼里,既然是士兵就必须得训练,否则将毫无意义,兵不在多而在精,虽然只是用于维护治安的城防部队,那也得有个士兵的样子。


    “丰和老哥,目前的粮草储备如何?”刘寒没回答李定国的担忧,而是看向了李丰和。


    “回大人,沈家送来的十二万石稻米,除却分配给各地做粮种外,剩余的部分已经消耗完,万幸的是鞑子朝廷答应的二十万石粮草正好补上了空缺,按照目前的配给制,结合现在的消耗,应该能支撑六到八个月,届时各地的稻田将产出粮食,想来可以缓解目前的窘境。


    只是大人免除了各地本年的田赋,或许需要花银子去买。”后勤总管李丰和道。


    “嗯,这不是问题,鞑子的那八十万两银子够支用一段日子,至于他们送来的那批东西,挑选出一些个头太大的卖掉,销路可望那些江南繁华地带去寻摸。”刘寒揉了揉太阳穴道。


    以前刘寒总为没有古董而发愁,现在刘寒为古董太多而发愁,可他的那个穿梭空间只有那么大空间,他的部下们知道刘寒又收藏古董的癖好,是以不论是外出征战,还是私下里,总喜欢将收集到的瓷器、名贵木器以及字画等艺术品主动上交。


    再加上鞑子朝廷送来的那数百车艺术品,即使刘寒的穿梭次数无限,也不知道要搬运到猴年马月,想来想去,还是将一部分变现吧。


    想到后世,刘寒突然发现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似乎后世的生活正在逐渐离他远去,相比于明末这个乱世,后世艺术品变现实在太容易了,刘寒上次回来时花了一百多万美元,可账户里的数字还有三千多万,这笔钱跟那些上市的大公司比或许没什么,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是一辈子都挣不到的数字。


    可这些钱对于现在的刘寒来说只是个数字而已,没有更多的意义。


    看来得寻个机会再回去一趟了,想办法买些真正有用的东西过来,毕竟虽然买军械更加方便和直观,但这些消耗品倘若不能在明末补充,永远都只是消耗品,用完了就没了,徒然消耗穿梭次数而已。


    而且刘寒这次打算冒个风险,那便是带着林登万一块回去,自打刘寒承诺下次带上林登万后,最近一个多月林登万除却在刘寒身边办事,每天都在按照刘寒的要求锻炼身体。


    按照刘寒之前的测试,唯一存活着经过穿梭刺激的动物是那只黑狗,而且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后只活了几个小时,这可能是黑狗的体质还不足以承受穿梭的压力,当然,也有可能是更高层次的问题,风险肯定是有的。


    但刘寒也确实需要一个真正能在战场上帮到他的部下,不然每次关键时候自己这个统帅都要出去肉搏,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好在是林登万本就力气大体能好,经过这么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应该不成问题,刘寒甚至已经做好了穿梭到那边后直接打120叫救护车的


    心理准备。


    没办法,他目前这么强壮的体能,每次穿梭都要在地上躺尸半天,更别提虽然强壮但终究只是普通人的林登万。


    在场的部将见刘寒沉默,也不敢妄自说话,议事厅内安静的一批,沉默了良久,刘寒终于晃了晃脑袋决定不想那些杂事。


    “摇黄军必须扩军,李定国,你将城防军的招募和训练工作交给郭秀清,你来负责摇黄军的扩军任务。”


    这话一出,在场的部将果然都面露兴奋,对于职业军人而言,没有什么比扩军更让他们高兴的了。


    扩充军队意味着本势力的增强,他们在战场上也会有更多的帮手,最重要的是目前的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某个上级将领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下级将领才有可能因为功劳顶替,但这在军队里极少发生。


    倘若扩充军队,便有新的坑位产生,上到营一级的参将,下到十人长、百人长,大概率都会从老兵老将中遴选,这样不论他们是在老部队里任职,还是去新征募来的营里任职,职位大概率都会提升。


