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实物演示

作品:《汉末争鼎

    “其实也不是什么高超的技法,就是在传统酿酒流程之中,再增加一道提纯的工序,将多余的水分去除了罢。”


    从怀中摸出事先早就准备好的图纸,王耀递给李润道:“这就是蒸馏器,早在西汉时期就被人研发出来,只不过没能引起重视而已,我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微改良了下,传统酿酒之后再蒸馏提纯一道,酒液会变得清澈无比,且浓度更高。”


    “这种高浓度的酒浆不只能放在桌案上当做饮品,还能用于军中。”


    “刀剑无眼,只要有战事,就难免有受伤者。然而事实上在沙场上直接战死的士兵从来都不在多数,多的是受伤不能得到有效治愈,从而导致终身顽疾甚至是战后死亡的倒霉蛋。这种悲剧往往是从伤口发炎、流脓开始的,而高浓度的酒浆不能帮助伤口愈合,却能使创口不被感染。”


    斟酌了下词语,王耀尽量让身前的墨家子弟能够听懂。


    “也就是说,在伤口上涂抹蒸馏酒,就可以有效避免发炎和流脓,涂完酒之后立马缠上干净的纱布,很大可能就能救下一名忠诚的勇士,甚至不会留下后遗症,这对于军队来说非常重要。”


    “制作出这种高浓度酒浆,也就是接下来军机处最优先的任


    务。”


    详细的解释道出,李润三人大抵是听懂了。虽然义公将军的用词很奇怪,但他们又不蠢,结合上下语境,还是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出来。


    对此三人也很理解,义公将军绝非常人,这种英雄豪杰,用词新颖点也很正常不是么?


    “伯爷勿忧,您都给出图纸了,要是还做不出来,小人们也就太过无能了。”


    “您放心,最多六七日这蒸馏器就能制作出来,倘若所述之流程无误,这高浓度蒸馏……白酒,一个月内就能做出样品来,届时稍作改良就可以大批生产了。”


    “善。”


    看着胸有成竹的李润,王耀不由感到心情舒畅。在前世他是亲手制作过蒸馏酒的,这玩意只要有专门的器皿,制作起来非常简单。


    经验丰富与否,也无外乎口感或风味上有些区别罢,酒精度数都差不多。


    而医用的外敷酒精,显然口感是否醇厚并不在考虑之中,只要有效用就行。


    也算是了解一桩心事,王耀顿时感到轻松。他环顾四周,笑道:“听王虎说,火药枪有进展了?你们还将炸药包和破片圆球弹的设想落实了?”


    “确有此事,伯爷可否想看看实物演示?目前火药枪这块还不算稳定,但就炸药包和圆球弹,已


    经非常成熟了。”


    墨家三子弟中,最高最为瘦削的年长者李润似乎是核心,对于王耀的问询几乎都是由他来回答。


    能实物演示自是最好,王耀当即随同墨家三人前往演武场。


    或是因为主家亲自前来观摩的缘故,整个军机处都动了起来,几乎所有研发项目的产品都被帯到演武场,匠人们则热情的为王耀介绍自己的产品。


    与火药有关的自然是压轴项,放到了最后,前边大多都是些民生项目。


    “伯爷,此物名唤独轮车。比起寻常四轮推车而言,此车要更加灵活轻便,即便没有牛畜只有一个人,也能轻松转向。低廉的成本让独轮车在民间也可以大规模普及,将大.大提升百姓的运输能力。”


    “并且此物还有益于地方官府的物资调度,一般说来在郡城以下,以马匹驱动的四轮大车是很难普及的,小县城往往只有十来辆,在突发情况下这点运力根本不够用,而独轮车单体运量虽小,却胜在造价低廉,仅凭人力就能驱动。”


    “几百辆独轮车,就运力来讲毫不逊色于十来辆马车,而马匹稀少,人却哪里都找得到。”


    第一个上前介绍的是个胡子花白的老工匠,他让学徒推来一辆独轮车,为王耀细心介


    绍起来。


    后世很多人将古代独轮车的创始者说成诸葛亮,认为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严谨。早在西汉末期以至东汉初期,独轮车就被民间广泛使用,具体是誰研发出来的,那就没有史实记载了,不过这种灵活省力、无需畜力的廉价车辆很受欢迎,因为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都能畅达无碍。


    可这玩意虽然在并州少见,在外地却早就普及起来了,这老工匠怎么能说是自己的发明呢?


    “伯爷,类似的车具在外地也有,唤为鹿车、辘轳车。”


    似乎是看出了王耀的困惑,老工匠恭敬解释道:“独轮车虽然看起简单,实际上结构上的些许差异,就会对整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此车与外州的鹿车相比,轮子与车体的连接部位更加结实厚重,而在相较磨损小的地方,则更加轻便。”


    说着,老工匠又唤来一名学徒,让对方推动满载的鹿车,同时将自己设计的独轮车也装满重物,让两车进行比较。


    在场众人可以明显直观的观察到,老工匠的独轮车要更加灵活,学徒推动起来也更加轻松。


    “好,你这项改进很不错,值得进行普及推广。”


    看着那结构简单,形似后世产物的独轮车,


    王耀大悦,鼓掌道:“赏十金,赐好酒百坛,还望老师傅再接再励。”


    “多谢主家赏赐!”


    得到王耀认可,老工匠很高兴,然而当他听到赏赐好酒百坛时,整张老脸上都写满了快活。匠人都喜欢饮酒,他也不例外,百坛美酒堪称最大的奖赏。”


    老匠师千恩万谢的退下了,王耀已然对接下来的产品萌生了兴致。


    第一项就这么实用,后面的自然是越来越精彩。


    没有叫他失望,拿出来演示的产品确实个个都有价值。虽然不具备太大创新,但在原有基础上都做出了有效改良。


    抛却什么摘果器、打井锄不说,一个名为胜的年轻匠人,竟对农人使用最多的犁具进行了改良,虽然还远远没到曲辕犁那种地步的改进,但还是对很多细节都进行了优化,将大.大缩短开垦时间。


    至于为啥不给出曲辕犁的研究方向,那完全是因为王耀自己也不知道。


    就好比人人都听说过三八大盖,这款经典的步枪简单耐用,可你听说过这枪的大名也知道它制作起来不算复杂,可这不代表你就会做,即便材料工具都摆在你面前。对于曲辕犁,王耀也是如此。


    他听说过,但还真不知道咋做。


    术业有专攻,穿越者也并非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