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至诚之善

作品:《汉末争鼎

    二月十七,是以除夕。


    直至此时,长期被中原视为域外蛮荒之地的朔方,已然人声鼎沸。


    除夕这天不太冷,暴雪在前几日就已经停下,穹上罕见的露出艳阳。


    恰逢好天气,大量新入朔方的民众在当地衙役引领下来到野外开拓田地。


    虽然朔方是块宝地,但毕竟荒废多年原有耕地上都是乱石杂草,想要重新作用于农业,必先进行一番规整。


    数以万计的农夫忙碌在各地田野,乡道间则是准备伙食的差役,各种便宜的菜品谷物烩成一锅,尽管成本低廉却不乏营养,最重要是量大管饱。这种简单美味的烩粥,俘获了所有农人的感激。


    ……


    “趁天气好,大家伙多开点地!”


    “好嘞!”


    沃野县西,乌兰布和沙漠以北,在阳光照耀下屠申泽反射着粼粼波光,微风拂过,金色湖水泛起荡漾涟漪。


    无暇欣赏湖泽美景,三四千农人在旁边的田地里忙碌。眼下还属冬季自然无法播种,但不能浪费好日子,早些将石块挪开将杂草拔除,春季才能早些耕种。


    农人虽只有单薄麻衣,但体力劳作下流浃背,自身出热倒也不寒。


    “阿狗,你说大李他们要是一并跟来那该多好?”


    “唉。”


    一望无际的田野间,最西边临近湖畔的边缘,两个瘦削农人不断挥舞锄头,手法老练的将杂草连根刨出。


    “我早说过


    义公将军何许人也?白纸黑字的郡府公告,又岂能作假?”


    “俺觉得也不怪大李,咱屯当官的都贪成啥样了,那些火耗钱运输钱剿贼税助军税,哪个不是白纸黑字盖官印的,大李信不得官也很正常,名声好也是看人,之前不是有个叫崔烈的幽州名士?”


    “都说他清廉仁政,是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的好老爷?可为了当官儿,反手就给阉党捐了五百万买到司徒,听说这事皇帝还懊悔万分,觉得崔烈交钱太爽快……”


    “该叫价一千万的。”


    “他要真是清廉爱民,哪能随手就给东园五百万钱?这不也是名士?”


    “阿狗你话不能这么说,我说的名不是虚名,而是实打实的。义公将军在冀州为落难农人声张正义,后来这些农人也都归顺于他为其征战,而后义公转战多地,每至一地必将害民賊寇肃清……”


    “如此王将军方有义公之名,如此豪侠之士,崔烈焉能与之相比?”


    较高些的农人放下锄具,抹去额上汗水认真道:“义公将军做下一件又一件至善之事,难道人们还不能相信他?”


    “大李不信义公,认为朔方宣传皆为虚假,那他千里迢迢跑去荆州如何受苦都是活该,可害苦了他那一村人。”


    矮些的阿狗闻言也停下动作,看见好友无比严肃,他没出声反驳。


    大李是他二人的好友,住在隔壁李


    家村,其父乃是村长也是话事人。


    李家村还算有钱,能支撑起前往荆州的路费,所以也就没有一同前来朔方。


    就眼下看来,大李他们没来并州是巨大的损失。但在当时这样选择合情合理,荆州的安定富饶摆在明面上,而朔方待遇优厚那完全是赌王耀人品。


    尽管义公美名在外,可事关亲族乡友千余人性命,誰敢放弃实打实的好,去赌一个说不准的更好?要自家有钱……


    他阿狗只怕也会前往荆州。


    没想朔方出乎意料的好,官吏不但表示宣传全部算数,还为他们提供了房屋和食物,并且会一直供应到首次丰收。


    如此优厚莫说前无古人,只怕也是后无来者。起码在大汉天下就从没有听说过有白吃的午餐,义公将军是真圣贤,放战国时期是要建庙宇歌颂功德的。


    “是啊,不信义公……”


    “不好过活也是大李他们活该!”


    回想来到朔方的这十来天,自己得到郡府种种恩惠,阿狗满怀感激。


    原觉得发小话语有些偏激,可这种感觉又忽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王耀一心为民是以圣贤,信爹信娘信圣贤,连圣贤都不信,自然没资格享受好日子。


    历经这段时日的优厚对待,心态也不知不觉发生改变。阿狗从一个极度仇视官府者,转变为了义公坚定的支持者。


    只要涉及王耀,无论起因经过,他都


    会对自己所追随的义公鼎力支持。


    在新入朔方的民众中,似这样的绝对拥趸不在少数。每夜在公家房屋中躲避风雪,每日用公家粮食填饱饥肠……


    这种绝对支持的情绪就会愈发高涨。


    在朔方只有忠诚于王耀的信念,至于效忠汉室?根本无人有如此想法。


    ——————


    橘光浮现,天色渐黑。


    临戎县外一处新修庄园内,仆从们匆忙准备着。县伯身负公务不能归返晋阳与亲人同食团圆饭,他们得想办法做出家乡的味道,晋阳本地菜一样不能少。


    朔方水产丰富,有足够的鱼虾螃蟹供他们使用。这年夜饭很有讲究,尤其是达官贵人,吃不吃得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牌面,放眼望去就能感到富贵。


    尽管主家不太在乎排场,但侍者们必须准备充分,更何况今晚伯爷邀约了数位重臣一同饮筵,只能丰盛不能简单。


    庄园内里,坐落别致雅阁。


    此刻雅阁三楼正在演出欢庆戏剧,看客们全是朔方手掌权柄的大人物。近期事务繁多叫人劳神,眼下除夕佳节众人也全都舒缓精神,好好度过这欢快时光。


    “各县都有足够粮食过节吧?”


    “回伯爷,都有。”


    靠后的屏风之中,王耀身披一席崭新的郡守官袍,阅览着手中竹简。


    荀攸与毛玠坐在他身旁,只见毛玠轻抚胡须,温声笑道:“稻谷足够,腌


    肉每户三大条,还有鲜鱼以及些许时令蔬菜。放在中原莫说贫民,便是寻常小富人家也就吃这些了。造饭驱寒也无须担忧,各县划归的义公煤都已经下发。”


    “善。”


    还未等王耀开口,荀攸面露感慨,情不自禁道:“如今民生凋零天下动乱,各地当权者都在想方设法牟取私利,主家为贫民做至如此地步,真乃至诚之善!”


    “将此消息传播出去,何惧无有贤良前来投效?只怕缺位不够耳。”


    “无需如此,为官一方造福于民本是职责,鲜鱼活虾捕多也要放坏,何不送与饥民饱肚?煤炭成本又何其低廉,送出些换治下贫寒不被冻毙,物尽其用罢。”


    王耀微笑摆手,对此并不在意。


    贤良他是要招募,但凭现在名望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借朔方情况去招揽。


    就眼下而言,还是尽量不要把朔方搞得天下皆知,固有的那份贫瘠偏辟地的印象就好了。要是往好了宣传,叫狗皇帝觉得这里富饶,只怕会要东要西。


    南宫正好被烧了,倘若宫廷向朔方索要木材石材还有修宫钱,那就不美了。


    刘宏暴毙前,还是当个边缘地区好。


    不被关注方能不被约束,越是透明就越能野蛮生长。朔方刚有上升势头,绝不能被贪婪无度的京都权贵盯上。


    尤其是近期王允还得罪了宦官集团。


    树大招风,透明人最安全。