    “征募多少,步军还是马军?”李定国似乎早有心里准备,毕竟相对于川蜀的疆域而言,三万常备军实在是捉襟见肘。


    “暂定三个营九千人,马军三千,火铳营六千。”刘寒坚定的道。


    石砫一战,摇黄军光是战马就俘获了六千多匹,这其中有一部分用于替换原有马军中老弱的战马,剩下的三千多匹一直闲置着,战马的黄金服役期也就三年左右,刘寒当然不会浪费。


    虽说也可以跟鞑子一样一兵双战马,但对于目前的摇黄军来说实在是有点奢侈,关内不产良马,好钢就要用到刀刃上,骑兵在这个年代还是当之无愧的野战王者。


    刘寒这话一说完,当即将不少部将心头的火儿都给浇灭了一半,只有原火铳营的几个将官面带喜色,毕竟传统部队只加了一个马军营,这意味着空出来的职缺并不多。


    若是搁在以前,章火旺等人肯定敢站出来反驳,认为火器营都是样子货,中看不中用,可自打石砫一战刘寒以一千人击溃了鞑子上万精锐后,这种呼声已然在摇黄军内销声匿迹。


    不知具体情况的章火旺甚至认为,只要刘寒想,完全可以靠这一千人打下整个天下。


    “没问题,只是目前城防军的武器装备都还没打造完毕,倘若再加这九千人,估摸着制造局的韩老又该忙的睡不着觉了。”李定国半开玩笑的道。


    制造局自打成立之日起,从来就没闲过,除却摇黄军的战刀、盔甲、火铳、火炮外,还要负责诸多项目的研发改进,但没办法,创业初期哪有不加班的,好在刘寒不仅提供伙食,还有不错的薪俸,最关键的是刘寒给予了匠人们尊重,这也是即便每天都很辛苦,但匠人都任劳任怨的一大原因。


    “看来给你的任务还是他轻巧了。”刘寒只一句话就让李定国刚露出的笑意收拢了回去。


    不过他没空跟


    李定国开玩笑,转而就环视了一圈部将,继而略显严肃的道:


    “摇黄军能有现在的局面不容易,我们目前的和平来之不易,在川蜀之外,鞑子磨刀霍霍,而南明朝廷肯本不足以支撑太久,所以,你们都要打起精神来,每日的操练谁敢马虎,莫怪我手下无情。”


    居安思危才能活的长久,按照历史既定的走向,早晚一天摇黄军都要直面鞑子兵,而他对范文程和孙之獬的那些谎言或许不久后就会出现变故,所以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那便是直面鞑子的数十万大军。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点你们每个人应该都清楚,一旦大明支撑不住,那下一个就是我们摇黄军,是以,你们要将现在的每一天都当作开战的前一天,和平来之不易,粮草更来之不易,即便是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也得自己给自己争口气。


    具体的调任情况,明日我会在军营里宣布,就这样,各自回营。


    李定国留下。”刘寒训过话后当即宣布散会。


    这些话刘寒其实之前就想说,自打击溃了阿济格的精锐之后,摇黄军就傲气的不行,这可不是个好苗头,击溃鞑子的只是他的亲卫营,亲卫营的人还没怎么滴,反倒其他人先飘了,必须扭转这个不正之风。


    “这几天安排好这里的事儿,我需要再出去一趟。”众人都离去后,刘寒略显沉重的对李定国道。


    “又要离开?这次需要几天?”李定国闻言眉头立即皱了起来,甚至比刘寒给他安排繁重的任务还要纠结。


    “具体不知道,你担心什么,短时间内大概率没有战事发生,你的任务只有两个,处理好边城的城防,以及操练部队和即将征募的新兵。”刘寒安慰道。


    军械可以缓一缓,粮草的话暂时也够支用,目前最紧要的是需要再补充一批弹药,就目前而言,六百支Ak只剩几千发子弹,倘若这时候鞑子再来一次石砫之战,估摸着被关在三百六十度全景天窗囚车里的就是他们哥俩了。


    这一点都不夸张,倘若没有那些来自现代的火器,就鞑子那种不要命的冲锋,章火旺也好,邓文龙也罢,别看平日里狂的不行,觉得自己的马军天下第一,真跟鞑子骑兵冲锋起来,大概率会敌不过。


    而战场上的一次退却,很可能就是大溃败,所以,刘寒必须保证充足的弹药,以支撑下一次的大战。


    当然,不能每一次的战斗都要靠刘寒冲锋陷阵,而亲卫营的最大作用应该是威慑,除非迫不得已,刘寒不打算再消耗那来之不易的弹药了,毕竟往返一次太不容易,太折磨人了。


    “没有,我只是好奇,那你注意安全。”李定国挠了挠头道。


    他知道刘寒要做的事肯定很危险,但由于有之前的警告,李定国没问。


    “拉倒吧你,这阵子密切注意鞑子国那边,那范文程和孙之獬可能会派人过来,到时候记得灵活应付,漏了陷我拿你试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